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必修1《为了忘却的记念》期末练习试题
高一语文必修1《为了忘却的记念》期末练习试题
在期末将近的时候,对于高一语文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没有头绪的话,不妨和学习啦小编一起来做份鲁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为了忘却的记念》期末练习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鲁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为了忘却的记念》期末练习试题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悚身(sǒnɡ) 急于事功竭力
B.罗曼谛克(tì) 斩钉截铁迁怒
C.着落(zháo) 情随事迁信札
D.吮血(shǔn) 仓皇失措隔膜
下列加点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人心惟危(只是) ②情随事迁(变化) ③郑重其事(他的) ④延口残喘(延长) ⑤旗开得胜(开始) ⑥任劳任怨(承受) ⑦休戚相关(悲哀) ⑧动辄得咎(就)
A.②④⑥⑦⑧ B.①②④⑤⑦ C.②③④⑥⑧ D.①②④⑤⑥
选词填空。
(1)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记念几个青年的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____________(a.悲哀 b.悲愤 c.悲痛)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
(2)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____________(a.轻慢 b.轻易 c.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3)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____________(a.隔阂 b.冷漠 c.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
为下面文段的横线处选出一组恰当的词语…( )
由于历来的经验,我知道青年们,尤其是文学青年们,十之九是感觉很敏,自尊心________很旺盛的,一不小心,极容易得到误解,所以倒是故意回避的时候多。见面_________怕,更不必说敢有托付了。但那时我在上海,也有一个惟一的_________敢于随便谈笑,而且_________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那就是送书去给白莽的柔石。
A.又尚且不仅也 B.也犹且不仅还
C.还犹且不但也 D.也尚且不但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青藏铁路纵贯青海、西藏两省区,跨越青藏高原,是连接西藏与内地的一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干线。
B.这家老字号食品厂规模不大,但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非常讲究,生产的食品一直都是新老顾客备受信赖的。
C.天安门广场等七个红色旅游景点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已在记者招待会上予以否认。
D.中央财政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将下面的四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文段中的横线处,使之文意畅通,表意连贯。
柔石故居门前原来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上有一条石板铺成的桥,桥上镂着“金桥柔石”四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柔者,温顺也;石者,刚硬固执也。
②柔石正是从这座小桥走向了刑场,也走向了不朽。
③“柔石”这个笔名,即缘于此。
④令人叫绝的是,柔石的性格暗合这两字。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不料积习又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写下了以上那些字。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小题1】开头连用“前年的今日”“去年的今日”“今年的今日”三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2】第二段使用向秀的《思旧赋》,目的是什么?作者说“然而,现在我懂得了”,作者懂得了什么?
【小题3】节选部分是全文的结尾部分,这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忆鲁迅先生
巴 金
从北京图书馆出来,我迎着风走一段路。风卷起尘土打在我的脸上,我几乎睁不开眼睛。我站在一棵树下避风。我取下眼镜来,用手绢擦掉镜片上的尘垢。我又戴上眼镜,我觉得眼前突然明亮了。我在这树下站了好一会,听着风声,望着匆忙走过的行人。我的思想却回到了我刚才离开的地方:图书馆里一间小小的展览室。那地方吸引了我整个的心。我有点奇怪:那个小小的房间怎么能够容纳下一个巨人的那么光辉的一生和那么伟大的心灵?
