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设计
《桥》是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课文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老师要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学习啦小编在此整理了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中的最后一段话,音乐伴奏。在这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桥式心灵之桥,是救命之桥。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也是桥。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引入学习,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感受洪水的肆虐。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交流感悟。大屏幕出示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提出问题。
4.理解“咆哮、狞笑、放肆”,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洪水的肆虐,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体会人们的惊慌
洪水像恶魔,席卷了村庄。劳作了以天的人们还在熟睡中,一声惊呼,人们已经在水中了,这时人们的反应怎样,在文中找答案。
指名接读“人们翻身下床……往南跑。”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的反应又是怎样?
指名接读“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师: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只能怎样?
指名接读“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人们怎么了,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来,读出人们的慌乱。(板书:惊慌)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生的本能,可逃生有路吗?路在哪里?(生答)屏幕出示句子: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齐读。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话想说?(学生回答自己的感受。)
是啊,全村一百多号人逃生的希望都系在这窄窄的木桥上。(板书:)洪水肆虐,人们惊慌,这本不牢固的木桥能帮助人们逃生吗?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时刻,谁出现了?(老汉!)对,这时,人们看到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他是怎样做的?(板书:老汉)
【设计意图】将人们在洪水中的求生表现和恐惧表现展现在大家面前,为体会老汉的镇定自若,像一座山一样的冷静打好基础。
(三)领悟老汉的献身精神。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请同学们继续往下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老汉的句子
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①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②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
⑵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说话简短有力,以严格的先人后己的党纪控制了局面,组织大家有序地撤离。短短的一句话里,连用三个感叹号,足以看出老汉话语的威严。)
⑶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报名。”
(对于想抢先逃离危险的党员,老人是冷冷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持秩序。冷冷的是老汉的话,不会冷却的是一颗为人民群众的心。)
⑷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① 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② 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③ 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A、抓住“吼”、 “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B、“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如果他还来得及喊,他会喊什么?
④ 既然老汉这么爱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要把他从队伍中拉出来呢?
⑤ 有表情朗读,读出敬佩。(个别读、分角色读、评读等)
4、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重点句子的方式,使老汉的形象跃然纸上,扎根学生心中。
四、理解主题,升华情感。
是啊,就在这座桥上,老支书让全村人脱离了生命危险,却使得自己和儿子失去了生命,他以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生命,让我们见证了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架起了党员和群众之间的什么桥啊?是生命之桥啊。
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老支书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矗立在我们的心中。课文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感人至深,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请同学们一起来感悟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文末点题,主题升华,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细节描写感悟老支书的人格魅力,并通过感情朗读表现出老支书舍己救人、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以及他作为父亲对儿子严厉、深沉的爱。
3、学习课文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质的表达特点,并初步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感悟老支书舍己救人、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高尚品质,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质的表达特点,并初步学会运用。
一、揭示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二、感悟老汉作为党支书的形象
1、自由读课文,待会儿请同学们来说说,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桥还是人?
2、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划出相关的句子,简单写写你的体会。好好地读一读。
3、指名汇报交流,并指导感情朗读。
4、刚才很多同学都说了自己的感受,下面我们就来填一填。
板书:这是一位( )的老支书
5、来,让我们带着刚刚体会到的这些情感再来读读这些描写老汉的句子。
(出示幻灯片,齐读。)
三、领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1、(出示幻灯片7、8段)刚才我们从动作、语言这些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中品读出了老汉的形象。现在老师把课文中的前两段话加进去。自由读读,看有没有新的感受?把我们体会到的情感用我们的朗读表现出来。
2、这两段文字就是环境描写,看看它对表现老支书的品质有什么作用。
3、用环境描写更好地衬托出了人物品质,这也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之一。文中还有很多处这样的描写。请找一找,读一读。
4、指名读,说体会。
四、感悟老汉作为父亲的形象。
1、在党的队伍里,他是一位无私无畏的支书。在他的家里,他是一位父亲。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看看他是位怎样的父亲?
2、课件出示两处描写父亲的句子。
这两处描写中都有一个“吼”字,自由读读,看看这两处“吼”有什么不一样?
3、指名读,并谈感受。
4、总结:一“吼”是责备、生气;二“吼”是命令与爱。齐读。
5、最揪心的还是这一个句子: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老汉要喊的是什么?
6、让我们再来填一填
板书:这是一位( )的父亲。
五、体会结尾处的妙处,拓展写话。
1、这样一位老支书走了,这样一位父亲走了。五天以后——
(齐读24-27段)
2、课文最后才交待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有什么好处?
3、拓展写话
从这个“搀扶”中,你能读懂什么?
洪水已经退了,一切四化已经恢复了平静,而老太太的心里却一点儿也不平静,她静静地站在河边……请你用几句话写写周围的环境,表现出老太太的心情。
六、学会发现,学会运用。
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舍己救人、不徇私情的老汉,还学习了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品质的写作技巧。课文在表达上还有很多特色。你发现了吗?
同学们可以尝试着将这些表达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桥》教学后记
《桥》一课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本文故事性强,情节感人。在教学本课时,我注重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感悟。
1.反复读,强调学生多角度的阅读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是课标中的要求。对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学生反复读,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如在解读“老汉像一座山”我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要把老汉比作一座山。学生解读老汉沉着冷静是一座山。引导学生感受“对老汉有话要说吗?”“很敬佩他。”“真了不起。”“请带着敬佩之情读,(学生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我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下文体会,学生解读老汉受人拥戴他公正无私,他是领头羊是群众的靠山。教师学生再读句子,“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反复读,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时,提升学生的感悟。
2.以“读”为主线,关注学生的“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理念。语文素养靠语文实践,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但在强化读书感悟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其中的一维小学语文主要目的不是学“道”(指文章内容),而是学“文”(指语文规律和读写规则)。在轰烈烈的感悟中,教师要不忘学习方法知识,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知识。
在阅读感悟的同时,要学习方法。本课突出体现在引领学生学习人物时,注意让学生归纳学法,“刚才我们在体会老汉的形象时,大家是通过对老汉的哪些描写感悟到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体会的。“
3.读写结合,生发语文能力
在学习到最后一部分的时候,让同学们展开想象,把自己想象成村子里的人们,这时他们想对老汉说什么呢?让大家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是对交际能力的一种培养。我感受到学生兴趣盎然,语言在生成,能力在增长,连平时很难动笔动口的同学也跃跃欲试。这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生才会感到易于动笔,只有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乐于表达。
但本课当中回想其中,不足之处为过于追求学生自主的回报感悟,作为教师没有很好的处理课堂上即尊重学生的体验,又能面向全体的教学艺术。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