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复习语文考试也有一段时间了,可以适当做份语文试卷来检测一下复习效果。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供应/供认不讳 炮烙/如法炮制 叨扰/絮絮叨叨
B. 勾当/勾勾搭搭 起哄/一哄而散 期年/不期而遇
C. 槛车/直栏横槛 靓妆/俊男靓女 估量/量力而行
D. 露馅/原形毕露 处所/设身处地 强横/强词夺理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从1999年至今,着陆场救生回收队空中分队一班班长李涛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的所有任务,每次返回仓的门都由他打开,是名符其实的神舟“第一开”。
B. 舰用蒸汽轮机是先用锅炉烧出高温高压水蒸气,但之后不是去推动往复机,而是用蒸汽推动回转式的涡轮机。
C. 如今的邢慧娜给采访她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老爱幼,对前辈推崇备至,对小辈的关怀无微不至;谦逊有礼,和蔼可亲;胜不娇,败不馁。邢慧娜,在10000米项目上可谓中流抵柱,在田径界颇具大将风范。
D. 这些天总有忽然想嚎啕大哭的冲动,我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这么痛快喧泄的理由,担心着如果这么冒然动作,会不会吓坏了别人?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
A. 凡属个人爱好、兴趣,只要不损害他人与公共利益,就无可厚非,无论它是怎样的与众不同。(无可非议)
B.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无所不为)
C. 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一视同仁。(等量齐观)
D. 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的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艘排水量超万吨的医院船配有数百张病床和先进的医疗保障系统及消防、救生设施,每个病房舱室都设有一个护士站,诊疗条件达到三甲医院。
B.市井百姓的生活变化实实在在。他们的欲求原本就简单,只是盼望着生活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然而,这看似简单、实则难得的进步,离不开中国稳扎稳打的“内功修炼”。
C.芜湖市教育局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宗旨,将从12月第2个星期一开始至次年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止,取消市区中小学冬季早读制度。
D.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5.请选择恰当语句填入横线处,使语意表达连贯得体。(只填序号)(5分 )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极其庞大而艰巨的工程。它要求 , ,对历史走向进行独到的思辨。 ? ? ?一系列沉重的问题酿造了这次思想的长征,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经济频道的数位同仁三年磨一剑,付出了难以估量的艰辛,读书行路,从现实的表面一点点走入历史的深处。
①如何获得最精准的史实 ②对波谲云诡的历史本身进行有效的梳理 ③对历史脉络进行手术刀般精准的分析 ④如何在众说纷纭中最真实而客观地解读“这一个” ⑤如何在批判中学习,在学习中批判
6.在某环境整洁、风景优美的名胜游览区,一游客随手扔掉饮料罐。一位清洁工见状批评该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但游客却说:“我不扔,你不就因为没事干而下岗了吗?”清洁工按照这位游客的“逻辑”说了一段反驳他的话,说得游客哑口无言。请以清洁工的口吻,续写两句话。
“为了我不下岗,你就可以乱扔了。那么,为了 , ?为了 , ?”(6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4分)
好奇心:民族文化差异之旅
文/蔡骐 张萍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韩剧重视民族风情的再现,以及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掘,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同时,韩剧中所流露出来的人情世态、风俗时尚和文化蕴含,与我们是有差别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这也是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所在。
韩剧把人间的种种情感都交织在一起,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如“长幼之序、孝悌之义、夫妇之伦、儿女之道”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信义和平”等传统儒学基本理念,也是韩剧中所隐含的精神基石。这些传统文化的遗风,对当代中国观众来说,既熟悉又遥远,既亲切又匮乏,因而韩剧能很快地进入中国市场,为广大观众所接受。
