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二的语文知识点也是很多的,需要同学们做好复习工作,其实做语文试题是复习语文最全面的方式。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法(共11分,选择1-3各3分)
1——3选择题按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每一种话语体系,都代表了特定的视界。
②创新来源于新发现,或者看到了新东西,或者看到了旧东西的新空间。
③用洋人的视界看古事,用古人的视界看洋事,都可能看到当事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这是一个巨大的创新空间。
⑤我们可以有两个视界,两个既有重合之处,又有独到之处。
⑥更何况还有他们未曾见过的中国新事。
A. ⑤①④②③⑥ B.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⑤③⑥④② D.②④③⑥①⑤
2. 下列短语结构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
A.舒活筋骨 扫得干净 歌咏春天 磨炼意志
B.高尚情操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C.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D.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3. 对于下列各句中标“——”的成分,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 )
①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②大黄蜂常常落在蜜蜂窝洞口。
③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④荔枝林深处,隐隐露出一角白屋。
A、主语、补语、谓语、状语; B、状语、宾语、谓语、定语;
C、状语、补语、状语、定语; D、主语、宾语、状语、定语。
4.找出两处病句并修改(共2分,各1分)
①阅读名著真的是一种享受,它带给我无穷无尽的欢乐,让我远离烦恼和忧愁。②阅读名著也是一种心灵的慰藉,它帮助我战胜寂寞和孤独,指引我认识善恶和美丑。③通过阅读名著,使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价值。④朋友们,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吧!⑤因为是否阅读大量名著,是提高个人修养的关键。
第 处 修改:
第 处: 修改:
二、文言(48分)
(一)选择 (共24分,各3分)
5——12选择题按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B.技盖至此乎
C.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 D.善刀而藏之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视为止,行为迟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7.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 ②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戍卒叫,函谷举 ④多于南亩之农夫
⑤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⑥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⑦所当者破 ⑧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A.①/ ②④/ ⑥⑦/ ⑤⑧/ ③ B. ①⑦/ ②④/ ③/ ⑤⑥⑧
C. ①/ ②④/ ③⑦/ ⑤⑥⑧ D. ①/ ②④/ ③⑥⑦/ ⑤⑧
8.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②直夜溃围南出 ③辇来于秦 ④岁更刀
⑤马童面之 ⑥ 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⑦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⑧可怜焦土
A. ① ②③④/ ⑤⑧/ ⑥/ ⑦ B.②③④⑤/ ①⑧/ ⑥ / ⑦
C. ②④/ ①③⑤⑧/ ⑥/ ⑦ D. ②③④/ ①⑤⑧/ ⑥/ ⑦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过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②平明,汉军乃觉之
B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吾为若德
C①善刀而藏之 ②不敢言而敢怒
D①多于机上之工女 ②虽然,每至于族
论项羽范增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到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相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苏轼卷》,有改动)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援救赵国,时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死他。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他为义帝。
10.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稍:稍微。
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 分:本分、职责
C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 比肩:并肩,引申为地位相等。
D.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陋:见识短浅
11.依据文意,作者确认范增离开项羽的最佳时机的主要依据是( )
A.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B.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
C.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
D.(义帝)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
1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本文结构上很有特色:从“增之去”这一点铺开,运用引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推理证明,层层深入,逻辑性强。
B.作者认为项羽怀疑范增是两人之间矛盾的必然结果。两人初期的政治地位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伏笔,后来政治主张上的巨大分歧又加剧了这个矛盾。
C. 范增既不能促使项羽抓住机遇除去刘邦,又没有帮助项羽抢在刘邦之前进军关中,更没有阻止项羽弑杀义帝。所以作者评价时说范增“陋矣”。
D. 作者分析问题时,能从两方面着眼。比如作者认为项羽先有怀疑范增之心,陈平的离间计才能发挥作用;又比如从一方面指出范增浅陋,从另一方面又指出范增也是人中豪杰。
(二)文言翻译(12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3分)
①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②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14.课内文言句子翻译(各3分)
①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②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默写(6分)
15.补写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各抱地势, 。
②复道行空, ?
③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④ ,用之如泥沙?
