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2)

时间: 凤梅1137 分享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4.文言文阅读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乎?”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乃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恐或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泣下。

  宗质负其母以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 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选自《杨万里集笺校》)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秩,指官吏的俸禄,也用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秩满,是官吏任期届满。

  B.庚寅,是指我国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十位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形成了六十个干支。

  C.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本文中的“先太夫人”是指作者已经故去的母亲。

  D.孝悌:孝,指对兄长要孝顺,服从;悌,指对父母要敬重,顺从。秦汉《孝经》则进一步指出“孝为百行之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B.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但直到李台州去世之后,才写作此文,并在士大夫中传颂其事迹。

  C.为一位官员作传,不注重其政治事功,却记叙其寻母尽孝之事,杨万里有褒扬孝道、规劝世风之意。

  D.文章记李台州事迹,以寻母、认母、侍母为线索,集中笔墨描写认母场景,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

  ②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

  ③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

  【考点】文言文阅读.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解答】(1)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注意“失母”“求母”和“母存“的三个层次,同时注意“而”“或”的并列结构就可以得出答案.故选:B.

  (2)D项,“孝悌:孝,指对兄长要孝顺,服从;悌,指对父母要敬重,顺从”错.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此类题要注意积累.

  (3)选项B“素来”错误,文中有“亦未知其孝”.意思是作者杨万里不知道李台州至孝之名.

  (4)①秩,任期;,所经,所经过的地方;竟,始终.译文为: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②揖之,向她作揖请;礼以客主,用主客之礼礼待她.译文为: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

  ③若,像;岂,难道;兹,这;不谓,不就是所说.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

  答案:

  (1)B

  (2)D

  (3)B

  (4)①季思任期已满,向东而下,所经过的地方李台州仍然这样,始终没有找到.

  ②宗质站起来向她作揖请她坐下,用主客之礼礼待她.

  ③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点绛唇•闺思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E

  A.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词句开篇点题,并通过“一寸”与“千缕”这一数量上的反差,刻画出词人愁思深重、难忍孤寂的形象。

  B.“惜春”一句,直言其愁,后一句则描写出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表明春天归去,惜春、惜花,也暗示惜青春、惜容颜。

  C.词人“倚”字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无情绪”指女子没有了往日的心境,独自一人无所事事。

  D.本词借刻画人物形象来反映意绪,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结合,以景物描写烘托气氛、寄寓情感,从而刻画出一位亟待两人归来的女子形象。

  E.本词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同期的词作还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暮浓云愁永昼》《武陵春•春晚》《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2)词尾“连天衰草”一作“连天芳草”,你认为哪种表述更合适?请结合全词说明理由。

  【考点】爱情诗.

  【分析】《点绛唇•闺思》的作者是李清照,被选入《全宋词》.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由写寂寞之愁,到写伤春之愁,再写伤别之愁,更写盼归之愁,这样全面地、层层递进地表现了青年女子心中愁情不断累积的情状,是递进的写法.

  【解答】(1)B“数点花瓣于风中飘零,如雨点落下的情形”错误,“几点催花雨”的意思是“几声催花的雨滴”;E《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后期作品.

  (2)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1)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3)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4)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衰草”强调“凄凉”,“芳草”强调“生机勃勃”,作答时围绕情感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BE(答对一点2分,二点5分)

  (2)答案一:“连天衰草”好.女子期盼良人归来,眼前只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烘托了青年女子倚栏眺望的凄凉情景和思念无望的结果.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

  答案二:“连天芳草”好.芳草萋萋与上文“惜春”呼应,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反衬出浓重的闺怨.

  译文:

  暮春时节,深闺里无边的寂寞如潮水般涌来,这一寸的柔肠却要容下千丝万缕的愁绪.越是珍惜春天,春天却越容易流逝,淅淅沥沥的雨声催着落红,也催着春天归去的脚步.

