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知识点你都掌握牢固了吗?做题检验一下吧。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国作家雨果曾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然而此话只适用于欧洲,对于中国并不贴切。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很少使用石材,由于木材在耐久性方面远逊于石材,以至于中西两大文明的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全然不同的印象。19世纪以来,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时至今日,中国石结构建筑的低调表现,仍令很多学者感到困惑:为什么直到明清,在技术条件完备,同时也不无需求的情况下,石材在中国始终未能“登堂入室”?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经给出一个推论:“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因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然而为什么中国人“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依然是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在古代的交通条件下,建筑材料的长途运输是很不经济的;只有当使用木材的意义超越物质层面,进而成为一种执着的文化选择乃至建筑观念中的要素时,人们才会如此不惜人力物力地寻找木材来盖房子。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高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信、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基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换编自方视《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古建筑不符合法国作家雨果所说的标准,即“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

  B.中国古建筑中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留存至今的并不多,有些西方学者甚至以为我国现在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

  C.我国古代的石建筑不像欧洲那样发达,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依然很少出现。

  D.对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的原因,古建筑专家梁思成认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中国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并不常用在人们居住的房屋,而常用于陵墓或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

  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巨大耗费,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送木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

  C.《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他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认为他太奢靡了。

  D.中国古代建筑一般不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会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建筑材料,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建筑中大行其道。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木材无法满足这一条件,而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却得到了青睐。

  B.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修造建筑物,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古老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

  C.深受儒、释、道三家共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对于建筑物的服务功能并不在意,而讲求新陈代谢,因此建筑材料以使用木材为主。

  D.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要材料,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使用石材,工作效率相对提高,在这个方面胜过西方石建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梁启超和他的子孙们

  ——满门俊秀 士者之风

  2016年4月14日,梁启超最小的儿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梁思礼在京逝世。这位被梁启超爱称为“老白鼻”(baby)的小儿子,圆了父亲梁启超的科技梦。

  1941年,梁思礼赴美,在美国本来就读的是综合性的卡尔顿学院,但工业教国的思想,让他改学了工科,进入有工程师摇篮之称的普渡大学学习,进入了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他的大学生活相当清苦,在餐厅当洗碗工和侍者,暑假在纽约北面的银湖湾当救生员。寒假,梁思礼又去罐头厂做工。1949年,梁思礼获博士学位,和五姐梁思懿全家登上了“柯立芝总统号”轮船,驶向了新中国。梁思礼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说:“父亲对我的直接影响较少,几个哥哥姐姐都受过父亲言传身教,国学功点数我最弱,但‘国这’一课,我不曾落下半节。

  天津市河北区民族路46号,有一幢白色的意式建筑,这里就是饮冰室,梁启超伏案奋笔之所。他在这里写的“人必有爱国心,然后方可用大事”,指引了家九子女未来的路。梁启超九个子女,各个菁秀,其中三个成了院士。

  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192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正大学建筑系,回国后,他就去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创办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前夕,梁思成夫妇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研究,改变了过去只注重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组织调查队,从1931-1937年间走遍了华北地区,到偏僻的乡村探寻古代建筑,对诸如五台山佛光寺(唐)、太原晋祠(宋)等进行测绘、摄影、分析、研究鉴定,写出有科学价值的调查报告。他是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我国古建筑进行分析研完的学者,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成在大后方极端困难情况下,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空白。1945年抗战胜利后,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于1948年与弟弟梁思永一起,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

  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曾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1930年毕业后,回国做考古工作。1931年参加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挖掘,秋李参加山东历城龙山镇城子崖第二次挖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考古界对龙山文化类型的划分,仍导源于梁思永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创见。

  梁家比较自由,关心孩子,又不干涉孩子的选择。这与梁启超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分不开。他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女们。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女儿兴趣不大,他便写信道:“听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梁家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几十年来,梁家的凝聚力始终很强。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年龄最大,谁就是家里的“头”,经过民主协商,少数服从多数,家中一切重大事件都由“头”最终拍板决定。

  对孩子品行的要求上,梁家的教育更倾向于传统的中国士人。梁家几代人,体现着知识分子的良知,颇有“士风”。

  (2016年04月26日《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74年,50岁的梁思礼从北京下放到河南正阳“五七”干校劳动,干校分配他当“猪馆”。按说一个搞导弹的知识分子被派去养猪,这是对人才的极大荒废,但是梁思礼从积极方面想,觉得这是对自己的照顾,此举正好逃离““””是非之地,精神上反倒落得轻松和愉快。生性乐观的他,养起猪来也别有一番意趣。(节选自《科学导报》2016.03.11石磊)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梁思礼在卡尔顿学院怀着工业救国的思想,很快获博士学位。他的大学生活相当清苦,靠打临工来维持生活。

  B.梁启超注重言传身教,孩子们深受其影响,而梁思礼国文课没怎么学,但父亲的“爱国”课他不曾落下半节。

  C.梁思永的考古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现在考古界对龙山文化类型的划分还源于他的独特见解。

  D.梁启超从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儿女,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得知她兴趣不大,只好写信表示顺从她的意愿。

  5.请用简要语言概括梁思成院士的成就。(4分)

