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试题(2)

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试题(2)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试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浅议经典文化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有文化教养的人。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不仅仅在于完成一种职业训练,更在于使人摆脱“卑陋”的习性,提升德行和操修,追求善的生活。现代文学先驱洪堡认为,“人的真正目的,是使自身的各种力量构成一个最崇高最和谐的整体”。现代教育越来越专业化,知识体系的划分日益复杂纷繁,许多学校开始变成技术人才的短期培训基地,受教育者的知、情、意或德、智、体往往很难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特别是人的心性和德行培养往往被忽略。正是 基于这种情况,剑桥大学斯诺爵士撰写的《两种文化》一书指出科学技术教育压倒了人文教育,导致人文教育的危机。于是,学者们纷纷倡导“博雅教育”、“通识教育”,以补充专门教育或技术教育的不足,着重培养学生的公共美德。

  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认为,“潜心古典学问是成为有教养的学人的唯一途经”。经典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和知识的精华。《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经典确立的是我们任何时候都应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是人立身处世的根本;经典告诉我们生活的基本意义和人生应积极追求的价值。今天,我们教育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恰恰就是我们远离了基本的常道、常理、常法,比如诚信、公正、善良、宽容、无私、勇敢等。从鲁迅那代人开始就把提升一个民族的精神作为知识分子奋斗的基本目标,到今天,必须承认我们还需要继续他们的工作。

  提升人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文学经典教育的基本目的和传统。现在的学生容易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长和社会实用性的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全部,忽视内心情感和德行的培育,无法调整心灵的失衡、焦虑和痛苦,难以应对社会和人生中的各种困境 。在许多学生看来,只要外语、计算机和专业知识学好了,似乎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连中文系的大学生也会经常问老师:学习《诗经》、《楚辞》有什么用?背那么多唐诗宋词干什么?或许,它们对于我们当下找工作确实帮不上什么忙。可是,当我们在人生中碰到不幸、挫折时,面临公与私、义与利、荣与辱、生与死的取舍时,电脑会提供答案吗?机器能解决问题吗?但文化经典却会告诉我们该如何去做。作家白先勇说得好:“要说文学经典有用,可以说,它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投射、一个根源。如果中华民族没有屈原、杜甫、曹雪芹,我们这个民族将多么苍白;如果没有福克纳的小说,美国的精神文化就缺了一个大角;英国若少了莎士比亚,简直不可思议。……文学经典的功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有了文学的教育,一个民族、一个人的感情要成熟得多,看过、看通、看透《红楼梦》的人,的确要比没有看过《红楼梦》的人高出一截。……文学教人懂得欣赏美。如何看夕阳,如何看月亮,如何看花开花落,潮来潮往?什么是‘泪眼问花花不语’,什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教人如何用诗人的‘眼睛’去看大千世界。”科学、技术只能解决“真”的问题,“美”和“善”的问题还需要艺术和伦理、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知识和修养。托尔斯泰早就讲过:科学是另一回事,它不能给我们人生中的大问题提供答案,这个大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生活。科学只能提供给我们一种手段,手段不能代替人生幸福和生活意义等目的,就如金钱只是我们走向幸福的桥梁一样,人不能栖息在桥上。忘却了经典的人往往南辕北辙,在流行歌曲、肥皂剧和各种流行文化中去寻找精神慰藉,除了得到暂时的发泄外,极易成为商业文化的俘虏。虽然文学有制造快乐的功用,但伟大的作品通过快乐要教会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美;文学有宣泄人情感的功用,但伟大的作品净化我们的情感,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善。

  12.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文意的 两项是(5分)(  )

  A.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教育的目的是要提升人的道德修养,而不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能力。

  B.按照洪堡的观点,真正的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在知、情、意或德、智、体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

  C.按照斯诺爵士的观点,现代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专门教育或技术教育,难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D.按照某些大学生的观点,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已经没有实用价值,不必再为之花费时间和精力。

