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二模是南京考生的一场重要考试,那么语文都考察了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南京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南京二模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银行信贷依然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现行的楼市调控政策只能是。因为充盈的流动性正继续吹大楼价泡沫,开发商依然可以从银行那里源源不断地获取资金,这使得他们并无
的资金链压力,从而也就有的资源长久与中央政府耗下去。因此,一道道“限购令”,充其量只是延后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而已。
A.扬汤止沸 迫不及待 充沛 B.扬汤止沸 迫在眉睫 充足
C.推波助澜 迫在眉睫 充足 D.推波助澜 迫不及待 充沛
2.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3分)(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
一个知识分子在面对文化遗产时,必定会觉得它浩浩洋洋,仰之弥高。 ▲ , ▲ 。 ▲ , ▲ 。 ▲ , ▲ 。这些活水之中的一小份可以存在于你我的脑子里,照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1 不过我以为它的来源更值得尊重
2 这些东西是数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积累
3 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是它的沉积物
4 当然是值得尊重的
⑤ 那就是活着的人们所拥有的智慧
⑥ 这种东西就如一汪活水
A.②③④①⑥⑤ B.②④①⑤⑥③ C.①⑤②④③⑥ D.①②⑤④⑥③
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老之言为中国战国时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
B.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古代父母去世要守丧三年,三年之丧满称之为服阙。
C.“丈人”在古代常常是对老年男人的尊称,“泰山”在古代可用来指称妻子的父亲。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5.下列诗句与画面意境最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对局清宵解客醺,坐窥玄妙杳难群。
D.春来故国归无期,人言秋悲春更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18分)
鲁云谷传
张岱
会稽宝祐桥南,有小小药肆,则吾友云谷悬壶地也。
云谷深于茶理,相知者日集试茶,纷至沓来,应接不暇。人病其烦,而云谷乐此不为疲也。术擅痈疽,更专痘疹。然皆以聪明用事,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臆见,起死回生。人终疑其游戏岐黄①,不尊不信,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云谷也诊视灵敏,可救则救,不可救则望之却走,未尝依回盼睐,受人一钱。
性极好洁,负米颠②之癖,恨烟,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洟秽地。故非解人韵士,不得与之久交。
自小多艺,凡羌笛、胡琴、凤笙、斑管,无不精妙。而尤喜以洞箫和人度曲。向与李玉成竹肉③相得,后惟王公端与之合调,余皆非其敌手也。
其密友惟陆癯庵、金尔和与余三人,非大风雨,非至不得已事,必日至其家,啜茗焚香,剧谈谑笑,十三年于此。以今年三月之晦,二鼓方寝。次日呼之不起,排闼而入,则遗蜕④在床矣。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
张子曰:云谷居心高旷,凡炎凉势利,举不足以入其胸次。故生平不晓文墨,而有诗意;不解丹青,而有画意;不出市廛,而有山林意。至其结交良友,直是性生,非由矫强。数月前有客在座,命苍头取其所藏雪水煮茶,而大为室人⑤所谪,云谷大怒,经旬不与交语。谓余弟道之曰:“某以朋友为性命,乃欲绝我朋友。”只此一语,具见侠肠,是岂不读书、不晓文墨之人而能道此也哉!
