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语文成绩的提高在于基本知识的积累以及答题方法和技巧的提升,平时的语文试题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巩固知识还能积累解题技巧。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第I卷(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为什么需要信仰?
何光沪
(1)我们的人心,有太长的时间片面地偏向理智,即狭义的而不是广义的理性。这种被国人视为“正常”的理智有三大特点:一、只从感观或直接的经验出发——所以不考虑看不见的东西;二、只从眼前或短期的算计出发——所以不考虑长远的事情;三、只从自己或小我的利益出发——所以不考虑他人或整体的利益,更不考虑自己与社会、自然、世界整体的关系。
(2)这正是无数的人随时在抱怨、又随时在卷入道德腐败在人心深处的根源——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
(3)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恰恰都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因此它们最强大的保障,乃是超越于狭隘理智的信仰!
(4)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中央电视台讲过一段经历:他在美国时,有一次要横穿马路,红灯亮了,但左右两边并没有汽车,他身边有位老太太也照章停下,安安静静地等候绿灯。他问了老太太一句:“现在没有汽车,为什么不走过去?”老人回答说:“也许,我们身后那栋房子里,会有一个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见我们走过去,以后照我们的样子横穿马路,也许就会出事。”
(5)前几天《检察日报》报道,一位清洁工人拾到几千元钱上交之后,因为付不起孩子的学费而向亲戚朋友借钱,那些本来真心答应过帮忙的亲友,却都翻了脸,认为拾金不昧再来借钱是“有毛病”!
(6)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的环境下,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也很难。
(7)要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就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一方面,道德的最低要求应与法律连接(如在一些西方国家,“见死不救”属于犯法);另一方面,道德的最高境界则与信仰相关(传统文明基本如此,但在现代,宗教“修行”只属自愿)。
8)前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净化,需要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原则;而这类法治原则的确立,又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因此可以说,中国精神的重构,关键在政治改革,基础在人心提升。
(9)后一方面是说,道德环境的提升,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而且需要精神信仰的指引。依靠“他律”的法律尚且需要某种信仰(对法律原则的内心服膺),依靠“自律”的道德就更是如此了。因为人心的自我约束常常软弱无力,在传统礼俗衰亡而法治观念薄弱的条件下,“人心惟危”的状况必然出现。
(10)中国人自古信天。作为信仰对象的“天”,乃是殷人所称的“上帝”或“帝”、周人所称的“天帝”或“天”、历代所称的“天道”或“天理”最流行的通称。
(11)考虑到古人所谓“天理”对“良心”的指引,考虑到今人所见“无法”与“无天”的关联,结论就只能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12)最近我遇见一个年近半百的北京人,他看到云南边远乡村的儿童没有小学上,毅然离开居住了十几年的美国,孤身一人前往办学。在那个没有电话、没有自来水、没有邮递员的地方,他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用自己微薄的积蓄自建校舍,给学生买鞋子,为村民修水渠……这一切,除了在那个不通公路的边远乡间,无人知晓,因为他自己不要传扬。我想,世俗的任何名利和算计,都不可能给予他这么大的力量,除了信仰。
(13)我想,这个人已经向我们回答了,人类的历史已经向我们回答了,当代的生活已经向我们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信仰。
(选自2008年11月17日“浙江在线”,有删改)
