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虽说并不是很难,但也不能轻视一定要好好复习,多做语文期末试卷的练习,把备考工作做到最好。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
一.论述文阅读。(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市”的本义为市场,与“城”不同。早期的“市”多在野外或井边,故有“市井”之称。而我国的“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早只是政治性质的城堡,与“市”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城市人口的集中,居民生活的需要,城内便有“市”的设立。“城”的存在,为“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市”的发展,又促进了“城的发达。“市”在我国“城”中出现,长期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实行的是“坊市制”。
在先秦文献中并无“坊”名,当时城市居民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为“里”。“里”原是农村的一种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当时为了防止盗贼的攻击,采用这种四面筑院墙的封闭聚居形式。从先秦起,这种称“里”的组织形式在城市中长期存在,有时称作“闾里”或“闾”,秦汉仍因之。从晋代开始,城市居民住区正称仍为“里”,但有时又称作“坊”。《元河南志》卷二《晋城阙宫殿古迹》所引《晋宫阙名》中,有“诸里”和“诸坊”的名称。到北魏时的洛阳,全城有二百二十“里”,也作二百二十“坊”。这“坊”字,即源于“防”的别体。从隋开始,“里”改称为“坊”。
所谓“坊市制”,即城中之“市”集中在一个限定的范围之内,“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四面筑有围墙,并开有市门。如唐长安皇城前东、西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平面近正方形,每面各开二门,有道路相通,形成“井”字形相交。唐代的市场交易限定在市内进行,并限定交易时间。
在“坊市制”下,一般居民出入坊里,必须经由里门,不许直接临街开门。如汉代规定只有“甲第”——统治阶级中显要人员的宅第,才能“当道直启”。唐代则明确规定:“非三品以上及坊内三绝,不合辕向街开门。”当时街上设有“街鼓”,天明和落日,坊门随街鼓声而开闭。
在市民居住的坊中,一般是不允许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的。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例外。如东市南面的宣平坊中有卖油者,升平坊北门旁有胡人鬻饼之舍,西市东面的延寿坊中有鬻金银珠玉者。
唐代中叶以后,由于城市商业经济繁荣发展的需要,古典的坊市制逐渐被破坏,在一些城市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城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这样,旧有的古典坊市制开始瓦解,新的“坊巷制”逐渐形成。
约在宋仁宗末年,“坊巷制”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坊市制”,即“街巷”成为城市居民实际聚居组织的基本单位,而“坊”仅作为名称被保留下来,其本意已完全丧失。直到近代,城市中一些弄堂、胡同仍称“某某坊”。这是因为人们依然习惯以“坊”作为雅称,而一般市民则以“街”“巷”相称。 (摘编自杜瑜《由坊市到坊巷》)
1. 下面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代,“城”与“市”最初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市”的本意为市场,是商品交易的场所;“城”约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最初为政治性的城堡。
B.“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产生,长期被限定在城中一定的区域。
C.“城”与“市”相互促进。“城”中人口聚集带来的消费需求,为“市”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而“市”的发展又为“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D.“市”与“坊里”一样都是方形的,四面筑有围墙,有门与外面相通。 “市”里面道路纵横。
2. 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的“里”,原是农村的一种封闭式的聚居形式,其目的是防止盗贼,后来成为城市中的一种居民聚居单位。
B.唐朝时城市中称为“坊”的居民聚居区,在秦汉两代有时称作“闾”,在晋代“里”“坊”并称,而近代城市中的“坊”,实际上指的是街巷。
C.在唐初长安中的坊里,普通居民不能开设商业店铺和手工作坊,但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
D.在坊市制下,市场交易有限定的区域和时间,居民出入坊里亦有规定的路径和时间,“当道直启”只是少数人才享有的特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坊”是“防”的别体字,可见“坊”有“防守、防备”之意,这跟“里”以筑墙防备盗贼的内涵一致。这应该是“里”改称“坊”的一个原因。
B.坊市制是古代政府运用权力人为塑造城市格局的体现,能使城市布局井然有序,但也让市民生活受到诸多限制,比如不能自由开店,不能夜晚行街。
C.坊市制的瓦解和坊巷制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大约完成于北宋仁宗末年。
