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语文学习>

初三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时间: 朝燕0 分享

  在紧张的语文复习考试里,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张语文试题。毕竟试题卷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去检测学习中的缺点与漏洞!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欢迎阅读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

  选择题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B.国家主席1月23日就“中国旅游年”在韩国首尔开幕发去贺信。

  C.《<孟子>二章》选自《孟子&middot;告子上》(中华书局1960年版)。

  D.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下列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把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我市许多学校未雨绸缪,举行了灾难求生救生大演练。

  B.跨年夜,上海外滩发生了耸人听闻的踩踏事故。

  C.与他人交往时,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不能只顾自己。

  D.近日,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____》迅速蹿红网络。

  现代文阅读

  阅读史铁生的《消逝的钟声》(有删减)一文。(20分)

  ①在台阶上张望那条小街的时候,我大约两岁多。

  ②终于有一天奶奶领我走下台阶,走向小街的东端。

  ③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凌乱,住户也渐渐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砖墙走了好一会儿,进了一个大门。啊,大门里豁然开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静的树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间;满地的败叶在风中滚动,踩上去吱吱作响;麻雀和灰喜鹊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觅食。我平生第一次看见了教堂,细密如烟的树枝后面,夕阳正染红了它的尖顶。

  ④我跟着奶奶进了一座拱门,穿过长廊,走进一间宽大的房子。那儿有很多孩子,他们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脸。他们在唱歌。一个穿长袍的大胡子老头儿弹响风琴,琴声飘荡,满屋子里的阳光好像也随之飞扬起来。奶奶拉着我退出去,退到门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见了我们但不走过来,唯努力地唱歌。那样的琴声和歌声我从未听过,宁静又欢欣,一排排古旧的桌椅、沉暗的墙壁、高阔的屋顶也似都活泼起来,与窗外的晴空和树林连成一气。那一刻的感受我终身难忘,仿佛有一股温柔又强劲的风吹透了我的身体,一下子钻进我的心中。后来奶奶常对别人说:“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我多么羡慕我的堂兄,羡慕所有那些孩子,羡慕那一刻的光线与声音,有形与无形。我呆呆地站着,徒然地睁大眼睛,其实不能听也不能看了,有个懵懂的东西第一次被惊动了&mdash;&mdash;那也许就是灵魂吧。后来的事都记不大清了,好像那个大胡子的老头儿走过来摸了摸我的头,然后光线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没有了,再后来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树林里了,还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个纸袋撕开,掏出一个彩蛋和几颗糖果,说是幼儿园给的圣诞礼物。

  ⑤这时候,晚祈的钟声敲响了&mdash;&mdash;唔,就是这声音,就是它!这就是我曾听到过的那种缥缥缈缈响在天空里的声音啊!

  ⑥“它在哪儿呀,奶奶?”“什么,你说什么?”“这声音啊,奶奶,这声音我听见过。”“钟声吗?啊,就在那钟楼的尖顶下面。”

  ⑦这时我才知道,我一来到世上就听到的那种声音就是这教堂的钟声,就是从那尖顶下发出的。暮色浓重了,钟楼的尖顶上已经没有了阳光。风过树林,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钟声沉稳、悠扬、飘飘荡荡,连接起晚霞与初月,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hellip;&hellip;

  ⑧不知何时,天空中的钟声已经停止,并且在这块土地上长久地消逝了。

  ⑨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儿园在我们去过之后不久便都被拆除。我想,奶奶当年带我到那儿去,必是想在那幼儿园也给我报个名,但未如愿。

  ⑩再次听见那样的钟声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个小时飞机,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丽的城市,一走进那座城市我就听见了它。在清洁的空气里,在透澈的阳光中和涌动的海浪上面,在安静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随时都听见它在自由地飘荡。我和妻子在那钟声中慢慢地走,认真地听它,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对于故乡,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这心情一经唤起,就是你已经回到了故乡。

  【小题1】 作者为什么对40年前唯一的一次去教堂的经历记忆犹新,请概括主要原因。(6分)

