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介绍
高考正在复习阶段,语文的作文是许多同学头疼的地方,其实高分作文并不难,只要有好的写作技巧。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考语文作文立意有深度
所谓“意”,就是指文章的主题;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旨。古人常言“意犹帅也”,就很精辟地说明了“意”在写作中的统领地位,也强调了立意在写作中的重要地位。
其实,高考语文作文立意的重要性在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有体现。比如,重庆卷将高考语文作文“立意有深度,见解独特”列为一类文标准的第一条;浙江金华卷要求一类文必须做到“立意深刻、新颖、思想健康,中心突出”。透过这些评分标准,我们可以看出关于立意的一些基本认识:“主题正确、集中”只是基础等级的要求,“主题深刻、新颖”才是发展等级的标志。
高考语文作文审题有眼光
考场作文审题,要练就一双慧眼,不仅对中心词要仔细推敲,对字眼要仔细揣摩,就是对修饰和限制类的词,也要特别注意,格外留神。而对比喻、双关、引申类的词语,更要小心揣摩。
1.高考语文作文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概念的内涵
譬如2012年福建福州卷:请你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什么叫“会爱”,这个概念要准确理解和把握。“会爱”,就是懂得爱的真正内涵,懂得选择适当的方式,懂得掌握适度的分寸。
2.高考语文作文把握概念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有多个概念,多个概念之间往往有着修饰、限制、因果等关系,若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他概念于不顾,就容易偏离题意。如2012年福建漳州卷的高考语文作文题:“成长因为有你”。这里有两个概念对象:我的成长、你。两者的联系是:我的成长是因为有你。或者说:因为有你,所以我得到了成长。这里的“你”,可以是人(父母、老师、朋友、对手等等),也可以是物(书、挫折、贫穷、梦想等等)。但一定要注意两个概念对象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个人或者这个物是怎样促进了我的成长。
3.高考语文作文看清副词隐藏的信息和要求
副词出现在题目中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所以虚词不“虚”,副词不“副”,必须重视。譬如2012年山东青岛卷的作文题:“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这个“终于”,它暗示了一个转变的过程。起先是“不明白”,最后“终于明白”,从不解甚至误解到最后的理解,这其中就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用来演绎。
4.高考语文作文把握比喻意义,准确开掘本体
例如2011年湖南益阳的“启航”、2012年四川成都的高考语文作文“走过那一个拐角”、2012年四川南充的“风雨”、2012年山东东营的“逆风”、2012年江苏连云港的“道路前面还是道路”等等。这些题目,有的是题中一个词是喻体(如“拐角”),有的则是整个短语是喻体。审读的关键是仔细研读并善于发现提示语中的关键语句,善于把形象性强、意义较“虚”的词语与社会生活和自身经历准确地对接,自然地而不是牵强地由“虚”而“实”,开掘出与喻体相匹配的本体。例如“拐角”,可能是你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而“启航”,可能是你从现实的港口向梦想的彼岸出发时的激情与豪迈。
5.高考语文作文把握关系,协调比例
关系型高考语文作文题关涉到的对象之间,有时候是主从关系,有时候是并列关系,有时候是因果关系,关系不同,写作的重点和比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2012年湖南怀化卷高考语文作文“在体验中成长”,如果光是写人生中经历的丰富体验,而对于成长一笔带过,就把“成长”架空了,这样的审题就是不成功的。结合体验写成长,在体验中获得种种有意义的成长,才是切题的。
高考语文作文生命有个性
个性,是思维品质当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东西。有个性才有自我。一个充分肯定自我的人总会有无限属于自己的独特思想和新鲜创意。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明确指出:“……在一切天才身上,重要的是我称之为自己的声音的东西……重要的是生动的、特殊的自己个人所有的声调,这些声调在其他人的喉咙里是发不出来的……一个有生命力的富有独创精神的才能卓越人士,他所具有的重要的显著的特点也在这里。”
当代散文家刘亮程也说过:“作家都是通过自己接近人类的,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最终发出人类的声音。但在这之前,他首先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
如果我们“让自己的头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叔本华),那么,我们就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可贵。伏尔泰说:“人类通常像狗,听到远处有狗吠,自己也吠叫一番。”这是一种没有认识到自我的珍贵的人,是没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是异化了的人。
所以,我想对你说,要珍爱个性,而不仅仅是保持个性。无论是个人、城市,还是民族、国家,个性永远是最独特、最有价值的东西。
吴克群在他的《吴克群》这首歌中唱道:“我不是陈奕迅,我只想用自己的声音,唱歌给你听。”
“我只想用自己的声音,唱歌给你听。”孩子,我希望你也是这样热爱着自己的声音。做自己,不要成为任何人的影子,要记住邯郸学步的悲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