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2017东城一模语文(2)

2017东城一模语文(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2017东城一模语文

  2017东城一模语文答案

  一、

  1.【参考答案】C

  【思路点拨】名副其实、名符其实二者通用。

  2.【参考答案】墓碑的作用是让人们了解墓主人的情况,祠庙碑的作用是记述受祭祀者的德行和功绩。

  【思路点拨】“此两种”在前文中可以找到对应对象是墓碑和祠庙碑,则可以找到这两者的作用。

  3.【参考答案】A

  【思路点拨】B选项,根据唐代的丧葬制度可知,碑的地位高于碣,且古代刻石中大多碑碣不分。C选项,南北朝时期,文中只说明了“内容不再局限于纪念人物”,并没有说作用不包含纪念人物。D选项,“一切”范围过大,文中只是说文字石刻包括到广义的碑的定义中,但是还有其他的没有被包含进去,如带有图画的石刻就不能称为碑。

  4.【参考答案】D

  【思路点拨】按照著录习惯,两面都是碑面的,早先所刻的为碑面,后代增刻为碑阴。唐代在金代之前,故D选项错误。

  5.【参考答案】C

  【思路点拨】A选项,碑由碑首、碑身、碑座组成,碑面只是碑身的一部分。B选项,碑首作用是雕刻碑名、保护碑身,选项中说碑首作用就是保护碑身不受侵害范围过小,概括不全。D选项,碑侧不是用来题名的,碑首才是用来题名的。

  6.【参考答案】要点:①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社会的宝贵资料;②留存了历代书法家的真迹;③展现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④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装饰和图案花纹;⑤纪念碑是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思路点拨】需要结合三则材料,概括碑的文化内涵,最重要的材料是材料二。材料二最后一段可以得到前四个要点,从材料三第一段可以得到“纪念碑是特定时期民族文化、民族情感与民族精神的载体”。

  7.【参考答案】要点:①碑首较小,没有体现出纪念碑的雄伟;②门洞的设计与天安门相

  同,不能体现纪念碑的独特性;③台(碑座)的高度和体积使纪念碑显得瘦小,比例失当。

  【思路点拨】材料三第二段中,梁思成提出的缺点有三个要点,即答题的方向:①整体形体;②台(碑座)的高度;③开洞和天安门中华门的配合。结合图画和材料二,可以得出结论。首先原有的开洞设计取消了,与天安门中华门相对独立,保留了独立性,原方案不能体现独立性;其次,纪念碑的碑首原方案太小,材料二说碑首的宽度、厚度都比碑身大,对碑身有保护作用,同时从整体来看碑首加大使得整体更和谐,纪念碑更雄伟。原方案没有体现出纪念碑的雄伟;最后,台(碑座)的高度和体积,按照材料二,碑座长度应该约为碑身宽度的两倍,高度应该为碑身高度的百分之四十五,而原方案显然比例失当。

  二、

  8.

  ①【参考答案】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词含义,考点在于联系上下文。“秦伯使辞焉”,秦伯派遣使者推辞。

  ②【参考答案】B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实词含义,难点在于补出主语。“七日七夜不绝声,厚矣”,七天七夜哭声不断,(感情)深厚。

  9.【参考答案】B

  【思路点拨】A选项:介词,趁着;副词,等到。B选项:均为介词,为(之)。C选项:介词,凭借;动词,认为。D选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10.【参考答案】吴为无道 / 行封豕长蛇 / 蚕食天下 / 从上国 // 始于楚 / 寡君失社稷/ 越在草莽 / 使下臣告急曰

  【思路点拨】“//”为可断可不断处。

  11.【参考答案】然而赏赐是用来劝勉善行的,拒绝赏赐也不是恒常的法则。

  【思路点拨】翻译重点:“所以”,用来……的;“劝”,劝勉、勉励;“非常”,古今异义,不是恒常的。

  12.

