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小考辅导>

最后一课课文句子赏析(2)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最后一课》课文知识点

  1、细节描写的真实美:

  这篇小说的许多细节描写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就拿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低叫这一个细节来说,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用德国话唱歌吧!”旋即文笔骤收,戛然而止。答案,就留给读者去思索、补充。又如韩麦尔的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不待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作品中前后出现的两次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细节看来似是信手拈来,实际上却并非可有可无,它们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每一个细节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

  2、“烘托”和“重复”的手法巧妙运用:

  作者为了突出主题和人物性格,独具匠心地运用“烘托”和“重复”的手法。为了烘托爱国主义的主题,作者着意用烘托手法描绘了“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通过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和到学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像。这些不平常的情况,就为爱国主义的主题,烘托了庄严、悲愤的气氛,突出了主题。同时为刻画小弗郎士的性格作了巧妙的铺陈。作者还多次重复“最后一课”,每次出现这句话,用意不同,而意义却一次比一次深刻。这句话,像珍珠一样贯穿全篇连成一线,光芒四射,从而加深了主题,同时,对突出人物性格也有重要的作用。

  3、环境描写和第一人称写法的作用:

  环境描写和第一人称写法在本文中起了重要作用。如路上士兵的操练,镇公所布告牌前的许多人,教室的异常安静,上课使人难受的气氛。这些环境描写有两点作用:交待了故事的背景;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一人称有利于表现小弗郎士的人物性格:贪玩、害怕、难过、懊悔、专心直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在幼小的心灵里萌芽。人物形象刻画得异常可爱、真实。第一人称的写法,有利于对小弗朗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思想感情上的极大变化,突出主题,使文章显得真切、感人。

  4、白描手法: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是用白描的手法勾划出来的,虽然没有全面铺开描写,但却栩栩如生,十分感人。作者紧紧抓住他们在上最后一课这一场面中的强烈反应,突出他们的精神状态,表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5、取材集中:

  这篇小说取材集中,文笔简炼,结构紧凑,主题鲜明。可以说全文没有一句题外话。每段每句都和题目紧相呼应;每一个细节,都环绕着《最后一课》这个轴心,都起着烘托环境气氛、刻划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6、人物形象的刻画:

  有人把本文比作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这交响曲的主旋律是对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配合主旋律的是描写了郝叟、镇长、邮递员、班上其他学生等。构成主旋律音符的是对这些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以及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它们共同组成了一首悲愤的爱国主义乐曲。

  小弗朗士原是一个贪玩、顽皮的孩子,后来其思想感情发生剧烈震动,从幼稚、不懂事转变为对祖国怀有强烈的爱。文中对小弗朗士的性格刻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⑴心理描写。如第2段、第3段景物描写“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两组景象,在大人们眼中是一种痛苦、一种仇恨,而小弗朗士却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得多了”。这既表现了他贪玩的性格,更说明了他幼稚、不懂事。这是小弗朗士性格发展的中国。“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一句把小弗朗士怕迟到而又急于到学校、为路旁景物所吸引又不敢长时间停下来观赏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再如“他们(指普鲁士兵)该不会强迫鸽子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自白是由房顶上鸽子咕咕咕咕的叫声引发的联想。这联想表现出小弗朗士对敌人剥夺法国人民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卑劣行径的嘲弄和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也说明了小弗朗士已经由幼稚、不懂事变为懂事、成熟。

  ⑵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是通过小弗朗士的观察来展开的。这个形象基本上是由一个从幼稚走向懂事的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从孩子的观察和叙述中,我们看到,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有四十多年教龄、受人尊敬的老师。他热爱自己的职业,把自己的职业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是一个爱国斗士。他的性格刻画由以下几种描写方法完成。一是肖像描写,包括两方面:衣着描写以及神态描写。衣着描写如“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但那天既不是督学来视察,又不是要发什么奖。韩麦尔先生这反常的穿戴,既是为了说明他对自己教学生涯最后一次的留念,同时表现他对祖国的崇高敬意,另外,还表现了他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韩麦尔先生正是从自己的穿戴、言行神态中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教育自己的学生,显示他特殊的性格。神态描写,如“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惨白”是韩麦尔内心悲愤的感情,“呆”说明其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这种痛苦和悲愤,是韩麦尔爱国精神的又一个体现。他为国家的沦陷而悲愤,为遭受到侵略者的文化侵略而悲愤,为从此失去自己的战斗岗位而悲愤。这种奇怪的神态,韩麦尔的学生能读懂它们,因此,小弗朗士才觉得此时“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二是语言描写。文章用了相当的篇幅,对韩麦尔的语言进行了描写,以揭示其思想感情,丰富人物形象。如“他(指韩麦尔)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记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一段语言描写,寓意深刻,表现了韩麦尔对祖国的深情,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尽管是最后一次给学生们上法语课,但仍然利用这个神圣的阵地,激励自己的学生努力学好法语,用它作为武器,为祖国的统一、自由而斗争。法国人民不当亡国奴、坚强不屈的性格在韩麦尔先生等人的身上得到集中体现。

  7、文章的线索、情节:

  本文是以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根据人物活动的场景,本文的情节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⑴上学路上。小弗朗士因厌学、贪玩在上学路上驻足观“风景”;但后来能管住自己,向学校跑去;在路上预感今日气氛不同寻常。这部分作者巧妙地把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结合在一起,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另外,小弗朗士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为后面他的思想转变打下基础。

  ⑵上课经过。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一是教室气氛异常。二是小弗朗士知道了真相后的心理活动。三是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这最后一堂法语课,给所有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小弗朗士觉悟也得到提高。这一部分是情节的发展与高潮。

  ⑶宣布下课。这一部分是故事的结局,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的热爱,对亡国的悲痛,对法国语言必将永存的坚定信念。

  8、小中见大的艺术美: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战后割让阿尔萨斯与洛林两地给普鲁士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阿尔萨斯省人民沦为异族奴隶后的痛苦和对祖国的热爱。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题材,作者选用了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将笔聚焦在一个极富生活化的片断上,即阿尔萨斯一所小学一堂法文课上。作者的这一选择,又使“小”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社会意义的巨大主题浓缩到了一件日常生活的事件里,从而把这堂课提高到向祖国告别的高度,使这一堂课的任何场景、细节都具有了庄严的情味与动人心魄的力量。这种小中见大的手法在感染读者时有“四两拨千斤”的艺术效果。

  9、刻画心理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刻画心理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小弗郎士从幼稚到成熟的思想变化过程主要通过他的心理活动来描述的。当老师讲这是最后一课时,开始对自己的旷课感到“懊悔”;当知道老师要离开自己时,他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当看到字帖挂在课桌的铁杆上他就觉得“有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当听到屋顶上的鸽子咕咕地低声叫时,他想“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当老师讲完最后一课,他完全被老师的热情所感动,觉得老师“从来没有这样高大”。这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在老师教育下成长的轨迹,即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由天真幼稚逐步走向成熟,乃至到充满爱国激情的转变过程。


猜你感兴趣:

1.八年级上册语文27课句子赏析

2.最后一课优秀教案及反思

3.初一下册语文第七课最后一课

4.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书最后一课

5.最后一课都德课文预习作业

28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