高二上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测试题及答案
在学生们的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好哪些测试卷的复习准备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套试题卷能不能帮助到你!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上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测试题,欢迎阅读!
高二上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的变化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的发展是由杰出的人物的意志决定的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
解析: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A、C、D三项均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
答案:B
2.“新生代农民工”这个词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它主要指的是80后、90后。从根本上讲这个词的出现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C.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解析:根据“这个词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这一材料信息可知,从根本上讲这个词的出现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A当选。
答案:A
3.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乐于骑自行车上班。自行车已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被作为一种代步工具,骑自行车还能“骑”出健康,“骑”出个性和时尚。人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反而是体现车主够年轻、够健康、够自信的时尚标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追求时尚的心理变化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解析:现阶段人们之所以觉得骑自行车上下班并不“丢份儿”,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就是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D正确。AB与题意无关;C说法错误。
答案:D
4.纵观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各个阶段征程中,曾依靠“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丰硕的科技成果,而在我们申办奥运成功后的七年中,我们又以科技奥运精神,在创造新的科技业绩和成果上取得了新的飞跃,从而使科技奥运紧密结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开发研制出一大批绿色科技和人文科技创新产品。这说明( )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B.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
C.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反映了不同阶级所处的特殊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利益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精神的反作用。AC属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D
5.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这说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③民俗一旦形成就会对社会存在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民俗的状况决定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状况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③没有看到民俗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④实质上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答案:A
6.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中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抉择。这是因为( )
A.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当今社会的基本矛盾
C.通过改革可以促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D.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解析:A本身错误。BD不是强调改革开放的原因。
答案:C
7.“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这20个字,是胡锦涛从改革开放30年的高度,立足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格局,对国家和民族发展战略高屋建瓴的概括。这体现了( )
A.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B.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
C.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D.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
解析:这20个字是对改革开放国际形势等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B
8.中国书法历史悠久,从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基本定型,形成了现在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浏览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志”。这说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决定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阶级性
③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
④社会意识具有导向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本题以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为背景,考核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不同时代的人在书法上有不同的特点和倾向,这说明社会意识具有时代性和导向性。观点①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错误的,观点②没有体现出来。采用排除法,正确答案应选D项。
答案:D
9.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改革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改革就是变革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
③改革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②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不是强调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④排除。本题选A。
答案:A
10.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该文件还提出要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体现了党( )
A.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C.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从唯物史观角度看,材料主要体现了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当选。B、C、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1.2010年3月29日,教育部网站发布了有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结束的公告。这一纲要将对未来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并初步确定了五大主要任务。国家进行中长期教育改革属于( )
A.对生产力的调整,目的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对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对经济基础的调整,目的是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D.对上层建筑的调整,目的是为了让上层建筑更好地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
答案:D
1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
①制约和影响了其他社会矛盾
②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
③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贯穿了阶级社会的始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这两对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不仅仅是阶级社会,因此排除④,答案为A。
答案:A
13.我国的改革开放,主要内容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从人民公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到合营、三资、私营企业遍地开花,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巨大改善。这些事实表明( )
A.我国的生产关系是由党和国家的政策决定的
B.人类社会是按照人的愿望变化发展的
C.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才能取得成功
解析:本题考查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A错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否认了人类社会的客观性。C与题意无关,只有D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
1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已经迈开了步伐,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在不断推进。这说明( )
A.任何社会的变革都是上层建筑的变革
B.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C.经济基础的变革迫切要求上层建筑进行变革
D.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AB本身错误。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15.温家宝指出,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中国人民,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创造任何人间奇迹!只要我们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事业就一定会无往而不胜。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
A.人民群众不仅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且可以创造规律
B.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不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D.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A、C两项夸大了人民群众的作用,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D项不是哲理,是政治生活内容。故选B项。
答案:B
16.胡锦涛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这表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B.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人民群众的一切利益都是天然合理的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审清题干的问法是“这表明”,而不是问原因,因此选D项。A项与题干无关,B项是原因,C项“一切”太绝对。
答案:D
唐太宗引古人语:“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据此回答17~18题。
17.材料中的话体现了认识论中的哲理是( )
A.违背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肯定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C.违背了人民群众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肯定了必须同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
解析:唐太宗的话正确地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B项与材料相符。A、C两项表述错误,D项与材料联系不密切。
答案:B
18.材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 )
A.坚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珍惜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
C.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D.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解析:材料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表述不准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28分)
19.2010年4月6日,胡锦涛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现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吸收群众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主动接受群众评判,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践证明,推动科学发展,一定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体现人民意愿,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推动科学发展上来。
(1)请分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在于发挥人民主体作用”的哲学依据。
(2)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是如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
答案:(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②这次学习实践活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体现人民意愿,做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看了"高二上册政治寻觅社会的真谛测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