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提高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办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4、理解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讲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这样引读,主要是提示学生注意领悟这段话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引读第4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3、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
多媒体播放海棠花。
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6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4、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指名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总结。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
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海伦凯勒》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能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读,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适度拓展,让学生与海伦凯勒对比,让学生知道自己虽然身有残疾但一样可以成为残而不废的人。
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想象,感受、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下面一句话:人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毅力。
联系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老师为什么要出示这句话呢?
(这句话是对海伦一生的赞美。海伦是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但她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阅读写作说话,写了14部著作。)
2、她走得远吗?她攀得高吗?
她靠的是什么?(是志向,是毅力。)
3、这种毅力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讲就是——不屈不挠。
让我们一起举手写下这个感动人心的词语(板书:不屈不挠)。
让我们一起呼唤这个顶天立地的名字—(齐读课题)海伦·凯勒。
二、精读品悟第二段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后第四题的学习要求。(指名生读)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下来,再读一读。
A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B“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
2、课件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1)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品味。
(不分昼夜,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摸出了血)
a“不分昼夜”说明海伦学习时间之长,白天学了还不够,夜晚还接着进行。
海伦学习不仅时间长,还十分投入。是拼命地摸读,不停地书写。
b是的,海伦十分地渴望知识,学习非常投入,用课文里的词讲就是(如饥似渴)
c如同饥饿的人看到了食品,如同干渴的人看到了水源,怎么样?
扑上去。扑上去干什么?
(吮吸,吮吸知识的甘霖)。
3、这就叫“如饥似渴”,对知识保持强烈的渴望。“不停地” 在——(生:书写)。“拼命地”在——(生:摸读盲文)。以到于小小的手指头都——(生:都摸出了血)。
4、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书写盲文吗?
出示资料,学生朗读:盲人的书写也比我们困难多了,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扣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师手势比划。)请你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敲桌子,体会有什么感受?
海伦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拼读盲文的。五六岁的孩子,皮肤是很柔嫩的。难怪沙莉文老师心疼。
三、品悟第一段
1、她为什么这样拼命地学?她不觉得苦累吗?(稍停顿)我请两位同学来读课文1-3小节,读完后,同学们心里也许就有答案了。
(她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课文中的“暴躁”一词说明了她当时内心的痛苦。她拼命地学习,知识给了她重生。)
2、世界是有声有色的,都有哪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浮现哪些词语?
(鸟语花香 ,泉水叮咚 ,莺歌燕舞 ,欢声笑语 ,谈笑风生)
这个世界还有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
(小桥流水 ,亭台楼阁 ,青山绿水 ,五彩缤纷 ,百花盛开)
3、还有太多的词可以来形容这个精彩的世界,然而对于海伦凯勒来说,
她看不到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看不到青山绿水、百花盛开的美景,她的眼前只有—— (眼前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
她听不到婉转的鸟语,动听的莺歌,听不到欢乐的笑声,动情的歌唱;她的耳畔只有——(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
4、读读课文中海伦认识“水”后内心的喜悦吧。
(海伦猛然醒悟,…
师问:同学们,你们都接触过水,你见到的水是怎样的?接触到水时你有特别的感受吗?
(透明的,清凉的,接触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色无味的)
a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水,海伦为什么觉得它清凉而奇妙?(指名答)
因为海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水
因为她一直都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看不见也听不见。
b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生读、评)
c我们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海伦·凯勒的新生命也是从“水”开始的呀!是知识之光照亮她黑暗的心房。这一天她学会了父亲、母亲和老师等30个字,这一天学的比以前5个星期学的还多。所以——(指屏幕)
(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过渡)摸出了血算什么?她要让她的生命开出更美的花儿。十岁时,她强烈地渴望开口说话,可这对于一个失聪失明的她来说,谈何容易?
5、(课件出示) “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 ……难吗?具体说说?
(萨勒发音时 ,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与喉咙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a注意句子里的破折号了吗?“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我们知道,作为伙伴经常生活在一起,一个手势眼神都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更何况说话呢?而海伦为了让自己的最亲密的伙伴明白自己的意思,常常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反复朗读几个小时。最亲密的伙伴尚且如此,不是伙伴的外人呢?难啊!
b“练习”后面的省略号也说明海伦是在无止境“坚持”。
这里的逗号换成顿号行不行?
(不行,只有用逗号才更能说明每一次练习都是漫长的过程,一个痛苦的过程。
是的,但这也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幸福过程。你看,当夏天来临,海伦回到家就大声呼)
c(接读)“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多少日想念祈祷,多少次模仿坚持,生命里幸福的花朵就在这一刻绚丽绽放了
四、品悟第三段
1、课文前面还写了一个“说话”,在哪儿?
(课件出示)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是真的说话吗? (是用手指拼写盲文,与人交流。)
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表示特殊的含义。
2、课文里就有一段海伦用手指说出的令人感动的话。
(课件出示)“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a(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读时强调“看”)
这里的“看”也是特殊的含义,其实是心里的想象。
b我们来把答案写下来,翻开书,看课后第三题:说说下面引号的用法。后面的“说话”“看”我们知道都表示特殊的含义。第1句呢?
c“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这里“泥土”“种子”上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来一下。
有一点同学们一定没有想过,这里为什么恰恰列举“泥土”“种子”,而不说“蔬菜”、“水果”?种子需要在泥土里生长。这“种子”让我想到了海伦,海伦就是在沙莉文老师关心、指导爱的土壤里发芽、长叶,长成参天大树的。
这种子也许就是知识的种子,是爱的种子,是沙莉文老师播下的,在海伦渴望知识适宜的泥土里快速生长。
3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冲出黑暗》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还记得开头我们听写的那句话吗? (齐)人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毅力。
五 作业
推荐学生读书:《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更多苏教版五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