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五年级方法>五年级语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老师在教学中,让五年级学生对语文课文《桥》有独特的学习感受,就应该让学生潜心涵泳、诵读体味。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 16 课。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并结合高年级段学生特征,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情感态度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在场景的对比中理解人物精神品质。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飞速上涨的洪水,感受情况的危急,领悟老汉的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四、说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这节课,主要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悟情的过程中。

  五、说学法:

  向学生传授“学法”。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这是我这次说课的重中之重,在整节课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合理,并结合自己的优势声情并茂的朗读,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视频来感受形势危急,教师诵读。

  交流:感动之一:(第一次喊话)

  老支书的壮举: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在这里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老汉的嗓音为什么沙哑了,试想之前发生了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感受好汉的辛劳。并第一次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的回答会比较肤浅,但我并不做回答。

  通过“拥戴” “像一座山”体会威望如山、才沉稳如山、威严如山则、责任如山、大爱如山。

  在指导朗读时,采用的是补白的方式,教师渲染气氛,师生合作完成。

  感动之二:(第二次喊话)

  老汉的壮举: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在这次的交流中,我先让学生圈出老汉动作的词,说说你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重点抓住老汉凶得像只豹子来进行体会。并通过比较朗读感受老汉的果断。

  感动之三:(第三次喊话)

  老汉的壮举:(课件出示)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在这里让学生找出并体会相同的两个动词“推”。二次提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学习学生的回答会比以前深刻。但老师仍不做回答。

  围绕这一问题,以三个小板块的形式出现,命名为感动之一,感动之二,之三,实际上就是抓老汉的三次言行,并与当时水势的凶猛结合起来读,便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这也符合《课标》上说的:不要孤立地做一些繁琐的分析,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揭示课文悬念,深化文本感悟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但老汉早已被洪水吞没,解答谜底,在死亡逼近时老汉冲上前揪出的居然是自己的儿子。这时再重新感悟感动之三,把句子中的好汉和小伙子换成父亲和儿子再读。并完成老汉的心愿,说出他对儿子的心里话。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深深地体会到虽然老汉和儿子牺牲了,但他们的精神还在,正是他们架起了这座生命之桥。使学生们理解了桥的含义,顺理成章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开发资源,主动学习

  在古今中外,我国涌现出许许多多与好汉有相同品质的人物,课前请学生进行了搜集整理,并请小组长在课堂展示。老师再整理制作成了我们自己的好人网。作业也是需要利用网络来配合完成。一个是把《桥》的读后感发到班级空间共享。一个是在网络上观看电影《焦裕禄》。

  情感延伸,升华感受

  整节课就在这样的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的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结束了。

  板书简洁明了,既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又突破了本文的难点。最后在歌声中,在诗歌中结束给人以回味。

  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2

  《桥》是一篇小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根据本文的内容和表达的特点,我设计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4.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二、教学理念:

  让学生有独特的学习感受,就应该让学生潜心涵泳、诵读体味。特别是第一课时,要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以诵读体味为主要教学形式,注重诵读中涵泳、意会、体悟。并在读中了解课文大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能与文本、作者充分的进行对话,为下一节课学习做好准备。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上课时要求学生分三个层次的读课文:一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二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三读课文,品析文章主要人物。一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对一些难理解、难写的字词,重点指导读写,扫除学习课文中的障碍,发挥语文学习的工具性作用,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二读课文,让学生能更流利的读文,更好与文本对话,归纳出文章的大意,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在这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人物——老汉。第三次读文,有感情的读课文重点部分,就是有让学生抓住主要人物老汉的言行,感悟老汉的伟大。(这部分主要在第二课时完成。)让学生在了解文章之前扫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能更好的感悟文本。在学习课文时潜心涵泳、诵读体味,读中感悟、启思中说写、促使学生在言和意的体会中进行感悟、内化、转换。在教授课文时,我采用由整体到部分的方法,让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大意后,体会老汉的不简单;再细读文中,感悟老汉的伟大。使老汉的形象一步一步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从而使老党支部书记的高大形象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情感生发,激起了对老汉的敬佩之情。达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课题

  同学们都见过桥。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桥?(板书:桥)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桥都是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我们的汉字常是一词多义,这个“桥”除了指我们常见的这些便于通行的建筑物外,还有什么意思呢?(形状如桥梁的)

  对,我们曾学过的《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中的“桥”就是指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今天我们来学习《桥》这篇课文,看看那这里的“桥”又是指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正音,读通课文。

  1.学好一篇课文必须会读。读课文就像上台阶一样,第一级台阶就是把课文读通、读顺,第二级就要能流利地读课文,第三级台阶就要求我们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我们学习课文就要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首先我们来爬第一级台阶,在读课文之前大家要先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认识或者拿不准的字,请查字典弄清楚。请大家放开声音,大声读课文吧!

  2.学生读课文。

  3.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说明我们都很会读书。老师想请一位平时在全班读书方面锻炼较少的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的1—6自然段。大家说谁来?(生读)大家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相机正音、学习词语)(再请3位同学读书)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我们把读书过程中的拦路虎,都清除了,这次请大家流利地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

  2..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什么?(指名说主要内容)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四)三读课文,品析文章主要人物。

  1.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伟大的老汉,课文哪些地方是写老汉的?(7-22)其他地方写了什么?

  2.我们来默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很深,用笔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让你感受很深。(生读课文)

  3.来!说说再一次读了一遍课文之后,课文的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特别?

  (生读印象深刻的句段,师相机指导朗读)

  4.通过刚才的读,你们觉得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

  5.学习课文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感受文章的内涵;不深入到字里行间,我们就无法理解老汉的言行。让咱们再一次带着自己对文章的感受,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和村民一起去感受这场灾难,和老汉一起去挽救村民。请大家发放声读7——22自然段。

  (五)小结

  我们以知道老汉是个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人,我们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汉的这些高尚的品质呢?

↓下页更多五年级下册语文《桥》说课稿↓

  

309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