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二上册语文测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 凤梅0 分享

在读高二的时候相信大家通过语文试题的练习,把自己的语文文学素养提升了不少。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册语文测试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槛阱(jiàn) 汶汶(mén) 乳媪(yùn) 白泠泠(líng)

B.谂知(niàn) 剌谬(cì) 鹰隼(sǔn) 呱呱而泣(gū)

C.栖迟(qī) 祚薄(zuò) 筵席(yán) 垣墙__(huán)

D.笑靥(yè) 曩者(nǎng) 船坞(wù) 槲寄生(hú)

2.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美国目前的救市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因为两个多月前的3500亿用于拯救美国金融业、刺激美国经济的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秦羽除了班级和学校团委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Friday”的栏目主持,学 习成绩居然不降反升,真是让人佩服。

B.4月16日,中国海军首批和第2批护航编队从曼德海峡东口启程亚丁湾开始第二 次联合护航,这是中国海军第42批护航行动,也是“深圳”舰首次指挥的护航任务。

C.在今年的“_”上,不少教育界的代表.委员建议,高校招生应引入多元标准,不但要看高中生的高考成绩,还要看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报告。

D.一条近年来少见的特大野生中华鲟,5日上午在盐城滨海港约十海里处误撞入鱼网,致使身体多处受伤,随时面临濒于死亡的危险。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怜悯

B.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

C.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考察

D.鼓枻而去 击鼓

5.下面是一则甲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测序的新闻,请从中提取两个最有价值的信息。(每条信息不超过15个字) (4分)

新华社电 加拿大卫生官员6日在渥太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加科学家已经完成对3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样本的基因测序工作。

加拿大国家微生物学实验室科学家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完成基因测序可以使科学家掌握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运行机制以及反应方式,从而有助于疫苗研制工作,预计疫苗最早可于今年11月问世。加科学家说,基因测序发现,分别来自墨西哥与加拿大的病毒样本在基因层面上并无二致,这就排除了该病毒已经发生变异的可能。

最有价值的信息一:

最有价值的信息二:

6.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例如:期末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眼睛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经到了极紧急的关头。

请参照例句,用“眉睫”以外的例子,再仿写两个句子。(4分)

二、文言文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21分)

上厉精图治。丁未,上引诸卫将卒习射于显德殿庭,谕之曰:“戎狄侵盗,自古有之,患在边境少安,则人主逸游忘战,是以寇来莫之能御。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专习弓矢,居闲无事,则为汝师,突厥入寇,则为汝将,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上亲临试,中多者赏以弓、刀、帛,其将帅亦加上考。群臣多谏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绞。今使卑碎之人张弓挟矢于轩陛之侧,陛下亲在其间,万一有狂夫窃发,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上皆不听,曰:“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励,数年之间,悉为精锐。

上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 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

上愕然曰:“朕何为失信?”对曰:“陛下初即位,下诏云:‘逋负官物,悉令蠲免。’有司以为负秦府国司者,非官物,征督如故。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国司之物,非官物而何!又曰:‘关中免二年租调,关外给复一年。’既而继有敕云:‘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散还之后,方复更征,百姓固已不能无怪。今既征得物,复点为兵,何谓以来年为始乎!又陛下所与共治天下者在于守宰,居常简阅,咸以委之;至于点兵,独疑其诈,岂所谓以诚信为治乎!”上悦曰:“向者朕以卿固执,疑卿不达政事,今卿论国家大体,诚尽其精要。夫号令不信,则民不知所从,天下何由而治乎!朕过深矣!”乃不点中男,赐徵金瓮一。

(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万一有狂夫窃发 偷偷地

B.上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 咨询

C.逋负官物,悉令蠲免 拖欠

D.已役已输者,以来年为始 输送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日引数百人教射于殿庭 其制稍异于前

B.上怒,召而让之曰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C.陛下以秦王升为天子 教以慎于接物

D.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太宗认为,忧虑的不是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边境,而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战争的威胁、国家的安危。

B.唐太宗对身边的卫士以诚相待,推心置腹,卫士自强自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兵强将。

C.魏徵提出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但不久唐太宗又重发敕令,改变主意征收租调,导致了失信于民。

D.唐太宗曾误会了魏徵。经过沟通,唐太宗不仅废止了不讲信用的征兵政令,而且奖赏了魏徵。

10.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⑴庶几中国之民可以少安乎!(3分)

译文: ▲

⑵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2分)

译文: ▲

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3分)

译文:

⑷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4分)

译文:

三、古诗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10分)

