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小学语文阅读课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课论文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小学语文阅读课论文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读图识字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语文阅读课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阅读课论文篇一

  目前,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不乐观的现象。据调查,不少学生反映,语文课枯燥无味,对语文不感兴趣、不愿学。而小学中高年级教师,从文章结构、写作技巧、语段分析等方面着手,咬文嚼字,虽讲得头头是道,但收效甚微,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限制。怎样才能使课堂活跃起来呢?关键在于创新,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课该如何创新呢?我认为每一位教师都要对自己的教学有明确、具体的目标。无论是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每一种体裁的特点不一样,这就要求语文阅读教学“因类型而异”,去了解、明确它的目的任务、特征、策略、教学程序等。同时,每一篇教材对教师的要求,对教师的基本素养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语文教师也要针对不同的文章展现出不一样的素质水平和教学技巧。下面我以我所教的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为例,作详细的分析。

  一、散文教学以体验为主,自身感悟为辅。

  “散文”换而言之称为“美文”并不为过。每一篇散文都是一个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在一篇语言非常美的文章里,或是与作者同游美景,或是与作者谈人生受启示,这不正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教育了学生如何做人;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美、领略美、学习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这类文型的文章时,我先让学生谈自身对要教学的事物或美景的看法,然后欣赏有关资料,最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让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并通过自身的体验获得学习语文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老舍的《草原》一课时,我先从谈话开始,让到过大草原的同学介绍自己心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然后出示有关草原的美丽图片,请同学谈谈自己的观后感,最后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反复诵读体会,以自己的感悟去揣摩作者的情感,通过学生的自我研读就能准确地体会“人情美”,从而把握住作者赞美了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思想感情,学习作者以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诗歌教学,以读为主,想象为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好古代诗歌呢?我认为要在阅读方面下功夫。所谓“阅读”,就是指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读中品位,读中感悟,读中欣赏,从而体味出诗歌的意境,品味出诗歌的美。古代诗歌毕竟离我们年代久远了,所以我们还要加上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让诗歌离我们不再遥远。

  例如,在教学古词《清平乐・村居》时,我先让学生粗读,大致了解词所写的意思是什么,然后品读让学生说说自己读这首词的收获,作者是如何写孩子们的可爱呢?你有什么感受?接着让学生想读,如果你是这三个孩子里的一个,你愿意当哪个孩子?你的动作、神态、语言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最后让学生写读,把这首词写成一篇优美的小故事。

  三、相声以演为主,以说为辅。

  相声作为学生接触的新事物,它在语言上通俗易懂、生动明快,用幽默的语言逗人发笑、讽刺人事。学生对此类型兴趣颇多,在教学此类课文时,以演为主。我先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理解内容,然后小组内合作表演,接着课堂上进行赛演,学生通过观看课堂上的表演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最后老师再进行分析和总结。

  例如在教学《打电话》这一课时,我找两组学生上台比赛表演,其他同学在大笑过后,说了自己的感受:你觉得哪组表演的好,为什么?你从他们的表演中感受到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想说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再分析总结,这样比单纯的讲更有效果。

  四、古文教学以讲为主,小组合作为辅。

  古文应有其古文的教学特色。我认为学生“讲”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古文是学生自己揣摩体会懂的,决不是老师讲懂的,更不是老师分析词法句法而懂的。但是,这个“讲”决不是老师放任自由的让学生盲目乱说。课堂上,要善于找到突破口,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例如教学《猴王出世》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生生互答,教师点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讲课文,围绕课文讲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开始、经过、结果。你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小组其他的成员补充,看哪个小组讲得最清楚、明白。然后其他小组就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问,学生解答。教师在这里适时点拨:“你认为石猴有什么特点?”,帮学生找准本文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体会石猴的性格特点。

  总之,现在的语文教师一定要丰富自己,用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现在的孩子要求很高,对于学习的求知欲也在不断增高,如果还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机械性的教学,没有创新的教学,孩子的进步是微乎其微的,所以,语文教师一定要丰富自己,这样才能让小学语文阅读课开出娇艳的花朵。