  6.梁家“满门俊秀,有士者之风”源于梁家良好的家风,请根据材料分析梁家家风的内涵。(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正是严冬天气,形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和差拨两个在路上,又没买酒吃处,早来到草料场外。看时,一周遭有些黄土墙,两扇大门。推开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到那厅里,只见那老军在里面向火。老军收拾行李,临了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三二里便有市井。”老军自和差拨回管里来。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朝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睛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镇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连通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镇,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萌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过来靠了门。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到杂杂地烧着。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管、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③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着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浇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科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域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例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泼贼那里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林冲举手,胳察的一枪,先搠倒差拨,陆虞候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那富安走不到十来步,被林冲赶上,后心只一枪,又搠倒了,翻身回来,陆虞侯却才行得三四步,林冲喝声道:“奸贼!你待那里去!”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使去陆谦脸上搁着,喝道:“泼贼!我自来义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态,情理难容’!”陆度侯告道“不干小人事;太尉差遗,不敢不来。”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削,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回头又把差拨、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萌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样的描写对情节有推动作用:草屋崩坏,才使林冲离开草料场到山神庙避寒。

  B.林冲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门反拽上锁了”,这些细节描写暗示草料场起火另有原因,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C.进了山神庙,林冲“把门掩上”“泼将(一块石头)过来靠了门”,这些动作为陆虞侯等人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理下伏笔。

  D.选文第四段中标注的人物依次应该是为:①富安②陆虞候③差拨④陆虞候⑤富安⑥差拨⑦陆虞候⑧差拨⑨富安。

  E.林冲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份,表现他内心深处勇武好斗的性格,又与痛杀仇人的情节相照应。

  8.林冲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9.文题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文是如何侧面描写“风雪”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大铁椎传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夫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萧策数声,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人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搏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于灿又尝见其写事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选自流光刻本《易堂九子文·叔于文份》,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搏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B.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搏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C.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搏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D.张良得力士/椎秦皇帝搏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庚戌是干支之一,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二者相配用来纪年,即天干地支纪年法。

  B.楚,大致为现在的湖北,湖南附近区域,古为楚地。文中所说“语类是声”即那个人说话像楚地一带口音。

  C.古人一诞生就需起名字,名与字各有用途:自称用名,称人以字。“字”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D.古人对金属认识不够,称“银子”为白金,称“铜”为金,如《过秦论》中“铸以为金人十二”是说铸造了十二个铜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部分对陈子灿“逢异人乎”的发问说明作者欣赏“异人”,实质上也暗示为“异人”立传是为了能够更自然地抒写自己的志趣和抱负。

  B.大铁椎“皆不足用”一语,表现了他豪放而坦诚的性格与知人之明的智慧:将军“强留之”是对大铁椎心有不满,想找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

  C.大铁椎半夜激战得胜后“吾去矣”一语,既是对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寻找志同道合者之不易,难于实现抱负、施展才能的沉重叹惋。

  D.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结尾论述部分作者借评论大铁谁明显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推,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2)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蜀相 杜甫

  丞相问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函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与向往之意,这两句直接承题“蜀相”,用的是记叙兼描写的表达方式。

  B.颔联写武侯祠内景象,色彩鲜明,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村托诸高亮人格的清高,使其形象光彩照人,“自”空”暗示出诗人并非为了赏玩。

  C.“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两朝”指东汉和蜀汉。颈联写得格外厚重,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同时郑重道出景仰诸葛武候的缘由。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土,也包括诗人自己。尾联叙事兼抒情,咏叹了诸葛亮病死军中的不幸。

  E.这首诗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寄托了诗人忧国优民,却又痛感济世无人、请缨无路、报国无门而欲出世隐居的悲观无奈。

  15.《升庵诗话》中所引《武侯庙》一诗中“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两句,与本诗颔联在写景抒情上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回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注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归去来兮辞》中直接交代诗人归隐缘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宴会上歌声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人们往往会认为武侠小说对于金庸而言,不过是陆海潘江中的几勺水,随手舀出来,就成了煌煌十四部书,剩下的才情还不知道有多少。

  ②虽然有些人指责方舟子的打假行为不近人情,但“挺方派”认为,社会的净化需要这样的打假斗士,因为社会一旦成了造假者的天堂,无疑是正义与诚信的倒退。

  ③由于生涯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几乎处于空白,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方面的指导和教育严重缺失,大部分初中生朝不谋夕,对于自己的未来走向没有计划。

  ④文言文教学时,只有给足时间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学生才能充分感受文言文本身所拥有的精美、典雅、丰厚的美感,逐渐爱上文言文。

  ⑤《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真诚拥戴,那纯美歌声响遏行云,启动了军队离退体老干部们重温红色传统、重回激情年代的思绪之舟。

  ⑥上海世博会是由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前来参观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控制、选择与确定,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B.诗歌语言的暗示性常在概念的背后,读者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到它的存在,而诗人们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并将其与概念中的意义组合起来。

  C.问题不只是“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是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所以在文字上“推敲”,实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D.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不过二三分钟左右,不过,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收缩并不妨碍延长,中国诗人就是要使读者从“易尽”里体会“无垠”。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中园古代的文人墨多,不管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①离不开酒,②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③唐代文人之醉酒,④,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⑤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态横,⑥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总 与其 而 / 但是 从而 B 都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C 常常 倘若 那么 既 / 所以 D 大多 假若 所以 虽然 反而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中国建筑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称之为中国建筑的“文法”。无论具体的实物怎样千变万化,①,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②,能有多样性的表现,这种“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③,而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与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21.根据下面图中提供的信息,请用一段文字概括说明“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近日,华东交通大学新增的《学生行为规范》条例引发网友热议,其中“让女生走在马路内侧”“为女生拧松饮料瓶盖”“走在避开女生背包的一侧”,格外受关注。有人直呼做到那样是暖男了,也有人认为这是矫枉过正、涉嫌歧视女性……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体现你的思考,表明你的态度,用述你的看法。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中语文第三册的知识点你都掌握牢固了吗?做题检验一下吧。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第三册期末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03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