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包身工训练题及答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包身工》一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包身工训练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包身工训练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蠕动(rú)惺忪(xīngsōng)差人(chā)游说(shuì)

  B.木栅(shān)佳肴(xiáo)给予(jí)荤腥(hūnxīng)

  C.皮辊(gǔn)褴褛(lánniǚ)轧票(yà)执拗(niù)

  D.骷髅(kūlóu)殴打(ōu)蹒跚(pánshān)怜悯(liánmǐn)

  答: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课文中的含义:

  A.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包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奇妙的方式”指什么?)

  B.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市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慈祥”“佳肴”是反语吗?)

  C.所以当超过了“外头工人”(普通的自由劳动者)忍耐的最大限度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丰收起一种久已遗忘了的人类所该项有的力量。(为什么要加上“久已遗忘”几个字?)

  D.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空气”指什么?)

  答: 。

  3.课文中对包身的称呼不断变化,请具体说说这些称呼的作用和意义:

  ①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②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③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④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⑤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⑥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⑦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在等待着它的滋养物了。⑧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功当量,没有温情,没有希望。

  答: 。

  4.分析下面句中引号的表达作用:

  (1)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2)打死不干事,在这种情形之下,包身工当然是“人人得而欺之”了。

  (3)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4)有一次,在一个很冷的清晨,芦柴棒害了急性的重伤风而躺在“床”上了。

  (5)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来,而且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这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

  答: 。

  5.分析下面句中破折号的表达作用:

  (1)老乡!人生一世,你也得去见识一下啊!——做满三年,以后赚的钱就归你啦。

  (2)咱们是同乡,有交情。——交给我带去有什么三差二错,我还能回家乡吗?

  (3)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里面也没有同时容纳三十个人吃粥的地方。

  (4)添粥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工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

  (5)那么,在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了。

  答: 。

  6.下面的句子充满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揣摩这些句子,看看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织成衣服的一缕缕纱,编成袜子的一根根线,穿在身上都是光滑舒适而愉快的。可是,在从原棉制成这种纱线的过程,就不像穿衣服那样的愉快了。纱厂工人终日面临着音响、尘埃和湿气的三大威胁。

  (2)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

  (3)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这儿有的是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和对这种体制忠实地服役的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

  (4)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答: 。

  7.比较下面几组内的句子,它们有什么不同,课文采用的是哪一个句式,为什么采用这个句式?

  (1)①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②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蓬着头,赤着脚,一边扣着纽扣。③几个还没睡醒的“懒虫”,蓬着头,赤着脚,一边扣着纽扣的从楼上冲下来了。④几个还没睡醒的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

  (2)①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②十六七个“猪猡”横七竖八地躺满在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

  (3)①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②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划成狭长的两块。

  (4)①四点半之后,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胆怯地显出来的时候,水门汀路上和弄堂里面,已被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满了。②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在四点半之后,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胆怯地显出来的时候,已经把水门汀路上和弄堂里面挤满了。③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已经把水门汀路上和弄堂里面挤满了,在四点半之后,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胆怯地显出来的时候。

  答: 。

  8.《包身工》选入课本时编者做了删改,下面的句子①是课文,②是原文,将二者对照,你认为是课文好,还是原文好?为什么?

  (1)①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②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2)①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②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举起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

  (3)①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②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的乡邻。

  (4)①她们有的在水龙头旁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紧粘在头发里的棉絮,有的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老版教材)②她们嘈杂起来,有的在公共自来水龙头边舀水,有的用断了齿的木梳梳掉拗执地粘在她们头发上的棉絮,陆续地两个一组两个一组地用扁担抬着平满的马桶,吆喝着从人们身边擦过。

  (5)①在厂方,她们叫做“试验工”和“养成工”两种。试验工就表示准备将一个“生手”养成为一个“熟手”。②在厂方,她们叫做“试验工”或“养成工”。试验工的期间表示了厂家在试验你有没有工作的能力,养成工的期间那就表示了准备将一个“生手”养成为一个“熟手”。

  (6)①但是,住在这地域附近的人,这河流里面的不同的成分是很容易看得出的。②但是,住在这地域附近的人,对这河流里面的不同的成分是很容易看得出的。

  (7)①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但是在做夜班的时候,打瞌睡是不会有的。因为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者你,……②这大概是自然现象吧,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尤其是在做夜班的时候,打瞌虫是不会有的,因为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者你。

  (8)①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也已经不存在了!②但是,从我们孩子的眼里看来,船户对墨鸭并没有怎样虐待,因为船户总还得养活它们,喂饱它们,而现在,将这种关系转移到人和人的中间,便连这一点施与也已经不存在了!

