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议论文论据的选用
高考语文议论文论据的选用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正确的事实和理论。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考语文议论文论据的选用,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语文议论文论据的选用:论据的择取
(一)从论据的来源看,择取路径通常有以下三种途径:
1.从教材课文中择取
中学语文教材课文中有大量的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素材,同学们不可轻易错过这一论据富矿。平时学习中,就要予以高度关注。可以利用摘抄本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以便理解与记忆。高三复习过程中,大家对初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应翻阅一遍,对其中典型的名人名家等事实论据,名言锦句等理论论据,要做到胸中有数,写作时能随心调用。
示例:
不要一味地包容那些不优秀的人,因为那样会让他停滞不前,你一定还记得身为天才的仲永吧?一味地包容赞美之下,有了我们今天所读之文《伤仲永》。
(2016高考全国卷I标杆作文《双重标准》)
点析:该语段为了阐述一味包容会让人停滞不前这一观点,列举初中语文教材课文《伤仲永》中的故事为论据,典型、精当,较有说服力。
2.从课外阅读中择取
除了语文课本外,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也要养成积累论据素材的好习惯。无论是阅读报刊杂志,还是经典名著,一有接触到那些触动过你的事例或名言等,都可以及时摘记,加以点评,并按一定主题归类整理,以便日后写作时调用。
示例: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2016高考浙江卷考场优作《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点析:该语段引用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名言作为理论论据,来阐述盲目赞美虚拟乃至以之为全部,将导致创造性思维丧失等危害性的道理,引言得当,论析透辟,发人深省。
3.从现实生活中择取
除了从课内外阅读资源中积累并择取论据外,还应高度重视从现实生活观察与思考之所得的资源中择取恰切的论据素材。热爱生活,关心时事,贴近现实,可以获得大量鲜活的论据素材。
示例:
古代便有“为己之学”,以修养完满人格而非取得外界认可的官位为目标,而今,社会也更需要综合素质优秀、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非巴掌与吻滋养出的分数型人才。君不见今年校园投毒案中,犯罪的青年虽分数耀眼,但人格上有着致命缺陷,如若仅凭巴掌与吻一味注目分数浮动,还能说是“育人”吗?培育的到底是栋梁还是外表光鲜,内里朽烂的速生木?
(2016高考广东卷优秀考场作文《巴掌之吻教育之痛》)
点析:该语段为了论说育人不可仅是注目分数浮动这一道理,列举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校园投毒案这一为人们所聚焦的社会现象来深入剖析,颇具说服力。
(二)从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角度看,择取论据要注意以下四点:
1.要选择最切合论点内涵的论据。
观点是从材料中提炼概括的,材料是观点的客观体现。观点和材料要统一。写作议论文,择取论据时,要选用那些与论点有紧密联系的材料。
示例:
所以,呼唤创新,不妨从尊重个性,甚至尊重偏见开始。钱钟书在《论偏见》里说,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平、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头前的姿态。罗素也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千人一面,时刻保持一种姿态真让人腻味。《红楼梦》里晴雯被撵出贾府,王夫人回贾母似有若无的疑问时,说:“有本事的人难免吊歪。”你看,有本事和吊歪,创新和个性,总是如影随形。
(2016高考江苏卷考场优作《于无声处听惊雷》)
点析:该语段援引《论偏见》中的论述、罗素的名言以及《红楼梦》中的故事为论据,阐述了创新应从尊重个性与偏见开始这一观点,论据与论点内涵契合,叙议结合,较有说服力。
2.要选择真实的论据。
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是逻辑推理过程。它要求前提——材料是真实的,不可胡编乱造。只有真实、确凿的材料,才能支持正确的观点。
示例:
同样,韩干,那个画马的宫廷画师,亲身入马厩,与马儿共同生活,不听从老师的劝诫,才成就了《照夜白》。韩干的马,大多腰体肥圆,怒目圆睁;没有以往画师的瘦马,病不啦唧的。鲁迅先生的话犹在身边萦绕,“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是的,只有于杂草丛生处辟蹊径,才能避免在他人的康庄大道上流于平庸,才能成为为人记住的开路人,才能成为有个性的个体。
(2016高考江苏卷考场优作《我言秋日胜春朝》)
点析:该语段选用韩干画马这一典故以及鲁迅的名言,论据真实、确凿,有力地论证了创新才能免于平庸的观点。
3.要选择典型的论据。
典型的论据,是指那些能深刻揭示事物本质从而具有广泛代表性和说服力的材料。论据要典型,有代表性,论证才会越有力。
示例:
就像黄遵宪写诗:“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他的创新,难免遭人讥讽,可他不在乎。昔日义玄禅师,别人讲的他不这样讲,越发显得他是野狐禅,被骂得扫地出门,好不凄惨。正所谓:“一路行遍天下,无人识得,尽皆起谤。”后开临济一宗,法脉延续最久。当年马云四处游说,描绘网络购物的愿景,曾四处碰壁,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歪瓜裂枣的笑话。一以贯之不易,独辟蹊径真难。他们的个性、叛逆,是创新最初的倒影;可是,未能修成正果前,只是另类罢了。
