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浅谈小学语文导入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导入艺术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浅谈小学语文导入艺术

  语文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一段精彩的导语不仅能扣住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浅谈小学语文导入艺术,一起来看看吧。

  浅谈小学语文导入艺术篇一

  “导”即“引”,课堂导入就是在学习新知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的一种方式。“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巧妙和导入,精彩的导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新课的金钥匙,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绪和注意力迅速转移到课堂上,还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为整堂课的有效进行打好基础。

  记得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开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同一首优美的散文,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支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达到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点燃起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下面谈谈自己新课导入的几点做法。

  一、质疑导入

  学贵在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巧妙的导语中如果蕴含着问题,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处于想要回答却不能清楚描述的状态,学生会急于用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它,弄清楚它。当然,这里问题的提出要遵循“跳一跳,摘个桃”的原则,问题无论是过易或过难,都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探究的目的,会让学生失去探究的欲望,例如: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我爱故乡的杨梅》,文章写故乡杨梅的特点、形状、颜色、味道,使我们如见其形,如品其味,非常美丽。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杏儿熟了》这篇课文,又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学生对文本有了这些质疑,我便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来,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是因为孙晋芳不仅球技高超,而且胸怀广阔。接下来,我和孩子们一起细细研讨课文,有了刚才的基础,一节课我们的学习很顺利。

  二、创设情境法

  教师在上课前依据要讲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等,形成一个情境,一个氛围,以真实的环境把学生带入文章描述的情景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曹冲称象》时,老师先手拿一个苹果走进教室,学生很好奇,接着老师说:“同学们,如果我想知道这个苹果的重量,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学生们马上说:“老师,你用秤称一下,就知道它有多少克了。”老师又说:“可是,今天有一个小男孩,他要用普通和秤来称一头大象的重量,你想知道他是怎样称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曹冲称象》。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入文本,和老师一起学习曹种称象的办法,体会曹种的聪明。

  三、温故导入法

  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前,先温习己学习过的相关知识,以学生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来导入并学习新知,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这里的“温故”是一种手段,导入新课才是真正的目的,本教材篇排有许多《古诗二首》,仔细观察的人不难发现,这里的两首古诗都是有相同主题的。比如北师大版语文十一册第六单元“战争”主题中,就有两首古诗,分别是《十五从军征》和《出塞》,前者写的是一位从军65年的老兵返回故里的凄惨情景,通过学习,学生己经明白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基于这样的基础,在学习第二首〈出塞〉时,我先和学生再一次体会了前首诗的感情,并引导学生:“战争带给人们的总是苦和难,正所谓‘夫兵久而利国者,不从有也’今天我们再来看看作为边塞的战士,他们的生活又时怎样的,他们是如何看待战争的?”这样的温故导入,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到战争之不利,也为更好体会第二首诗打下了感情基础。

  四、音像电教导入

  音乐、录像、幻灯片、视频等作为多媒体教学的组成部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导入方式。丰富多彩的画面不仅能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生动、直观的展示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在教学〈长江之歌〉时,我想到学生虽然常听到长江,也知道它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是学生们没有一人曾见过长江,对于长江的气势如虹更是全然不知了。所以,在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有关长江的风光片,磅礴的气势,蜿蜒如巨龙般的浩浩荡荡,一下子仿佛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边,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一起走进了课文《长江之歌》。

  以上几种方法,在小学高年级中比较常用,而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一些喜闻乐见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对于他们应该采用一些更加适应他们年龄特点的性格特征的导入方法,让他们的注意力迅速进入到课堂学习中,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五、故事导入法

  小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课堂上,选取一些和所学内容相适宜的故事,绘声绘色的描述出来,也会让学生产生兴趣,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小狮子》时,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只狮子,它有滚、扑、撕、咬的本领,它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自己的父母,是一只真正的、独立的狮子。可以,在前不久,它可不是这样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它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它改变了?在老师的故事中,孩子们静静地听着,思绪也跟着老师,在后边的学习中他们也表现得很好。