D.跟坊市制相比,坊巷制更有利于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使居民生活更加自由便利,使城市更有活力,但也使治安管理的难度更大。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肇,字伯始,孝文赐名焉。博综经史。孝文初,为内秘书侍御中散。车驾南伐,肇表谏,不纳。寻迁太子中庶子。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孝文欲令禄养,出为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王薨,复为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为政清简,加以匡赞,历佐二王,甚有声绩。以父忧解任。复授黄门侍郎,兼侍中,为畿内大使,黜陟善恶,赏罚分明。
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持法仁平,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宣武之舅,百僚慑惮,以肇名与己同,欲令改易。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迁侍中。梁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以郁州内附。朝议遣兵赴援,肇表以为不宜劳师争海岛之地,帝不纳。及大将军高肇伐蜀,肇又陈愿俟后图,又不纳。
明帝即位,迁相州刺史,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主者谘呈反覆,至于再三,必穷其理,然后下笔。虽宠势干请,终无回挠,方正之操,时人服之。及元叉废灵太后,将害太傅元怿,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肇独抗言,以为不可,终不下署。卒,谥文贞公。
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善《周易》《毛诗》,尤精《三礼》。为《易集解》,撰《冠婚仪》《白硅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谦廉不竞,曾撰《儒磬》,以表其志。清贫寡欲,资仰俸禄而已。为廷尉时,宣武尝敕肇有所降恕,执而不从,日:“陛下自能恕之,岂可令臣曲笔也!”其执意如此。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固辞不应。论者高之。
(选自《北史•游肇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 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B.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 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C.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 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D.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自侍中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曰/ 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自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薨就是“死”的意思,在古代,一般用于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B.畿内,在古代是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也指京城管辖之地。
C.经,文中指诸子百家的重要代表作品;传,文中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D.俸禄是古代皇朝政府按规定给予各级官吏的报酬,包括实物和钱币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肇颇有政绩,处理政事稳妥。他辅佐南安王、高阳王及担任相州刺史时,政绩突出;他处理政事不求速决,反复斟酌之后才决断。
B.游肇上疏皇上,请求谨慎用兵。他担任侍中时,上疏反对派兵支援梁军主将徐玄明,后来又请求暂缓征讨蜀地,但建议都未被采纳。
C.游肇为人正直,不畏强权。他对于权贵的请托一律回绝;元叉准备加害元怿,游肇召集公卿聚会,在众人沉默时,他一人高声发言反对元叉。
D.游肇喜欢读书,著述非常丰富。他通晓《周易》《毛诗》《三礼》,手不释卷;撰写《易集解》《冠婚仪》《白哇论》,诗赋表启共七十五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肇谦素敦重,文雅见任。以父老,求解官扶侍。(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肇以孝文所赐,执志不许,高肇甚衔之,宣武嘉其刚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共19分)
(一)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8. 清简要分析:词的上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是怎样表达的?(5分)
9.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8分)
(1)青泥何盘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3)此情可待成追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鉴赏(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雕花烟斗
冯骥才
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又似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到这边来抽吧!”
