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 凤梅1137 分享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高一的同学们都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想提高语文成绩多做语文试题是必不可少的。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马与龙的文化缘

  庞 进

  龙是中国古人对自然界中的诸多动物和天象经过多元融合而创造的一种神物,其实质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广义图腾、精神象征、文化标志、信仰载体和情感纽带。在龙的诸多“模特儿”中,就有马的身影。

  从形象上看,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头部窄长,就比较像马的头。汉代王充《论衡·龙虚》篇,言“世俗画龙之像,马首蛇尾”。并由此推断,龙乃“马、蛇之类”。宋代罗愿《尔雅翼·释龙》称龙“头似驼”——驼头近似于马头。还有龙形似马形的说法。如《太平广记》四二五引《录异记·王宗郎》:“有群龙出水上,行入汉江,大者数丈,小者丈余,如五方之色,有如马、驴之形。”

  在古人心目中,马是具有龙性的,龙和马是可以相互变化的。反映在古籍中,如:《周礼·夏官·司马》:“马八尺以上为龙。”《吴承恩诗文集·送我入门来》:“马有三分龙性。”柳宗元《龙马图赞》:“明皇时,灵昌郡得异马于河,其状龙鳞、虺尾……后帝西幸,马至咸阳西入渭水化为龙,泳游去,不知所终。”

  看来,形象上,马是把高扬的头颅、飘逸的身姿等贡献给了龙;内涵上,马是把刚毅、坚强、友好、善良、奔放、洒脱等品质贡献给了龙。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内蒙古赛沁塔拉村,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意外发现。

  有专家据玉龙“口闭吻长,鼻端前突,上翘起棱,端面截平,有并排鼻孔二”的造型,判断其取材于猪。另有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一是该龙头不是近似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马头的长方形;二是该龙头上无猪耳那样的大耳朵;三是该龙脖后颈与脊梁上有几乎占到全身三分之一的飞掠而起的饰物,这饰物近似马鬃而不是猪鬃。

  但“马龙”说因缺乏考古发现的支持而遭到质疑,因为,原始居民饲养马是比较晚的事情,中国北方新石器遗址中普遍不见家马骨骼出土。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但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在青海省都兰县诺木洪塔里他里哈遗址,发现的年代最早先民养马的痕迹,推断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

  鉴于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的情况,有学者认为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主要取材马鹿。马鹿因体形似骏马而得名。《尔雅翼·释兽》:“……荆楚之地,其鹿绝似马,当解角时,望之无辨。”马鹿还像马一样体格强健,性情机警,奔跑迅速。

  马与龙的文化缘,也表现在成语“龙马精神”上。辞典把“龙马”解释为“骏马”。说“龙马精神”,就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龙马”还可有一解,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身体好、体质强、魂魄健——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龙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而其中的“奋进”和“福生”,就很适合马。这样,龙马精神就可以理解为龙与马精神的结合,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造福众生的精神。

  (《中国文化报》2014年02月07日,有删改)

  1、下列关于马是龙的“模特儿”依据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甲骨文,龙字的头部窄长,和马头的形状相似,说明在最初创造“龙”字时就参考了马的形象特征。

  B. 《论衡·龙虚》《尔雅翼·释龙》《录异记·王宗郎》三则材料中的文字都说明马头给龙头以取材参照。

  C.《周礼》《吴承恩诗文集》《龙马图赞》中关于龙和马的描述,都表明“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D.由于龙也和马一样具有头颅高扬、身姿飘逸、刚毅坚强、友好善良等特征,所以说创造龙这一神物时模仿了马。

  2、关于赛沁塔拉玉龙取材对象的争议,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赛沁塔拉玉龙取材于猪,因红山文化遗址中经常发现牛、羊、猪等家畜的骨骼和鹿、獐等兽骨,而一直未发现家马或野马的骨骼。

  B. 玉龙的造型,龙头不是近似于猪头的三角形,而是近似于马头的长方形,专家则将其推断为“马龙”,或“马型原龙”。

  C. “马龙”说遭到质疑,原因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先民养马的痕迹,在公元前两千二百年左右,即距今四千二百年左右。

  D. 赛沁塔拉玉龙的头部应是主要取材于马鹿,因赤峰地区史前文化遗存发现的野生动物种群最多的是野猪和马鹿。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人融合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创造出的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是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和升华。