1.第(6)段中“正如在一个遍地垃圾的地方,要坚持不扔垃圾是很难的”,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
A.由于我们的人心太长时间偏向广义的理性,要坚持与“常人”不同的好行为很难。
B.只要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就能把全国变成一个使人不忍心“扔垃圾”的地方。
C.在好行为被视为“不正常”环境下,良知、正义和爱心就会被误解。
D.在一个长时间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的畸形环境下,人们往往会受到不良影响。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中所说的“中国人需要的信仰”的是(3分)( )
A.人类本性不可或缺的、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良知、正义和爱心。
B.这种信仰超越于狭隘理智——超出了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
C.它们涉及与他人、社会、自然和世界整体的关系,涉及大我、超验和永恒。
D.信仰可以是多元的,人们可以信“天”,也可以信“宗教”。
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直接经验、短期算计和小我利益是“狭义的理性”的三大特点。
B.偏向于狭隘的理智,忽略了良心或良知、公平或正义、创造性或博大的爱心,这是产生道德腐败的根源。
C.净化全民的道德“环境”,既要将道德的最高要求应与法律连接起来,又要使人们通过信仰来达到道德最低境界。
D.纵观古今,结论就是:信仰的超越对象,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信仰的精神状态,却决定着文明的兴衰、民族的浮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桓阶字佝绪,长沙临湘人也。仕郡功曹。太守孙坚举阶孝廉,除尚书郎,父丧还乡里。会坚击刘表战死,阶冒难诣表乞坚丧,表义而与之。后太祖(指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表举州以应绍。阶说其太守张羡曰:“夫举事而不本于义,未有不败者也。故齐桓率诸侯以尊周,晋文逐叔带以纳王。今袁氏反此,而刘牧应之,取祸之道也。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羡曰:“然则何向而可?”阶曰:“曹公虽弱,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孰敢不服?今若举四郡保三江以待其来,而为之内应,不亦可乎!”羡曰:“善。”乃举长沙及旁三郡以拒表,遣使诣太祖。太祖大悦。会绍与太祖连战,军未得南。而表急攻羡,羡病死。城陷,阶遂自匿。久之,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阶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因辞疾告退。
太祖定荆州,闻其为张羡谋也,异之,辟为丞相掾主簿,迁赵郡太守。魏国初建,为虎贲中郎将、侍中,时太子未定,而临菑侯植有宠。阶数陈文帝德优齿长,宜为储副,公规密谏,前后恳至。又毛玠、徐弈以刚蹇少党,而为西曹掾丁仪所不善,仪屡言其短,赖阶左右以自全保,其将顺匡救,多此类也。迁尚书,典选举。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遣徐晃救之,不解。太祖欲自南征,以问群下。群下皆谓:“王不亟行,今败矣。”阶独曰:“大王以仁等为足料事势不也?”曰:“能。”“大王恐二人遗力邪?”曰:“不”。“然则何为自往?”曰:“吾恐虏众多,而晃等势不便耳。”阶曰:“今仁等处重围之中而守死无贰者,诚以大王远为之势也,夫居万死之地,必有死争之心,内怀死争,外有强救,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太祖善其言,驻军于摩陂。贼遂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刘牧应之 应:响应 B.夫举事而不本于义 举:推举
C.迁尚书,典选举 典:主管 D.太祖善其言 善:认为善
5.下列五句话中,全都能说明桓阶“持义”的一组是(3分)( )
①冒难诣表乞坚丧 ②阶说张羡助曹 ③自陈已结婚,拒而不受
④辟为刘表从事祭酒 ⑤大王案六军以示余力,何忧于败而欲自往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⑤
6.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桓阶曾被太守孙坚荐举为孝廉,在孙坚战死之后,桓阶冒险到刘表那里乞求将孙坚尸体要回,刘表认为他有义气而发还尸体。在官渡曹操袁绍争战时,刘表以全州响应袁绍。桓阶劝太守张羡要坚守正义,响应曹操,张羡采纳了建议,导致刘表战败, 并与之结仇。
