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简介及作品
周作人,他清新淡雅,如话家常的白话文,洋溢着深厚的中国、东洋、西洋古典与近现代文化素养,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周作人简介及作品,一起来看看吧。
周作人的简介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等。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取名作人,以名行世,一生用过90多个笔名,常用笔名有独应、周逴、周遐寿、仲密等,绍兴人。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早年经历
9岁以前在家中私塾开蒙,11岁入三味书屋,后去杭州陪侍狱中祖父并授读一年半,遍读史书与笔记小说。
光绪二十七年秋,进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管轮科,开始翻译英文小说。
▪ 留学回国
三十二年夏,随鲁迅东渡,先后进东京法政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曾与鲁迅创办《新生》杂志,未果;合译出版《域外小说集》,并开始创作小说和自学多种外文。
宣统元年六月,在东京与羽太信子结婚。
抗战时期
辛亥革命前夕归国,先后任绍兴省立第五中学英文教员、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教育司视学,兼任《绍兴教育会月刊》及《叒社》杂志编辑,还常在《越铎日报》发表反封建的政论和翻译外电通讯。在任绍兴教育会长期间,着手进行教材改革并开始研究儿童文学。
在五四时期,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参加《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的编辑工作。同年10月,又任《新潮》月刊编辑主任,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著名文学论文,以及新诗《小河》、《微明》、《画家》、《爱与憎》等优秀作品,在新文化运动中起过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建国前后
五四运动后,先后在燕京大学、孔德学校、中日学院、女子学院等校任教。 1922年11月,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 1924年冬,与林语堂等创办《语丝》周刊。 1930年8月,主编《骆驼草》。
抗日战争开始后,滞留北平。1939年元旦,遇刺未亡,随即出任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国民政府委员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文学院院长、东亚文化协会会长等职,又以汪伪政府要员身份访问日本和“满洲国”。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南京高等法院判刑10年,1949年1月被保释出狱。
新中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从事著译工作。1950年后,曾先后翻译了《俄罗斯民间故事》、《日本狂言选》、《希腊拟曲》、《伊索寓言》等9部,与人合译了《阿里斯托芬喜剧集》、《欧里庇得斯悲剧集》(共3集)、《石川啄木诗歌集》、《平家物语》等6部。
一生著译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瓜豆集》、《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等。也回忆和撰写了大量有关鲁迅的图书和文章,主要有《鲁迅的故家》、《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等。1965年9月,所写最后一部30多万字的回忆录《知堂回想录》,由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出版。
“”时期
1966年5月,“”开始。
1966年6月起,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再给周作人预付稿费。
1966年8月2日,他被红卫兵查封了家,并遭到皮带、棍子抽打。其后周作人两次写了短文让儿媳张菼芳交给当地派出所,以求服用安眠药安乐死,都无音信。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下地解手时突然发病去世,享年82岁。
周作人的作品
创作书目
《欧洲文学史》 (大学用书,北京大学授课教材)
《近代欧洲文学史》(大学用书,遗稿)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燕京大学讲课内容结集,邓恭三记录)
《孤儿记》(文言小说)1906年6月,小说林社
《自己的园地》(散文集)1923年9月,北京晨报社
《雨天的书》(散文集)1925年12月,北京,北新书局
《泽泻集》(散文集)1927年9月,北京,北新书局
《谈龙集》(文艺杂论集)1927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
《谈虎集》(上下册)(杂文集)1928年1月,上海,北新书局
《永日集》(散文集)1929年5月,上海,北新书局
《过去的生命》(诗集)1929年11月,上海,北新书局
《看云集》(散文集)1932年10月,上海,开明书店
《知堂文集》(散文集)1933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周作人书信》(书信集)1933年7月,上海,青光书局
《苦雨斋序跋文》(序跋集)1934年3月,上海,天马书店
《夜读抄》(散文集)1934年9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茶随笔》(散文集)1935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苦竹杂记》 (散文集)1936年2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风雨谈》(散文集)193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