  答: 。

  9.从修辞的角度来看,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句是:

  (1)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

  (2)“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

  (3)东洋厂对于这种特殊的廉价的“机器”的需要突然地增加起来。

  (4)红砖头的怪物,已经张着嘴巴在等待着它的滋养物了。

  (5)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

  答: 。

  10.贬词褒用,褒词贬用是常见的用词方法,下面不属于褒词贬用的一句是:

  (1)她们想:我们比你们多一种自由,多一种权利,——这就是宁愿饿肚子的自由,随时可以调厂和不做的权利。

  (2)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不假思索地就爱上了殴打这办法了。

  (3)东洋婆望了一会儿,也许是她不喜欢这种不文明的殴打,也许是她要介绍一种更合理的惩戒方法……

  (4)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答: 。

  11.对比,是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之一,请你结合课文做些具体分析:

  答: 。

  12.《包身工》是一篇撼人心灵之作,每一个有良知的人,读了《包身工》都义愤填膺,郁结心中的爱和恨,同情和悲愤好比决堤的洪水,不可遏止。你也一定这样,心中有许多的话不吐不快,把它诉诸笔端,一定是一篇优美动情的散文。下面的题目供你参考:

  ①《苦难的“芦柴棒”》②《我与“芦柴棒”比童年》③《〈包身工〉给予我的启示》④《从包身工到打工妹》⑤《不能忘记的历史》。

  高中语文包身工训练题答案

  1.解析:本题中有许多音字,要防止误读。A项中的“差”表示“差遣、派遣”的意思,应读chāi。B项中的“栅”表示“槛杆”的意思,应读zhà;“肴”读yáo,“淆”才读xiáo。C项“轧”表示“核实、核对”,读gá;表示“倾轧、轧花”时读yà,“轧钢”读zhá.D项“怜”要防止误读为líng。

  答案:D。

  2.解析;此题是课文中有特殊含义或特殊表达效果的词语,正确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深刻理解课文。通过这类练习的反复训练,旨在提高我们的语言理解能力。A项“奇妙的方式‘是一个概括性的词语,必须将其具体化。B项“慈祥”“佳肴”一般认为是反语,出这道题是为鼓励有新的见解。C项“久已遗忘”要理解它的言外之意。D项“空气”理解它的比喻意义。

  答案:A“奇妙的方式”从下文的“游说”去概括,指的是:破产的农民用“包身契”的方式,将自己的女儿在一定期限内租给带工老板使用。B项一般的都把其视为反语。但也可以有另一种理解;这少数的几个老板尚能去收集一些烂菜叶来做“粥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较其他老板确乎“慈祥”,而对包身工来说,也确乎是“佳肴”,所以“慈祥”“佳肴”可以不算是反语。这是不是抬高了这些老板呢?不,因为如果说这类连猪狗都不吃的食物也算是“佳肴”,这种把包身工视为猪狗的老板也算是“慈祥”,那么包身工吃的是什么样的食物,带工的老板是怎样的歹毒也就可想而知的了。所以,这个句子是从更深的层次揭露了带工老板的残忍。C项“久已遗忘”讽刺了国民的愚昧麻木。D项用了借喻,指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

  3.解析:一篇文章中常常有些词语反复出现,从而形成它的语流,包身工的称呼的变化就是本文的语流,作者正是通过这种变化,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揭露包身工所受的种种剥削和压迫,用以表现文章的主题。

  答案;①将包身工称为“生物”,因为这时才是“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消去”,正是人们酣然入梦的时候,可是包身工们已开始“蠕动”了,只有生物,才会对光线的变化有如此敏感。②人和禽兽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有性别的羞耻,现在包身工们连这一点羞耻感都麻木了,将包身工称为“猪猡”,反映了她们心理的变态。③她们“懒”吗?她们起床之早,起床时的紧张忙乱与“懒”形成强烈的对比,充分揭露了她们所压迫之深。④“赚钱的机器”,从本质上揭露了包身工与带工老板的关系。⑤“罐装了的劳动力”,准确地反映了包身工的处境,她们被严密地封锁在工房区域,禁锢得比罐头还严。⑥没锁链的奴隶,准确地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反动本质,它是现代的奴隶制。⑦将包身工称为“滋养物”,形象地说明东洋纱厂是靠了包身工的“滋养”而庞大起来的。⑧将包身工称为“被饲养者”,说明包身工与带工老板的关系是饲养与被饲养鸡的关系,是将人与禽兽的关系转移到人与人的关系,揭露了包身工制度是没有人性的制度。