  B. 在对红山文化“玉龙”研究的三种观点中,显然,前两者都是据外形而得出的结论,而后者更重考古发现和史料。

  C.辞典上对“龙马精神”有另一解释就是,“龙马”就是龙和马,“龙马精神”就是喻指人的精神得像龙和马一样。

  D. “龙马精神”是像骏马一样的精神,是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以强健的姿态奋发进取,从而造福众生的精神。(33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7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履至尊而制六合 至尊: 最尊贵的位置,此处指帝位。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言: 言论,这里指著作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兵:兵器

  D.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池:水池,池塘

  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以为桂林、象郡 作《师说》以贻之

  C.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邻国之民不加少

  D.天下已定 学不可以已

  6、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就意味着秦从此转入攻势。

  C.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的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2)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8、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4分)

  9、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任选一题 ,6分)

  【甲】群山万壑赴荆门, 。 ,。 , 。,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三》)

  【乙】(1)连峰去天不盈尺, 。 (《蜀道难》)

  (2) ,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

  (3) ,塞上风云接地阴。 (《秋兴八首(其一)》)

  (4)艰难苦恨繁霜鬓, 。 (《登高》)

  (5)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劝学》)

  (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立 正

  许 行

  “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早就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到蒋介石了。

  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动到底啦!”

  “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什么,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

  “我看你要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

  “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

  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

  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高声说:

  “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

  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训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领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

  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

  他闹得我有些傻了,不知该怎么办啦!

  1948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

  “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

  “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

  嗬!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

  “那么?——”我问。

  “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啥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便被打发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上他,他坐在一个轮椅上,隔老远他就认出我来。

  “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

  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掉,叫“红卫兵”给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一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

  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

  “你这一辈子叫蒋介石给坑啦!”

  天呵!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

  (选自《小小说月刊》)

  11、小说情节曲折有致,不断涌出奇妙的波澜。请结合作品,以“连长”的“立正”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理出小说情节发展的基本脉络。(4分)

  12、“我”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概述之。(6分)

  13、这篇小说中的描写很精彩,品味下面两段话,简析其描写类型和表达作用。(6分)

  (1)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3分)

  (2)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个立正的姿势。(3分)

  14、关于小说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控诉国民党所谓的军纪对人迫害和摧残,有人认为是批判““””中极左路线和行为。你是怎样理解的?它是否还有更深的内涵?请结合小说内容试加探究。(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夙(sù)愿 歆(xīn)享 敕(shè)造 敛声屏(bǐng)气

  B.讪讪(shàn) 忖(cǔn)度 内疚(jiù) 人烟阜(fù)盛

  C.炮(pào)烙 新正(zhēng) 崔嵬(wéi) 锲(qì)而不舍

  D.吞噬(shì) 按捺(nài) 掌舵(duò) 笑靥(yè)如花

  1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没有人不渴望幸福,但幸福究竟是什么呢?它不可琢磨,却又似乎无处不在。不同的人对幸福有着不同的理解。

  B.实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只要大家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C.铁路部门关于解决一票难求的“表态”已多次食言,一票难求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解决,人们拭目以待。

  D.由于楼盘前临碧水背依青山,环境十分优美,发售第一天便十室九空,销售场面十分火爆。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近期,合肥市场的猪肉价格一路下滑,一跌再跌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供过于求,养殖户盲目大幅增加养殖数量,最终导致市场上猪肉严重过剩。

  B.大学生主持人大赛是安徽理工大学一项极具时尚特色和青春气息的校园品牌文化艺术活动,深受广大青年学子的欢迎,迄今已成功举办九届。

  C.据一家权威机构统计显示,我国18岁到70岁国民人均阅读传统纸质图书4.35本,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少得多。

  D.合蚌高铁开通运营,合肥人乘坐高铁4小时进京的梦想得以实现,带着“千里合京一日还”的感叹,体会到前所未有的快捷。

  18、下面的文字是对沪宁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的说明,请概括该动车先进性的四个特点。(不超过20字) ( 4分 )

  7月1日,沪宁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营运,该线路运行的是目前国产最先进的动车。列车外观较普通列车更具流线性,富于美感。车厢明亮、简洁;座椅可360度旋转,乘客始终可面向列车运行方向;前后座可收缩,靠背可自动调节。车速瞬间高达350公里/小时,从南京到上海,单趟直达只耗时69分钟。车体外形流线型的设计降低了动车组的空气阻力,因而运行时车厢内没有较大的噪音。

