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点总结归纳(2)

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点总结归纳(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点总结篇四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

  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若不阙秦(缺)

  二、古今异义(古/今)

  1、贰于楚也(从属二主、有二心/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3、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

  4、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5、越国以鄙远(边远的地方/粗鄙、低下)

  6、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7、亦去之(离开、距离/到达)

  8、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军,驻扎)2、越国以鄙远(意动,以……为边邑)

  3、与郑人盟(订了盟约;建立同盟)4、唯君图之(计划,考虑)

  5、既东封郑(使…成为疆界)6、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二)名词作状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2、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3、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到黄昏)

  (三)动词作名词

  1、君亦无所害(害处)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四)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2、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五)形容词作动词

  1、因人之利而敝之(损害)2、肆其西封(扩张、延伸)

  (六)一般动词的使动

  1、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2、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亏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灭亡)

  四、文言句式

  (一)省略句

  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

  (二)倒装句

  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

  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

  (三)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

  (四)固定句

  1、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

  2、夫晋,何厌之有?(….怎么….)

  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点总结篇五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3、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

  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6、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

  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

  8、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

  9、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10、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

  11、卒起不意(卒,通“猝”,cù,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5、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以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

  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0、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

  三、词类活用现象:

  1、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2、函封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3、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4、其人居远形容词作名词,远方

  5、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6、太子迟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7、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8、群臣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9、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

  四、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②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往)

  ③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④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5、文言固定句式: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点总结篇六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与臣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不者(“不”通“否”,否则。)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二、偏义复词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三、成语典故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劳苦功高)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四、古今异义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4、沛公……约为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

  5、亡去不义(古:离开;今:往,前往)

  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五、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3、头发上指(向上。)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

  (二)名词作动词

  1、沛公军霸上(驻扎、驻军。)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范增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6、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8、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9、秦地可尽王也(称王。)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另说意动)

  (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四)动词作名词

  此王秦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

  (五)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看了高中语文学习知识点总结的人还看:

1.高中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2.高中语文《劝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3.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4.高中语文高考必背篇目汇总

5.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

6.高中语文诗歌知识点汇总

3312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