B.曹操平定荆州,听到桓阶曾为张羡出过计谋,征召他为丞相掾主簿,升任赵郡太守。在太子未定,曹植受宠的情况下,桓阶多次在曹操面前说曹丕有品德,年龄大,应立为太子。
C.毛玠、徐弈因刚直不阿和不结帮派,丁仪对他们很不友善,多次在曹操面前诋毁他们,全靠桓阶左右周旋才保护了他们。
D.曹仁被关羽围攻,曹操派徐晃前去救援,没有解围。曹操准备亲自南征,征询群臣意见。大臣们都认为应该亲征,唯独桓阶认为没有亲征的必要。曹操认为他的话很对,后来敌军果然撤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5分)
译文:
(2)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雨 晴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8.《雨晴》中的“疑”字用得十分精妙,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答:
9.两首诗中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具体说明。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劝学》)
②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④若夫乘天地之正, , ,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请把所选试题题号写在括号内。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雾
战地救护所被罩在浓雾中,像裹着一层又一层经纱布,扯不开,拉不断。我和师政委刘彬在这迷迷蒙蒙的“纱布层”里摸索着,脚下高高低低,好不容易找到了被伤员称为“死亡转运站”的一号病室。
病室中间有一个钢丝床,看上去像一艘白色的小舟,上面安详地躺着一位年轻的伤员,这艘小舟即将载着这个十八岁的生命驶向永恒和寂灭。
在他身边,那桅樯一样的吊瓶架上还挂着红色血浆袋和生理盐水,这对于已经报过病危的年轻生命都无济于事了。他的伤势太重了,腿上、腰部、胸部、左臂都缠着绷带。我最不忍心看的是那张我曾经熟悉的红润的娃娃脸,变得那么苍白和短小——敌人的地雷炸掉了的下巴。
因此这个叫周小波的战士,无法讲出他英雄壮举的动因——他们班在插入敌人雷区之后,他第一个滚下身子,压响了一串地雷。作为随队的师组织干事,我有幸看到了这撼动心魄的壮举,那映在拂晓的霞光中的身影,使我终生都不能忘怀。
“你是英雄!”刘彬俯在他的耳边,透过绷带,传达着对这位士兵的嘉奖,“你是人民的好儿子。我们要给你报功!报军区、报中央军委……”
周小波很少有机会和师政委靠得这样近,目光里透着拘谨,也有一些迷惘,也许他没有听清师政委讲的话。
我灵机一动,从文件包里拿出了由我起草的《关于报请授予周小波同志滚雷英雄称号的决定》复印件给他看,以便让这个即将远行的农民儿子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我想他是看清了,目光里却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喜悦,有一层雾样的东西罩在他的瞳仁上,他的头还微微一动,似乎要说点什么。
我猜想那是一个要求。
战斗打响之前,他也像那些老兵一样,咬破了中指写了一份决心书。他把血书交到我这个“师里来的首长”手里,却还磨磨蹭蹭不肯走。
“有事吗?”我问。
“我……我有个要求。”他涨红了脸。
“什么要求,提吧。”
“我妈妈……生癌呢。”他垂下了头,有些慌张,“没有钱看大夫……”
“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哥哥。他是个哑巴。队里办工厂不要他,在家种地呢!”他忽然异常赤诚地望着我,
“李干事你看着,这回打仗我不会怕呢,要是我……回不来了,能不能让我妈妈……住上部队医院……”
我许久没有吱声,只觉得嗓子眼里发哽。
他似乎觉得自己提的条件太高了,低声纠正着:“看看大夫也行……”
“组织上会考虑这个问题的。”不知怎么搞的,我的嗓音里带上我平时最深恶痛绝的官。可是,在我小小的职权范围里,我又能怎么说呢?
今天,作为一个即将闻名于全军、全国的“滚雷英雄”,他的夙愿可以偿还了!师政委听了我的叙述为之动容:“让他放心,组织上一定设法安排!”
使我不解的是,当我向他转述之后,他眉头微微一展,又痛苦地扳到一起。那一定是还有他的哑巴哥哥。我又冒昧向他许愿:“你哥哥的工作,我们也会想办法的。”
他眼睛里的雾仍未散去,我惶惑了!
“该不是对他战斗情况有补充吧?”师政委眼光亮亮的,“他能写么?”
“他的右手还能活动。”一直守在旁边的护士轻声说。
我拧开钢笔,塞到周小波的手里;护士递过病历夹做垫板,我双手为他托着……汗水在他额头上沁出来,足足十五分钟,他写下了十五个字,那是使我瞠目结舌的十五个字:“我不是滚雷英雄,我是被石头绊倒的。”
师政委脸色陡变,久久地盯着我的脸。
“我是千真万确亲眼看到的,连里的同志也都亲眼看到的……”我执著却又无力地辩解。师政委在屋里踱了一会步,看看护士,看看我,沉重地吐出一句:“当然喽,我们要实事求喽!”
