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好快就要迎来重要的语文考试了,作为考生的你,做好了复习的准备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份语文试题测试一下你的学习水平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稍逊(xùn) 今朝(zhāo)
襁褓(qiánɡ) 分外妖娆(fèn)
B.寂寞(mò) 喑哑(ān)
耸立(sǒnɡ) 披蓑戴笠(suō)
C.丝缕(lǚ) 栖息(qī)
画屏(pínɡ) 润如油膏(rùn)
D.禁锢(ɡù) 遐想(xiá)
颤抖(chàn) 成吉思汗(hàn)
【解析】选C。A项,“襁”应读qiǎnɡ;B项,“喑”应读yīn;D项,“汗”应读
h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踪迹 田圃 洗礼 弥足真贵
B.霏霏 消逝 喧嚷 温声细语
C.凝望 歌谣 僵硬 冰雪复盖
D.安慰 胸襟 沉浸 无限暇想
【解析】选B。A项中“真”应为“珍”;C项中“复”应为“覆”;D项中“暇”应为“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T台上的模特红装素裹,款款而至。
B.雾霾,已经成为2014年地方“两会”反映最为集中的环境问题,一些代表委员甚至直接指着窗外重度污染的天气慷慨陈词。
C.超市里的甜点润如油膏,实在诱人极了。
D.浓浓的夜雾中,天边的月亮显得朦朦胧胧的,有种别样的美。
【解析】选C。“润如油膏”指滋润光滑得像油脂一样。形容土地肥沃、滋润。用于“甜点”不合语境。
4.(2013•济宁中考)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近年来,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B.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
C.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国内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
D.雾霾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
【解析】选B。搭配不当,应在“扣分”后加上“的方法”或“的措施”。
5.综合性学习。(8分)
九年级(1)班同学在“雨的诉说”综合性学习中,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吧。
(1)【品读雨的韵味】自古以来,雨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春雨细,夏雨急,秋雨缠绵,冬雨冰凉。你能写出描写四季雨的诗句吗?任选两个季节。(2分)
答:
答案(示例):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夏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秋雨: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冬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任选其二即可)
(2)【欣赏雨的情调】如今,雨也成为人们倾诉的对象,许许多多的歌都用“雨”来营造一种意境。请你写出与“雨”有关的歌名或者一两句歌词。(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歌名:《阳光总在风雨后》《风中有朵雨做的云》《风雨无阻》等
歌词:“哗啦啦下雨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等(歌名或歌词任选其一即可)
(3)【体味雨的含义】观雨时,人们往往把自己的感情赋予雨,因而,雨也有了喜怒哀乐,也多了一些比喻和象征意义。请仿照例句再写一句,并说说其中雨的含义。(4分)
例句:“屋漏偏逢连阴雨”,在这种时候,雨在人们心中投下的就是生活的影子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这告诉人们,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雨”是“挫折”的意思。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10题。(13分)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6.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请分别概括两阕的主要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概括。总结时要抓住要点,语言要简洁准确。上阕主要是写景抒情,下阕主要写词人的议论和抒发的雄心壮志。
答案: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景象。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史英雄,抒发词人的抱负。
7.上阕中作者望见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及其特点的把握。回答第一问筛选出“望”的景物即可,总结特点时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概括。
答案:长城、黄河、山脉和高原。这些景物雄伟壮丽(雄浑壮阔)。
8.体会“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封”“飘”的妙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妙处的把握。结合语境,从静态、动态两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案:“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给人以美感。
9.“风流人物”在文中是指什么样的人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语境,“风流人物”应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答案:“风流人物”在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10.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联系上阕的写景和下阕的论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作者伟大的抱负和对革命前途无比坚定的信心。
(二)(2013•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11~15题。(13分)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风过后,草儿绿了。再下点雪,然后开花。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没见过。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春天在做什么?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1.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北方,春天的脚步快,来去匆匆;一般人看不懂春天从事的工作;春天常在幕后做工作。
12.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对比,突出北方春天不易被察觉的特点,为后文揭示其默默工作、功成即身退的可贵品质做铺垫。
13.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改革本身带来的“泥泞和肮脏”问题;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反对的意见。(2)写这两个问题说明春天能正视改革自身存在的问题,不畏阻力,表现了其坚持改革的决心。
1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3分)
谁都想像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寸高,强调小草的矮小柔弱;一米厚,突出白雪的厚实强大,两者形成强烈对比,形象地写出春天与冬天的酷烈较量,鲜明有力地体现了春天不畏阻力、厉行改革的精神。
15.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意识;(2)具有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3)具有不怕困难、坚持改革的决心;(4)具有坚信改革成功的乐观精神;
(5)具有朴实无华、默默工作的品格;(6)具有不贪功劳、功成即身退的豁达胸怀。
下一页更多有关“鲁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检测试题”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