  小学语文阅读课论文篇二

  阅读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怎样才能把阅读课讲“活”、讲“动”、讲成功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给了我们明确的答复,那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小学高年级阅读课教学谈几点意见,和大家商量。

  1.阅读前要巧妙设置问题

  学生们在初读一篇课文的时候,往往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这样,如果一节新的阅读课,老师一上来就领着学生读课文,就象教幼儿背唐诗一样,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大大降低语文教学的功效。反之,如果能够在阅读前围绕课文的题目,巧妙设问,启发学生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构思这篇文章,来设想这篇课文的内容,尽管同学们设想的内容可能距离课文内容相差很远,但只要是有益的,就应当把它作为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补充予以充分肯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而且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的兴趣。例如,在讲《送奶的师傅》一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我首先要求学生不要看课文,而是在把课文题目写在黑板上后,一连串写下了这样五个设问:①课文写的是什么人,是男的还是女的?②课文写的是什么事儿?③师傅将把奶送给哪些人?④如果送给你想象的人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⑤发生了你所想象的事情,师傅该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有的说是个男师傅,有的说是女的;有的说送给老人和小孩,有的说送给病人,还有的说送给有钱人家;有的说师傅可能生病了仍坚持送奶,有的说师傅可能摔伤了还忍痛给客户送奶,有的说天下雨了师傅冒雨送奶,有的说家里没人师傅一直在等,直到把奶送交客户手里等等。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充分肯定大家的想法后,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带着兴奋和各种设想打开课本,进行阅读,起到了较好效果。

  2.阅读中要求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我们纠正“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同时,我们的一些老师,把语文课堂变成了老师满堂提问、学生竞相抢答的智力竞赛,这是对教学互动的曲解。真正的互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能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深刻,是考察一个学生的用心程度、深入程度的关键所在,也是阅读课能否讲“活”的关健所在。因此,我们不要小看学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从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们没有发现的问题,老师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及时启发和诱导学生去认识和发现。只要师生互动的氛围已经形成,学生发现和提出的问题会令你满意的,有时甚至会使你意想不到的。在讲《丰碑》一文时,同学们读完课文后,有的问“红军为啥不坐汽车走大路,非要走那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干啥?红军战士为啥不多穿些衣服呢?”有的问“军需处长是干啥的?”还有的问“为啥说被大雪覆盖了的军需处长变成了一座晶莹的碑?”“将军咋能听到脚步声说话呢?脚步声咋会说话呢?”这些问题反映出,生长在当今时代的孩子,由于对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创业史知之不多,使得他们对红军战士的行为很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正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重点。因此,针对上述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对革命前辈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理解,也就自然地回答了课文最后“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的反问,从而帮助同学们真正弄懂“丰碑”的含义。

  3.阅读后要组织好学生间的互问互答

  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组织好学生之间的问题解答,既是师生互动的重点,又是讲“活”阅读课的难点。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课,老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老师又哄又奖,只有几个学生“动”;要不就是说“动”一起“动”,满堂闹哄哄,都在说,没人听。因此,课堂上要避免“动”不起来,使“动”而不僵;又避免“动”极失控,使课堂“动”中有节,对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因此,作为老师,要善“导”,必须首先对全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对同学间提出的问题,相对简单的尽量让性格内向或反应较慢的同学回答,增强他们参与互动的勇气和自信心;对一些较难理解的问题,要让那些性格外向反应敏捷的同学来回答,即使他们答不出来,大多不会放在心上,反而能激发他们深入探索的热情。总之,必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在互动中得到锻练和提高,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几名“活跃分子”之间,如果那样,阅读课即使讲“活”了,也是失败的。

  4.最后引导学生的思想的在阅读中升华

  评读作为一节课的归纳和小结,在阅读课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和内在思想的表达。只有把这种思想感情传达给了学生,使学生把文章巧妙的表达方式与健康的思想内涵结合起来去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课才是成功的。因此,老师在评读中必须体现学生这一主体,善于从学生们的问答中去发现和归纳正确的观点和健康向上的思想内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的思想向更高的层次升华,最终把学生的认识统一到课文的主题思想上来,实现了课堂上“活”的气氛与学生们“动”的思想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之目的。

302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