我像失落了什么,泪水涌上了眼眶。
透过那晃动的晶体,我看到周小波眼睛里的雾消散了,眼睛变得那么明净,那么清澈……
(取材于李延国同题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周小波当得知师政委和“我”要给他报请军功之时,他想提一个具体要求。
B.战斗打响之前的一段对话,既交代了周小波的家境,又丰富了人物的性格。
C.周小波提出给妈妈看病的请求后,“我”觉得他要求过高,便以打官腔应付。
D.周小波说出事实真相的一瞬间,情节突转,产生了十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E.“我”作为小说的叙述者,在文中起到了串联情节、增加故事真实性的作用。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雾”,各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周小波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
答:
(4) 周小波“滚雷英雄”的真相澄清后,是否应该如实上报?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应该如实上报,还事实以真相,有人认为不应该如实上报,“滚雷英雄”会更有意义。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25分)
乐知高山遇知音,心齐东海有大爱
齐东海从小就喜欢音乐。
一把口琴,让他的童年充满阳光和憧憬。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是学校文艺方面的骨干,协助老师组织每班同学在周会上的表演。他弹钢琴、做指挥、唱由聂耳等创作的进步音乐《大路歌》、《毕业歌》、《送别》等,还表演话剧。带着对音乐的爱好和执着,齐东海考取了北洋大学,那时他依然是大学的音乐活跃分子之一。他回忆说:“这期间的教育是我人生成长中最值得怀念的阶段。这个时期,不仅培养了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基础。”
鉴于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中外杰出科学家、艺术家极好的音乐造诣,齐老师认为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升,意义重大。从1982年起齐老师开始举办交响乐欣赏讲座,1996年开设《交响乐欣赏》选修课,直至2006年结束,坚持10年。《交响乐欣赏》浓缩着交响乐的魅力和作曲家的人生精华,通过讲解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和他们的经典名曲,让学生通过音乐走进作曲家的人生世界,不仅培养学生对欣赏交响乐的兴趣、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做和谐的人、完美的人、有高尚人格的人。
他编写了《交响乐知识与欣赏》、《走近交响乐》、《音乐文化与音乐人生》等教材,10年间,有近6000名学生选修了《交响乐欣赏》这门课。通过音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民族精神、与困难做斗争的顽强意志,通过音乐启迪学生智慧,拓宽学生人生视野。
齐老师为营造高雅校园文化氛围,他每年亲自策划组织并具体操作6至7次音乐演出活动,如钢琴演奏音乐会、小提琴演奏音乐会、艺术歌曲和民族歌曲独唱音乐会、毛主席诗词合唱音乐会等。十年来,这样的音乐艺术活动先后举办了60余场。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齐老师邀请国内著名音乐家、艺术家、艺术教育专家、科学家、艺术团体,来校做讲座、搞演出,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著名音乐家卞祖善、艺术教育专家沈致隆、中科院院士郝柏林、杨叔子等都曾来学校。郑小瑛老师在报告前,对学生们说,“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
1999年,在团委、学生会等配合下,齐老师还组织有器乐演奏特长的学生,组建了学生管弦乐团,举办纪念贝多芬、莫扎特、冼星海等诞辰、逝世周年音乐会40多场。
为推动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歌咏活动,齐老师协助土木水利学院组建了120人的大学生合唱团,在他的倡议和推动下,又组建了校大学生合唱团。
齐东海教授今年已81岁,他曾担任过大连理工大学水利系副主任,他是土木水利工程领域的专家,更是国内知名的音乐教育领域的专家。
2008年,学校教务处和党委统战部为齐东海从事音乐教育10周年举行了座谈会,对他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在理工科院校开辟了一个新的教学领域——一音乐教育。他被誉为“大连理工大学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带头人和音乐教育家”。
(选自陈肖东《记音乐教育家齐东海教授》,有删节)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从小学到大学的音乐教育,特别是在北洋大学期间的音乐教育,不仅培养了齐东海教授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他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了基础。
B.像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尼采、钱学森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有极好的音乐造诣,这充分证明音乐培养了人的创新能力。
C.齐老师开设的《交响乐欣赏》选修课,浓缩着交响乐的魅力和作曲家的人生精华,不仅培养了学生对交响乐的爱好和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如何做人。
D.著名指挥家郑小瑛说的“你们应该为有像齐东海教授这样的老师感到骄傲”这句话, 高度赞美了齐东海教授在培养音乐人才方面为大连理工学校所作的伟大贡献。
E.这篇传记以平实的语言,表现了齐老师热爱教育,执着音乐,敢于创新,并为此努力终身的高尚品质。文章主旨突出,结构清晰。
(2) 为了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精神以及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齐东海教授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请分条加以概括。(6分)
答:
(3) 开头两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答:
(4)在理工院校设置音乐欣赏课,这一行为有人赞同,也有人不以为然。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8分)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创业之初,他经济异常拮据,几乎是手无寸铁,但经过近十年的艰苦奋斗,他一跃成为国内最知命的IT业界精英。
B.我们第一代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
C.在灾害面前,我们只要团结一致,同心协力,三人成虎,万众一心,就一定能取得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
D.2009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罗京因病离世,这让他的老搭档邢质斌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我国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事故鉴定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
B.在国庆六十周年展出的一系列图画作品,完全是由2009级文科班学生所创作的。
C.我们的高三最后能否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刻苦拼搏的精神。
D.品读那暗黄的纸页上错落的诗行,不禁感叹,为什么斑驳的岁月并未使它绽放的意象生出铜绿,无涯的空间更未令它包含的信息在传递中蒙受损失?
