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语文学习 > 高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及答案

高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及答案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高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及答案

  往往在期末的时候,对于高一语文复习要如何去做练习呢?别走开,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份高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高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奥丧 追朔 斑斓 鱼翔浅底

  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读鲁迅的作品,你会随着作品一起愤怒、忧伤、欢喜,时而陷入沉思,时而掩卷失笑,叹为观止。

  B.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活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C.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D.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侃侃而谈地乱说一通并不能解决问题。

  5.下列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6.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翻译家。1929年4月,他所作的《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B.徐志摩,现代著名诗人,他被认为是新月诗派的“盟主”,代表作有《再别康桥》

  《雪花的快乐》等。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 长沙》是中调。

  D.“沁园春 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名,它规定这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这首词的内容。

  9.填入后边横线上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梅尧臣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10.阅读北岛《迷途》,对诗歌意象意义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沿着鸽子的哨音/我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了天空/小路上/一棵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

  A.“哨音”象征天使般的召唤,“森林”象征遮挡前进道路的障碍。

  B.“蒲公英”象征一时迷途的同伴,“我”与同伴一起找到追寻的目标。

  C.“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它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的理想。

  D.“你”“眼睛”象征着深不可测的湖泊和清清一碧的湖水。

  二、阅读鉴赏

  (一)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3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态。

  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思是“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诗

  中国的现代诗,如果从被称为 “象征派” 首创的李金发算起,以他发表于1925年2月6日出版的《雨丝》杂志第14期上的《疯妇》和1925年11月由北新书局编入 “新潮丛书”出版的诗集《微雨》为标志,迄今已近80年了。

  在20世纪充满坎坷与辛酸的历史夹缝中曲折沉浮的中国现代诗人,不能不面对中国苦难而又多变的现实来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我们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中国现代诗的这种“中国”方式的改造。

  首先,中国现代诗人在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不足的背景下的现代诗创作,大抵是以在中国多难的战争与离乱历史缝隙中所产生的生存荒谬感、孤寂感和失落感,来代替西方现代诗人在机械文明对人的心灵侵扰、挤逼、异化中所产生的荒谬感、孤寂感和失落感。

  其次,在对现代诗的哲学、心理学、美学基础和艺术技巧的某些可操作的层面上,中国的现代诗人不仅引介自西方的哲人和诗人,往往还从博大的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经典中找到了可以与之相沟通、融洽、替代的对象,从而从精神内涵到外在形式上,赋予了现代主义的“中国”方式。洛夫诗歌就是一个典范的例子。洛夫把西方奠立在尼采哲学、弗洛伊德心理学等基础上的现代主义审美方式与东方建立在庄子哲学与禅悟精神基础上的艺术思维方式沟通起来。洛夫自觉地从庄、禅哲学拓展了它的现代视野,也为中国的现代诗创作寻找到它的民族本源。

  这种把现代诗的创作引入中国人文传统精神的努力,还表现在相当多的现代诗人都积极地从中国古代的历史与文学中开拓重新诠释与蕴藉现代空间中。他们或者翻用前人的辞章、典故、境界,以创造新的意境,或者重构历史故事和人物,给以现代诠释和观照,或者溯游在古代人文环境的历史胜迹中,以抒写现代的感怀。这一趋向,从“五四”新诗草创初期即已开始。在台湾现代诗的发展中,有一个时期,这种被余光中称为“新古典主义”而在“命名”上为洛夫坚决反对的艺术趋向,曾经成为许多诗人共同的实验,并以此来扭正屡受 “西化” 的现代诗与中国人文传统的联系。80年代以后的大陆现代诗,在“朦胧诗”的初潮过后,也出现了一股回溯传统的努力,以和当时文坛上的“寻根”热潮相呼应。不管如何为中国现代诗发展上这一趋向“命名”,它都表现了现代诗人重新诠释历史与经典的现代意识的另一侧面,和现代诗人从接受西方的引介到寻回自己人文传统的努力,同时也为现代诗呈现了它在中国的一种存在方式。这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70多年前引自西方的最初一声吟唱,到70年代后以“中国”方式广泛存在于至今还残留裂痕的国土,中国现代诗的起起落落,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土地和时间息息相关。

  (摘自《新华文摘》2000年第12期)

  1.中西方现代诗分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中国现代诗的起起落落,无不与我们的生命、土地和时间息息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段分析不合理的两项是( )

  A.从全文看,“中国现代诗”与“中国现代诗歌”不是同一概念,它们之间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