  E.按照托尔斯泰的观点,科学技术不过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不能代替人生幸福和生活意义等目的。

  解析:选AE。A.原文是“教育不仅仅在于完成一种职业训练”,并未否定职业训练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E.“科学技术不过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不是托尔斯泰的意思。“金钱只是我们走向幸福的桥梁”是作者打的一个比方,用来说明手段不能代替目的。

  13.关于文学经典的意义和作用,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经典是民族心灵的直接反映,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文学经典能使人的情感更加健康,能正确应对各种挫折和困境。

  C.文学经典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能使普通人具备诗人的眼光。

  D.文学经典能解答人生的重大问题,让人懂得真善美到底是什么。

  解析:选D 。文中说“科学、技术只能解决‘真’的问题,‘美’和‘善’的问题还需要艺术和伦理、哲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知识和修养”。

  14.第二段引用了列奥•施特劳斯的话和《文心雕龙•宗经篇》的句子,从中可以看出经典具有哪两方面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时间方面,它产生于古代,但任何时代都适用;②内容方面,它是人类精神、智慧和知识的精华,是人立身处世应当遵循的常道、常理、常识和常法。

  15.根据文意,造成经典文化教育危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科学技术教育压倒了人文教育,学校变成技术人才的短期培训基地,人的心性和德行培养被忽略;②学生只重视实用和功利,盲目地追求工具理性,把一技之长和社会实用性的知识看作是学习的全部,忽视内心情感和德行的培育,认为经典文化没有用处;③人们被商业文化吸引,在流行歌曲、肥皂剧和各种流行文化中去寻找精神慰藉。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本大题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 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猫有猫的方向

  [美]阿尔•图尔陶

  我小时候喜欢猫,喜欢所有的猫。它们伶俐可爱,毛茸茸,暖烘烘,让人不由得想抱抱。我喜欢抱它们,去哪里都抱在怀里,爱抚 它们,看它们的眼睛,倾听它们的呼噜声。

  但是有一个问题,家里的猫都憎恨我。它们恨我,尽管我知道如何抱住它们,抱得很紧很紧。它们恨我,尽管我知道如何捉到它们——逼入死角,关上房间的门,迅速抓住它们的躯体。它们恨我,尽管我知道如何紧紧揪住它们脖颈儿的毛,使它们四足伸开,但它们还是恨我。它们恨我,尽管我学会把它们塞到床罩下面,压好床罩四角,让它们无法逃脱。它们一看见我,听见我的声音,就恨恨地跑掉。那时我7岁。我爱它们,尽管它们恨我。

  我想成为科学家,于是决定研究自己和猫之间的问题。一天我站在起居室里,斯特里佩——家中最老的那只猫,漫步走入,一直走到我面前(斯特里佩比我年纪还大,我18岁离家,几年后它才去世)。我抱起它,它便叫起来。我把它放在肩头,抚摩着。它喉咙里发出的呼噜声告诉我,它对此很感惬意。

  我踱了一会儿,便把它放到沙发上。霎时间它像是生起气来,把我吓了一跳,我退向壁炉,警惕地看着它。它似乎很愤怒,但并非生我的气,只是甩着尾巴,发着无名之火。过了一会儿,它跃下沙发,坐到地上,依然怒气未消。接着它走出房间,原路返回,回到了前厅,仍然是气呼呼的样子。

  它走到楼梯口,坐下,依然生着气。后来它沿着原路,再次走进起居室,一直走到刚才我抱起它的地方,坐了下来。现在看起来它不再生气了,换上一副迷惑不解的表情,它坐了约1分钟,困惑地四下张望。最后它突然起来,当我抱起它时,它正要去的那个方向走去。现在,它看起来心平气和,目标明确。我吃惊极了,这是怎么回事?作为“科学家”,我得出一个结论:斯特里佩做事是有计划的。它在楼上一觉醒来,肚于饿了。知道食物在厨房里,于是它出发了,下了楼来到前厅。“通往厨房的门关着,没关系。穿过起居室,从餐厅也可以进厨房。阿尔站在起居室,嗯 ,没问题。他把我抱起来,抚摩我,好的。然后他把我放到沙发上。现在,我在沙发上干什么呢?唉,该死,我忘了要干什么了。该死,该死,让我想想。如果回到楼梯口也许会想起来。啊,对了,我要去吃饭!哈哈,那么去吧。”这是它的心理活动。