  4.解析:“引号”的各种主要用法本文都有出现,归纳如下:a.标明文章中引用部分:某人说的话。“工房重地,闲人莫入”。b.表示特定称谓:“芦柴棒”、“包身契”。c.表示突出强调:“安全地”“罐装了的劳动力”“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d.表示讽刺或否定:“慈祥”“文明”。e.节日或历史事件的数字:“一·二八”战争。

  答案:(1)有两重作用,打杂的称她们为“猪猡”,从这点来说,可看作是引用,同时也表示否定。(2)表示强调。(3)表示专称引用。(4)表示否定。(5)表示否定。

  5.解析:破折号的作用主要有:①表示语音的延长。②表示语意的转折。③表示语意的递进。④表示解释。⑤表示省略。⑥表示转换话题。

  答案:(1)转换话题。(2)意思进一层。(3)补充说明。(4)解释说明。(5)解释说明。

  6.解析:记者在文章中表达感情的方式有多种,有的是直接站出来发表议论,在话语中表达情感,有的则是在貌似客观的叙述中,由事件本身的残酷性、震撼性等因素显现自己的情感倾向。此题旨在分析新闻中的客观叙述和主观情感两种因素,培养独立思考、不受报道和传媒约束的素养。具体到课文,则是体会作者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良知。

  答案:(1)作者将享受的舒适与劳动的艰辛进行对比,表达了对纺织工人和劳动者的同情、关怀和尊敬。(2)这是一段整散结合的话,通过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概述了包身工一天的工作情况,形象地说明了包身工苦役般的繁重劳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慨和对包身工寄予的关切与同情,作者的情感灌注在字里行间。(3)这是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控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指斥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一句中,“20世纪的烂熟了的技术、机械、体制”代表了人类技术文明的进步,这同“16世纪封建制度下的奴隶”形成巨大反差,两种事物结合在包身工身上,揭露了包身工遭受的压迫之深。(4)直抒胸臆,表现了作者要摧毁包身工这一罪恶制度强烈的愿望。同时,向肆无忌惮地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帝国主义者和一切反动统治者发出了警告: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就使这篇侧重于揭露黑暗的报告文学,显出了一点亮色。

  7.解析:一个意思可以用多种句式表达。选用什么句式,主要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定,同时要考虑前后句子之间语气的贯通、陈述对象的一致等因素。

  答案:(1)①是复句,前三个分句的主语是蒙后省。②也是复句,后三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③可以看作是单句,也可以看作是复句。④是单句。②③④的共同点都是突出了陈述的对象(主语),课文采用①,因为它突出了包身工起床时惊惶慌乱的神态,更有利于表现主题。(2)①是存在句,方位词组“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做主语。②是一般主谓句。课文采用①,因为突出了包身工住处的狭窄。(3)①是被字句,②是把字句。课文采用①,与上文衍接紧凑。(4)①是状语前置句,③是状语后置句,②是一般顺序句。课文采用①,它突出了包身工起床时间之早。

  8.解析:此题旨在启发我们要审视的眼光阅读文章,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句子正误的对比,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答案:(1)①“……工房区域像……两块”显然不通。②用“被”字句较妥。(2)①“摔”是“往下”的动作,而“往上”的动作当是“抛、举”。“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第二、第三脚是不会少的”没有主语。②避免了这些语病。(3)前文说得很清楚,“每年特别是水灾、旱灾的时候,这些在东洋厂里有‘脚路’的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到他们的家乡或者灾荒区域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所以此处应是“老板”,不该是“老板娘”。(4)老教材改动较妥,“嘈杂”可省,因为前面对慌乱的场面有细致描写,“她们”是总提,“有的……有的……有的……”是分述,层次分明,而原文和现行教材缺一个“有的”,反而层次不清。(5)课本删改后不合原意,把“试验工”和“养成工”搞混了。(6)介词“对”不能删掉。(7)课本改动后把原文句子内部的关系都搞错乱了。原文意思是说“一种生物在这三种威胁下面工作,更加地容易疲劳,尤其是在做夜班的时候,(但是)打瞌虫是不会有的,因为野兽一般的铁的暴君监视者你。”原文不足之处是缺了“但是”。课文把关系错乱以后,“打瞌睡”只是夜里的事,其实白天也会打瞌睡的,小福子不就是例证?(8)“这一点施与的温情”指的是什么?课文中竟然找不到指代的对象,“因为船户总还得养活它们,喂饱它们”是绝对不能删去的。