  在这寂寞暮春里,倚遍了每一寸相思阑干,纵是春天千般好,怎奈也是无情绪.轻问一声:“良人呵,你在何处?”眼前只有那一眼望不到边的连绵衰草,蔓延着良人必经的道路.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李白《蜀道难》)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3)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 ,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4)酌贪泉而觉爽, 处涸辙以犹欢 。 北海虽赊 ,扶摇可接。 (王勃《滕王阁序》)

  (5)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考查记忆并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本题,只要根据给出的句子,并且结合平时的积累进行解答即可.注意字形,写完后要检查.

  【解答】(1)以手抚膺坐长叹,畏途巉岩不可攀(重点字:巉)

  (2)侣鱼虾而友麋鹿,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麋、匏、樽)

  (3)奈何取之尽锱铢,使负栋之柱(重点字:锱铢)

  (4)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重点字:涸、辙、赊)

  (5)细草微风岸 ,星垂平野阔(重点字:微)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制定政策不能总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唯有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才能矫枉过正,根治腐败

  B.中国需要在国际平台上做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展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西方艺术界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管见所及

  C.他在家里不声不响,妻子总是觉得他木讷,把他当成个闷葫芦,但在社会上他却玲珑剔透,无论做什么事总是一点就通

  D.刚刚还是烈日当头照,一转眼,老天爷的脸一沉,狂风怒吼,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紧接着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运用,解答本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每个选项,根据语境和成语的含义、适用范围、语法功能等几方面选用成语.

  【解答】A.矫枉过正: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限度,此处用来形容“政策的制定”不合语境;

  B.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辞,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此处用来指“西方艺术界见识不广,见识浅陋”不得体;

  C.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此处用来形容“他在社会上是一个精明灵活的人”符合语境;

  D. 瓦釜雷鸣:瓦釜:沙锅,比喻庸才,声音低沉的沙锅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威风一时,此处用来指“城市大雨倾盆的景象”用词不当;

  故选C.

  8.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A.北京市烟花办节前表示,正密切关注空气质量,并将通过媒体向市民发出“为提高 空气质量,创造良好环境,在春节期间请尽量少放或不放烟花爆竹,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B.针对学生体质下滑的不争事实,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反思,教育部拟对各省学生体质进行排名并予以公示,意图柔性“倒逼”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C.如果十八大提出的居民收人翻番的目标能够实现,我国将会出现5到6亿的中等收入人群,这将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也将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D.挂了16年“小康县”头衔的大同县主动“戴穷帽”,以享受“国家扶贫重点县”待遇, 这种从“小康”到“贫困”的滑稽转身,折射了“扶贫县”评选机制的公平与否.

  【考点】病句辨析修改.

  【分析】病句题主要是从词语搭配、逻辑关系、成分结构来考查对句子的分析.平时练习中要注意归纳病因.

  【解答】A.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倡议”;

  B.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应删去“针对”;

  C.正确;

  D.不合逻辑,一面与两面不照应,折射的应该是评选机制的“不公平”,删去“与否”;

  故选:C.

  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出现得比法国稍晚,,,,,,,这两个特点一直贯穿着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整个发展过程。

  ①更注重构件的装饰性

  ②喜欢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

  ③虽然在结构上采取了法国的技术

  ④通过不断扩建使建筑群落向纵向或各个方向延伸

  ⑤但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特征

  ⑥也不囿于法国哥特式建筑集中统一的空间观念。

  A.③①⑤②④⑥ B.③⑤①⑥②④ C.⑥②①⑤④③ D.⑥③⑤①②④

  【考点】排列句子顺序.

  【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

  解答时,首先通读文段把握文意.确定文体特征,确定顺序,分析语境,判断空格处内容与前后文的衔接;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判断.

  【解答】文段主要阐述英国的哥特式建筑与法国建筑的不同.

  从所给文字的第一句话可以看出 ,这段文字要将英国的哥特式建筑和法国的进行对比,③与⑤构成转折关系,①解释⑤中的“特征”,⑥中的“也”表示要说明 另一个特征,②④衔接解释⑥的“空间”.