  【小题2】 下列对散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用“张望”“终于”“一直猜想”等词,流露出作者幼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也为下文写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作了铺垫。

  B.“琴声一响,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闹了。” 奶奶的这句话正面表现了幼时的“我”的天真可爱。

  C.第⑦段,通过“带走了麻雀和灰喜鹊的欢叫”“扩展到天的深处或地的尽头”等景物描写,突出了钟声的沉稳、悠扬。

  D.本文围绕“听到钟声”的几次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更将这一种特殊的人生体验上升到对“故乡”新的理解的高度。

  【小题3】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6分)

  (1) 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简析第8段的作用。(3分)

  (2)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作者笔下的“故乡”深刻含义的理解。(3分)

  【小题4】 以下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描绘了“故乡”大花园的情景;选文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描绘了“故乡”教堂里的情景。比较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异同。(6分)

  【链接】一切都活了,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谎花,就开一朵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写法上相同点:

  内容上不同点:本文

  《呼兰河传》

  阅读下面选文。(10分)

  ①现代西方教育中有“尝试错误”的理论;五百年前,明朝人沈君烈就提出“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的观点。可见,在错误中学习,勇于尝试,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②楚汉相争时,项羽的失败,就在于他不知道在错误中学习。每当他有所主张,左右总是连声称“善”,钦佩拜伏。一直到死他还错误地认为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平时在百战百胜中,他愈来愈自负。大难临头了,还在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难以放下身段,从自负的巅峰走下来,弄到无颜回江东去的地步,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③刘邦的成功,得益于在错误处注意学习。有人当面指责他,不应该一面洗脚一面和长者说话;有人暗暗提示他,不应该在韩信求封齐王的使者面前发脾气;有人诚恳忠告他,不应该迷恋各国佳丽,要赶快迁都回关中去&hellip;&hellip;他总会幡然醒悟,在错误中学到很多,终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④由此想起《替虚》上的一句名言:“项羽日胜而亡,高祖日败而王。”因为缺少学习改进的机会,自始至终固守一套僵化的战略,所以日胜反而灭亡;因为在失败之中善于学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所以日败反而称王。

  ⑤古语也有“学书纸费,学医人费”的说法。不费纸,学不好写字;不费人,学不好医术。一位成名的书法家,送你一幅字,在背后不知他撕毁了多少张纸,才成就这一幅字。更不要去细数他当年学习过程中墨池皆黑、废纸成堆的境况了。一位医术精湛的大夫,必然诊治得多、观察得多,也累积了许多误诊的教训。古谚说“巧者不过习者之门”。只要不怕错误,反复学习,便能达到巧妙的境地。

  ⑥“逐日淘沙定有金”,成功的金砖就是从淘洗错误的沙砾中诞生的。有志者,不但不应为错误、失败而气馁,反而应该以失败为师,在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的彼岸。

  【小题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

  【小题2】 选文②③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出理由。(3分)

  【小题3】 下列关于选文第⑤段论证思路的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先用古语作为道理论据。

  B.接着用学书、学医两个事例进行阐释并作为事实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C.然后用对比论证突出要成功不要拘泥于失败。

  D.最后以古谚作道理论据,再一次论证中心论点。

  阅读沈从文的《扇子史话》。(10分)

  ①扇子,在我国有非常古老的历史。

  ②从考古资料方面推测,扇子的应用至少不晚于新石器时代陶器出现之后。目前所见较早的扇子形象是东周、战国铜器上刻画的两件长柄大扇,以及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的木柄羽扇残件。从使用方面看,由奴隶仆从执掌,为主任障风蔽日,象征权威的成分多于实际应用。

  ③战国晚期到两汉,一种半规型“便面”成为扇子的主流。便面一律用细竹篾制成,上至帝王神仙,下及奴仆烤肉、灶户熬盐,无例外地都使用它。

  ④魏晋南北朝时期,“尘尾”、“尘尾扇”、“羽扇”及“比翼扇”相继出现。“羽扇”前期本由鸟类半翅制成,后来用八羽、十羽并列,且加了长木柄。“尘”是领队的大鹿,魏晋以来尚清谈,手执尘尾有“领袖群伦”含意。“尘尾扇”近于尘尾的简化,固定式样似在纨扇上加鹿尾毛两小撮。“比翼扇”又出于尘尾扇,上端改成鸟羽,为帝子天神、仙真玉女升天下凡翅膀的象征。

