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市攸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湖南株洲市攸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教师们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之时,准备好了学生们的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预先做一份试卷,这份设计良好的试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湖南株洲市攸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湖南株洲市攸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啜泣(chuò)狩猎(shóu)静谧(mì)骸骨(hái) |
B.档案(dàng)卑微(bēi)气氛(fēn)收敛(liǎn) |
C.刹(chà)那喑哑 (yīn)迸溅(bìng)霎时(shà) |
D.宽恕(shù)簒(cuàn)夺荫(yìn)蔽称职(chèn) |
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童话《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均出自丹麦人安徒生之手。 |
B.《再塑生命的人》中的王玉琳老师具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她运用实物触摸的方法教作者海伦·凯勒拼读英语单词。 |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塞翁失马》说明祸与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道理。 |
D.歇后语“唐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里的“猴头”是指《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也就是《小圣施威降大圣》里的“大圣”。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最近的研讨会上,师生们对课程改革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
B.为了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民警帮助蔗农扶起被吹倒的甘蔗。 |
C.对于这种滥用塑料袋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市民们的重视。 |
D.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
C.在2015年学校元旦文艺汇演上,黄小刚同学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老师们忍俊不禁,学生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
D.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蜷屈仙露琼浆瘦骨嶙峋高不可盼 |
B.葱笼灰心丧气一丝不苟海枯石烂 |
C.宽恕丝丝缕缕塞翁失马津津有味 |
D.屡次鸦鹊无声洗耳恭听宽洪大量 |
现代文阅读《皇帝的新装》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一一除非是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异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人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不相称;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于是他付了许多钱给这两个骗子。好使他们马上开始工作。
他们摆出两架织布机,装作是在工作的样子,可是他们的织布机上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急迫地请求发给他们一些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他们把这些东西都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那两架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直到深夜。
“我倒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妥当。全城的人都听说这织品有一种多么奇异的力量,所以大家也都渴望借这个机会测验一下:他们的邻人究竟有多么笨,或者有多么傻。
【小题1】 下面对这段文字概括文意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有喜欢穿新装的怪癖。 |
B.两个骗子投皇帝的喜好,轻而易举地骗过皇帝,开始为他织布。 |
C.两个骗子故意装出很忙碌的样子,其目的就是欺骗皇帝,捞取金子。 |
D.皇帝接受骗子来织布,主要是想借这一件事,来检验他的臣民是否称职和愚蠢。 |
A.描写 | B.烘托 | C.夸张 | D.象征 |
A.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用它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 |
B.用“最美丽”表明骗子织布的技术很高,目的是让皇帝相信他们。 |
C.骗子借这一谎言来欺骗皇帝和他的大臣,让他们相信人间有这样最美丽的东西。 |
D.是反语,“最美丽”只是一种假象,是借美丽来反衬社会的丑恶。 |
A.皇帝是想借织布一事来考验他的臣民,可见他的聪明与狡猾。 |
B.两个骗子骗皇帝能够取得成功,表现了他们骗术的高明,让人在不自觉中就能上当受骗。 |
C.皇帝由于喜好穿新衣而受骗,表明皇帝思想单纯,生活腐化;两个骗子骗人捞钱,表明他们的贪婪狡猾。 |
D.皇帝是个很不称职、爱慕虚荣、愚蠢而又狡猾的人。 |
《春节与过年》
①在中国,“年”的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的尧舜时代就有了记载。据古代神话传说,“年”是一种最凶恶、最可怕的动物。吃人害人。天神把它锁进深山,只准许它每年出来一次。到了十二月(腊月),“年”就会突然出现,很多人和牲畜遭到伤害。“年”是灾难,“年”是祸害,人们担心遇到“年”,把年叫做“年关”。于是,人们每到腊月,家家就储粮备菜,到了年三十日晚上,就关闭家门,准备棍棒,磨刀练枪,准备与“年”作斗争。人们在与“年”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年”的许多弱点,它害怕红颜色、火光、响声等等。于是就家家门上贴红纸、家家门前敲锣打鼓、放鞭炮、彻夜点灯,防“年”。岁月流逝,“年”成为人类与“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象征。
②“年”,作为时间概念,是由日、月构成的,它是我们祖先在同自然界长期共存和斗争中,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产物。
