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题(2)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题
高中语文第一册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⑴答案:C 绮(qǐ)丽 给予帮助(jǐ) 休憩(qì)
⑵答案:B 惦记 日月流逝 爆发了叛乱
⑶答案:A 策源地:战争、社会运动等策动、起源的地方。发源地:(河流)开始流出、起源的地方。合拢:合到一起;闭合。合龙:修筑堤坝或桥梁等从两端施工,最后在中间接合,叫做合龙。以至:连词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⑷答案:B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寻根究底:追究根底。泛指弄清一事的来龙去脉;也说寻根问底。 染指:比喻分取非分的的利益。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⑸答案:D A.“提高”和“人才”搭配不当。 B.“并非”的意思是“并不是”,其后的“是”赘余。
C.语序不当,这是一个层进关系的复句。应该是“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14分,翻译题4分,其余每小题2分)
⑴答案:A 接:接触、交锋。
⑵答案:B 夫人:那个人;尽心:费尽心思;自信:相信自己;暴(pù)露:指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
⑶答案:B
A.前一个“以”:介词,按照;后一个“以”: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着”“„„地”。
B.“则”,连词,于是,就。
C.前一个“者”:助词,„„的人;后一个“者”:与后面的“也”构成判断句式。
D.前一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可不译;后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⑷答案:A B项,本文只能说明能用形象恰当的比喻说明道理。C项,二者是不矛盾的。D项,本文的叙述反映了孟的民本思想。
⑸答案:《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
⑹参考答案:①如果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年成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②俗语有一种说法:听到的道理很多,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这说的就是我啊!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第⑸ ⑹小题每题2分,其余每小题0.5分)
参考答案:⑴比喻当时异常黑暗顽固的旧社会 ⑵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而精神麻木的国民 ⑶比喻麻木的国民毫无觉悟地死去 ⑷比喻呐喊战斗,唤醒民众 ⑸B ⑹唤醒麻木沉睡的人们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每小题2分)
参考答案:⑴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光 ⑵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⑶素雅,朦胧,静谧,和谐 ⑷充满着淡淡的喜悦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参考答案:
⑴①评价历史: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
②看待现实:开放;自信
⑵借飞鸿作为岁月的见证;从描写眼前的实景转向对历史的回顾。
⑶①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②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 ⑷①是对倒数第三段所提问题的回答。
②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参考答案:三、四句运用了曲笔,表面上作者是在责备商女“不知亡国恨”,仍在唱“亡国之音”,实际上是侧写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他们这些人。
七、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个语义连贯的段落。只要写出序号。(2分)
参考答案:⑤⑧⑥④②①③⑦(见课本P35)作者的描写对象是树,先引出描写的对象,接着作者用花来陪衬树,强调树是美的,最后以抒情的笔调,陈述“树的美”的内涵(由表及里)。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在横线上填写出与上下文能衔接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希望它留
九、附加题,填写出下面的名言名句。(5分)
答案:⑴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⑵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⑶(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⑷风华正茂 激扬文字 ⑸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十、作文题。(40分)
强调情感真实,反对无病呻吟的文章。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