这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之间,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黧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踩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处在人生低谷中的画家唐先生,在花房邂逅花农老范,老范对他态度和善,对他的画由衷赞美,这使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
B.看到烟斗柜时赞叹“美,美,美呀”,接受雕工简单的烟斗时“谢谢您……真谢谢您”等语言描写,刻画出老范纯朴、木讷、无知、傻气的形象。
C.老范的儿子在父亲去世之后,依照叮咛,把一盆特大的凤尾菊送给唐先生,既写出了他的忠厚、孝顺,也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
D.唐先生的画被打成黑画,他再次落魄,无人理睬,这种境遇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畸形的社会现实,深刻批判了人们的虚伪。
E.一盆凤尾菊,一只雕花烟斗,几次普通的交往,表现出人性的大美,也显示了人性的缺陷,小说折射出的社会现象,引发人们深思。
(2)小说中的唐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请梳理小说情节,简析情节安排的妙处。(6分)
(4)关于小说的线索,有人认为是“雕花烟斗”,有人认为是“凤尾菊”。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五.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8分)
1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叠巘(yàn) 舞榭(xiè) 当垆(lú) 咄咄逼人(duō)
B.诞生(dàn) 刹那(shà) 堪脍(kuài) 揾英雄泪(wèn)
C.辜负(gū) 半晌(shǎng) 鞭梢(qiào) 燕侣莺俦(chóu)
D.纶巾(guān) 忖度(cǔn) 罪愆(qiān) 封狼居胥(xū)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安理会正在表决第二套关于制裁伊朗的法案,伊朗对第一套法案________,而继续 的铀浓缩计划。
②一些政府部门缺乏“大数据思维”,或是把自己掌握的丰富信息________,或是缺乏迈开步子的勇气,摆脱不了“数据小农意识”。
③近日,嘉定高速大队民警在巡逻过程中,查获一起严重违法行为。高速匝道倒车,险象环生,交警鸣笛示警,司机却仍________。
A.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B.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束之高阁
C.置之不理 束之高阁 置若罔闻
D.束之高阁 置之不理 置若罔闻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些年来,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来越多,观念越来越开放,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 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B.美国UIGO科研团队宣布,他们发现了来自于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法 射线、贝塔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C.《拉贝日记》以具体而真实的文字,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言九鼎,有力地控 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D.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评选了2015年十大流行语,“获得感”“脑洞大开”“创 客”等词语脱颖而出。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常吃猕猴桃可以美容、防止癌症发生、增加膳食纤维、降低胆固 醇、帮助消化等功能。
B.被誉为中国当代杰出科幻小说之一的《三体》即将被拍成电影,但它并不像美国大片《星际穿越》那样,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
C.随着申办2022年冬奥会工作的有序开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迅速推进,涵盖空气质量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分工协作等内容的战略布局逐渐清晰。
D.习近平出访10天,到访3个国家,辗转7个城市。国外媒体评价,此访不仅会对亚太、 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更会成为中国外交新的里程碑。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请尝试更换环境或连接 WIFI,如果未能解决或依然有异常,请致电人工客服协助处理。
B.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让 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C.中国周边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国战略遏制的综合影响,热点问题特别是争端升温带 来的风险,以及分离势力和恐怖主义势力制造的暴恐活动等。
D.中国航天2015年航天发射持续高密度完美收官,全年共实施19次航天发射任务,将 45颗中外航天器成功送入太空。
17.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持续了20多年的“考研热”开始明显降温,考研热降温拐点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点。________,这应该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操守。________,这是基本的教育目标。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考研出现拐点恰恰是我们彻底革新研究生教育的契机,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创新点。
①不但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②研究生教育应该让研究生们能够掌握研究方法,有所成就
③这种畸形、落伍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应该彻底革新了
④研究生教育主要应该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
⑤而且自毁了门面
⑥我们一些地方的研究生教育却成了单纯的混学历
A.④②⑥①⑤③ B.④②⑥⑤③① C.②④③①⑤⑥ D.②④⑥⑤③①
18.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容浪涛汹涌像卷起来的白色霜雪。
B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句运用了多种手法来描写如画江山,包含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C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作者采用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表现出诗人在经历挫折后平和的心态。
D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拍”、“会”几个动词,表达出诗人空有一身抱负却无人赏识、壮志难酬的情感。
1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B.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寿命
C.相如顾召赵御史书 顾:回头
D.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渐渐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写
B.连辟公府不就 辟:躲避
C.果引张胜 引:招供
D.中有都柱 都:大
五.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非常珍惜它。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说着,他就试了试;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1.B(概念混淆。“它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和居民生活需求的增加而产生”有误。根据文意,早期的“市”并非城市生活的产物。)
2.C(以偏概全。“商人和手工业者则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有误。原文说“但在‘市’周围的坊里,往往由于有商人和手工业者居住,所以有所例外”,可见“可在所居住的坊里开店经营”的“商人和手工业者”只是少数个例。)
3.C(曲解文意。“这一过程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肃宗至德年间”有误。根据原文,应是发端于“唐代中叶以后”的某个时期,开始是“在一些坊内开始出现商贸活动,有的甚至破坏坊墙而临街设店”,到肃宗至德年间“人们纷纷穿破坊墙而临街设铺”,对坊市制的破坏已经较前更甚了。)
