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秋声赋》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秋声赋》练习试题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秋声赋》练习试题

  在平时做一份良好的语文试题能有效的检查出你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那么,在考前要如何做练习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秋声赋》练习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秋声赋》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基础考查

  1.下列通假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忽奔腾而砰湃     砰:通“澎”

  B.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通“途”

  D.盖夫秋之为状也 盖:通“盍”

  解析:选D。D项“盖”,“大概,大约”的意思,并非通假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悚然而听之②草拂之而色变     B.①但闻人马之行声②盖夫秋之为状也

  C.①初淅沥以萧飒②常以肃杀而为心 D.①必摇其精②忧其智之所不能

  解析:选D。D项都是代词,他的。A项①表修饰,②表顺承。B项①为结构助词“的”;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①相当于“而”,②相当于介词“把”。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目吴会于云间

  A.春生秋实 B.欧阳子方夜读书

  C.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D.万事劳其形

  解析:选A。A项“实”和例句中的“目”都为名词作动词(实,结果实;目,遥望)。B项“夜”名词作状语。C、D两项无词类活用现象。

  4.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

  B.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C.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D.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解析:选D。“所以”古义为“……的本领”;今义为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A项,“悚然”古今义都为惊惧的样子。B项,“萧条”古今义都为寂寞冷落、毫无生气。C项,“肃杀”古今义都为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夫秋,刑官也

  A.此秋声也

  B.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C.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D.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解析:选A。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B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定语后置句,D项为一般陈述句式。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8题。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盖夫秋之为状也     状:情状

  B.烟霏云敛 霏:很盛的样子

  C.丰草绿缛而争茂 缛:繁茂

  D.物既老而悲伤 悲伤:伤心

  解析:选D。D项中的“悲伤”意思是为受损害而悲愁。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悚然而听之②乃其一气之余烈    B.①此秋声也②故其为声也

  C.①其色惨淡②其气栗冽 D.①常以肃杀而为心②夷则为七月之律

  解析:选C。两个“其”均为代词,代秋声。A项,前者为代词,“代秋声”;后者为结构助词,“的”。B项,前者为表判断;后者为句末语气助词。D项,前者为动词,“作为”;后者为判断词,“是”。

  8.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是秋天的声音。它是怎样发出来的?

  (2)所以它发出的声音时而凄凄切切,时而呼啸激昂。

  (二)(2010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欧阳修

  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氏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

  居一岁中,书七八至,未尝不以谢氏铭为言,且曰:“吾妻故太子宾客谢涛之女、希深之妹也。希深父子为时闻人,而世显荣。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然谢氏怡然处之,治其家,有常法。其饮食器皿,虽不及丰侈,而必精以旨;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所至官舍虽庳陋,而庭宇洒扫必肃以严;其平居语言容止,必怡以和。吾穷于世久矣,其出而幸与贤士大夫游而乐,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吾尝与士大夫语,谢氏多从户屏窃听之,间则尽能商榷其人才能贤否,及时事之得失,皆有条理。吾官吴兴,或自外醉而归,必问曰:‘今日孰与饮而乐乎?’闻其贤者也则悦;否,则叹曰:‘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是岁南方旱,仰见飞蝗而叹曰:‘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其所以能安居贫而不困者,其性识明而知道理多类此。呜呼!其生也迫吾之贫,而殁也又无以厚焉,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殁而得此,庶几以慰其魂,且塞予悲。此吾所以请铭于子之勤也。”若此,予忍不铭?

  (选自《欧阳修全集》,有删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解析:选B。“容止”译为“仪容举止”。

  10.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解析:选B。②表现谢氏治家有法;④意在陈述梅妻善于相夫的一面,乐于丈夫结交贤人;⑥说的是梅妻重视文章。这三项均与“梅圣俞夫妇情深”无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圣俞在妻子去世后,请求好友欧阳修为她写墓志铭,后来在给欧阳修的多封信中,又一再提及此事。

  B.谢氏出身于名门望族,但安贫乐道,治家有方,并且十分关心丈夫与士大夫的交往,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C.西兵进攻江淮地区,随后又相继发生旱灾、蝗灾,谢氏仰天长叹,忧心忡忡,可见她关注百姓疾苦。