③在渔猎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首先发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于是,逐步形成“日”的概念。到了畜牧时代,在饲养家禽、家畜的过程中,用“日”计算它们各自成长的时间,已经难以记忆。于是,古人从月亮的圆缺、潮水的涨落中,逐渐形成“月”的概念。到了耕稼时代,农作物的培植生长与气候寒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依据寒来暑往,发现了星象循环的规律,认识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四季为一年,于是,有了“年”的概念。“年”就成为人们组织农业生产、安排一年生活计划的时间依据。这也是我国“农历”的来源。应当说,中国的“农历”不是人们主观想像的产物,而是对自然和生产的科学认识。
④“年”是时间概念,是计算时间的一个单位。然而,对于“年”的起始,何时“过年”,何时为“岁首”,却有不同的界定或规范。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改“岁”为“祀”;周代再改“祀”为“年”,正式以年名“岁”。
⑤在中国古代,把朝代更换、王者易人的年份与月份,分别定为“元年”和“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自夏至汉初,都有历史记载。夏代,定正月初一为“元旦”。秦与汉初,都以十月为“正月”。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从司马迁的建议,继夏历,定“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之月。这一规定延续至今,如果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算起,已经大约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可见,这一传统之久远。
⑥辛亥革命以来,我国效法西方,用“阳历”纪年。从此,西方人传说中耶稣诞生年为“元年”的历法,变成了中国人必须遵循的“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农历”被改成“阴历”或“旧历”,“过年”正月初一,被改为“春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正式规定“公历”的1月1日为新年,统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时至今日,近百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是,中国人到了“春节”,仍然把“中国年”过得红红火火!在中国实际上有两个年,一个是与全世界共同过的“公历年”,一个是具有4000年悠久传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年”。这一事实表明,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断推陈出新、继承弘扬自己优秀传统的能力,以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宽广胸怀。
⑦中国的改“年”可能是师从日本。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是赴日本留学,并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的。明治维新后,在日本有两个年,“日本年”是国定假期,在家里可以蒙头大睡“寝正月”,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要去神社参拜,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多活动了,显得冷冷清清,不如“中国年”热闹。应该说,日本是没有自己的“年”,现有的两个“年”,一个是东方的“中国年”,一个是西方的“公历年”。
【小题1】从上文看,“年”的文化意义有哪些?
【小题2】末段首句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小题3】末段说到“日本年”有什么作用?
【小题4】近年来,中国不少年轻人喜欢西方的圣诞节。读了本文,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16分)
河中石兽
(清)纪 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阅十余岁: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尔辈不能究物理: (4)如是再啮: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众服为确论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寺僧凭借经验,忽而在原地打捞,忽而去下游寻找,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
B.讲学家脱离实际,空谈物理,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据理臆断”的态度。 |
C.老河兵却从石性、沙性和水流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判断应该到上游去寻找石兽。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
D.文章启示我们:遇到问题,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仅靠主观判断,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
语言表达依照例句仿写。(4分)
例句: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 , ;
心灵是 , 。
名著导读诗文名句填空。
(1) ,志在千里。
(2)曲径通幽处, 。
(3)我寄愁心与明月, 。
(4) ,为有源头活水来。
(5)学而不思则罔, 。
(6)正入万山圈子里, 。
作文题目:我的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文。②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听力题综合性学习(4分)
今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三】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
【小题1】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一则是:材料 (2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阅读率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传统报刊阅读率 | 58.4 % | 50.1 % | 46.9 % | 45.6 % | 41.3 % |
数字媒介阅读率 | 9.1 % | 24.5 % | 24.7 % | 32.8 % | 38.6 % |
该表格是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公民阅读调查结果。(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小题2】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2分)
看了"湖南株洲市攸县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