《瓜豆集》(散文集)1937年3月,上海,宇宙风社
《秉烛谈》(散文集)1940年2月,上海,北新书局
《药堂语录》(散文集)1941年5月,天津庸报社
《药味集》(散文集)1942年3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药堂杂文》(散文集)1944年1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书房一角》(散文集)1944年5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秉烛后谈》(散文集)1944年9月,北京,新民印书馆
《苦口甘口》(散文集)1944年11月,上海,太平书局
《立春以前》(散文集)1945年8月,上海,太平书局
《鲁迅的故事》1953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小说里的人物1954年》,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的青年时代1957年》,中国青年出版社
《过去的工作》(散文集)1959年,香港,新地出版社
《知堂乙酉文编》(散文集)1961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儿童杂事诗》(诗集)1973年,香港,崇文书店
《知堂回想录》(散文集)1972年,香港,三育图书文具公司
翻译书目
《玉虫缘》(小说)美国爱伦坡著,1905年,翔鸾出版社
《红星佚史》(小说)英国哈葛德·安特路朗著,与鲁迅合译,1907年,商务印书馆
《域外小说集》(一、二集)与鲁迅合纂译,1909年,日本东京,神田印刷所
《炭画》(小说)波兰显克微支著,1914年,北京,文明书局
《黄蔷薇》(诗歌小品集)希腊等国作品,1925年,北京,新潮社
《希腊拟曲》希腊海罗达斯·谛阿克列多斯著,1934年,商务印书馆
《俄罗斯民间故事》英国培因编译,1952年,香港,大公书局
《阿里斯托芬喜剧集》与罗念生合译,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希腊的神与英雄》英国H.D.劳斯著,1950年,文化生活出版社
《希腊女诗人萨波摘译》英ArtherWeigail著《萨福传》,1951年,上海出版公司
《乌克兰民间故事》1953年,香港,大公书局
《浮世澡堂日本式亭》三马著,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伊索寓言希腊》 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本狂言选》195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欧里庇德斯悲》剧集(1—3集)希腊古典文学,与他人合译,1958年,人们文学出版社
《希腊神话故事》英国劳斯著,195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石川啄木诗歌集》日本,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事记》日本安万侣著,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平家物语》(历史演义小说),与申非合译,198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本古代随笔选枕亭子》日本清少纳言著,1988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浮世理发馆日本式亭》三马著,1989年11月与浮世澡堂合为一册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卢奇安对话集希腊古典文学》1965年脱稿,1991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现代日本小说选》20年代,上海商务印书馆
日语译本
《北京の果子》,山本书店,1936年
《周作人随笔集》改造社,1938年
《中国新文学の源流》,文求堂,1939年
《周作人文芸随笔抄》,冨山房,1940年
《瓜豆集》创元社,1940年
《结縁豆》,実业之日本社,1944年
《鲁迅の故家》,筑摩书房,1955年
《日本文化を语る》,筑摩书房,1973年
《水の中のもの―周作人散文选》骏河台出版社,1998年
《日本谈义》,平凡社,2002年
《鲁迅小说のなかの人物》,新风舎,2002年
周作人的文学特点
周作人一生当中研究日本文化五十余年,深得日本文学理念的精髓。钱理群指出周作人散文存在着一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这种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情”(调),“气味”,或者“境界”,是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生命所在,它正是与日本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是更接近日本的。而这种难以言传的情调或者境界,就是“物哀”。周作人的文章,字里行间,深深浅浅的情思当中总是涌动着一股淡淡的“物哀”思绪。对日本文艺中的“物哀美”,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悲哀美”。悲哀只是“物哀”中的一种情绪,而这种情绪所包含的同情,意味着对他人悲哀的共鸣,乃至对世相悲哀的共鸣。在不同的层次里,“物哀”可能是悲哀的消解、超越或深化。正如叶渭渠所指出:这种无常的哀感和无常的美感,正是日本人的“物哀美”的真髓。
周作人在情感处理方式、讽刺修辞运用、语言以及文体诸方面均一定程度地受到日本审美经验的影响,与这种影响相关,他形成了一种近似于日本传统文学的文风,以温和、冲淡之笔书写个人的闲适、寂寞与不平,把玩人生的苦趣。其实,他看似有闲而心无暇,不只是由闲适透出淡淡的哀绪,而且在闲适背后隐有无限忧愁;他不是以创作去体验生活的寂趣,乃至玩味这种寂趣,而往往是借创作排解寂寞、忧愁,由此与日本文风区别开来。
猜你感兴趣的:
3.莫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