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初三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2)
语文S版初三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14分)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825年
7.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2分)
8.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2分)
9.面对逆境,我们就只能耐心等待,而不抗争吗?(2分)
10.《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几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何在?(3分)
1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2分)
12.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 ,不要 ,
不要 !(3分)
(二)阅读下面现代诗歌,回答问题。(4分)
盼 望
艾 青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
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979年3月上海
13.这首诗的两个象征性意象是“ ”“ ”。(2分)
14.诗中所描述的海员们的两种“盼望”表达了什么?(2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帆
莱蒙托夫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异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15.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6.“它不是要寻找幸福,/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的含义是什么?(2分)
17.怎样理解“帆”的“孤独”和“不安分”?(3分)
(四)(2015•山东东营)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15分)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我用残损的手掌》
18.诗人的情感随“手掌”活动而变化,试仿照示例填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贴”:向往与期待
19.谈谈你对诗中“残损的手掌”这一形象涵义的理解。(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就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21.题目: 是如此美丽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语文S版初三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参考答案
1.D(A项中“娇”应为“骄”;B项中“bāo”应为“bǎo”;C项中“lénɡ”应为
“lónɡ”。)
2.D(浩汗无际—浩瀚无际,坚定不疑—坚定不移。)
3.(1)郭路生 (2)俄(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
4.示例:春天来了,自有鸟语花香;夏天来了,自有绿草如茵;秋天来了呢?冬天来了呢?(仿写句子要注意三审:一审主旨内容,二审句式结构,三审修辞格式。本题在仿写时应注意:诗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且构成了排比句,结尾两句用了两个问句。)
5.瘦西湖畔柳如烟(对对联有一种常用的方法叫拆合法。所谓拆合法即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把分别对出的词组合成一句。 “平山堂下花似锦”就可拆为“平山堂——下——花似锦”三段分别对之。提示中已告诉我们“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它显然是地点名词,这样可以迅速地对出“瘦西湖——史公祠——琼花观”等一大串;“下”是个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畔——上——边”;“花似锦”是个主谓结构,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们可以对出“柳如烟——烟如雾——花如海”等等。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地从中选出“瘦西湖——畔——柳如烟”“琼花观——边——花如海”等好对。)
6.示例: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乞丐问题,有些乞丐确实值得同情,但也要警惕那些不劳而获的乞丐骗子。[解答口语交际题时我们要注意6个方面:(1)要讲究文明,尊重对方,注意对象和场合;(2)说话时一定要了解对方的意思,领会其意图,抓住中心和要点;(3)要语句连贯,条理清楚,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能够使对方理解;(4)讨论发言时说话要围绕话题,简洁明了;(5)在复述和转述时,要力求完整准确,意思明白清楚;(6)说话要讲究方式,使对方易于接受。]
7.“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指在生活中遭遇到了艰难困苦等不幸。诗人写这首诗时正遭流放,正处在不幸的逆境之中。(理解题目意思要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准确作答。)