此外,中韩两国电视剧自身内容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差别,也是吸引中国观众眼球的一个法宝。如今在中国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搏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而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即便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电视剧,也往往是借家庭的冲突来反映社会问题,让人看了之后心情沉重。韩剧则通过折射韩国的城市面貌、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特点,呈现出一种现代而又简单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泡菜文化”。这些都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同一本现实生活的“教科书”。这种差别一方面迎合了中国观众、特别是都市观众对韩国文化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这些观众还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宣泄的平台,以填补由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心理空虚和迷茫。
韩剧的成功,还带动了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韩国服饰、韩国音乐组合、韩国影片、演艺明星随之而来,甚至有迹象表明,在图书市场上对韩语文学的翻译也开始有趋热的迹象。由此可见,随着“韩剧热”的不断升温,“韩流”还将频频来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面对“韩流”,我们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更应有创新和超越的追求,这样才能让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向世界播撒芬芳。
7.下列对于“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理解,有缺陷的一项是
A.“民族的”是指属于某个民族独特的,具有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价值、反映了该民族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价值信仰、道德原则的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B.“世界的”是指某种艺术品蕴涵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精神是属于全人类所共有的,得到全世界的热爱与欣赏。
C.“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它的内涵应该是越是民族优秀的东西就越有可能成为世界性的艺术珍品。
D.这句话说明了一个辩证的道理,那就是越是属于某一个民族产生的文化,就越会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韩剧能吸引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的关键是使观众能真切地领略到原汁原味的韩国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与观众自己所拥有的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B.韩剧特别注重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把我们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中国观众感到既熟悉又遥远,既亲切又匮乏。
C.韩剧独特的“泡菜文化”,与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跟我们中国的电视剧所承载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
D.“韩剧热”的不断升温,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还将带动韩国其它大众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存在差异,就能够激发起不同民族观众的好奇心,韩剧对中国观众、东亚观众乃至世界观众来说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可见韩剧的民族风情颇有特色。
B.中国和韩国具有共同的东方传统文化中的血缘关系,决定了两国文化交流必将畅通无阻,两国的伦理道德等观念也保持一致。
C.我们中国贴近老百姓生活的家庭剧很少,那些电视荧屏中唱主角的,或是宫廷争斗、或是官场搏弈、或是商战风云、或是警匪拼杀,都只能昙花一现。
D.“韩流”频频来袭,那是因为真正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汉风”没有向世界劲吹。当“汉风”劲吹之日,便是“韩流”衰退之时。
10.文章的结尾写到“面对‘韩流’,我们应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更应有创新和超越的追求”,请你简要说说我们该向“韩流”文化学什么。(5分)
(二)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1—14题。(20分)
无畏的腿
长途汽车在经过道口时遇上了歹徒。
那个歹徒的脾气很怪,他抢了十几个包后并不离去,而是狂傲地冲乘客们说:“你们都是一群胆小鬼!”被抢的乘客惭愧地低下头。事实上,当他们看到歹徒满脸横肉、眼露凶光时,他们都怯懦了,有人甚至主动把包送了上去。
歹徒晃晃雪亮的匕首,冲乘客们喊:“都下车!下去!”
乘客们一个一个往车下走,最后,连司机也被赶了下去。
歹徒站在大家面前,不住地吼着:“真是胆小鬼,一群胆小鬼!都给我蹲下!”
乘客们开始一个一个地往下蹲。歹徒目光一转,发现一个人一直笔直地站着。那是个身形瘦小的中年男人。歹徒奔到他面前,吼道:“蹲下!”
那人嘴角一撇,一副不屑与歹徒说话的样子。
“气死我了!”歹徒将匕首在那人眼前划了几下,而那人连眼皮都没眨。歹徒挥着钵大的拳头,朝那人头顶砸去。但是,那人神色如常。
拳头悬在了半空。歹徒说:“你装什么装?你是不是知道斗不过我,索性不和我斗?”
那人淡淡一笑,说:“你真以为我没有胆量吗?”口气中充满了嘲弄。
歹徒暴跳如雷,脸上青筋突突直蹦,吼道:“我身材比你魁梧,我不会和你比摔跤的。你说,你有什么可比的方式?只要你能证明比我有胆量,我不但饶了你,还丢下这些皮包,从此再不抢劫!”