1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
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
①打桥牌时,我们手中的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
②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
③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
④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
⑤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A.⑤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③②
C.⑤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⑤
16.下面是一篇寻物启事中的一段文字,有三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 (6分)
今天下午10点左右,不幸在操场北端丢失英雄牌钢笔一枝,望拾到者赶快交给高三(1)班王大鹏,必有重谢。
(1)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3)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17.在“沙砾”、“星星”、“蜡烛”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溪流》的格式,写一组句子。(5分)
溪流
没有江河奔腾的浪花,
也没有大海壮阔的波澜,
但山石间的那点叮咚
是你欢快的旋律。
答:① ②
③ ④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自己的亲人,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封信给最好的朋友,表达一下浓郁的情谊,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我们常想完成自己的一项创意,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
很多美妙的想法就这样被搁置了。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是多么可贵的一天。要做的事就从现在开始。
注意:①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得抄袭。⑤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
1.D(A项原因错误,B项前后句应为必要条件,C项过于肯定)
2.D(文章第三段均含有A、B、C的内容,D在文中不属于“信仰”的范畴。)
3.C(C项偷换概念。原文第7段为“道德的最低要求”,选项中换成了“道德的最高要求”;“道德的最高境界”换成了“道德最低境界”。)
4.B (应为“发动”)
5.C(④、⑤不属于“持义”)
6.A (“导致刘表战败, 并与之结仇”有误)
7.(1)明府要想建立功业申明大义,保全福分远离祸患,就不应跟刘表做法相同。(“明”“全”“远”各1分, 大意通顺2分,共5分)
(2)刘表征召桓阶做从事祭酒,还想把妻子的妹妹蔡氏嫁给他。(“辟”1分,“妻”1分,“妻以妻妹”句式1分,大意通顺2分,共5分)
8. 诗人看见“蜂蝶过墙”,便猜想蜜蜂与蝴蝶因为自家小园里残败萧条而纷纷越墙飞向邻居家的花园,想像邻家“春色”之美。(3分)“疑”字生动地刻画出雨后花谢诗人的猜疑、失落的心情。(2分)
9. 《约客》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比。前两句写户外的“家家雨”“处处蛙”,正如两部鼓吹,喧聒盈耳,而后两句写屋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寂静无聊,二者形成鲜明对照,(2分)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寂寞失望的情怀。(1分)
《雨晴》中的前两句形成对比。雨前,鲜花刚刚含蕊;雨后,却花事已了,绿叶满枝,二者形成对比,(2分)诗人看着花落春残的小园,是多么失落感喟啊!(1分)(若答“却疑春色在邻家”,想象中邻家花园的姹紫嫣红、花繁叶茂与自家小园的萧条冷落、花残叶败形成对比亦可)。
10.(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舞幽壑之潜蛟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
11.(25分)(1)(5分)A、C(A周小波是想澄清事实的真相;C“我”并非觉得周小波要求过高,而是在“我”的职权范围内无法解决他的问题。)(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2)(6分)开头: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特点(或:营造了沉重压抑的氛围)(2分);(答“暗示故事的扑朔迷离”也对)。
