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2)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异样的童年时光
蓝英年
①我的童年是在北平海淀成府街度过的。那时海淀算郊区,进城要坐一段火车。我小学三年级便辍学了,父亲不让我受奴化教育(指日军侵华时推行的亲日教育)。上午姐姐有时教我算术,父亲偶尔也教我读几页书,其余时间便都玩了。出了家门,穿过一条狭窄的胡同,便来到田野。胡同口有个土岗子,上面长满各种树。对于一个从市内迁移来的10岁孩子,简直是个乐园。春天榆树上长满“榆钱儿”,我们爬上去一边摘,一边吃。“榆钱儿”有许多花瓣,吃起来清香有甜味。外婆摘回去拌在玉米面里蒸窝头,蒸出来的窝头,甜丝丝的,非常好吃。
②向前走不远,便是一条流入清华园的小河。这条河如今仍在,但已经一点也不吸引我了。当年它却给我带来过无穷的乐趣。这条河虽小,但鱼却不少。有大眼贼、白条、鲫瓜子、屎瓜皮、泥鳅,等等。钓竿是自制的,鱼线和鱼钩则是在小铺买的。坐在歪脖柳树下,眼睛盯着浮漂,浮漂动了,从浮漂的上下摆动上,便知道什么鱼在咬钩。浮漂突然下沉,慢慢拉钓竿,一条鲫瓜子钓上来了,高兴得把世界上什么事都忘了,心里只有这条在空中拼命晃动的鱼。
③胡同口的土岗子上就有蟋蟀,但我们看不上。那里最多的是油葫芦、老米嘴和棺材板,是蟋蟀中的劣种,不善斗,我们不稀罕。要捉蟋蟀还得上圆明园,圆明园才有好蟋蟀呢。不止有蟋蟀,还有金钟和金铃。它们大概也属蟋蟀的一种,只是躯体比蟋蟀小。把它们捉回家,放入玻璃缸里,晚上听它们发出柔和而又清脆的鸣叫声,像摇铃,又像击钟。提到圆明园,不能不说摘酸枣。坍塌的乱石间长满酸枣树,不费劲便能摘一书包。你正摘着,抬头一看,前面的一棵挂满红艳艳的酸枣,比你摘的这一棵还要好得多,心里快活得不得了,赶紧过去摘,手腿都被酸枣刺划破了。这是孩子的快乐,童年的快乐。
④我亲戚的外孙多多今年9岁,他的童年跟我的童年就不一样了。多多父母是白领,收入丰厚,望子成龙心切,想把儿子培养成全才。孩子七八个月时,星期日便送他进培训班。我感到惊奇,不会说话的婴儿能培训什么?原来教他学爬。从托儿所到小学还有很多名堂。今年多多上小学三年级。我把他一周的日程排个表,看看他是怎么度过的。星期一至星期五:早上6点40分起床,7点30分到校。上午上4节课,吃午饭。下午1点30分上课,上2节课。这两节课上完,“困难班”还要补课。虽说困难班补课,但全班同学几乎都参加。下午5点10分下课,回到家里差不多5点半了。一回家马上做功课,一直做到吃晚饭。功课很多,晚饭后还要做,10点钟才能睡觉。星期六和星期日更忙,社会上办了很多班,如奥数班、外语班、语文班,还有钢琴、二胡、手风琴、书法、美术、舞蹈和围棋等。多多星期六上午上奥数班,下午上外语班。星期日上午学乐器,下午学美术书法。
⑤我问多多,是他一个人上这么多班还是别的同学都上?他说同学都上。我问他最想干什么?我期待他回答:“玩儿!”可他却仰起小脑袋,认真地说,像爷爷一样,退休!然后一本正经地问我,他还有多少年才能退休。这意想不到的回答让我吃惊,我苦笑着说:“还有50年!”他失望地低下头,重重地叹了口气。可怜的孩子们,生活没开始就想退休了。你们还会不会玩儿,会不会淘气?你们爬过树吗?知道怎么钓鱼吗?分得清蟋蟀和老米嘴吗?你们的童年没有童年!