歹徒的声音像打雷一样,轰轰直响。
这时,远处开来一列火车。那人目光一亮,突然跨上几步,把一条左腿横在轨道上,朝歹徒说:“来吧,和我一样做。”
列车轰鸣着逐渐逼近,歹徒脸色苍白,瞳孔张大,缩小,张大,又缩小。终于,脑袋垂了下来。他以前自以为胆量过人,甚至多次在光天化日下作案,原来遇到的都是一些懦弱者,现在他才知道,这世上还有比他胆量大的人。
“你胜了。”歹徒软软地说。
那人淡淡一笑,收回左腿。
等列车呼呼地开过去,歹徒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将抢来的皮包都归还了乘客,临走,还丢下了那把匕首。
“我会重新做人的!”走出很远了,歹徒突然举着双臂,大声叫着。
长途汽车继续启动了。
车上,乘客们不住地关心起那人的腿,并向那人道谢,纷纷赞扬他的胆量。
那人站在车门前,对乘客们说,我让你们看一样东西。说着,他挽起了自己的左裤筒。乘客们大惊,原来,那是一条假肢。
乘客们都哈哈大笑起来,脸色开始明朗,有人甚至拍拍他的肩,说:“你小子,怪不得胆子这么大。”
那人淡淡一笑,下车而去。
事实上,他自己知道,几年前,在刚才的出事地点,也出现了刚才的一幕,他也是选择了那种方式,将一个狂傲不可一世的歹徒震慑住了。
只是那次,他的左腿是真腿。
11.文章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有什么好处?(6分)
12.文章三次出现“那人淡淡一笑”这句话,每次的“笑”都是怎样的笑?在文中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5分)
13.从文章来看,你觉得歹徒是个怎样的人?乘客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4分)
14.你赞成“那人”把左腿是假肢的真相告诉那些乘客吗?为什么?(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15分)
田字说 (清)戴名世①
余尝适田间,观农家矣。占晴雨,相燥湿,定疆理,凿陂池;上下原隰,触冒寒暑,暴露风日;治器具,利铫镈,负耒耜,荷蓑笠,呼侪偶:以耔、以耕、以耘、以耨。其勤苦至矣!余召而劳之曰:“汝曹有所困乎?”对曰:“吾曹习其事焉,不以为困也。吾尽吾力,以致乎地利,而俟乎天时,而春而秋,中间虽勤苦逾时,而吾一岁得一效焉:以生,以养,以奉祭祀,以谷妇子,以宴宾客。脱有旱干水溢,取所蓄者而约用之。一有天时则收数倍焉。且夫一人而耕可以食数人,十人而耕可以食数十人。耕者愈多则食者愈众。由此观之,天下之命悬于吾手,其敢以困为辞乎?”
余尝读《豳风•七月》之章以及《甫田》、《楚茨》诸诗,其道田家事至悉也。此皆天子、宰相、公卿、大夫相与亲之陇上,览其勤劳,写其委曲,盖农事之重如此。又古之学者不废耕,维诗有之。在《甫田》之首章曰:“攸介攸止,蒸我髦士。”而樊迟以学稼请,仲尼非之,岂以其无与大人之学而徒欲从事细人之行也欤?然则且耕且学,固非圣人之所禁也。余也迂钝鲁拙,人之情、世之态,皆不习也。以故,无所用乎其间。将欲从老农老圃而师焉,乐道有莘之野②,而抱膝南阳之庐③,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余感农夫之言,思诗人之旨,而字余曰田有,以著其素志云。
[注]①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安徽桐城人。因他在自己的文集《南山集》中表达了愤世嫉俗和反满思明的思想而被杀害。②有莘之野:殷名臣伊尹躬耕处。现河南陈留。③南阳之庐:诸葛亮出仕前曾躬耕于此。现湖北襄阳。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利铫镈 利:磨快
B. 脱有旱干水溢 脱:偶尔
C. 聊以卒岁 卒:尽、终
D. 思诗人之旨 旨:意图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汝曹有所困乎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而樊迟以学稼请 敢以烦执事
C. 无所用乎其间 相与枕藉乎舟中
D. 而字余曰田有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笔下的农民虽然一年四季胼手胝足地辛苦劳动,但思想认识比较高,认为一切人民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农业劳动的基础上的。
B.作者列举《诗经》篇章,证明了当政者和学者们都重视田家的劳动,更主要的目的是借此批评孔子轻视学生学种田的事。
C.文章末尾,作者表面上说自己迂钝,不通晓人情世态,实质上表示自己宁可洁身自好,归庐种田,也不迎合统治者,与他们同流合污。
D.本文的写法是由实到虚,把眼前所见与平常所读结合起来,并且以“田”字命名,看出作者强烈而鲜明的倾向性。
18.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由此观之,天下之命悬于吾手,其敢以困为辞乎?
