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中学考语文试卷及答案(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高中学考语文试卷答案

  1.解析:选C。本题考查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C项,“要么不读书,要么只是网络读书”错,原文是说“一个忧虑是大家不读书,另一个忧虑是大家即使读书也只是网络读书”。

  2.解析:选D。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A.“只可意会不能言传”错,原文为“那里面不可意会但能言传的东西”;B.“例如对西方经典就只能通过分析来接近进入”错;C.“这是进入中国经典的最传统的方式”于文无据。

  3.解析:选C。题干要求选出“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原文为“也就是说不同读者对经典有不同的进入方式,因此也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发挥。”

  4.解析:选B。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见幸”是被宠幸,应在“见幸”后断开,排除C、D。“者”表停顿,应在其后断开,排除A。故选B。

  5.解析:选A。A.“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错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隋朝于605年首次开的进士科,被视为科举的开始。隋、唐时,“进士科”只是科举各科中的其一,考的是诗赋。因为进士科是常科,考取又最难,故此最为尊贵,地位亦居于各科之首。 宋代以前,进士只需要通过在尚书省举行的“省试”。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一关复核和决定名次。宋仁宗时,曾有一名通过省试,但在殿试被黜落的考生愤而投奔西夏。自此以后殿试都只定名次,而不会黜落考生。 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分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甲若干(清朝时一般为七人),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世人统称录取者为“进士”。 进士是功名的尽头,就算是对名次不满意亦不可以重考。

  6.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一直没有就职”错,与原文不符。

  7.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及虚词的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有:(1)嘉:嘉奖。禄:使……享受俸禄。家:定居。(2)中国:中原地区。河:黄河。臣属:臣服,称臣。务:致力于。晏然:安宁。

  答案:(1)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将要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他们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

  (2)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李德明全部占有黄河以南并臣服(北宋),(北宋)就致力于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

  参考译文:

  曼卿名延年,姓石,他的祖先是幽州人。幽州被北方的契丹占领后,他的祖先石自成才率领他的一族人向南逃逸,投归北宋。北宋皇帝为嘉奖他们来投奔,准备让他们享受国家的俸禄,没有实行,于是他们在宋州的宋城定居下来。曼卿的父亲,名叫补之,官至太常博士。

  幽燕一带一般人都强健勇武,石曼卿年少时也豪气逼人。读书不研究章节句读,只仰慕古代那些有奇伟的节操品行并建立过非同寻常功劳的人,看轻世俗的小功名,心中不为所动。自认为跟时代不相合,于是整日借酒混世。且喜欢痛饮大醉,颓废地放纵自己。从此更加与时代不相合。那些跟他交游的人,都只懂得爱慕曼卿卓异超群的气度,却不懂得他的才华可以为世所用。康定二年二月四日,在京城逝去,时年四十八岁,担任太子中允秘阁校理。

  石曼卿年少时便被举荐为进士,但没被选中,真宗皇帝广施恩惠,凡多次被举荐的人都给予奉职。曼卿开始不肯就职,张文节一向以他为奇才,对他说:“你母亲去世了,你才选择官禄吗?”曼卿惊视了一下,同意就职了,后调任殿直。不久,改任太常寺太祝,管理济州金乡县。曼卿曾感叹说:“这也可以施展治理国家的才华啊。”治县得到好评,任乾宁军通判。母亲李氏逝世,服丧完后,任永静军通判,都得到好评。充任馆阁校勘,调任大理寺丞,海州通判,后任校理。

  庄献明肃太后上朝处理国政,曼卿上书,请求太后还政给天子。后来太后去世,范讽因进言被皇上宠爱,推荐那些曾经为太后还政天子一事进过言的人,那些人很快得了高官,范讽要推荐曼卿,曼卿坚决推辞不就,范讽才作罢。

  自从契丹与中原结好,李德明全部占有黄河以南并臣服(北宋),(北宋)就致力于休兵养息政策,天下安宁,从中央到地方放松军事三十多年。曼卿上书谈了(留心边事,平时练兵,防患未然等)十件事,没有引起重视。不久元昊背叛,北宋向西边用兵,皇上才想起曼卿的谏书,召见了曼卿。逐渐采用了他的主张,在河北、河东、陕西百姓中征兵,得到乡兵几十万。石曼卿也奉命在河东征兵,做得非常好,合乎皇帝的心意,回到朝廷,皇帝赐给他绯衣银鱼。皇上正想充分发挥他的才智,重用他,他却身体不好。不久听说有一位边将想率领乡兵与贼决斗,曼卿笑着说:“这只领悟了我的表面意思。没有经过调教的士兵,勇敢的胆小的杂在一起,假如胆小的见到敌人就动摇溃逃,那么勇敢的人也会跟着溃逃。现在或许没有空闲来调教,不如招募那些经过调教有品行的人,这样招来的人个个都是强兵。”