4. D(原文标点:及明帝初,近侍群官预在奉迎者,白侍巾崔光以下并加封,封肇文安县侯。肇独日:“子袭父位,今古之常,因此获封,何以白处?”)
5.C(经文中指儒家经典著作)
6.C(“游肇召集公卿聚会”错,应是元叉召集公卿聚会)
7.(1)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得分点:见、以、扶侍各1分,句意2分)
(2)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得分点:以、执志、嘉各1分,句意2分)
8.(1)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2分)借景抒情:借楼上低沉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等意象,委婉储蓄的抒发了愁苦的思乡之情。(3分)(只答“借景抒情”计1分)
9.清明已近,身在异乡,故乡的修禊场景、清明祭祀,都只能在梦中呈现。(3分)江畔独步折柳聊解乡愁,然而令人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3分)
10.略
参考译文:
游肇,字伯始,孝文帝赐给他名。博通经史。孝文初年,担任内秘书侍御中散。皇帝南下亲征,游肇上表劝阻,皇帝没有接受他的意见。不久迁任太子中庶子。游肇谦虚朴素敦厚庄重,温文尔雅受到信任。因为父亲年老,请求辞职服侍。孝文帝想让他以俸禄供养,于是令他出任本州南安王元桢镇北府长史。南安王去世后,又担任高阳王元雍镇北府长史。游肇为政清廉简约,加以匡正辅佐,历辅二王,很有政绩。因为父去世解除官职。又被任命黄门侍郎,兼侍中,任畿内大使,罢免坏的官员,提升好的官员,赏罚分明。 游肇是位儒者,时常注重礼教,以法度制裁所纠举的,没有一个不是伤风败俗的。他执法仁明公平,断案务求怜悯宽恕。尚书令高肇,是宣武的舅舅,百官畏惧,因为游肇的名字与自己相同,想让他改名。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孝文帝所赐,执意不肯,高肇十分恨他,宣武称赞他刚正耿直。迁任侍中。梁军的主将徐玄明斩杀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脑袋,率郁州归附朝廷,朝廷商议派兵赴援,游肇上表认为不应使军队劳累去争夺海岛之地,皇帝不采纳。等到大将军高肇征讨蜀地时,游肇又陈辞请求等待以后图谋,(皇帝)又没有采纳。 明帝登位后,升任相州刺史,有很好的政绩。游肇处理政事不是很快决断,主管者与谘呈官往返多次,一定穷究事情之理,然后下笔处理。尽管宠贵权势请托,他始终不屈服,正直无邪的节操,为当时人敬服。到元叉废黜灵太后时,将加害太傅元怿,于是召集公卿聚会商议此事。在那时,群官没有不失态变脸色顺从元叉旨意的,唯独游肇高声发言,认为不行,元怿终究没有下到官署处理。去世,谥号文贞公。游肇外表宽缓柔和,内心刚强正直,特别爱好儒家典籍经传,手不释卷。通晓《周易)《毛诗》,尤其精通《三礼》。写有《易集解》,撰写《冠婚仪》《白硅论》,诗赋表启共七十五篇。游肇谦虚廉洁不争逐,曾经撰写《儒巷》,用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他清贫寡欲,生活来源凭借俸禄罢了。游肇任廷尉时,宣武曾经命令游肇,希望(他对罪犯)有所减罪宽恕,游肇执意不听从,说:“陛下自能宽恕(他们),怎能命令我徇情枉法呢!”他坚持己见就像这样。到了明帝初年,参与恭迎的亲近侍从和百官,从侍中崔光以下全都受到加封,封游肇为文安县侯。唯独游肇说道:“儿子继承父亲的地位,是古今的常事,因为这一点而获得加封,将怎么自居?”坚决推辞不接受。评论者推崇他。
11.(1)【答案】AE(E 3分,A 2分,C 1分)【解析】B项,对老范的语言描写的作用分析有误,“无知、傻气”的表述错误;C项,“表现了他们父子信守承诺的”的说法不够确切。D项,“深刻批判了人地虚伪”的说法于文无据。)