(2016高考江苏卷考场优作《于无声处听惊雷》)
点析:该语段引用黄遵宪诗句,列举义玄禅师、马云的事迹为事实论据,阐述了创新最初可能被视为叛逆、另类的道理,论据能反映问题的本质,有代表性。
4.要选择新鲜的论据。
新鲜的论据,是指那些新颖的、独特的、新近发生的、有时代性的材料,避免人云亦云,这样论证才能避免一般化,文章才有生气,才能使读者感到新鲜。
示例:
陈道明曾在一次电视节目上发飙,几十个来自山西稷山的农村孩子表演了一出高台花鼓,满堂喝彩,却被几位评委贬低得一无是处。陈道明怒斥:你们对传统文化毫无理解,居然就直接否定了这个节目。你们可能读过不少书,有很高的知识水平,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农耕文明却知之甚少、理解不了……震撼,真的不在于文化程度有多高,无所谓见识有多广,而在于能不能放弃那种矫揉造作的姿态,以赤子之心感受一种发自心底的冲动与虔诚。
(2016高考北京卷考场优作《“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点析:该语段列举陈道明发飙这一事例,契合论点且新鲜、有时代感,阐述了要理解、尊重、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旨,较有感染力。
高考语文议论文论据的选用:论据的组织
(一)概举法
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因而只叙述事例的精要点,一般是一个事例只用一个简单单句来表述,这种例证方法称为概举法。
示例:
不完美才是一种完美,没有黑哪有白?没有绿叶哪有红花?把包容给优秀的人吧!原谅拿破仑的滑铁卢之败,原谅李宁的汉城之败,记得他们曾经辉煌的过去,并相信他们会创造比过去更美的未来。
(2016高考全国卷I标杆作文《双重标准》)
(二)点示法
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为节省笔墨,只简要枚举事件或人物名称,这叫点示法。用这种方法组织论据,简练流畅。
示例:
再有,商人逐利本无可厚非,若眼中只有所要得的利益的这张成绩单,会因这如一叶的成绩单而障目,看不到理应有的诚信,看不到理应有的良知,看不到商人逐利活动之上理应高悬的“义”,才有地沟油、毒奶粉、假疫苗等骇人听闻的事件。
(2016高考全国卷I标杆作文《成绩如叶,勿一叶障目》)
(三)排比法
用排比辞格来列举事例,形式整饬,衔接流畅,能增强语气和节奏感。
示例:
其次,“说”在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成为提升语文素养重要的手段,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在《再别康桥》的朗读中,我们体会到了浓浓的不舍情思;在《中国梦》的演讲中,我们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论中,我们体会到了哲思的巨大魅力。在说中悟,在悟中提升语文素养。
(2016高考全国卷II优秀考场作文《提升语文素养,课堂教学做主》)
(四)对比法
将内涵具有正反相照特点两个事例并举,或就同一事实论据的前后等方面进行对比,而论证论点。
示例:
应试教育下,考试成为孩童快乐成长的负担,压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长的阳光。“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戏言折射出中国儿童的现状,来自考试的压力让孩子逐步牺牲掉娱乐时间,紧盯着试卷上鲜红的分数,千方百计地争夺,而来自家长的压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补习班、奥赛班、堆积成山的辅导书……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儿童不得不压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继地坐在书桌前刷题。反观国外,欧美从不以分数作为评定高下的唯一标准,主张顺应儿童天性,鼓励孩子发展个人兴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让他自由发展,健康成长。不以分数论成败,还孩童以快乐童年,此当今之急也。
(2016高考广东卷《唯分数论之殇》)
(五)简述法
列举一个人们圣书的事例为论据时,应将事例的内容作简要的叙述,以便读者明白,这种例证方法,称为简述法。像上文所举《我言秋日胜春朝》这篇考场作文中“韩干画马”的事例,作者就用了较多笔墨,简述韩干画马的状态以及韩干所画之马的特点,给那些不熟悉的读者以明晰的印象,以便理解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
(6)综述法
综合列举多个事例来论证观点,各事例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属于同一类型,事例叙述简略,这种例证方法,称为综述法。例如下列语段类比列举陈忠实、王阳明、杨绛这三个都含有退中求进内涵的事例,简要叙述,论证了“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这一论旨,较有说服力。
示例:
单纯地把孩子的退步视作一种失败,而不仔细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这一个退步或许会变成孩子走向衰颓的一个开端。因此,给孩子的退步留一点空间,就如陈忠实在寻找中不断剥离过去的束缚重建自我一样,就如王阳明在被贬作驿使仍静心思悟一样,就如杨绛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潜心学习西班牙语一样。从一个小退步入手,引导孩子给自己一个反省的空间,在退中求进,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一样在面对人生的退步时以正确的态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