(节选自《中国古典传记》)
【注】①岐黄:指医学。②米颠:指宋代书画家米芾。③竹肉:指伴奏和歌唱。④遗蜕:死去。⑤苍头:仆人。室人:妻子。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救则望之却走 却:退避
B.向与李玉成竹肉相得 得:获得
C.剧谈谑笑 剧谈:畅谈
D.经旬不与交语 经:经过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云谷医术高明,擅治痈疽和痘疹,不拘前人古方,都凭聪慧明审行事,每次都考虑病情后再配药剂,常能起死回生。
B.云谷有米颠一样的洁癖,痛恨他人吸烟喝酒、采摘花朵、随地吐痰等恶习,所以只有趣味高雅的人,才愿和他交往。
C.云谷自小多才多艺,精通多种乐器,特别喜欢吹洞箫为唱曲的人伴奏,能与他和谐配合的只有李玉成、王公端两人。
D.云谷心胸豁达开朗,对于世态炎凉、势利之事,全不在意。他随不晓文墨、不解诗画、身处俗世,却有着高雅的情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凡患痘之家,非极险极逆时,医之所谢绝者,决不顾吾云谷也。(4分)
译文:
(2)余与尔和闻之惊诧,仓皇走视,痴病植立,惝恍久之。(4分)
译文:
9.请简要概括鲁云谷在交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点。(4分)
三.诗歌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虞美人·宜州见梅作①
黄庭坚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②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③。平生个里愿杯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第二次被贬宜州(今属广西)的冬天。②玉台:落满雪的亭台。③飘到眉心住:用典,《杂五行书》:“宋武帝女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
(1)第一句中“也有”二字饶有意味,请结合诗句赏析。(3分)
(2)请简要分析“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两句描写梅花的用意。(4分)
(3)最后两句,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境变化?(4分)
四.背诵常见的名句(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2)从今若许闲乘月, 。(《游山西村》)
(3)白头搔更短, 。(《春望》)
(4) ,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
(5)管弦呕哑, 。(《阿房宫赋》)
(6)夜深忽梦少年事, 。(《琵琶行》)
(7)君子以文会友, 。(《论语》)
(8)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戈壁听沙(节选)
韩少功
①六十年代末,一小群中学生曾想瞒着父母去新疆参加军垦——其中便有我这个初中生。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被悠悠岁月洗刷模糊之后,直到去年,我才寻得一机会西出边关。
②据说我去的不是时候,草原已枯萎,河流已干涸,葡萄园已凋零,肃杀寒风把梦境中的缤纷五彩淘洗一尽,只留下一片沙海。沙丘,沙河,沙地,沙窟,举目茫茫,大地干净。不管什么时候在车上醒来,疲乏地探头远眺,看见的很可能仍是一片单调的灰黄,无边无际又无声无息,让人觉得车子跑了几天却仍留在原地。
③我想,壮丽的西部文化是不是从我手中这一捧沙砾中流出来的?
④西部汉人不少,他们与西部各民族一道,真正开始了对沙的征服。据说当年解放军为投资军垦,节省军费,每人每年少发一套军服,而且军服都没有衣领和口袋,省下一寸算一寸。白日汗淋全身,夜晚围炉取暖。中央知道官兵太苦,曾给他们一人补发了几百块钱。但他们手里的光洋叮当响,就是买不到什么东西。
⑤一位医院护士还向我说起她以前的一些知青伙伴。她们初入疆时,怕野兽,怕鬼,晚上不敢上厕所。于是她们只能紧闭着门,一个人哭起来,女伴们就陪着哭一夜。有位女子想妈妈,实在忍不住了,带着一个提包独身而去,结果迷路在大沙漠中。找到她时,发现她双腿已经冻坏,只得将大哭大闹的她送往医院,锯掉双腿……
⑥在乌鲁木齐,在喀什和石河子,我在陌生的人影中默默地寻找,想知道谁是当年那位锯去双腿的城市姑娘。我甚至想,要是十六年前我来到这里,我会是这人海中的谁呢?是那位蹲在墙角咬着羊肉串、不时用油光光的袖口抹嘴的大胡子吗?