结尾:“雾”喻指周小波内心有不安;“雾的消散”喻指事实得到澄清,周小波的内心变得宁静(或:突出了周小波诚实质朴)(答出“比喻”得1分,答出比喻内容得1分);照应文题,呼应前文(2分)。
(3)(6分)①农家子弟,出身贫苦。妈妈生癌没钱看病,哑巴哥哥在家种地;②性格拘谨腼腆。师政委问候他时他目光拘谨;向组织提要求时涨红了脸,垂下了头,慌张;③孝顺。上战场前还想着给妈妈治病;④勇敢。自述打仗不会怕;⑤纯朴。提要求时觉得自己的要求太高;⑥诚实。被错加荣誉后执着地予以澄清。(答对其中任意三点,给6分:;每答对1点给2分。形象特点1分,具体说明1分。)
(4)(8分)示例:观点一:应该如实上报。①澄清事实是周小波的心愿;②周小波不想做伪英雄;③应该尊重周小波的心愿。
观点二:不应该如实上报。①“滚雷英雄”更能激励疆场战士乃至全国人民,在战争年代更有意义;②“滚雷英雄”才能实现周小波的夙愿;
观点三:如实上报,但要注明他自己澄清了事实。①英雄固然重要,诚实的品质更值得珍惜;②不是“滚雷英雄”,但周小波仍然是英雄,是超越了物质和精神的大英雄。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2.(25分)(1)(5分)BD(B项说“音乐培养了人的创新能力”绝对化,文意为“音乐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升,意义重大”;D项说“培养音乐人才方面”不对,文中无此意。)(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2)(6分)①举办交响乐欣赏讲座,②开设《交响乐欣赏》选修课,③编著音乐教材,④举办音乐艺术演出活动,⑤邀请国内著名艺术家来校做讲座搞演出,⑥组建管弦乐团,⑦组建校大学生合唱团。(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6点即得6分)
(3)(6分)文章开头两段写齐东海教授在学生时期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2分)那一时期的学校教育使他的音乐天赋得以充分的发展,不仅培养了他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也为以后的爱乐之路打下基础。(2分)他感觉到音乐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为后来写他从事音乐教育做铺垫,引出下文。(2分)(答出一个要点得2分,答出三个要点得6分)
(4)(8分)示例:
观点一:我赞成这种的做法。①目前青年学生文化素质比较欠缺,需要高尚音乐熏陶;②音乐可以培养人审美情趣,提高其欣赏能力;③音乐可以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升,意义重大;④在高等院校设置音乐欣赏有助于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相融合。
观点二:我不同意这种的做法。①理工学院学生应该专注于科学研究,搞很多音乐活动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②科学是严谨的,务实的,而音乐是艺术的,是浪漫的,在短暂的大学学习中,两者的结合不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③虽然许多科学家都有极好盼音乐造诣,但并不是说每一个取得伟大成绩的人都需要音乐的熏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
13. B(A手无寸铁,形容手里没有任何武器。C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这个成语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属望文生义。 D“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
14. D(A 结构混乱,可改为“在医患关系、病人的权利以及医疗事故鉴定方面仍然有许多亟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B 缺主语,去掉“在”;C 两面一面不对应。)
15. B
16. (1)“不幸”不能用于丢失物品,应改为“不慎”。(2)“赶快交给”用语不礼貌,应改为“请交给”。(3)“必有重谢”太夸大,应改为“谢谢”(指出1处 1分,改正1处1分,共6分)
17. 答案要求:(其实主要是象征和比拟修辞的运用)①符合“没有……,也没有……,但……是……”的格式。 ②要有比较。 ③语句通顺
答案示例: 星星:没有霓虹摇摆的绚丽,也没有太阳直射的光热,但黑暗中的那点微光,是你价值的体现。
蜡烛:没有霓虹灯七彩的变化,也没有聚光灯夺目的亮光,但燃烧时的那些余热,是你辛勤的写照。 (修辞正确2分 句式正确2分 内容恰切 1分)
猜你喜欢: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上一篇: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高二语文上册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