⑤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四)词语解释(6分)
16.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①剽掠其人 ②在庾之粟粒
③田父绐曰“左” ④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⑤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⑥如土委地
三、诗歌鉴赏(6分)
午 枕
王安石
午枕花前簟①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
注:①簟diàn:竹席
17.(1)描述诗人午睡初醒后所见所闻。(3分)
答:
(2)三四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
答:
四、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5分)
炎凉
张晓风
①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暑气隐隐待作,我就把它找出来,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铺在床上。
②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筏子上。清凉一波波来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 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我可以因一张席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爱一栋屋子,因一栋屋子爱上一个城……
③整个初夏,肌肤因贴近那清凉的卷云而舒缓自如。触觉之美有如闻商士说法,凉意沦肌浃髓⑴而来。古人形容喻道之透辟,谓一时如天女散花。天女散花是由上而下,轻轻撒落──花瓣触人,没有重量,只有感觉。但人生某些体悟却是由下而上,仿佛有仙云来轻轻相托,令人飘然升浮。凉凉的竹席便有此功。一领清簟可以把人沉淀下来,静定下来,像空气中热腾腾的水雾忽然凝结在碧沁沁的一茎草尖而终于成为露珠。人在席上,也是如此。阿拉伯人牧羊,他们故事里的羊毛毯是可以飞的。中国人种地,对植物比较亲切。中国人用植物编织席子不飞──中国人想,飞了干吗呀?好好地躺在席子上不比飞还舒服吗?中国圣贤叫人拯救人民,其过程也无非是由“出民水火”到“登民衽席”⑵。总之,世界上最好的事莫过于把自己或别人放在席子上了。初夏季节的我便如此心满意足地躺在我的竹席上。
④可惜好景不长,到了七八月盛夏,情形就不一样了。刚躺下去还好,多躺一会儿,席子本身竟然也变热了。凉席会变热,天哪,这真是人间惨事。为了环保,我睡觉不用冷气,于是只好静静地和热浪僵持对抗。我反复对自己说:“不热,不算太热,我还可以忍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哼,谁怕谁啊……”念着念着,也就睡着了。
⑤然后,便到了九月,九月初席子又恢复了清凉。躺在席上,整个人摊开,霎时变成了片状,像一块金子捶成薄薄的金箔,我贪享那秋霜零落的错觉。
⑥九月中,每每在一场冷雨之后,半夜乍然惊醒,是被背上的沁凉叫醒的──唉,这凉席明天该收了。我在黑暗中揣想,竹席如果有知,也会厌苦不已吧?七月嫌它热,九月又嫌它凉,人类也真难伺候。
⑦想来一生或者也如此,曾经嫌日程排得太紧,曾经怨事情做个不完,曾经烦稿约演讲约不断,曾经大叹小孩子缠磨人……可是,也许,有一天,一切热过的都将乍然冷却下来,令人不觉打起寒颤。
⑧不过,也只好这样吧!让席子在该铺开的时候铺开,在该收卷的时候收卷。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
(选自《张晓风的国学讲坛》)
[注]⑴沦肌浃髓:渗透入肌肉骨髓,比喻程度或感受之深。⑵出民水火,登民衽席:比喻解救陷于困境的百姓。
18.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第②段描写一年中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表达了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B.第③段思路开阔,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躺在竹席上的触觉之美,给人舒爽自如的感觉。
C.第⑦段,作者感叹当一切忙碌的事都停顿下来之后,那种瞬间冷却的失落感。
D.第⑧段中“炎凉,本来就半点由不得人的”,体现了作者面对人生“炎凉”的无可无奈何。
E.本文主要运用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写天气冷热变化,影响人对竹席的不同感受。
19.章以“炎凉”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20.理解第③段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五、名著
21.下列各项对《复活》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听完判决后,马斯洛娃因觉得冤枉而放声大哭,她因此更痛恨聂赫柳多夫,以致他后来到监狱探望她时,她把他痛骂一顿。
B.和姐夫争吵之后,聂赫留朵夫在车站向姐姐表达了对姐夫的歉意,并表示将让姐姐的孩子继承他的财产。
C.在库兹明斯科耶,聂赫柳多夫按照低廉的价钱把土地租给农民。他为此蒙受了很大的损失,可是农民们并不满足,他们仍有所期望。
D.在聂赫柳多夫的多方努力下,马斯洛娃终于免受流放的刑罚。马斯洛娃很感激聂赫柳多夫。
E.法律判玛丝洛娃服苦役,虽然聂赫留朵夫找到庭长,指出这个案子是误判,玛丝洛娃没有犯毒死人命罪,但是没有结果。
22.(5分)马斯洛娃是否接受聂赫留朵夫的求婚?最后她的婚姻选择如何?说说她这样选择的原因。
六、作文
23.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年轻工匠师傅感慨万千,说:“有些时候需要经验、技术,但更需要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1-3 C B C
4. (1)③ 将“通过”或者“使 ”删去一个 ⑤将“是提高个人修养”改为能否提高个人修养
5-9C D C D B 10-12 A C C
10.. A项,稍:渐渐。
11.:C项,文章议论范增应何时离开项羽,通过以退为进的议论,提出“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以此推论可知。
12.C项,原因错误。范增没有见微知著,没有审时度势,更没有在政见不合时果断除掉项羽或者果断离开,所以作者认为范增“陋矣”。
13. (1)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
②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
14. ①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的,对于刀刃的运转来说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②项王于是说:“我听说汉王用千金重价、万户封邑来悬赏我的头,我送给你个人情吧!”