  他看待世事,轻得像不值得做似的。到听了他设计的方案,即使是深思熟虑,也不能超过他。他仪表英俊,喜欢饮酒,性恪豪爽,表面看去好像不可用法度来约束他,退一步想想,他一生做事却追求大节,从不违背事理。不管是贤者不贤者,都十分喜欢结交。等到闲暇议论天下是非善恶,却没有几个人能符合他的心意。他写文章遒劲刚健,正像他的为人。

  8.解析:解答此题时,要将这首词的思路理清,作者先写雨后纵马驰骋的情景,再写看到的自然风光和美好景象。前者作者纵马驰骋,对环境的清新宜人表达出愉悦之情,后者词人沉溺其中,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答案:①雨后置身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过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②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先要找出词人为表达思想感情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如比喻、对偶和情景交融;再指出这些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表达效果。注意要结合有关词句作具体分析。

  答案:①比喻。“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雨过天晴后田野里的蓬勃景象。②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工整的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③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10.(1)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11.(1)解析:选CE。A.“是作者在刻意强调自己‘不是残忍的人’”错误,主要是忏悔;B.理由不充分,还有“醋意泛滥”;D.“但同时也可看出作者做事的不负责任”理由不充分,通过后面的忏悔可以看出作者还是敢于负责的。

  (2)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某情节的作用的题目,答题时可从情节本身、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文章主旨等角度分析作用。

  答案:①突出赵老师的善良,通过和门卫的对话,交代实际赵老师知道是谁,但为让学生放心,所以借和门卫谈话告诉“我”不知道是谁,但也对“我”进行警告;②突出赵老师细心,他是一个对学生关心、处事讲究方法的人;③这段话使“我”更加恨赵老师,引起下文,为下文“我”的报复做铺垫,为后面“我”的忏悔埋下伏笔。

  (3)解析:这是一道概括人物形象的题目,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复。

  答案:①关心学生:对贫困生林芳艳特别关心;②办事讲究方法:明明知道“我”和朱小齐,但假装不知,不让“我”担心,还故意和门卫谈话,说自己没看清是谁;③给学生留面子:知道“我”和朱小齐的事情,却不挑明;④有才,深受学生喜爱:林芳艳和他靠得近,大家嫉妒,朱小齐因为“我”长得像赵老师而和“我”早恋。

  (4)解析:这是一道对文意概括及对文中主人公的做法进行评价的题目,首先要对“我”做的事情进行概括,要全面,评价时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第二问首先答出自己的看法然后阐明理由即可。

  答案:①骗父母,因要和朱小齐谈恋爱骗父母;②高中时早恋;③诬陷老师和同学,对老师和同学造成极大的伤害。

  (示例1)不可原谅,虽然年龄小,一些事想得不周全,但毕竟是隐瞒家长、违反校规,并且对一些人造成了终生的伤害。

  (示例2)可以原谅,因为毕竟是年少无知,事后也深刻地反省、忏悔。

  12.(1)解析:选DE。A.“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分析不当,应为“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精神”。B.强加因果,“因为……所以……”前后是并列关系。C.应是“台湾高层人士”。

  (2)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这篇文章中,胡秋原的主要言论大量谈及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要注意分条列出。

  答案: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陆的屏障,大陆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不被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

  (3)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传记中的胡秋原成立“中华统一联盟”、赴大陆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这些都是他为两岸的和平统一而做出的努力。

  答案:①在台湾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②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困难,奔走四方,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4)解析:胡秋原的身上体现出敢于担当的人格魅力,他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高瞻远瞩,光明磊落,作答时,要分条列出,然后加以分析。

  答案: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法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一切;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

  13.解析:选C。“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这里的语境是说“非常热闹”,不合语境。“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14.解析:选D。A项,前后不一致,“真正的政绩”应为好的一面,去掉“是否”;B项,成分残缺,应在“对人体危害很大”前加上“这些物质”; C项,句式杂糅,“在青少年中引导和树立如此意识和习惯”不通,应改为“引导青少年树立如此意识和养成如此习惯”。

  15. 解析:选C。结合语境,根据句中标点及瞻前顾后的原则,即可排列出正确句序。

  1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能力。答题时,一要结合语境,二要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

  答案:(1)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 (2)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3)而仅仅让他们掌握知识技能是不够的 (4)家庭幸福了

  (5)社会才安定和谐

  17.解析:首先要弄清楚是关于什么的流程示意图,然后仔细观察示意图的流程环节和方向,揣摩透整个流程过程,最后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

  答案:登录“绿箱子网”,选择回收价格及回收商,将旧手机快递至回收商,回收成功后可换取绿E币或现金,绿E币还可兑换日用品。轻松点击,环保又受益,大家赶快行动吧!

  18.略。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语文考试试卷及答案

2.高中语文试卷带答案

3.高中语文考试试卷

4.高中期末测试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及答案

5.高中语文复习试题及答案

3149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