  9.解析;比喻是本文用得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比如“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和乌鸦很相像的那种怪样子的墨鸭,整排地停在舷上,它们的脚是用绳子吊住了的,下水捕鱼,起水的时候船户就在它的颈子上轻轻地一挤!吐了再捕,捕了再吐,墨鸭整天地捕鱼,卖鱼得钱的却是养墨鸭的船户”。这段话里,作者用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比喻帝国主义及其买办们与包身工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十分精当,有力地控诉了吃人的包身工制度。除了明喻之外,用得最多的是借喻。文中用了“猪猡”“懒虫”来借喻包身工,这些词本来是老板和老板娘对包身工的称呼,说明他们根本不把包身工当做人看,作者借用过来,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另外,还有用“机器”借喻包身工,揭露了带工和纱厂老板把包身工看成赚钱工具的罪恶本质;用“罐头”“红砖头怪物”借喻日本纱厂,说明包身工无处可逃的悲惨境地。用“芦柴棒”“弓”比喻她们身体受到的摧残。

  答案:第(2)句,用的是借代,不是比喻。

  10.解析:褒词贬用和贬词褒用,也就是变换词语感情色彩的手法,修辞上又叫做反语。比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慈祥”这个褒义词,在这句中转为贬义了,这说明有的老板提供“粥菜”,看起来好像是为了改善包身工生活,实质上还是把包身工当猪狗看待。“佳肴”本是褒义词,指美味可口的鱼肉等荤菜。从菜场上收集来的菜叶是猪狗食,当然算不上什么佳肴,作者故意称为“佳肴”,变褒为贬,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粗,暗含讽刺的意味。当然不能说这是唯一的理解,前面提到,不将其看作是反语也是可以的。(1)“自由”“权利”是褒词贬用。权利、自由,本是指人类争取的目标,是褒义词,但在这里却是指所谓的饿肚子的“自由”,失业的“权利”,与“自由”“权利”的本义完全相反。(2)句中的“爱”褒词贬用,揭露了带工老板们为了榨取包身工的血汗而不择手段、丧尽天良的豺狼本性。(3)句中的“文明”“合理”褒词贬用。对包身工惩罚的残酷程度是一样的,而所谓的“文明”和“合理”,只不过是说让包身工顶皮带盘心子比直接殴打包身工更省力,看上去也不那么血腥而已。(4)“饲养”一词本是用于牲畜,现在用于人,是属于词语移用。反映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当时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再加上地主、商人的层层盘剥,农民生活极为贫困,无力对自己亲生子女给予应有的抚养的悲惨景况。

  答案:(4)

  11.解析:对比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它可以用于叙述、描写,也可以用于议论、说明。可以在一句话里对比,也可以在一段文字里对比,甚至可以通篇对比。可以是几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也可以是同一个事物的不同的方面进行对比。可以从一个方面进行对比,也可以多层次多侧面进行对比。《包身工》多处多侧面运用对比的方法,需要认真分析体会。

  答案: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带工老板在住、吃、穿着打扮、收入等方面的对比。前者,住的是“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像鸽子笼一般”的工房,吃的是“浆糊一般”的薄粥,穿的是“褪色和油脏了的湖绿乃至莲青的短衫”;得到的工钱每天仅三角八分。而后者,穿的是“拷绸”之类;“不仅可以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部之类的买卖。通过这些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买办势力相互勾结残酷压榨包身工血汗的滔天罪行。另一方面是包身工与“外头工人”的对比。包身工“脏,乡下气,土头土脑”,没有做工与不做工的自由,出了差错要挨打;外头的工人则“衣服多少地整洁一点”,可以选择工作,不会挨打,可以通过贿赂工头换取好的工种。通过这种对比,真实刻画出包身工奴隶一般的境地。还有日本纱厂在中国前后时期的对比,说明日本殖民主义经济的发展完全是掠夺中国工人的结果。

  12.解析:第①题是改写,属记叙文,“芦柴棒”是课文中反复出现的典型,要求从课文的材料出发,适当展开合理的想象。第②、④题是新旧对比,要能反映出两个不同的时代,两代不同的女性的完全不同的命运。第③、⑤题属读后感,重在感想深刻新颖。

  答案:略。


猜你感兴趣的:

1.《包身工》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练习试题

3.高一语文必修1《包身工》期末练习试题

4.享受读书高考阅读题及答案

5.高中语文练习题及答案

323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