  ①【参考答案】《诗经》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

  ②【参考答案】与战友同仇敌忾;表明秦楚为盟友、共同击吴的立场,及出兵救楚的决心。

  【思路点拨】“与子同袍”“与子同仇”“与子偕行”表明战友之谊与同仇敌忾的决心。

  13.【参考答案】

  相同点:均独自面见秦伯,陈述利害;均从秦的利益出发,讲述道理。

  不同点:烛之武主要是晓之以理,讲出兵对秦的好处,不出兵对秦的坏处;申包胥先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立墙庭哭,绝食七日,最终打动秦伯出兵救楚。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课内外的对比阅读能力。答题注意思路清楚,根据分值答题。

  14.【参考答案】

  1中,郑伯请烛之武说秦伯时,烛之武虽最终以国事为重,答应请求。但是在材料

  过程仍因曾不被重用,而有所不满,产生推脱之辞。相比之下,申包胥主动赴秦乞师,则是完全不顾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忠心之举。

  2中,曾子的“忠”指为人做事要尽心竭力地为对方考虑。申包胥在国家存亡材料之际,尽心竭力为国家考虑,不待楚王命令到达,而独自赴秦乞师,是一种“尽己”的表现。

  综上所述,本句“忠”的含义是:不顾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尽心竭力为国家做事。

  【思路点拨】结合材料内容,分别写出两则材料中“忠”的含义,并写出申包胥与两则材料相关的“忠”的体现,最后总结文章中本句“忠”的含义。答此题时,注意结合文本,言之成理,思路清晰。

  【参考译文】

  申包胥是楚国人。吴国在柏举大败楚军,就攻入郢都,楚昭王逃亡到随国,申包胥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国请求出兵(援助),说,“吴国做出不合道义的事,行为就像大猪长蛇一样(贪婪残暴),像蚕(吃桑叶一样)吞食天下,对中原国家用兵,首先从楚国开始(攻打)。敝国国君失去了国家,流亡在草野之中,派遣臣下来报告急难说:‘吴国是夷狄之国,夷狄的欲求是没有满足的,灭亡了楚国,那它的西边就和您的国家接壤,如果(吴国)与您接境为邻,那就是大王边境上的心腹大患。趁吴国形势未稳,大王一定要想办法图谋。如果能仰仗大王的威风,保存并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侍奉大王。’”

  秦伯派人推辞,说:“我们大王知道您的要求了,您还是到宾馆(休息),我们将商议此事并告诉您(结果)。申包胥答道:“敝国国君流亡在草野之中,没有获得一个休息的地方,我怎么敢去安歇?”靠着宫廷的墙壁站立着哭泣,哭声日夜不断,水浆也不喝一口,(这样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为他吟诵了《无衣》这首诗,说军队现在就出发。申包胥磕了九个头才坐下,秦哀公说:“楚国有这样的臣子还亡了国,我没有像这样的臣子,我灭亡的日子没有几天了。”于是就发兵援救楚国。

  申包胥带领秦军到达楚国。秦国大夫子满、子虎率领五百辆兵车,子满说:“我们不了解吴国的战术。”让楚国部队先跟吴国部队作战,然后与楚军会合,大败吴军。

  吴国退兵后,楚昭王收复了国家,奖励就从申包胥开始。申包胥说:“辅佐君王安定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拯救急难铲除祸害,不是为了名声;功成了就接受奖赏,这是出卖自己的勇力。国君已经得到安定,又还追求什么呢?”就逃避赏赐,一辈子也不露面。

  君子说:“申先生不等接受楚王命令就奔赴秦国,这是忠心;七天七夜哭声不断,这是(对国家)感情深厚;不接受赏赐,这是不夸耀(功劳)。但赏赐是用来勉励善行的,拒绝赏赐,也不是经常可以用的法则。

  三、

  15.【参考答案】C

  【思路点拨】C选项,原句中并没有体现“伫立之久”。

  16.【参考答案】D

  【思路点拨】A选项,初春时节,经过小雨的润泽,春草一片朦胧,表现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B选项,通过对雨后初晴的西湖美景的描写,表现作者对晴天和雨天不同天气的西湖美景的喜爱,对雨也是赞美和喜爱之情;C选项,写了春雨过后,山花烂漫,同样表现作者对春雨带来的春花的喜爱之情;D选项,作者通过孤独一人漂泊在外,伴着雨声,看到离群的孤雁,不禁心生悲凉,表现一种孤独漂泊的心绪,与前三句不同。