8.诗人在这里是要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是丰富多样的、积极乐观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利于把握人生。(联系诗歌主旨作答。)
9.这应该是作者那时那地的处境,使他只能等待,事实上,他只要满怀希望地等待就是一种抗争。我们今天碰到困难,应该迎难而上,满怀信心地去克服困难。(解答此题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
10.①这是写给邻居小女孩的赠诗,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并没有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和一副教训人的语气,而是以平等的语气来写,语调亲密和婉,热诚坦率,好像诗人在与你促膝谈心;②诗句清新流畅,感情热烈深沉,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性。(本题实际上需要回答本诗的写作特色。)
1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12.示例(1):重新开始 畏缩 停留 示例(2):重新开始 心灰 意冷(注意仿照第一节的句式特点。)
13.浪花 喧哗[意象就是诗歌作品中凝聚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形象。这一艺术形象,即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不外乎这几类:人物形象(包括英雄、亲属、名流、友人等)、自然形象(包括植物、动物、风物等)、音乐曲调形象等。所以,我们读完诗歌,就要看诗歌中塑造的是什么形象,形象把握住了,意象自然就明确了。]
14.“浪花”代表的期盼是对海员对航海事业的热情和奉献新中国的乐观、豪迈的性格以及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的赞扬。“喧哗”代表的期待是向往胜利地到达目的地。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战斗的回答是胜利。(分析诗歌的表达深意,我们首先要注意分析试题的具体要求,把握解答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其次,我们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仔细诵读,品味诗歌,找出答题的最佳角度。)
15.渴望自由,呼唤斗争。(“帆”就是诗人的化身,是诗人那孤独、反叛的灵魂的象征,也是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象征着以诗人为代表的那一代贵族革命家对自由的向往。)
16.舍弃世俗的幸福,去拼搏奋斗,克服困难,在追求的过程中感受苦和乐。(回答时要脱离字词的窠臼,向着诗歌的纵深方向探索,“帆”的追求也就是作者的追求。)
17.“孤独”和“不安分”表现了“帆”与众不同的执着勇敢的追求,也表现了“帆”敢于冲破黑暗,以自己执着的信念,点亮生命之灯的勇气。(这是一首杰出的哲理抒情诗。作者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帆”这种给人强烈印象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18.(示例)“摸索”:痛苦和仇恨→“轻抚”:热爱与幸福(意思对即可。)
(文中“手掌”的活动——“摸索”“轻抚”“贴”分别表达的情感变化是“痛苦和仇恨”“热爱与幸福”“向往与期待”。从诗歌中找到“摸索”“轻抚”等领起的诗句,认真体会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仿照示例的形式,用两个词语加以概括。)
19.①实指诗人被残害的身体。②象征民族遭受的伤痛和屈辱(或象征祖国残缺的版图)。③表明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炽热的爱。(“残损的手掌”不仅写实,还饱含深意。“残损”一词饱含血泪:既有自己深受摧残的痛苦,也有对日寇暴行的憎恨;既有对亿万同胞惨遭屠戮的同情,又有对苦难祖国命运的深沉思考……虽然被日本侵略者用酷刑将手掌残损了,诗人却始终没有屈服,表达了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对祖国的热爱。)
20.(示例)虚拟:诗人虚拟祖国的广大土地就在眼前,随思维变化转换空间,既可观其形色,又可感其冷暖,嗅其气味,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挚情感。
想象:借助“无形手掌”的活动,想象国土的今昔变化和不同区域不同的色彩、情景,形成诗歌的丰富内涵,寄寓深厚情感。
对比:国土沦陷前后对比,突出表现祖国遭受的苦难及作者凄楚忧愤之情;沦陷区和“辽远的一角”对比,表达对祖国光明未来的期待、向往以及坚定的信念。(诗人在虚拟性的总体形象之中,对现实事物作了直观式的细节描绘。由“残损的手掌”展开想象,让它去摸索心目中的祖国地图。这首诗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表现出他对解放区的深情向往,对祖国光明未来的热切盼望。除从虚拟、想象、对比等方面进行赏析外,还可从暗示、烘托等方面进行赏析。回答时注意语言要流畅,表意清楚。)
21.思路点拨:审题时我们首先要关注“如此”是“像这样”的意思,暗示文章必须对所选的体现美的材料作具体描绘。同时,它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不自禁的赞叹。其次要努力挖掘“美丽”的内涵:物质之美、精神之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感官之美、内在之美……生活中的美俯拾皆是,但我们必须运用积累的素材,选择锁定最了解、印象最深刻的审美对象并提炼自己独特的感受,进行体察和鉴赏。对“美”的事物作出心灵的“发现”和“赞颂”。补题时切入口不宜太大,不要把文章写得空泛而肤浅,从而为自己制造写作的障碍。
看了语文S版初三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