  六、谜语导入法

  难度适宜的谜语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前,先让学生猜谜,再由此导入新课,这样学生不仅有积极性,还会带着猜谜成功的成就感来学习新知,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一位老师在教学二年级《风》一课时,课前,老师先故作神秘地说:“孩子们,今天我想让大家来猜个谜语,谁要是猜到了,谁今天一定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接着老师出了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孩子们兴奋地说:“老师,那是‘风’!”老师引导说:“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诗,题目就叫《风》,刚才答对的孩子今天都能学好!”孩子们充满信心地和老师一起进入了学习的氛围中。

  当然,还有许多的导课方式,只要我们老师用自己的一颗慧心去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认真思考,寻找最佳方案,才能设计出一个漂亮而精彩的凤头——开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紧紧地被我们所吸引住,很快进入角色,跟上思维,为我们顺利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

  浅谈小学语文导入艺术篇二

  一、旧知导入法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不管采用哪一种导语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因此,复习知识也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以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具体导入是这样的: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卖火柴”这部分课文的内容,这个小女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我用激情的语言引出问题:是啊,这个可怜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只能蜷缩街头,又冷又饿,那么她的命运会怎样呢?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二、设置悬念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设置了这样的悬念:《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写的。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和孙权各据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攻打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抗曹,刘备派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助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诸葛亮是怎样对待的呢?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三、创设情境法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材中的不少课文,或叙述了生动的故事,或描写了美妙的景色,此类课文,可选其中精彩的画面或精彩的情节,通过具体形象的描述,声情并茂的表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桂林山水》可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而桂林则是这个大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那里的山是那么奇,那么险,那么秀;那里的水是那么清,那么绿,那么静。谁到了那儿,都会被那奇特的风景所陶醉,被那美妙的景色所感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导入,学生就会被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同时也对桂林山水的主要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就会全身心进入课文描述的境界中去,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景色的欣赏中去。

  四、故事诱导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学习的最好刺激又是对所要学的教材的兴趣。兴趣可以孕育愿望,可以滋生动力。在新课教学中就是要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事例,激发他们求知的情趣,引导他们在欢乐中进入学习。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让同学们回忆自己的大年夜生活后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漂亮的小女孩,长长的金黄头发,大大的眼睛,有一颗善良的心,从小没有了妈妈。天天靠卖火柴维持生活,今天是大年夜,天冷极了,还下着雪,这天没有人买她的火柴,天已经黑了,她还在街上走着,走着……讲述了与主人公命运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从而促使学生急不可待地去读书,去了解课文内容。

  五、音乐导入法

  借助于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的歌曲作为导入的途径。这种方法灵活多变,利于调动学生情绪,并能克服紧张心理,活跃课堂气氛。播放与本课有关的音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第五册《让我们荡起双桨》时,课前用录音机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喜欢这首曲子吗?作曲家为什么要写这首动听的曲子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让我们荡起双桨》。利用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便自然而又轻松愉快地进入了学习新课的角色。

  六、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类思想、语言艺术的集中体现。教师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言作为引言,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引用与本课题有关的名言名句导入新课,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例如,在教学《晨读》时,出示名言名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老师说:“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好好学习,记住周说过的话。现在我们就学习《晨读》。这样学生明确了读书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去学习课文。

  当然,导入的方法还远不止这些。设计导入时,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1.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

  2.导入要有趣味性。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学习效率自然会高。

  3.导入要有启发性,以便激发学生的思维。

  4.导入语言要有艺术性。要使新课的开始能扣动学生的心弦,需要教师讲究语言的艺术。

  5.导入新课的时间不宜过长。导入只是课堂的一个开头,它的作用是为教学打开思路,不能喧宾夺主。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但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使导入――这个教学的“第一锤”,就敲在学生心灵上,迸发出迷人的火花。

3063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