17.文章前三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童年时光的哪些画面?这些画面重点突出了哪个字?(3分)
18.文章第④自然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得这样详细?(4分)
19.“这意想不到的回答让我吃惊”一句中“这意想不到的回答”具体指什么?“我”为什么会感到吃惊?(3分)
20.怎样理解文末的“你们的童年没有童年”一句?(3分)
三、作文(5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同学们一定听过或唱过《童年》这首歌。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金色的,童年是给人无限回味的,童年发生的事情总是充满情趣,童年是每个人都曾拥有的最美好的时光!
请以“童年趣事”为话题,回忆那段美好时光的故事,并用文字把它们表述出来。要求:字数在600字左右。
新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题答案
1.A
2.B
3.D
4.A(解析:“大约在冬季”是歌曲名,应该用书名号。) 5.B(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爱读书”后加上“的好习惯”;C项否定不当,去掉“不”或将“很近”改为“很远”;D项语序不当,将“广泛地”调至“讨论”前。)
6.一只美丽的纸鸢 永远放飞在蔚蓝的天空
7.示例:陈先生您好,请客吃饭要吃好,喝好,但不必浪费,这跟面子无关,“光盘行动”正是文明用餐的体现。(语言得体,紧扣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8.示例:“老鹰捉小鸡”:一种多人游戏,由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其余扮演小鸡。小鸡们一个接一个呈一字接在母鸡后面,母鸡需要挡住老鹰,不让其抓到身后的小鸡。老鹰则通过跑动等办法抓住母鸡身后的小鸡。 示例:①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②清平乐(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③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④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示例:《谁是家长》小学生在填一张表格,他问:“老师,家长姓名是写妈妈吗?”老师答:“谁说话算数,就写谁吧。”学生自语道:“那……只能写我自己了。” 《关灯》妈妈:“儿子,去看看你的房间灯关了没有。”儿子:“妈妈,房间里太黑了,我看不见。”
9.(1)把 (2)正、正在、正当 (3)故意 (4)于是、就
10.(1)(等我)神智恢复,便捉住这只癞蛤蟆,用鞭子抽了它几十下,把它驱逐到别的院子去了。 (2)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
11.故意使小狼嗥叫,以引起救子心切的大狼的急鸣和奔跑。
12.示例:①我认为两文中人物的做法都可以,因为他们是儿童,他们仅仅从好玩有趣出发做事,并未过多考虑后果。②我认为甲文中“我”的做法较好,既惩罚了癞蛤蟆又不致杀生。乙文中两牧童的做法不可取,他们仅仅为了好玩就让两只小狼失去了母亲,有点残忍。
【附乙文参考译文】
两个牧童进山到一个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故意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对着树干又爬又抓(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于是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跑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气了。
13.高考失利,父亲教他认识“下一站风景会更美”的含义;公务员落选,他重新认识这句话的含义;设计被窃,他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14.父亲希望他记得以前坐火车时的“下一站风景会更美”的那句话的蕴意,以实际行动努力实践。
15.不要沉浸在现在的失败与失落中,而要努力进取,为更好的目标去奋斗。
16.示例:爱迪生试验灯丝经历多次失败,他说:“至少我知道哪些东西不适合做灯丝。”最终爱迪生成功地选到了适合的灯丝。
17.吃榆钱儿,钓鱼,捉蟋蟀,摘酸枣。突出了“乐”字。
18.详写多多参加的各种培训班、补习班。之所以详写这些,其目的在于揭示当下儿童童年生活的枯燥,与自己有趣的童年时光形成鲜明对比,引发读者的思考。
19.指多多说最想干的事是“像爷爷一样退休”,因为可怜的孩子们,生活还没有开始就想退休了。
20.这句话的含义是孩子的童年失去了童年应有的自由自在、应有的乐趣和应有的美好。
21.作文略。
看了新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达标检测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