  D.谢氏秉性明慧,懂得事理,时不时和梅圣俞探讨来访者才能高下,以及世事得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解析:选C。据文中“今西兵未解,天下重困,盗贼暴起于江淮,而天旱且蝗如此”一句可知,C项中“西兵进攻江淮地区”的表述有误。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吾不以富贵贫贱累其心者,抑吾妻之助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

  (2)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

  (3)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的秋天,我的朋友宛陵梅圣俞先生从吴兴来看我,拿出他悼念亡妻的诗作,并悲伤地说:“我的妻子谢氏死了。”请我写一篇墓志铭来安葬她。我当时没有空闲写作。

  一年之中,他写了七八封书信,书信中没有不提到给谢氏写墓志铭的。并且说:“我的妻子是已故太子宾客谢涛的女儿、希深的妹妹。希深父子都是当时有名的人,家世荣耀。谢氏出生在名门望族,20岁的时候嫁给了我,过了17年后去世。死后,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然而谢氏却安适愉快地对待这一切,治家,有她自己的办法。那些饮食器皿,虽然不是很多,但每一样都是精心挑选的;我们的衣服无论新旧,一定全部洗好,缝纫好;所到的官舍虽然简陋,一定很严肃认真地打扫庭院;她平时说话和容貌举止,必定是愉快和气的。我在社会上困顿久了,出门在外时以能与贤能的士大夫交游而感到荣幸和快乐,在家时看到我妻子那么安静愉快,也就忘记了忧愁,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焦虑,这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我曾经和士大夫说话,谢氏常在屋内屏风后暗听,很快就能谈论这个人的才能高低,以及时事的得失了,说的都很有条理。我在吴兴做官,有时从外面喝醉了回来,她一定会问:‘今天和谁一块饮酒这么快乐呢?’听到是与品行高尚的人一起就高兴;否则,就叹息道:‘您所交往的都是当今品德高尚、才能杰出的人,现在竟与这种人喝酒取乐了?’那年南方大旱,她仰头看到空中的蝗虫,就叹息说:‘现在西夏的战争威胁尚未解除,天下困顿,盗贼从江淮间突然出现,而天下大旱,蝗虫如此严重。我作为妇人,死了还有夫君安葬我,这已经是幸运了!’她能够安于贫穷,不为这些所困,品性明达,懂得道理大多类与此。哎!她活着时我贫穷得厉害,死了我又没办法厚葬她,我觉得唯有文字可以彰显她的不朽。况且她平时就特别懂得文章的可贵;死后能够得到(您的祭文),希望可以慰藉她的灵魂,减少我的悲伤了。这就是我向你频繁请求写墓志铭的原因啊。”像这种情况,我能忍心不为她写墓志铭吗?

  三、语用创新

  13.(原创)请以“老龄化社会”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遗漏信息,不得改变原意。

  跨入21世纪后,很多国家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20%时,这个城市或国家的人口就称为“老龄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就称为“老龄化社会”。社会老龄化的形成其实也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反映出人类衰老的延迟,寿命的延长,死亡率和出生率之比的下降。要客观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老龄化程度,应考察包括人口平均寿命、老年人口比例、长寿水平等在内的若干指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老龄化社会”,指的是根据国际惯例,当一个城市或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20%,这个城市或国家的人口就称为“老龄型人口”的社会:这是跨入21世纪后很多国家都将面临的严峻挑战。不过,社会老龄化的形成其实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反映出人类衰老的延迟,寿命的延长,死亡率和出生率之比的下降。要客观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老龄化程度,应考察包括人口平均寿命、老年人口比例、长寿水平等在内的若干指标。

  14.(2011年高考浙江卷)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段话。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树在,叶去;叶在,花去;花在,香去;香在,闻它的人去。

  世上有多少这样的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做到句型一致。其次要注意所仿写的句子是由四个分句构成的,要注意每个分句中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即“树和叶”、“叶和花”、“花和香”、“香和人”,以及相邻分句间事物相承相继的关系。仿写时做到事物的相关性。再者仿写时要使语言富有文采性、哲理性。

  答案:示例1:天在,风去;风在,云去;云在,雨去;雨在,听它的人去。

  示例2:池在,荷去;荷在,水去;水在,鱼去;鱼在,赏它的人去。
看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秋声赋》练习试题的人还看:

1.高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高中语文阅读真题

3.2016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4.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5.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题

195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