(2)然则且耕且学,固非圣人之所禁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6分)
南 乡 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9.(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
(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②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0.(1)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观”的?(3分)
(2)你如何看待这种“苦乐观”?(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6小题)
(1)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2)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属相》)
(3) ,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4) ,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6)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7)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8)花自飘零水自流。 , 。(李清照《一剪梅》)
四、作文(60分)
22.请以“听听那 的声音” 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答案
1.D(A.gōng/gòng páo/páo tāo/dāo B.gòu /gōu hòng/ hòng jī/qī C.jiàn/ jiàn jìng/liàng liáng/liàng D. lòu/lù chù/chǔ qiáng/qiǎng)
2.B (A.仓-舱 C. 娇-骄 抵-砥 D.喧-宣 冒-贸)
3.B(A. 无可非议:没有可以批评、责难的地方。指事情办得有理、成功。无可厚非:不必过分责难,指受批评一方尚有某些该原谅的地方,不必过分责难。B.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与“无所不为”类似。C.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D. 孤掌难鸣: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4.B(A项成分残缺,应在“三甲医院”后加“的水平”;C项“为了……的宗旨”重复赘余或句式杂糅,可删除“的宗旨”,或者改为“以……为宗旨”; D项语序不当,应是“艳丽的秦俑彩绘如何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5.②③①④⑤(本段文字是《大国崛起》的总序言,要注意文段中的结构、逻辑顺序。)
6.医生不下岗,你就可以胡吃海喝生病了;警察不下岗,你就可以胡作非为犯法了
7. D(笼统地认识具有片面性,因为还存在一个客观事实,即越是民族落后的文化就越不可能赢得世界的认可。)
8. B(我们中国的儒学文化只是韩剧中所隐含的精神基石,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遗风,并非由韩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9. A(B有血缘关系,不等于交流没有任何障碍,也不可能决定两国的伦理道德等观念也保持一致。C表现宫廷争斗、官场搏弈、商战风云、警匪拼杀等内容的电视剧虽然不是家庭剧,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活,也有生存的理由。D中韩文化不是对立的文化,而是完全可以互相借鉴、学习的文化。)
10.可以从“韩流”文化的“民族性”特色(包括具有民族个性与民族精神价值、反映了该民族生活状态、风俗习惯、价值信仰、道德原则的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世界性”特色(包括蕴涵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精神属于全人类所共有,能够得到全世界的热爱与欣赏)等方面加以阐释。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意的答案。