  ⑤隋唐时“纨扇”起而代之,广为流行。“纨扇”亦即“团扇”,主要以竹木为骨架,制成种种形状,并用薄质丝绸糊成。南北朝时,纨扇扇面较大,唐代早期还多作腰圆形,近乎“尘尾”之转化。唐开元、天宝年以来才多“圆如满月”式样。纨扇深得闺阁喜爱,古代诗词中多有反映,如“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藉团扇传达出少女种种情态或愁思,可见扇子的功能已大为扩展。

  ⑥歌舞百戏用扇子当道具,也是由来已久。唐宋“歌舞”已成为诗文中习用名辞,杂剧艺人不分男女腰间必插一扇;元杂剧中扇子已成为必不可少的道具,习惯上女角多用小画扇,大臣儒士帮闲多用中型扇,武臣大面黑头等则用白竹骨大扇,有长及二尺的。演员借助扇子表现角色的不同身份和心理状态,妙用无穷。剧目和文学作品中也有以扇为主题的,如“桃花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晴雯撕扇”等,可见其影响之大。

  【小题1】 根据文章的说明来看,扇子除了出于招风取凉、驱赶虫蚁、掸拂灰尘、引火加热种种需要,在中国历史上还曾发挥哪些作用?(3分)

  【小题2】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1) 第②段加点的“从考古资料方面推测”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2)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小题3】 第⑤段是依次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纨扇”的?(3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14分)

  裴侠,河东解①人也。任河北郡守。侠躬履俭素,爱民如子,所食唯菽②盐菜而已。吏民莫不怀之。此郡旧制,有渔猎夫三十人以供郡守。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又有丁三十人,供郡守役使。侠亦不以入私,并收佣直③,为官市马。岁月既积,马遂成群。去职之日,一无所取。民歌之曰:“肥鲜不食,丁庸不取。裴公贞惠④,为世规矩。”侠尝与诸牧守⑤谒太祖。太祖命侠别立,谓诸牧守曰:“裴侠清慎奉公,为天下之最,今众中有如侠者,可与之俱立。”众皆默然,无敢应者。太祖乃厚赐侠,朝野叹服,号为“独立君”。 (节选自《周书裴侠传》)

  【注】①河东解:即河东解县人,在今山西境内。②菽:豆类的总称。

  ③佣直:此指劳务收入。④贞惠:此指廉洁。⑤牧守:州与郡的长官。

  【小题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乃悉罢之( ) ②为官市马( )

  ③去职之日( ) ④谓诸牧守曰(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可与之俱立

  A.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C.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D.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小题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侠尝与诸牧守谒太祖

  【小题4】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

  (2)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小题5】 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裴侠是个怎样的人。(2分)

  诗歌鉴赏

  阅读刘禹锡的《秋风引①》一诗。(6分)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①引:古代的一种诗体。

  【小题1】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 )(2分)

  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

  【小题2】 第一、二两句写出了秋风的哪些特征?(2分)

  【小题3】 后人为什么说“孤客最先闻”中的“最”字用得好?请联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分析。 (2分)

  名著阅读。(6分)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一文中 和 (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 的想法。 (3分)

  (2)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曾经教给我很多道理,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这其中包含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侧面说明儿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进一步说明封建教育内容脱离儿童的实际。

  C.《五猖会》描写被父亲强迫背《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琐记》回忆了与衍太太交往的几件琐事,在南京矿路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日本的东京和仙台求学的经历。

  默写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mdash;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 ___________,则无败事。

  ②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

  ③笔落惊风雨,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

  ⑤徜徉于古代诗文长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座人生的丰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表明了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行路难》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体现了李白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
看了初三上册语文期末检测试题的人还看:

1.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题

3.江西中考语文阅读习题及答案

4.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5.2015年河南省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214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