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

  课改模式是课改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桥梁,对深化语文课改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中学语文课改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语文课改论文篇一

  【摘 要】 这些朴素而真诚的情感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更得到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情感教育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交流非常重要,感动是一种深化的情感体验,是一种较强烈的心动感觉,是互动的双向结果,更是一种由外而内的或由内而外的情感表现。感动来自于互动,互动必然滋生感动。感动让教师更加热爱教学,更愿倾注心血和汗水;感动也让学生兴趣盎然,更加热爱和珍惜学习和生活的时光。那么,在课改语文教学中,怎样使感动发挥作用,又怎样让感动来达到课改语文教学的目的呢?

  一、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

  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

  审视语文教学的过程,教师的感动主要有:

  1.采用激情感染法。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课前激情导入的作用。好的导语紧紧扣住教材的感动因素,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是心灵的滋补剂,是一种以文本为根基的有益的洗濯和陶冶,是奠定课堂教学氛围的心理因素。激情导入,教师调动了自身的情感,同时也引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无疑为成功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处处留心、善于倾听,学生真切的理解和闪光的发言就会让你吃惊,使你感动。如果你能把你的感动传递给学生,并用激励的语言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感悟,课堂就将更加精彩。

  就教师而言,感动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素养”。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在教学中的作用往往被教师所忽视。而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喜欢哪位老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喜欢他(她)所教的那门课,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留下的印象。

  2.教学思想内容的情感。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主要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通过什么交流?主要还是课文的思想内容。如师生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事件、人物性格特征、主题思想的探讨,达到教育学生,师生相互理解、情感得到沟通的目的。

  在学习“祝福”时,有学生提了一个“如何看待祥林嫂抗婚”的问题。笔者按照一般书上说法,不假思索地说是受了封建礼教的“烈女不嫁二夫”思想的毒害。有同学当即站起来反对:“老师这是牵强附会!难道对爱情的忠贞就一定是封建礼教吗?更何况祥林嫂还沉浸在刚刚失去丈夫的悲痛之中呢?”笔者首先肯定这位同学的独特见解,同时阐明我们分歧的原因是对祥林嫂的情感立场不同:他是站在尊敬的立场,而笔者是站在同情的立场。同学们热情高涨起来,形成两派,经过争论,基本同意了笔者的看法。此时又趁机解决了几个问题,一堂课就这样轻松完成了。

  ⑵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当代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千人一面,情感干瘪的弊病,究其原因乃平时不注意感悟生活点滴,不喜欢接触情感教育型的文章或影视作品,以至于对社会和生活缺少应有的热情,写成文章也是不疼不痒,干涩生硬。

  文章乃作者感情之载体,无情之文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得其表之活泼灿烂,不久便会枯竭而死;情感充沛之文章,则匠心毕现,文心斐然,如夜花千树,观者如潮。

  3.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对生活的不同的感受,他们的体验是最朴实的。在生活的体验中,他们也有情感的积淀。善于调动学生的体验及情感的积淀进行教学就能构建文本与师生真诚的对话,就能采掘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就能建设开放的富有活动的语文课程体系。这样,语文的课堂教学就与现实生活的语文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了。

  在用文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语文教师能对此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么在感动于学生朴实的体验和纯真的情感释放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也就诞生了。

  4.教学手法的情感。这是情感教学较高级的形式,是教师同行需认真研究的。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⑴充分使用多种教具,特别是现代化的教具,用以增加直观性、生动形象性,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如学习“在烈日和暴雨下”,就可以看电视剧《骆驼祥子》选段;先看电影《祝福》再学鲁迅这篇文章;选放许多荷花的精彩幻灯片一定有利于“芙蕖”的教学。学生的情感被提到了高潮,学习兴趣高涨,教学定会事半功倍。

  ⑵深入生活实践。很多专家都提到语文外延大到生活,笔者认为哪一个外延又不是大到生活呢?否则学之又有何用呢?但语文学科确实与生活联系得很直接、很紧密。根据这一特点,尽量把课本知识,把写作放到社会生活这个大课本、大课堂、大学校中去上,让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获取第一手感性材料,从中去感悟人生的真谛、知识之可贵、世界之精彩。

  ⑶教学语言生动、丰富,语调适当、语气适度,词语丰富、幽默风趣,就象说书艺人的鼓琴之类,是对教学内容的有力陪衬,是调动学生情感的有力的武器。若教师教学语言干瘪无味,象老和尚念经,只会把篇篇情感丰富的好文章教得七零八落。学生再也不把教师奉为神明,一见语文课就唉声叹气,一会儿就“魂”飞“魄”散,完全失去兴趣。

  ⑷课堂结构灵活多样。依据文章本身特点及学生理解能力与兴趣点,选准课堂教学切入点,力争一开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做到既环环相扣,有张有弛,把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充分体现出来。

  这些朴素而真诚的情感在师生间涌动,在互动交流中将会更得到尽情地发挥,也会在互动交流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样,就达到了既注重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又注重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就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感动中积淀和发展。

289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