  “猫做事也许有计划,”我思索着,“啊!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如果我抱起它们,爱抚它们,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先的位置,也许它们会更喜欢我。”

  于是我养成了这个终生的习惯,把猫抱起来时,记住它们要去的方向,过后再把它们放回原地,朝向原先的方向。你知道这为什么会成为我终生的习惯吗?因为这很管用。两个月后,家里所有的猫都喜欢上了我。

  无论谁,都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方向,即使是一只猫。只有对他人的选择和方向给予足够的理解和尊重,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喜爱。

  16.读完全文,思考: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主旨:对他人的选择和方向给予足够的理解、尊重,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喜爱。(在文章的最后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无论是谁,万物生灵,我们都应对他们的行为尊重和理解,否则,换来的就是别人的厌恶和不满。)

  17.这篇文章里有许多前后照应,试找出两例加以分析品味。(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段“我喜欢抱它们,去哪里都抱在怀里,爱抚它们,看它们的眼睛,倾听它们的呼噜声”与第三段“它喉咙里发出的呼噜声告诉我,它对此很感惬意”照应,表现出作者和猫之间熟稔的关系;第二段“我想成为科学家,于是决定研究自己和猫之间的问题”和第六段“作为一个科学家,我得出一个结论”照应,这是一种开玩笑的说法,用这样的说法表现出作者所具有的童真的眼光,而这样的眼光才能够发现“猫有猫的方向”;再如第二段“家里的猫都憎恨我”和最后一段“两个月后,家里所有的猫都喜欢上了我”照应,表现了我的行为改变后的可喜效果。(答题时先找出对应的句子,然后再分析这样的作用。)

  18.品味“那时我7岁。我爱它们,尽管它们恨我”这句话。(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活脱脱刻画出一个淘气的天真顽童与猫之间的爱恨关系。孩子喜欢猫,却不懂得方法,他用自己粗鲁的方式对待他爱的猫,却赢来了猫的恨。而七岁的孩子意识不到,还是追着猫们满屋子跑。这似乎是我们和我们喜欢的东西之间某种关系的写照。(首先回答出这句话的含意,然后分析原因所在,最后再得出自己的感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从爱因斯坦的成功看教育的局限

  ①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国人皆知的。爱因斯坦同时又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却并不为国人共知。直到上世纪末西方国家评选谁是20世纪的“千年思想家”,汇集全球一个月投票结果:马克思居第一,爱因斯坦第二,这才引起人们对爱因斯坦作为伟大思想家的重视。

  ②像马克思一样,爱因斯坦极为重视每一个人的才能发展,同时又指出人是作为社会的人存在的。他说:“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和在什么定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当爱因斯坦受到普遍赞誉时,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了不起的权威。他认为应该“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爱因斯坦十分蔑视自以为是真理化身的权威,他说:“谁要是把自己标榜为真理和知识领域里的裁判官,他就会被神的笑声所覆灭。”爱因斯坦与一群儿童的讲话,既清楚又深刻地表达了他平凡又伟大的心态:

  ③“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到它,尊重它,增进它,并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是要死的人就在人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永生。如果你们始终不忘掉这一点,你们就会发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并且对待别的民族和别的时代也就会有正确的态度。”

