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应当承担起素质教育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篇一
“着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教学目标之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教师观念转变是前提
疏通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教师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教育方法,又要另辟蹊径,不断开凿新渠道,以崭新的视觉,重塑“传道、授业、解惑”新形象,从过去的“纯知识性”传授中走出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己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不仅关注学生的识字、遣词造句、“循规蹈矩”的作文,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既要使学生团结在你的周围,又要放飞他们的心灵。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要加强相关理论学习与实践。只要不懈努力,你固有的疑云定会释然,育人之渠定会畅通。
二、激活思维、开创新局面
学生养成了一定的“活学”习惯,仍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如果导向偏离,将会重蹈覆辙。就课堂教学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兴趣。语文课本身是一门兴趣盎然的课程。一段精彩的文字、一幅精美的插图会使学生兴奋;一则寓言、一篇童话会使学生联想;父爱的伟大、母爱的纯洁会使学生动容;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日月星辰会使学生去探索、了解。学生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关键是教师将采用什么样的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学习《蟋蟀的住宅》时,教师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蟋蟀的资料,了解生活习性;观察蟋蟀的巢穴,将观察所得记下来;画一幅蟋蟀图,写一段描写蟋蟀的文字等。在第一课时,暂不学习课文,而是让学生在班上展示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的兴趣很高,并且从中学到了有关蟋蟀的知识,为下一节课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中学习古诗《风桥夜泊》时,针对学生不理解诗人的缕缕轻愁的情况,就采用两个步骤来激趣:一是诵读,略带感伤语调,让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感受诗中的意境。二是提出一问题:“夜晚,当你一人在家时,你想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这时,老师再进一步创设该诗的意境,让学生从中领悟其情感。
2、气氛民主。课堂活跃了,学生的想象就会十分丰富,可能会提出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此时,老师应态度和蔼,机智灵活,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这样,学生就不必担心说错而受责备,会变得畅所欲言,也许学生独到的见解会令教师茅塞顿开,找到更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也会给众多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这何乐而不为呢?
3、注重实效。课堂激活,要注重实效,改“做”课为“学”课。如果按固定程序圈定学生,虽有“活”的迹象,那也只是在一桶水里游荡。要使学生在四十分钟内真正所获,并且要似一股活动的流水,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去。比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分角色朗读,揣摩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进行情感体验。如果学生对文中所展现的父爱亲情漠不关心,那么教师应让学生互相倾诉,这样使学生用亲身经历来体验文中的父爱。二是让学生懂得价值取向。抓住文中“了不起的父与子"这句话,让学生讨论,明白“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课外让学生将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营造一个人人有责任感的环境氛围。
三、拓展空间、强化联系
1、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借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的书写工整、卷面清洁;有的能说会道、擅长言辞;有的善于做笔记、搞摘抄:有的习作水平较高,想像力丰富……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相互交流,突破那种各自为阵的局面。在班内经常开展作业展评、习作传阅、互借参考资料,以集体的智慧拓展自己的视野。
2、加强各科的联系。语文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天文地理,数理逻辑、人文涵养无所不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拓宽知识面,广泛接触各科知识,主动积极地与各科教师合作,挖掘一切可利用的东西。例如,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朗诵时配上舒缓、流畅的轻音乐,可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情画意的风景,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果再欣赏有关的彩色插图,更会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3、树立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的资源丰富多彩,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同时,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其学习空间,注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要经常性地在班内开展各种活动,如兴办故事会、课外阅读交流、诗歌朗诵会、演课本剧、辩论会、当小导游、搞采访、办板报,鼓励学生课外写稿投稿等。还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开展各类社会调查。如调查社会上用字情况、环境情况、家乡变化情况、居民受教育情况等,随时收集本地健康的各种形式的对联、方言俚语、民间故事、传闻轶事、民俗风情、生产劳动经验等。如果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定会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发挥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语)所以,我们要运用新理念,采取多种措施,激活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拓宽学生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能力的飞跃。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篇二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学校不定期地组织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使每位教师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许多可贵精神都积淀在语言文字之中,应避免冗长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受到熏陶,让教师也要认识到朗读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起到很好的作用;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各项目标达到的突破口。
精心指导,提高朗读水平。为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要让学生读通文章,提高识字水平。一篇好的文章到手,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受中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字障碍。而要解决文字障碍,可以求教于老师、同学,也可以借助于工具书。对于独立进行课内外阅读的学生,利用工具书既可以读通课文,又可以在查到字音的同时,了解一下字意,为读懂课文作一下铺垫。
其次要读熟文章,积累词汇。课内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为写作积累素材。由于中小学的读书能力有限,很难做到读一遍文章就可以读准确。因此,在读通文章之后,必须趁热打铁把文章读熟,才能不至于很快遗忘。同时,扫除文字障碍之后,多读几遍达到能够熟练地朗读,做到一字不错,可以保证以后准确运用。在这一环节中还可以鼓励学生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扩大自己写作词汇的积累,以备在今后的写作中应用。
最后要让学生读懂文章,体会文义,理清结构。在两步读的基础上,孩子们凭借自己已有的语感,对文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如果能进一步地展开朗读,并能努力地去理解每一个句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文章思想,达到真正读懂文章。学生在大量阅读中自然地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就形成了较强的语感。这样,必然会伴随他们阅读量的增大而让读书变得轻松,读书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高,理解能力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美读文章,领悟文思,敢于评价。美读,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大胆对文章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在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同时,强化个性,使之逐步形成独立写作的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要牢牢把握朗读这个环节,不但引领学生进入课文,而且要指导他们走出课文,大量阅读,真正做到阅读是语言信息的输入,写作是语言文字信息的输出,使他们在"进"和"出"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