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期末练习试题
当你认真做好语文试题的时候,你便能够让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语文知识点。所以,还在等什么呢?让我们从这份试题卷中找出那些你欠缺的知识点吧!接下来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期末练习试题,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期末练习试题
选择题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矗立(chù)琉璃(liú) B.湛蓝(zhàn)藻井(zào)
C.击磬(qìnɡ)金銮殿(luán) D.蟠龙(pán)中轴线(zhóu)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半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________,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________着流云火焰。
【小题1】文中空缺处应选填的词语分别是
A.描绘 B.衬映 C.衬托 D.掩映
【小题2】文中画线句所使用的表达方法是
A.记叙 B.描写 C.抒情 D.说明
【小题3】“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一句中“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4】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_。作者观察的立足点是________,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太和殿描绘神态各异的饰龙,意在表明皇室的威严。请写出带有龙的成语(至少6个)。
【小题6】作者明确太和殿“高28米,面积2 380多平方米”的作用是为了说明什么(用原文回答)?
阅读《气候的威力》(节选),完成小题。
①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在到达南极之前,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②就拿风来说吧,在世界其他地方,12级台风的风速也不过是每秒32.6米,但10级以上大风就足以使墙倾屋毁、地动山摇,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使人类的生命财产遭到巨大损失。而在南极,风速却常常可以达到每秒55.6米,有时甚至可达每小时三百多千米!因此,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这样的风速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③大风的直接后果则是导致了极度的寒冷。(A)1960年8月24日,苏联人在他们设在东南极中心地区的东方站里,观测到了-88.3℃的极低温度。而在1983年7月21日,在东方站又记录到了-89.6℃的温度;同年7月,新西兰人在他们的万达站也记到了同样的温度。这还不是最低温度。据说,1967年初,挪威人在极点站曾记录到-94.5℃的最低温度。(B)在这样的气温之中,一块钢板掉在地上,就会摔得粉碎,一杯热水泼到空中,落下来就变成了冰雹。(C)
④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美国的一架运输机在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路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暴风。结果,运输机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实际上,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小题1】下面是对上述4段文字内容的概括,其中不恰当的是( )
A.人类不了解气候到底有多大威力。
B.南极的风极大,被称为“风极”。
C.南极气候极度寒冷。
D.南极的气候变幻莫测。
【小题2】第②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其中“举例子”方法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方法有: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举例子”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这种条件下,人类的生存将会受到多大的威胁和考验就可想而知了”这句话应放在第③段的什么位置上?(A)处,(B)处,(C)处。正确的是________
【小题4】第③段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小题1】课文介绍故宫博物院时,褒什么?贬什么?
【小题2】第二段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用了六个方位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这些词语看该段的立足点是什么?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小题3】为什么对龙的描述居然有十次之多?
【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说明重点?
【小题5】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语言表达
将“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这一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并说说这样改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课堂上,老师正在讲课,一学生伏在桌上睡着了。“啪!——”老师用教棒敲醒了睡觉的学生,很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争气,一摸到书,就睡着了。”
学生抬起头,答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和同学都笑了。
看了初二上册语文《故宫博物院》期末练习试题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