  B.中国的现代诗应从“象征派”代表李金发创作的《疯妇》算起,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C.中国现代诗人无论是重构历史故事和人物,还是借用前人的辞章、典故、境界,在内容上大都赋予它现代的感情与观照,在形式上予以翻用和创新。

  D.台湾诗人余光中与大陆诗人洛夫,对现代诗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向、命名有不同见解。

  E.中国现代诗人洛夫自觉地从庄、禅哲学拓宽了现代诗的视野,为中国现代诗创作找到了它的民族本源。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的境界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纷繁的,常驻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人生世相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结合,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段。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有删改)

  1.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限4个字)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是__________,“锦绣”“雕刻”指的是____________。(各限4个字以内)

  (3)“不即不离”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不即”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不离”在文中指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本段中原话作答)

  2.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由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个要素。

  要素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8个字以内)

  要素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8个字以内)

  3.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均限10字以内)

  特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而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创造。

  B.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

  C.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D.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E.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另选一物写一组句子。

  小 草

  没有大树挺拔的躯干,

  没有鲜花馥郁的芳香,

  山崖上的一抹浅绿,

  是你生命的绝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列情境,以“母爱”为开头,扩展成一段话。(不少于40个字)

  村野是我生命的摇篮,母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那些__________的记忆》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高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B

  2.A

  解析:A.概-慨;B.岐-歧,霉-莓;C.奥-懊,朔-溯;D.晨-辰,纶-伦。

  3.A

  解析:品位:名词,指物品的质量或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品味:动词,仔细体会玩味。贯注:精神集中;灌注:浇进、注入。揣摩:反复思考推敲;揣测:猜测。

  4.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成语语义、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理解。“叹为观止”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不用于指读文章;“道貌岸然”感情色彩属贬义;“侃侃而谈”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属褒义,与语境不符,宜换用“夸夸其谈”。

  5.B

  解析:“在我的/心头荡漾”应为“在我的心头/荡漾”。

  6.D

  解析:“新诗”虽然不像近体诗那样恪守格律,但也并不是不讲究格律与押韵而完全自由化。“新诗”也同样要有音韵美,要有节奏感。

  7.D

  解析:A.否定错误,不能说“防止”“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所以应去掉“不”;B.“不管”应改为“尽管”;C.不能说“仿造”“伪劣产品”,应改为“制造”。

  8.C

  解析:《沁园春 长沙》属于长调。

  9.B

  解析:题目中所填语句为尾句,是对梅尧臣诗句的总结。诗句所谈的事物有两个,陈述方式为“梅逊雪”“雪输梅”,可见,诗句表现的是梅雪各自的短处,而A、C、D总结时语意却有所扩大或转移,因此选B。

  10.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这是一首从总体上采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象征,指用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意义。这是新诗常用的手法,这一手法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揭示作品的象征意义则是常见的考查内容。《迷途》按“追寻—被阻—归宿”的思路展开。“湖泊”“你”“眼睛”是同一概念,象征追寻的归宿,亦即心目中的美好事物、美好理想;“眼睛”具有比喻和象征双重特质,就湖水而言,是比喻,就全诗意象而言,则是一种象征。

  二、阅读鉴赏

  (一) 1.柔媚 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

  2.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作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情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

  3.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二)1.中国现代诗是在中国多难的战争与离乱历史缝隙中产生的,西方现代诗是在机械文明对人心灵侵扰、挤逼、异化下所产生的。

  2.因为不同时期的现代诗人在创作时都积极地从历史和文学中开拓重新诠释和蕴藉现代空间,努力地引入中国人文传统精神。

  3.BD

  解析:B项时间不对;D项只是命名不同。

  (三)1.(1)取舍、剪裁

  (2)自然(答“人生世相”亦可) 艺术(或艺术作品、作品)

  (3)必有所创 创为艺术 必有所本 本于自然

  2.生动的画境、戏景 勾魂摄魄的情感

  3.刹那间成为终古。

  片段成为完整的形象。

  在无数心灵中复现。

  4.BE

  解析:B项所说的“喜怒哀乐”所属对象不清,应该说是读者忘记了自身的喜怒哀乐;E项说法不准,作者和读者所塑造的形象有时是有差别的,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

  三、语言运用与表达

  1.示例:寒梅——没有春花撩人的艳姿,没有秋实沉硕的果实,寒雪里的一缕馨香,是你生命的绽放。

  2.示例:(母爱是)系着摇篮的绳索,任凭风吹雨打,岁月嬗变,她始终以一组强音,把我向生存的高层次鞭策。

  四、作文

  略。
看了"高一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精练精测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文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高一年级第五单元语文测试卷

3.高一上册语文必修2期末试题

4.高一语文必修4苏教版期中试题

164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