11.以“无畏的腿”作标题,新颖别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分),点出了小说的核心情节(2分),突出了“那人”的英雄品质(2分)。
12.第一次:嘲弄的笑。第二次:胜利的笑。第三次:怜悯的笑。强调和衬托的作用。这气定神闲的笑,既突出了“那人”面对凶狂歹徒的从容镇定,又衬出并含蓄讽刺了乘客们的怯懦卑弱。(每次笑的特征各1分,作用2分)
13.歹徒:狂躁凶蛮,色厉内荏。但讲点江湖道义,内心还残存良知,能兑现诺言,幡然悔罪,愿重新做人。
乘客们:怯懦卑弱,不敢抗争。浑浑噩噩,麻木不仁。
(歹徒、乘客特点各2分)
14.答案示例:赞成。讲出真相让原先惊心动魄的场面有了个闹剧似的结局,既可表现“他”不愿居功的超脱淡然,又深刻揭示出乘客们的麻木卑弱。
不赞成。不讲真相可以维持着“乘客们”对“他”超人胆魄的赞佩有可能激发他们对照反思,使他们在以后面对邪恶时可能不再继续浑浑噩噩、软弱怯懦下去。
(观点明确1分,言之成理给3分,表达简明流畅给1分。)
15. B(脱:倘若,如果。)
16.D(A助词,“所”字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B介词,可译为“拿”。C介词,表处所,可翻译成“在”“在”。D连词;前一个“而”表因果关系,后一个“而”表目的关系。)
17、B(错在“更重要的目的”。作者对于孔子的批评是一笔带过,并且是委婉的。)
18.(1)从这里可以看到,天下人的性命都和我的手有关系,怎么敢把困苦当作言辞呢?(大意1分,“悬”1分,“其”1分)
(2)这样那么一边耕种一边求学,本来不是圣人所禁止的(事情)。(大意1分,“然则”1分,“且……且”1分。)
参考译文:
我曾经到田间看农民的生活。占卜天晴还是下雨,观察土地干燥还是潮湿,界定田亩,开坡挖塘,上到高原,下到湿地,经受酷暑与严寒,暴露于大风和烈日中,整理器具,磨快锄刀,扛着犁耙,穿蓑戴笠,招呼同伙:去壅土,去除草,去翻地,去耨(nòu除草)田。他勤劳吃苦到了极点了。我召见并慰劳他说:“你们有什么困苦吗?”他回答说:“我们习惯了这些事,不把这些事当作困苦。我尽我的力量,从土地的生产中收获,从自然的气候条件中等待时机,从春天到秋天,中间虽然勤劳吃苦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但我一年能得到一次收效:用来生活,由来奉养,用来供奉祭祀,用来养育老婆孩子,用来宴请宾客。倘或有干旱水灾,取出所积蓄的粮食节约而用。一旦风调雨顺,那么就有数倍收获。并且,一个人耕耘可以用来供养几个人,十个人耕耘可以用来供养几十个人。耕耘的人越多,那么喂养的人也就越多。从这里可以看到,天下人的性命都和我的手有关系,怎么敢把困苦当作言辞呢?”
我曾经读《豳风•七月》的章节,以及《甫田》、《楚茨》各首诗,它们说农家的事情十分详细。这都是天子、宰相、公卿、大夫共同亲自到田地上,看到他们的勤勉劳苦,写出他们生活的真实情况,农事的重要性到这个地步。并且,古代的求学的人不停止耕种,有诗为证。在《甫田》的第一章说到:“把大而可供止息的好土地,送给俊秀的读书人。”然而樊迟拿学种田的事情请教孔子,孔子责怪他,难道因为他不亲附“大人”的学问,而只是想从事小人的行为吗?这样那么一边耕种一边求学,本来不是圣人所禁止的(事情)。我迂腐迟钝鲁莽笨拙,人情世故都不通晓。因为这个缘故,在这中间无所用处。想要跟随老田农老菜农而拜他们为师,在有莘的田野乐于圣贤之道,在南阳的草庐抱膝闲居,悠闲自在,暂且借此来度过余年。
我感慨农夫的话语,想到诗人的意图,从而将自己取字为“田有”,来显出我向来的志向。
19.(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
(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20.(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
(2)言之成理即可。
21.(1)洞庭波兮木叶下,(2)长使英雄泪满襟,(3)出师一表真名世,(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5)天生我材必有用,(6)石破天惊逗秋雨,(7)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8)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22.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