  故正确排序为:③⑤①⑥②④

  故选:B

  1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如果真的允许人体器官自由交易,① 卖方一定是穷人 ,买方则是富人。② 有哪一个富人肯把自己无用的另一个肾卖掉  ?又有哪一个穷人能高价买得起肾?此外,卖了肾或其他器官又引起其他疾病,岂不成为社会负担?正因为这许多问题,即使在荷兰这样最开放的国家,③ 也不允许人体器官的交易 。

  【考点】补充句子.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解答】此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应根据语段内容,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分析作答.语段是关于人体器官的交易问题,由下文“买方则是富人”可判断第一空应从卖方一定是穷人角度组织答案;从“又有哪一个穷人”可判断第二空应用类似的句式,从富人的角度组织答案;从第三空的因果关系来看,应从禁止人体器官交易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卖方一定是穷人

  ②有哪一个富人肯把自己无用的另一个肾卖掉

  ③也不允许人体器官的交易

  四、作文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区里,几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边晒太阳,一边比赛背诵《弟子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孩子们鼓起小脸认真背诵经典的样子很动人。

  当孩子们的父母来招呼孩子们回家吃饭时,不愿回家的孩子使出了各种办法与伎俩,有的与父母拉扯,有的大声呵斥父母,有的甚至在地上打滚……一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点】材料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审题时,可根据材料内容中有价值的信息构思立意.材料中,一方面是孩子熟练地背诵《弟子规》,内容是孝敬父母;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任性刁蛮.由此可联想到言行不一,学不能致用,盲目跟风,忽视内在修行,只注重理论与表面.因此,可根据这些现象给我们的启示,从行胜于言,表里如一,学以致用,架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一言以蔽之,知行合一等角度立意.

  【解答】

  言行一致

  我和他的相识恰恰是诚信给予双方的意外的礼物.即使是在开始时,心怀生疏的人,只要自己抱有真实和诚实去接触,就一定能换来好意.

  第一次与他相见时,交谈的寥寥无几,几分胆怯显而易见,稍许的停留后便约定三日之后再见.到了那天清早,细雨绵绵,心灵总被一层水雾包裹着,回想的片刻总还是停留在我俩的约定,或许是出于好奇、珍惜,这种视为重要的感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我耐不住性子,索性提前20分钟奔向约定的小亭中.踌躇在小亭中,每一位过客都会仔细地看,生怕雨滴阻隔了我的视线,也混淆了他的视听…终于,他出现在了人群中,每一次眨眼都生怕他消失,不曾想到守信的风筝已经飞翔在我和他的天空里.我们安坐在此,酣畅的交谈中,每一句话都充满着不可思议的新奇感.

  几天后我得知他转来了我们班,这可算得上是熟上加熟呵.

  我和他的淡漠的确是出乎意料的.即便是在最后,相识已久的人,只要一疏忽,友谊的风筝就会被风挟去.

  最后一次与他相见,交谈中带着丝丝挽留,几分不舍显而易见,长长的相拥后,决定一周后再见.做了彼此三年的好友,小学毕业时痛哭流涕也是正常的.暑假的开端彻底放纵了我,到了那天清晨,烈日炎炎,心灵被烘烤的干巴巴的,那朝的誓言已成为今夕的梦,或许是出于随便、无趣,心中模糊的有着约定却翻来覆去,不见踪影.直到傍晚,坐在电脑桌前一天的我才回想起来:下午三点,公园亭中见.

  我奔向小亭,晚了一个时辰,我慢慢的走近亭子,却发现已无人影,血染夕阳,云缀金边的黄昏,似乎又是三年的离去,但这次让我闷得喘不过气来.我蹲在那半个时辰,仔细的看着过客,每一次眨眼都害怕他匆忙的来,无意的去.我已觅不得他的身影.因为承诺…

  我扔下了带了的小纸条,转过身去走向现实,他似乎在我身后,俩人是各奔东西,能留下的:一脸惊讶,一堆闲话未讲,两个背影.

  有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

猜你喜欢:

1.2017高考语文模拟考试试题附答案

2.2016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3.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检测题带答案

4.高考语文模拟题及答案

5.2017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

3854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