  19、下面是2007年9月28日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子文的开头部分,请你围绕孔子“开创私学、教授了三千弟子、周游列国推销仁道、编修春秋经书”等内容,再续写四句,注意一定要押韵。 ( 6分)

  天高气清,惠风和畅。

  齐鲁金秋,朗天煦阳。

  大哉孔子,华夏师长。

  仁义礼智,千秋普光。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20、将下面几句话改写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可以适当增减个别词语。(5分)

  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②函谷关是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

  ③3月30日,1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道德经》。

  ④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道家始祖老子诞辰2581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进行。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

  请以“为生命着色”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答案

  1.D(A只是甲骨文中的“某些”龙字,“某些”二字不能漏掉。B引《录异记》的文字是用来证明“龙形似马形”这一说法的。 C这三则引文只是“古人心目中”的看法和想法,不能以此断定“马有龙性”“龙马可以相互变化”)

  2.A(强加因果,后一句是质疑“马龙说”的原因。)

  3.B(A文中说龙现已成为中华民族“广义图腾”,龙是“古代各民族共同的图腾”不确切。C.这并不是辞典上的解释,文中说“‘龙马’还可有一解”,这是作者的推论。D.项中“融合、福生、谐天、奋进的精神”是“龙的精神”。)

  4.D(“池”应该指护城河。)

  5.C(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假设;B项,介词,把/连词,来;D项,副词,已经/动词,停止。)

  6.B(“攻势”不对。)

  7.(1)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

  (2)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的帝王基业。

  8.对比和比喻。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9.①前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如决明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资质美好君子的欣赏与赞美。②“凉风萧萧然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③“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年华老去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10.(略)

  11【参考答案】 不立正——被迫立正——不想立正却立正——因立正被打断腿——轮椅上依旧立正。

  12【 参考答案】 以“我”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使小说的故事情节连贯,线索清晰明了(或“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之类的话语)。(2分)给读者亲切、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分)“我”又是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引领(启发)着读者对人物命运作更深入的思考。(2分)

  13【参考答案】 (1)外貌描写。(1分)表现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艰辛改变人的容貌,为结尾描写“立正”这一不变细节做铺垫。 揭示了一个人的习惯难以改变 。(2分)(或表现了“”中受到的迫害,为结尾的描写作铺垫。给1分)

  (2)细节描写或 动作描写。(1分)揭示了立正已成为一种深入主人公骨髓的本能反应, 突现了人物性格,深化(升华)了小说的主题。(2分)

  (如描写类型答“动作描写”也可得1分,但理由的阐述要酌情扣分)

  14【参考答案】 示例一:题中所给的两种理解都属于小说主旨内涵,但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2分)国民党被俘连长悲剧的根源是专制统治。(2分)“蒋介石”三个字只是专制统治的代名词,是专制统治严重扭曲了这个小人物的灵魂,造就了他的悲剧,而“”时期“_”之流的专制统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剧。(2分)这个形象告诉人们:只有彻底铲除封建专制统治,以人为本,实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2分)

  示例二:小说并非简单地针砭国民党及““””中的红卫兵。(2分)“立正”,是主人公为生存环境所迫而所作的本能的生存选择。其实,主人公身上并没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或信仰问题,重要的是适应生存环境。(2)在疯狂的病态的年代,人有时不得不通过改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摧残自己,以自污的行为来适应环境。(2分)个人的悲剧,正反映了国家、社会、民族的历史及时代的悲剧。(2分)

  (如果从小说主人公的角度出发探讨人性丑恶或奴性,即使言之成理给分也不应该超过4分。)

  16.C(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用于句中正确。A项,琢磨:思考;考虑。句中应该用“捉摸”。B项,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贬义词,用于句中不当。D项,十室九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用于句中不当)

  17.B(A成分赘余,应删掉“因为”;C、句式杂糅,应删掉“据”;D,成分残缺,应在“体会”前加“人们”。)

  18、答案:外观美、人性化(舒适性)、速度快、噪音低。

  19.参考答案:示例(1)诲人不倦,私学首创。弟子三千,贤才干邦。

  示例(2)周游矢志,百厄不伤。如椽大笔,春秋煌煌。

  20. 示例:3月30日,1万名中学生为纪念道家始祖老子诞辰2581年,在河南省灵宝市当年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点及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齐声吟诵《道德经》。

猜你喜欢:

1.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高一语文下册月考检测试卷及答案

3.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4.高一语文月考考试试卷及答案

5.2017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练习题

热门文章

3849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