(2)【答案】①有才华,热爱艺术,绘画雕刻都有造诣②温良、和善,懂得感恩③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真挚的情意。(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答案】情节:受尽 歧视,花房邂逅——花房交往,感受温暖——重戴桂冠,冷落花农——再次落魄,重识真情。妙处:制造波澜,吸引读者;在对比中刻画人物,突出个性;有利于表现主题。(情节、妙处各3分,意思对即可)
(4)【答案】示例一:雕花烟斗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的标题是“雕花烟斗”;“雕花烟斗”贯穿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作品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画 家雕刻烟斗,赠送烟斗,为烟斗而悔恨;花农欣赏烟斗,接受烟斗,临终前叼着烟斗。雕刻得最精美的烟斗应该属于心灵最美的人,画家的悔恨,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纯美和人性弱点的重新审视。
示例二:凤尾菊是小说的线索。凤尾菊贯穿小说的所有情节,使得小说结构谨严;它是连接两个人物的纽带,花农养凤尾菊,画家喜欢凤尾菊花农几次给画家送凤尾菊,临终前还叮嘱儿子给画家送凤尾菊;凤尾菊是花农美好心灵的象征,象征善良、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情感的歌颂。(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观点明确2分,分析充分6分)
12.【D】A叠巘(yǎn) B刹那(chà) C鞭梢(shāo)
13.【C】(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束之高阁:捆起来以后放在高高的架子上。比喻放着不用、丢在一旁不管。也比喻把某事或某种主张、意见、建议等搁置起来,不予理睬和办理;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对批评、劝告、请求等不予理睬)
14.【A】A“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使用正确。B无声无臭:比喻人没有名声,或事情没有消息。此处望文生义。C.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不合语境。D.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露出来,只用于人。
15.【C】(A项,“可以……”“等功能”句式杂糅;B项,表意不明,“主题偏离主流,观众接受起来有难度”是指《三体》还是《星际穿越》,有歧义;D项,“不仅……”“更……”语序不当)
16.【C】A.句式杂糅,“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由于网络不给力造成的”改为“余额宝转入时系统繁忙的原因一般是网络不给力”。B.项并列结构不能一一搭配,“降低”和“流通环节”搭配不当。D语序不当,“持续高密度”应放在“2015年”后。
17.【A】(④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操守”,②是“教育目标”,因此④放在第一横线处,②放在第二横线处,据此可排除CD两项,“不但”“而且”表明①⑤是递进关系,据此可排除B项)
18.【C】不是设问,是反问。
19. 【B】寿:祝寿
20. 【B】辟:征召
21. 【材料分析】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
参考立意:①人们往往凭自己的主观好恶来判断或行动,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②重外表而轻内在,将会贻害无穷;③任何事物都会有残缺,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