苏溪亭 (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⑴这首诗描绘的是何时景色?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

⑵宋代词人贺铸的《青玉案》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本诗“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写法非常接近,你以为哪一句好,为什么?(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 。(王实甫《长亭送别》)

(2)汩余若将不及兮, 。(屈原《离骚》)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4)遥想公瑾当年, ,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短歌行》)

(6)《诗》三百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7) ,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山园小梅》)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6分)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

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百日之后生仙。此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

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

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

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

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

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散文百家》2009第3期)

13.文章开头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古藤”?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答:

14.对于“古藤”,作者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用三个词语加以概括。(3分)

答:

15.文章叙述了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和年老女人生子的故事,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6.根据上下文,分析作者为什么说“而看这藤,乃真气色”。(4分)

答:

六、现代文阅读选做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

17.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

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

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8.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文中指出的原因有哪些?(6分)

答:

19.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请你提出我们在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时,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态度。(6分)

答: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牵挂是思念,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绳线;牵挂是多方面的,比如:(1)牵挂是对亲人的思念;(2)牵挂是对友人的情怀;(3)牵挂能催人奋发向上。

请以“牵挂”为题,选择上述材料某一方面的内容;选择除诗歌以外的某一种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上册语文测试试题答案

1.D(A项,“媪”读ǎo;B项,“谂”读shěn,“剌”读là;C项,“垣”读yuán。)

2.B( B项“气息奄奄”中“奄奄”是气息微弱的样子。指人生命垂危,即将断气。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日薄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将终,修饰“暮年”恰当。)

3.C(A项,“承担”与“栏目主持”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在“启程”后加“前往”;D项,“随时面临濒于死亡的危险”句式杂糅。)

4.D.鼓:敲打。

5.一是疫苗最早可于11月问世;二是病毒变异可能已排除。

6.儿子是妈妈的“心肝”。取心肝是身体极重要的器官之义,比喻儿子是妈妈最亲近、最疼爱的人。//高考复习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取眉目于人体头部最上面之义,喻指事情开始有头绪了。//刘备视孔明为“股肱”之臣,军国大计悉由其出。取股肱为人体四肢重要部位之义,喻指孔明是刘备身边重要的辅助者。//凭着他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股市风波。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这义,喻其手段、本事。

7.D(应为“缴纳”)

8.D(A在 /比;B表承接/表修饰。C由、从/把; D是。)

9.选C(C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的策略不是魏徵提出来的。)

10.⑴也许中原的百姓就能够稍微安宁一些了!(得分点:庶几:也许,大概, 1分;中国,中原 ,1分;句意准确1分)

⑵这样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

⑶又在庭院中错杂栽种了兰、桂、竹子、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因而增添了光彩。

⑷隐忍苟活,关闭在监狱污秽之地而不辞世的原因是内心想的和要做的事情助学没有完全实现,平平庸庸地死了,文采不能在后代显露。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太宗振奋精神,谋求治理好国家。丁未日(二十二日),太宗带领众位宫中将士在显德殿庭院练习射箭,并告诉他们说:“周边的戎狄等族的侵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事。值得忧虑的是边境稍微安宁,君主就放逸游荡,忘记了战争的威胁,因此外敌来犯时没有人能够抵御他们。现在我不让你们挖池塘筑园苑,而是专门熟习射箭技术。闲居无事时,我就当你们的老师,突厥入侵时,就当你们的将领,这样,或许中原的百姓可以稍微得到安宁吧!”于是,唐太宗每天带领数百人在宫殿庭院里,教他们射箭,并亲自测试,射中箭靶多的士兵用弓、刀、布帛赏赐给他们,他们的将领的考核成绩也列为上等。众大臣多来劝谏说:“根据大唐律令,手持兵刃到皇帝所在的处以绞刑。现在让这些地位卑下的人在宫中殿堂的旁边拉弓带箭,皇上亲自在他们之间,万一有狂徒暗中发难,事出意外,这可不是重视社稷江山的办法。”太宗都不听从,他说:“君主看待四海如同一家,邦域之内,都是我的子民。我对每个人都能推心置腹,以诚相待,怎么要对宫中警卫的将士横加猜忌呢?”从此侍卫将士人人想着勉励自己,几年之间,都成为精锐将士。

太宗多次带魏征进入卧室内,询问政治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都很高兴地赞许采纳。太宗派人征兵,封德彝上奏道:“中男即使不到十八岁,那些身体健壮高大的,也可一起征发。”太宗听从了。诏书传出,魏征坚持认为不可实行,不肯签署,以至往返四次。太宗大怒,将他召进宫中责备道:“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都是虚报年龄来逃避徭役的奸民,征发他们有什么不好,你却这样坚持!”魏征回答说:“军队在于治理能够得法,不在于人数众多。皇上征召那些身体壮健的成丁,用正确的方法加以管理,就足以无敌于天下,又何必多征年幼体弱的人来增加虚数呢!而且皇上常说:‘我凭诚信治理天下,想要使臣下百姓都没有欺诈的行为。’现在皇上即位没多久,已经多次失信了!”