  ④经历十年““””的恶梦,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开始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但是如何才能造就人才,如何实施正确的教育,还仍然是个大问题。我们读一读爱因斯坦在“美国高等教育三百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稿——《论教育》,和他怎样从一个发育迟缓的孩子成为科学奇才的切身感受,会得到深刻的教益。爱因斯坦说:人不同于蜜蜂或蚂蚁,“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对于学校来说,最坏的事是,主要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这些办法来进行工作。这种做法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它制造出来的是顺从的人。”“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爱因斯坦是在四五岁时,从父亲给他的一个罗盘受到启迪,萌发探求大自然奥秘、求知识、求真理的热情的。但是他面对的却是“大多数人终生无休止地追逐的那些希望和努力是毫无价值的”。“这种追求的残酷又是用伪善和漂亮的字句掩饰的”,而学校教育正是做这样的掩饰。德国中学的六年学习,他面对的是处处受权威的指导,依赖训练和追求名利的教育。在大学,他面对的是“人们为了考试,不论愿意与否都得把所有这些废物统统塞进自己的脑袋”。

  ⑤爱因斯坦避开或克服了这些扼杀创造性的束缚,“安排自己去学习那些适合于我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以极大的兴趣去听某些课。”“以极大的热忱在家里向物理学的大师们学习。”“热情而又努力地在物理实验室工作”,走出一条学习、研究、创造、成才的道路,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⑥再看看今天我们的学子们,还紧张、忙碌,甚至疲于奔命地应付学校的考试、升级、取证,泯灭了少年时探求奥秘的好奇心,失去了追求真理的热情,扼杀了创造性,艰难地跋涉在“成才”的道路上。难道不想一想,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正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变革吗?

  19.爱因斯坦成功的秘诀在哪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避开了扼杀创造性的束缚,学习那些适合于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②向物理学的大师们求教;③热情努力地在实验室工作;④走出一条学习、研究、创造、成才的道路。

  20.结合第③段和第④段相关内容,概述爱因斯坦的教育主张。(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注重领受、尊重、增进、传承学校所学的东西。②把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作为学校的目标,并教育学生把为社会服务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③不靠恐吓、暴力和人为的权威进行工作,以免摧残学生的健康的感情、诚实和自信。④将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始终放在首位,不一味强调获得专业知识。⑤不迷信权威,不依赖训练,不追求名利。

  21.文章结尾写道:“再看看今天我们的学子们……我们今天的教育不正迫切需要进行一场变革吗?”请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目前学校的教育方式应当怎样改革才适合中学生的发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适合于身心健康发展;②有个性自由;③有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④开发智力而不是死教知识;⑤面向社会选择求学方向;⑥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能联系学习生活,言之成理即可)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16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__①__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__②__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__③__也不乏幼稚之处。__④_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__⑤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解析:分析句间关系,选择合适的词语。①“凡”与“必”搭配;②“必定”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③“其中”指在问题里面有一些幼稚;④“有时”表示频次不多;⑤“则”表示前后两事距离较近,因果关系明确。

  答案:①凡 ②必定 ③其中 ④有时 ⑤则

  23.将下列4个句子整合为一个长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6分)

  ①《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将礼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列入禁烟范围。

  ②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会部分委员认为将礼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列入禁烟范围过于严格。

  ③广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会对《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进行了二审。

  ④二审后,《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将礼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从禁烟范围中删除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礼堂、会议室、办公室等工作场所因广州市十三届人大会部分委员认为列入禁烟范围过于严格而在二审后被从《广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的禁烟范围中删除。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帕格尼尼有一次为一位公主演奏,这次演奏对他具有改变人生命运的意义,但是命运似乎有意为难他,很快两根琴弦就断了。他干脆拉断一根,在命运为他剩下的一根琴弦上演奏完了全部乐章,并赢得了满堂喝彩。他就是后来誉满全球的“音乐之王”。

  要求:①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一个恰当的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③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看了粤教版高一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试题的人还看:

1.教科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高一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

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4.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5.高一上册语文必修二第五单元复习检测卷及答案

6.冀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39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