⑦戈壁滩收纳了太多的血汗和眼泪,但这一切流入疏松沙土,很快就渗漏了,无影无踪了。一捧捧沙粒,竟全是同样的灰黄色,没有任何痕迹。
⑧远古时期的戈壁似乎是较为繁荣的,西域早就是中国版图中重要的一部分,考古工作者还证明,这里存在过石器时代,而东亚很多民族与这石器有着奇妙的关系。一些土家族史学家认为土家族为伏羲之后,源于甘肃,并以龙山县彭何两姓均自称“陇西堂”为证。研究古代服装的沈从文先生,认为今天的苗装,可能保留了西部原始民族的服饰特征。王国维的《读史》诗则开篇就是:“回首西陲势渺茫,东迁种族几星霜?何当踏破双芒鞋,却向昆仑望故乡。”又说:“自是当年游牧地,有人曾号伏羲来。”
⑨如果这些古代民族曾一度被西部的山川所养育,那戈壁滩真是一个孕生中华民族的母胎。上下几千年,它输送了一个又一个的种族远去,自己却枯缩了,干瘪了,只剩下一片静静的黄沙,还有几声似乎沙化了的鸦噪。
⑩我静静地听着屋外呜呜咽咽的风沙声。那是戈壁在哭泣吧,是思念它孕育的东亚亿万子孙而哭泣吧——戈壁滩如此干枯,以致没有泪水,只有这呜呜咽咽的哭泣。
⑪我突然想起,十六年前我鬼使神差地要远赴西域,一定是在睡梦中听到了这哭泣,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
⑫我离开新疆时没有坐飞机,目的之一是想更多地看沙和听沙。火车昏昏沉沉地摇晃着,因为路基多沙,不宜高速。坐在对面的是一位维族青年,他告诉我,政府正在考虑运用专家在中东治理大沙漠的经验,来绿化戈壁。“当然,这需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们会有钱的。”——他笑着说,抽了口莫合烟。
⑬我点点头。这时,车头长啸了一声,拉着列车掠过张掖,向河西走廊的出口奔去,我感到我正在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
12.文章开头从“那次逃窜未遂的记忆”写起,说说作者这一交待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文章题为“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哪些内容?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
14.文中画线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6分)
15.请探究文章结尾“从母腹中第二次诞生下来”的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浅谈魏晋风度
陈宪雨
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是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文化表现。所谓魏晋风度即是魏晋之际名士风度,亦称魏晋风流。“风度”本来是魏晋时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同时,它成为当时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这些名士言词高妙,精神超俗,“以清淡为经济”,喜好饮酒,不务世事,以隐逸为高。
作为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魏晋风度与东汉末以《古诗十九首》为标志发展而来的价值观念一脉相承,而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又和“文学的自觉”的美学潮流相辅相承。在丹、酒、姿容、玄谈的外在表象后面,蕴含着对自身价值思考和对人生无常的悲叹。由于东汉后期的政治腐败,使得儒生们从对汉家煌煌大业的盲目崇拜中清醒过来,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怀疑。从党锢之祸开始,到黄巾起义,到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再到曹魏司马氏争权,大开杀戒,在整整100多年的腥风血雨中,人们进行了否定外界社会的过程;而在观念意识领域内,也开始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道教的兴起,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促使魏晋知识分子自我人格的重新构建,并终于使他们挣脱紧紧绑缚的缧绁,开创出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深远。
当然,魏晋风度的所及,也带来了弊端,许多人赶时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却也效颦他们的放达。正如鲁迅指出:“东晋以后,作假的人就很多,在街边睡倒,说是‘散发’,以示阔气。就像清时的尊读书,就有人以墨涂唇,表示他是刚才写了很多字的样子。”至于说到清谈误国,“清谈”,那是时代的产物,是在魏晋玄学盛行的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 “清谈”与“闲谈”、“空谈”不能混为一谈,但有的人效仿“名士”,虽有“清谈”之形式,但少了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这种“清谈”自然也只能看作矫揉造作。
魏晋名士之风度,说到底即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种艺术必须是自然的,是个人的自然流露,由于残酷的政治清洗和身家性命的危在旦夕,魏晋士人在山水之咏中也夹杂着无边的忧惧和深重的哀伤。他们无论是顺应环境,保全性命,或者是寻求山水,安息精神,情感实际上处在一种异常矛盾的状态中,这构成了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的一面。