15. ①钩心斗角②不霁何虹③弃掷逦迤④奈何取之尽锱铢
⑤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⑥亦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6. ①剽掠其人 掠夺抢劫 ②在庾之粟粒 露天的粮仓
③田父绐曰“左” 欺骗 ④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遭受
⑤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超过 ⑥如土委地 卸落
参考译文: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暗中勾结,渐渐剥夺了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成为定局,君王好自为之吧。希望能让我这把老骨头回乡务农。”回乡时,还没到彭城,背上痈疽发作就病死了。
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对的,如果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了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罢了。既然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最终因此失去了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易经》说:“能洞察事情的发展趋势大概很神明吧?”《诗经》说:“观察那气象若要下雪,水气必定先聚集成雪珠。”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
陈涉能够得民心,因为打出了楚将项燕和公子扶苏的旗帜。项氏的兴盛,因为拥立了楚怀王孙子熊心。诸侯背叛他,因为他杀了义帝。况且拥立义帝,范增实际上是主要谋划者。义帝的生死存亡,岂只关系到楚国的盛衰成败,也和范增的祸福密切相关。绝没有义帝被杀而单单范增却能够长久生存的道理。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就是杀义帝的先兆。他杀义帝,就是怀疑范增的本源。难道还要等到陈平(使用反间计)吗?物品必定先腐烂了,然后才能生蛆虫;人必定先有了怀疑之心,然后谗言才能够乘机而入。陈平虽说智慧过人,又怎么能够离间没有疑心的君主呢。
我曾经评论:义帝,是贤明的君主。只派遣沛公入关,(却)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发现了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如果不是贤明之君能像这样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服从(楚的指挥),中途杀义帝,一定不是范增的本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本意,他必然极力劝谏却没有被接受。不听取他的忠告又杀死他所拥立的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刚毅果敢的大丈夫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一致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时机,却想依靠项羽成就一番事业,(见识)浅陋啊。虽然如此,范增是汉高祖畏惧的人物,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豪杰呀!
17.(1)清凉的簟席,门帘上晃动的花影,(1分)梦醒时分那格外清脆的一声声鸟鸣(1分),营造了宁静的气氛。(1分)
(2)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写了“鸟唤梦”“山供愁”的两种景象。(1分)传达出了诗人缠绵不绝的内心感触。(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1分)
或: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1分),对仗工整,鸟唤而梦醒,梦醒而见山,见山而人愁。(1分)这是不可知、不可说的清愁。(1分)
18 D E (D“体现了作者的无可奈何”错,应是“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心态”。 E项,主要用到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和抒情。)
19. ①以天气炎凉喻人事炎凉;②冷热变化的天气,人们对凉席感受不同,而世事的炎凉,我们却应泰然处之。(或①一语双关。②既是写天气的炎凉,也是写人事的炎凉)③作为情感表达的线索。(6分,每点2分。)
20. ①作者认为“世上最美好的事”是把自己放在“席子上”,把人“沉淀下来,静定下来”忘却世间炎凉;②另一方面,把别人放在“席子上”,救人于困境中,亦是“世上最美好的事”。
21. AD
22。马斯洛娃两次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求婚,她认为他是为了赎罪才这样做,所以愤然拒绝。后来她选择了西蒙松。
因为聂赫留朵夫为她奔走上诉,她又重新爱上他,但是不愿意给他的生活带来不幸,依然没有答应他。在流放途中她遇到政治犯西蒙松,他正直善良,纯粹是因为喜欢她才爱她的,而且认为她是个不平常的女人,所以她最终选择跟了西蒙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