  17.【参考答案】“着”的意思是安放、放置的,本句表达世间虽大,但是作者的愁绪却无

  处安放(1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悲慨和壮志难酬的愁绪、痛苦之情。(2分)

  【思路点拨】结合上下文分析诗歌情感,“岁月无多人易老”表现时光易逝和年华老去的悲慨,“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表现壮志难酬的愁绪。

  18.【参考答案】

  ①内容上:这三句写出了黄昏时分,城头又响起了号角,传入了作者的耳中,引起了

  作者的羁旅之愁。作者的愁绪像号角声一样,萦绕于天空与心头,以景结情,回味无穷。(4分)

  ②结构上:“黄昏”二字与上阕的“暮雨”相呼应,点出作词的时间,傍晚时分,伴着

  萧瑟的西风和潇潇暮雨,听到远处传来的号角,渲染了悲凉萧瑟的气氛,将词人的愁绪融入萧瑟的秋景之中,言有尽而情不可终。(4分)

  【思路点拨】分析本句主要结合上下文,从情和景的角度,分析诗人的情感。

  19.【参考答案】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无边落木萧萧下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

  去(每空一分)

  四、

  20.【参考答案】C

  【思路点拨】“接驳”、和其它文明的交流,两种文明的交流,“和”是媒介;“主张”是旗帜,也就是“以和为旗”;载着中华文明远航,这是“以和为舟”;“引渡”“夜航”的是灯。

  21.【参考答案】

  文过饰非:认为儒学神圣不可更改,对其缺点视而不见,甚至直接隐藏的错误态度。吹毛求疵:对儒学的正确作用视而不见,对儒学展现出的缺点无限放大,甚至拒绝学习和传承儒学。

  【思路点拨】文过饰非本意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文中是指对儒学的全盘肯定。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疤痕,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在文中是指对儒学的全盘否定。

  22.【参考答案】D

  【思路点拨】A选项,原文中是说“孔子领先了西方思想源头,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不是说孔子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故错误;B选项举例孔子的“思想”只是为了说明孔子思想的伟大,并不是说明孔子思想的普世。C选项说儒学的命运多舛并不是为了证明儒学的不足,而是揭示儒学在传播中,在政治经济和当时社会条件影响下产生了改变,故错误。D选项,用《圣经》和《古兰经》这两本宗教信仰的经书做比,是为了说明《诗经》《论语》的重要,故正确。

  23.【参考答案】B

  【思路点拨】“和而不同”是指与人和睦相处,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附和。故B错误。

  24.【参考答案】人间万世和谐风

  【思路点拨】“天下”是名词,故下联也应以名词相对;“一轮”是数量词,故下联也应以数量词相对;“春秋”是两个名词的组合,指时间春秋,故下联也应与之相对。“月”是名词,故下联也应与之相对。

  25.【参考答案】

  ①引用数学术语,更加简明清晰的表明追求“协和万邦”是世界共同的愿望,“和而不

  同”是各国都有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不和谐因素,想要这两者能够共存,达成共同的目标,需要向孔子请教。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逻辑性强,容易让读者理解的同时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②将孔子比喻成新月和烛光,既表现出了孔子的思想价值有如新月烛火之光,又形象的

  点出,在先秦时期,孔子的影响就如同烛光只能照亮周围一样,影响甚微。

  【思路点拨】①句的特别之处是有两个数学术语,考生可从此入手,解释使用数学术语的好处。结合句子内容,是讲述世界和平和各国之间的关系。将这两点解释清楚即可。②句用了两个比喻句,分别是新月和烛光,考生只要点出新月和烛光有什么特点即可,后句亦有暗示。“孤独”“只能照亮近处,温暖周围”