(选自陈宪雨《浅谈魏晋风度》,内容有删改)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何理解第二段划线部分的文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最后称魏晋士人的情感处在“异常矛盾”中,结合文意作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认为,“人往高处走”,不断追求生命的高度,这是一种勇气,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也有人认为,“高处不胜寒”,这是一种智慧,是对生命思考后的一种敬畏。
(附加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22-24问题。(10分)
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污,不至阿其所好。”赵岐注云:“三人之智足以识圣人。污,下也。言三人虽小污不平,亦不至于其所好,阿私所爱而空誉之。”详其文意足以识圣人是一句污下也自是一节盖以下字训污也其义明甚。而老苏先生乃作一句读,故作《三子知圣人污论》,谓:“三子之智,不足以及圣人高深幽绝之境,徒得其下焉耳。”此说窃谓不然,夫谓“夫子贤于尧、舜,自生民以来未有”,可谓大矣,犹以为污下何哉?程伊川云:“有若等自能知夫子之道,假使污下,必不为阿好而言。”其说正与赵氏合。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20.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四处)(4分)
详 其 文 意 足 以 识 圣 人 是 一 句 污 下 也 自 是 一 节 盖 以 下 字 训 污 也 其义 明甚。
21.《容斋随笔》作者是 (姓名)。 “程伊川”指 (姓名),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之一。(2分)
22.对孟子的话,赵岐和苏洵的理解有什么不同?作者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理解不同?(4分)
二、阅读名著(15分)
23.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红楼梦》中,刘姥姥的酒令逗得大伙哄堂大笑。凤姐鸳鸯还嫌捉弄得不够,拿出大套杯准备灌醉刘姥姥,后来被邢夫人阻挡住了。
B.老葛朗台不只是守财,更善于发财。索漠城里居民不仅不恨他,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漠的光荣。
C.《茶馆》第一幕中,茶馆中响起一个下棋的茶客的喊声“将!你完啦!”。常四爷听见后发出了一句感叹“大清国要完了”,结果被当作”谭嗣同一党“抓进了监狱。
D.《边城》中爷爷是翠翠的一座“边城”,平静、安全——无时无刻不在温暖着她,以至于当她意识到有那么一天会失去爷爷的时候,是那么的不知所措。
E.经过持久战,老人把马林鱼绑在船边胜利返航。一个多小时后灰鲸鲨嗅到了大鱼的血腥味跟踪而至抢食鱼肉,老人使用了全身力气把鱼叉扎到了鲨鱼身上。
24.(1)《子夜》中,为振兴民族工业吴荪甫苦心经营,”过的简直就是打仗的生活,脚底下全是地雷,随时都会爆发起来”。 “打仗的生活”指什么?吴荪甫对这种生活有什么样的认识?请具体说明。(5分)
(2)《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孔明对谁说到“申生,重耳之事”?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他的性格特点。(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充满快感的传奇性情节,富于趣味性。 “五四”新文学之后,出现了一类肩负严肃社会使命的写实小说,把小说提升到教化和启蒙民众的高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小说成为当代通俗小说的一个主要类型。在媒体资讯和网络日益发达的今日,网络文学的兴盛在中国是一个趋势,而网络穿越小说则成为网络小说中颇受欢迎的类型之一。它通常讲述的是现代人通过魂穿(主人公的灵魂穿越到古代,附身到古人身上)、身穿(利用各种方式使整个人穿越到古代)和重生三种方式,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经常是到中国古代历史的某一个时期)后的传奇性经历。这些主人公常常利用现代观念和现代技术手段大展宏图,或者成为一方首领,或是生活在宫廷庙堂,成为影响甚至是左右当时历史发展的人物。重写古代历史故事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传统。网络穿越小说重新建构,甚至想象、篡改历史的冲动更为强烈。
但是,大部分穿越小说在塑造人物上有一个通病,即主人公的价值观和爱情观是双重标准。一方面他们具有现代人的理性,批判和挑战古人的尊卑观念并追求真心相爱的情感;另一方面却又利用现代人的“后见之明”,了解历史总的发展走向,得窥先机,陷入利益和心机阴谋的争斗并成为赢家,爱情也仅仅成为写作者时尚颓废或古典纯情、青春唯美或功利庸俗的矛盾态度的载体,总体上削弱了文学意义与思想价值。越来越多的穿越小说陷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雷同或类似的模式化之中,这是通俗小说最致命的缺陷。因此包括网络穿越小说在内的网络文学,也必须向高雅文学汲取文学养料,追求“俗不伤雅”的艺术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艺术生命力的长久与旺盛,才能够走得更远。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25.”网络穿越小说“有哪些特点?(6分)
26.请具体解释“俗不伤雅”在文中的意思。(3分)
27.网络文学应怎样保持艺术生命的长久和旺盛?(6分)
南京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一篇:趣味语文对联集锦
下一篇:二模语文复习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