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2)

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在其第一部分的“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中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非常重大。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哪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该从何处入手呢?我在实施这一目标时,作了如下探索。

  一、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着眼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世界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洛克指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它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洛克的精辟论述,无疑是在教导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教材的计划编排,有条不紊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不懂就问、学会合作、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等习惯。如在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从第一单元起,我就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采用多种方法写读书笔记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学《师恩难忘》,学生自主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通过查字、词典和联系课文,读准“姥”“拄”“诲”“正”的读音,理解“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等词语的意思,并把它们写到自己的“词语积累本”上。

  在合作探究时,我先引导学生探究“田老师讲的故事与所学的小诗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田老师在‘我’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将小诗摘记在自己的“文章精彩片断卡片”上,并激发学生尝试结合小诗通过想象写一个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感情朗读课文结尾段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别后再次见到恩师时的心情,激励学生思考:儿时的一位乡村教师为什么这样令作者难忘?从而让学生读出作者真挚的感恩之情。之后,我乘势让学生感悟“师恩难忘”,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写读后感或有关“师恩难忘”的记叙文。通过不懈的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终身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从读的训练入手,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听说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综合,突出重点,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到,朗读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我从朗读入手,在小语教学中适当增加朗读的比重。我在课前让学生预读,在新课教学时指名学生读,并让其他学生听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讲解课文重难点时,腾出时间,灵活采用齐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分组读等形式,再要求轻读、默读。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提问、回答和讨论问题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听说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举行朗诵比赛、故事会、演讲会,听配音故事后说故事,派学生去“红领巾广播站”当播音员,在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中当小记者。

  读写能力是互为一体的,而阅读是其基础。所以我从学生的阅读体验入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习作二”——学习修改习作范例《拔河》时,正值学校举办拔河比赛,我在引导学生分析习作范例《拔河》中的病因后,要求学生学会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启发学生结合拔河比赛进行作文。在“点”上,一学生在作文中写道:“胖子朱振华两腿叉开,两脚使劲蹬着地,双手紧紧抓住绳子,身子拼命往后仰,牙齿咬得“咯吱咯吱”响,连眼睛、鼻子、嘴巴都移动了位置……”学生对活动集体“面”的描写也风采各异,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三、从人文思想熏陶入手,着眼于学生精神素养的培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教学中我特别注意渗透人文思想内容,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情;教学《艾滋病小斗士》时,渗透了人们应该有热爱生活,关爱社会,用科学的态度认识艾滋病,关心艾滋病人的道德情怀;在教学《七律长征》《大江保卫战》等课文时,将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寓教于文中;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神奇的克隆》等课文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使课文中的人文因素巧妙地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四、从引入课文情境入手,着眼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美的事物,美的生活都体现在一定的情境之中。只有把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才能对其施以美的教育。如我在教《黄果树瀑布》时,首先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导入,激发学生观赏黄果树瀑布的欲望,把学生引入情境;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课文配音朗读想象黄果树瀑布;再让学生借助多媒体展示的黄果树瀑布画面整体感受黄果树瀑布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美,进入视觉体验情境;接着让学生紧扣重点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进入感官体验情境;最后让学生对比黄果树瀑布和望庐山瀑布,全身心进入情境,加深对黄果树瀑布美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当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培养的方法、途径也是多样的。但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其培养因素并加以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就一定会达到。

  浅谈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篇三

  《新课标》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小学语文应从下面几方面来教学:

  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努力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采取多种形式去读课文,使阅读效果更好。初读,将课文读正确,整体感知全文;再读,将课文读流利,理解课文中词句;研读,将课文读出感情,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练读,将课文读入心,积累语言文字。在不同层次的读中,教师同样鼓励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读课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说一说自己这样画的理由,放胆做画学语文;让学生排演课本剧,师生根据语言文字进行评议,演演评评学语文等等。这些颇有趣味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乐学、爱学语文。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习惯的培养方面,我注意让儿童在规范中学语文,打下学好语文的基础。这并不与在“玩”中学习语文相矛盾,习惯能影响人的一生,“个性”必须在一定的规范中张扬才不会使学生走上发展的歧途。所以,教学决不能从统得过死转向放任自流,一定要严把“度”这一关。在听、说、读、写几方面,都有一定的规范。如:个别同学站起回答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有意见可以举手提出;朗读或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都需要有规范,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3.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文本,教师要深入钻研文本,在较长的故事情节中理出一条主线,理清脉络,长文短教,突出重点,然后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行教学,体现阅读的整体性,从而提升阅读的品质。

  4.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说读写的训练,紧紧扣住文中的词句进行语言文字、情感朗读、感悟内化的训练。从而体现出以阅读为主、读中感悟的语文学科特点。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有力地引导学生统揽全文,把握文章整体的规划感与美感。加之,在教学环节中也强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受能力,使学生感受文章是简洁流畅的,体现出扎扎实实学文本,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为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乐趣所在,将“玩”引入课堂,使学生对这种活动的动机和兴趣逐渐迁移到语文学习上,从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探求语文教学进程中,我力求将“讲堂”转变为“学堂”,将机械重复的练习转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为他们语文学习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尽管是“玩”中学语文,但我们决不是追求形式主义。这里倡导的“玩”是一种形式、一种途径,“玩”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语文,培植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1.语文教学课前要精心预习,课堂要有效引导,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单元的求知过程,通过多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语文时,教师先后采用课件展示,读文绘画,上台讲解,演示说明,接读强化等外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阅读实践之中。这种求知是心灵与文本的对话,教师的点拨和指导,独具匠心的设计与组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形式多元化的求知过程。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课堂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表达空间,营造一个争先恐后、畅所欲言的喜人场面,使语文知识得到拓宽延伸,让课堂丰富起来。

  教学语文,教师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从那个词语或那个句子读出了什么”,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点拨学生,既告诉学生品读的重点是词和句,又没有限定固定的范围,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教师没有用自己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是以开放的理念,设计了开放的问题,营造了开放的氛围,自然也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1.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发掘学生的创新、创造潜能,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创造性得到最大的开掘。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要教师的活动,学生必须进行参与,要有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意识。

  2.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去生动的再现课文内容,大胆的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教学创新活动的。“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到丰富的资料,扩大认知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因此,加大学生的知识积累,引导学生去联想、想象,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创新能力的体现或实现离开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教师应大胆的延伸课文内容,合理的再造课文内容,就能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教师要会赏识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注意保护和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过程、交往状态,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激发兴趣,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懂得“好问则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总而然之,我认为小学语文应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注重语文教学知识的拓宽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三方面来教学,才能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合格人才。


猜你感兴趣的:

1.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3篇

2.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什么是小学语文素养 怎样提高语文素养

4.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5.怎样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291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