  26.【参考答案】我认为这样写是合理的。先写“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先点出孔

  子思想中重要的“和”以及“和”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发人深思,孔子思想能不能够解决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现状。然后写“孔子是世界的,但首先是中国的”引出下文,是为了指出孔子思想也不是完美的,也是有不足和缺陷的。面对这样的不足,我们不能直接抛弃或全盘接受孔子思想,应该让孔子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前进。只有这样,孔子思想才能更好的帮助解决国内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国际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第⑦段深思的答案。行文严谨,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思路点拨】同意和不同意皆可,考生只要观点明确,从行文思路的角度上提出证明自己观点的看法,逻辑清晰,语言流畅,言之成理即可。

  五、

  27.【思路点拨】

  本次东城一模的微写作仍然采用3选1形式,题目类型中规中矩,三类题型难度都不大。学生在答题时,重点仍然在于判断三个小题的不同类型,并有目的地去选择自己擅长的类型进行写作。具体来讲:

  第①小题为实际应用类的文体,和14年“语文学习经验”,15年“劝阻不文明行为”的类型一样,重点是在符合场合要求(首播、开场白)、内容需要(诗词、文化、生活),的基础上【7分起评】,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体现节目宗旨、激发热情)【上下浮动】。

  第②小题为描写抒情类的文体,和14年的“纪念18岁”、15年的“圆”为同类题型。本次考试出现了“看图说话”的形式,稍见新颖。此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描写,忽略了“表达感受”的要求,或截然分开的“描写+抒情”模式也会落于下乘;要在确定感情基调的前提下【7分起评】对画面有所主观加工,做到情景交融【向上浮动】。

  第③小题为议论类的文体,与14年的“家长送考”,15年的“推荐经典片段”同类。这类题型应该是熟悉议论文写作的高中生们最得心应手的题型。做到观点明确【7分起评】,理由充分、有条理【上下浮动】即可。

  总的来说,微写作是刚产生两年的新题型,迄今为止的所有微写作真题都是在“实际应用、写景抒情、议论观点”的三选一模式下进行。要求“确定目标、有的放矢、迅速构思”的能力,模式较为固定,稍作训练即可轻松应对。

  28.【思路点拨】

  大作文二选一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在二选一的前提下,强调记叙文也是应有之义。但此次东城一模的作文题却未免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第①题是以路遥《平凡的世界》为切入点的命题作文,想要体现强调经典阅读的大方向,但事实上“平凡世界中的一场‘战斗’”这个题目与《平凡的世界》一书并没有关系,学生只需要在行文中解决好“平凡与不平凡”这一对立,就可以完成一篇中规中矩的记叙文;如果运用对比手法来谋篇,在行文中有详略布局,在立意上反映社会生活,就可以成为一篇上佳的作品了。总体难度并不大于中考的命题作文。

  值得一提的,这道题在命题的取向上,与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12年“老计”,甚至刚刚过去的朝阳一模“工匠精神”近似,都暗含着“关注平凡中的不凡之处”的观念取向,要求学生能够从平凡的人、事、物中找到价值、尊严和力量。这也是这次东城一模作文命题中的最大价值。

  第②题扣了近期“引力波”的热点,命题形式上是北京高考常见的“新材料作文”,与02年“规则”,08年“沙子,石头和水”,11年“世乒赛”近似。但此次“引力波”的话题下,材料中提供的几处“有人说”并不能起到提示考生审题的切入点的作用,反而会让人一头雾水,其中甚至存在着科学上的错误,真正能写的,恐怕也就只有“知识超越一切”的观点了。因此,对于考生来讲,这个看似熟悉的题型事实上难度远大于第①题。但无论如何,这一题的命题风格再次强调了两件事:1、新材料作文的热度仍在;

  2、北京高考作文材料即时性、热点性强。考生不妨在高考前多关注新闻、微博,训练在热点事件中寻找切入点的能力。

  总的来讲,这次的东城作文命题作文难度较小,提示明显;材料作文难度较大,审题困难。也许,出题老师只是想说:同学们,乖乖去写记叙文吧。


猜你感兴趣的:

1.2017广州一模语文答案和作文范文

2.2017深圳一模语文

3.2017广州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广一模语文作文

4.2017广州一模语文范文

热门文章

287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