我说的是鲁迅先生,我想的是鲁迅先生。我刚才还看到他的手稿、他的信札和他的遗照。这些对我也是很熟悉的了。这些年来我就没有忘记过他。这些年来在我困苦的时候,在我绝望的时候,在我感到疲乏的时候,我常常想到这个瘦小的老人,我常常记起他那些含着强烈的爱憎的文章,我特别记得:十三年前的两个夜里我在殡仪馆中他灵前的情景。半截玻璃的棺盖没有掩住他那沉睡似的面颜,他四周都是芬芳的鲜花,夜很静,四五个朋友在外面工作,除了轻微的谈话声外,再也听不见什么。我站在灵前,望着他那慈祥的脸,我想着我个人从他那里得过的帮助和鼓励,我想着他那充满困苦和斗争的一生,我想着他对青年的热爱,我想着他对中国人民的关切和对未来中国的期望,我想着他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遍华北、阴云在中国天空扩大的时候离开我们,我不能够相信在我眼前的就是死。我暗暗地说:他睡着了,他会活起来的。我曾经这样地安慰过自己。他要是能够推开棺盖坐起来,那是多么好啊。然而我望着望着,我走开,又走回来,我仍然望着,他始终不曾动过。我知道他不会活起来了。我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我像立誓愿似的对着那慈祥的面颜说:“你像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连我这渺小的青年也受到你的光辉,你像一颗永不陨落的巨星,在暗夜里我也见到你的光芒。中国青年不会辜负你的爱和你的期望,我也不应当辜负你。你会活下去,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中国青年的心里,活在全中国人的心里。”的确,这些年来他的慈祥的笑脸,和他在棺盖下沉睡似的面颜就始终没有离开我的记忆。在困苦中,在绝望中,我每一想到那灵前的情景,我又找到了新的力量和勇气。对我来说,他的一生便是一个鼓舞的泉源,犹如他的书是我的一个指路者一样。没有他的《呐喊》和《彷徨》,我也许不会写出小说。
又是过去的事了,那是更早的事。一九二六年八月我第一次来北京考大学,住在北河沿一家同兴公寓。我在北京患病,没有进考场,在公寓里住了半个月就走了。那时北海公园还没有开放,我也没有去过别的地方。在北京我只有两三个偶尔来闲谈的朋友,半个月中间始终陪伴我的就是一本《呐喊》。我早就读过了它,我在成都就读过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狂人日记》和别的几篇小说。我并不是一次就读懂了它们。我是慢慢地学会了爱好它们的。这一次我更有机会熟读它们。在这苦闷寂寞的公寓生活中,正是他的小说安慰了我这个失望的孩子的心。我第一次感到了、相信了艺术的力量。以后的几年中间,我一直没有离开过《呐喊》,我带着它走过好些地方,后来我又得到了《彷徨》和散文诗集《野草》,更热爱地读熟了它们。我至今还能够背出《伤逝》中的几段文字。我有意识和无意识地学到了一点驾驭文字的方法。现在想到我曾经写过好几本小说的事,我就不得不感激这第一个使我明白应该怎样驾驭文字的人。拿我这点微小不足道的成绩来说,我实在不能称为他的学生。但是墙边一棵小草的生长,也靠着太阳的恩泽。鲁迅先生原是一个普照一切的太阳。
不,他不止是一个太阳,有时他还是一棵大树,就像眼前的树木一样,这树木给我挡住了风沙,他也曾给无数的年轻人挡住了风沙。
他,我们大家敬爱的鲁迅先生,已经去世十三年了。每个人想起他,都会立刻想到他的道德和他的文章。这是他的每个读者、每个研究者永远记住,永远敬爱的。他的作品已经成了中国人民的宝物。这些用不着我来提说了。今天看完了关于他的生平和著作的展览会出来,站在树下避风沙的时候,我想起来:
这个巨人,这个有着伟大心灵的瘦小的老人,他一生教导同胞反抗黑暗势力,追求光明,他预言着一个自由、独立的新中国的到来,他为着这个前途花尽了他的心血。他忘了自己为着这个前途铺路。他并没有骗我们,今天他所预言的新中国果然实现了。可是在大家、在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时候,他却不在我们中间露一下笑脸。他一生诅咒中国的暗夜,歌颂中国的光明。而他却偏偏呕尽心血,死在黑暗正浓的时候。今天光明的新中国已经到来,他这个最有资格看见它的人却永远闭上了眼睛。这的确是一件叫人痛心的事。为了这个,我们只有更加感激他。
风一直不停,阳光却更灿烂地照在街上,我已经歇了一会儿,我得往前走了。
1949年10月11日
(选自《1949—1979散文特写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小题1】通读全文,我们可以发现,在这篇文章中巴金先生回忆了与鲁迅先生相关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这两件事。
【小题2】文中画线语句将鲁迅先生比喻为太阳与大树,其准确含意是什么?请简要加以解说。
【小题3】这篇题为“忆鲁迅先生”的文章,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4】这篇文章在结构和语言上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简要的分析说明。
看了高一语文必修1《为了忘却的记念》期末练习试题的人还看:
2.高中语文阅读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