太宗惊愕地问:“我怎么失信了?”魏征回答说:“皇上刚即位时,就下诏说:‘百姓拖欠官家的财物,全部下令免除。’有关官员认为拖欠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属于官家财物,征收督促跟以前一样。皇上由秦王升为天子,秦王府国司的财物不是官家之物又是什么呢?又说:‘关中地区免收二年的租调,关外地区免除徭役一年。’不久又有诏书说:‘已服徭役和已经交税的,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如果按人口退还已纳税物之后,才又重新征收,百姓本来就不能没有责怪之意。现在是既征收租调,又指派为兵员,还谈什么从下一年开始免除呢!另外,与皇上共同治理天下的那些地方官,日常考察等公务,都委托他们办理;至于征兵,却怀疑他们使诈,这难道是以诚信为治国之道吗?”太宗高兴地说:“以前我认为你比较固执,怀疑你不通达政务,现在看到你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确实都切中要害。朝廷政令不讲信用,百姓就不知怎么听从,国家凭什么能够治理好呢?我的过失很重了!”于是不征发中男做兵员,并且赐给魏征一只金瓮。

11. ⑴描绘的是暮春时的景色,抒发的是怨别的情感。“草漫漫”、“春事晚”以及“一汀烟雨杏花寒”等文字都表明此时已是暮春。“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形式刻画倚阑人凝眸深思的形象,第三句借“燕子不归”道出倚阑人心中思亲之情。

⑵“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好。你看: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将尽,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写的虽是眼中景,却暗寓着心中情,化虚为实,把情绪、心境和感触等物化,变无形为有形。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好。因为诗人借当前季节的风物——满地的青草、满城的柳絮、满天的梅雨一口气连用三个比喻不仅巧妙地回答了“闲愁都几许”的问题,而且同时又是在说:我这愁恨,已经够多了,偏又赶上这春末夏初草长絮飞、愁雨不止的时节,越增我无限的愁怀恨绪。意绪巧叠,令人回味无穷。

12.(1)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2) 恐年岁之不吾与(3)剑阁峥嵘而崔嵬 (4)小乔初嫁了(5)星汉灿烂 (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7)疏影横斜水清浅

13.反复、比喻、拟人。(2分)形象地刻画出“古藤”外形的怪异,渲染“古藤”生命中遭遇的磨难。(2分)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作张本(铺垫)。(1分)

14.惊奇——敬慕——担心——景仰。答对三点得3分)

15.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同时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了铺垫。(2分)年老的女人与古藤相互映衬,阐述了只要生命一息尚存,就要孕育新生的哲理,突出了古藤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中心。(2分)

16.古藤饱经1300年的风霜雨雪,并且失去了赖于依附的大树,但仍能顽强地活着;有“气”。古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有“色”。由此可见,“古藤”“乃真气色”。(气、色各2分)

17.B(“臭”是因为它造成了环境污染。)

18.(1)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2)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3)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19.(1)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2)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3)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尽量少使用塑料袋。(4)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

20.【思路点拨】

1.“牵挂”是一个饱含感情的文题。人是社会性的,人与人之间存在着无法割断的情丝,这一切都由牵挂联系着,亲情、爱情、友情,哪一种都是沉甸甸的,都在等着你去挖掘、展示。

2.文章情感真挚,需要语言来体现。同是一个事件,有情感则激荡人心,无情则干巴枯燥;议论也是同理,在说理中加入感情,议论就容易令人产生共鸣。有情感的语言,没有一定的规则,它源自作者对写作对象的体味。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答问题

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

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

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

所谓持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一个所以然来,能说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只要学生言之有据,持之有理,就可以酌情得分了。同时学生要注意组织规范语言答题,认真书写。

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总之,笔者在语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因为不懂得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要领,往往失分较多,且大多失分非常可惜,甚至于是无谓的失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于是选题确立为《语文阅读理解题答题技巧初探》。笔者主张,教育科研的选题应该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实践之中;同样教育科研的成果也应该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实践。

总结:

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遵循正确的教育规律,交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384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