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五年级方法 > 五年级语文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对学生学习至关重要,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老师们在教学活动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习作的时候,往往是有话写不出,总是用概而括之的词语和句子来告诉别人自己的感受,如“太好了!”“真美啊!”等等,可是到底多么好,多么美,缺少更多的词句来描写。

  当我们读到《秦兵马俑》这篇文章之后,是不是从中有所启发呢?

  这篇文章是介绍秦兵马俑的规模、类型以及其艺术性所在。作者采用了先概括写,后具体写,以及由所见到所感的顺序介绍所见所闻的。这种写法我们见过不少。《长城》《颐和园》都能找到这种写法的影子。

  此课教学时,把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及价值,再反映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明学习了。但学生学得不深刻。原因在于没有让学生通过图文细细评味,通过深入体会到两大特点。让学生来明白兵马俑之伟大,中华民族之伟大。所以一下转入学习后面内容,学生只是从文字上说出兵马俑之价值,而不是内心的感悟,这是一大缺点。为此我感到:上课时语言文字得带领学生细细评读,把学生情感引发出来,才能把难点.重点解决。

  再有是通过更合理手段,使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调动他们生活经念,使他们有话说,有感觉有欲望说,这么课堂气氛才活跃,学生的学,老师的教才默切配合,淋漓一片。

  作者在介绍兵马俑的类型的时候,先用一个过渡句,概括写“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然后具体写各类兵马俑个性鲜明的具体表现。文中有身材描写,着装描写,有动作描写,有神态描写,无论用词,还是造句都让人神往——想真的到那里去看看。尤其是文章的第八自然段作者对这些兵马俑的神态展开的联想,很值得一学:

  每一件兵马佣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同意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进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

  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兵马俑神态后面的内心,当然,这也是作者的内心感受,字里行间透着对兵马俑这一祖国瑰宝的赞美,对古代那些雕塑兵马俑的劳动人民由衷的敬佩。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前呼后应,使得文章浑然一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对我们写好习作有这样一些启发:

  第一,要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抓住各种兵马俑的特点去写。

  第二,要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写联想都是为了让眼前的静物动起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还要学会巧妙地构思。对所写内容的布局也是这篇文章写得好的原因。

  第四,要积累丰富的词汇。这篇课文中,四字词语的运用让文章充满了气势。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音乐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介绍性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城市的独特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作“音乐之都”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课文上写法上也别具匠心,以总分的构段方式,并选择典型材料来具体说明,让人一读就明白,结构清晰自然。这也正好作为对学生语言训练的一篇例文。

  新课程下,要求我们要让课堂充满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小课堂连着大世界。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把课内阅读材料与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效益的。从本篇课文的内容看,要理解维也纳为什么会被称为音乐之都?如果没有一定的背景材料加以补充,显然难以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在学习课文前搜集大量的资料,如各音乐家的生平、业绩,维也纳的公园、剧院,城市的装饰,人们的生活习惯等等,一幅幅展现维也纳美丽、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给了学生一个很直观的印象,他们能真切地感悟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其次,让学生利用电脑课或在家上网看一看“金色大厅”里举行新春音乐会的视频,也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月光启蒙》是一篇蕴涵丰富的散文,节选自孙友田的《月光母亲》。文章讲述的是诗人孙友田回忆自己童年时,在诗意的月光下,母亲搂着他,唱起动听的歌谣、童谣,讲故事、猜谜语,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文学的种子,点亮了心灯,一颗混沌的童心变得豁然开朗,得到了有益的启蒙。课文以“歌谣、故事、谜语”的形式,充分展露母亲对我的启蒙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在第二课时,我紧扣课题“启蒙”两字,让学生了解了“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对我的教育使得“我”成为诗人、作家,让学生体会此刻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激之情反复诵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然后按照作者的回忆的思路,以母亲的启蒙为主线,帮助学生从歌谣内容、从自身和作者的感受、从母亲的情感等不同角度去领会母亲的启蒙。教学时紧扣“歌谣、故事、谜语”帮助学生学习。

  (一)读歌谣,感受歌谣美

  学生把收集的海门歌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唱歌谣,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和同桌拍手合作说,还有的用歌曲调哼起了歌谣,大家在玩歌谣的气氛中体会到了歌谣赋予大家的乐趣。

  (二) 悟情感,体会母爱美

  联系母亲劳累了一天还不忘在月光下搂着我,给我唱歌谣,还唱得如此动听,如此悦耳,体会浓浓的母爱。

  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教学,学生对“母亲把对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拓展文本,升华主题。

  我补充一首孙友田在《黑土地》中的一段诗,让学生体会和母亲教的歌谣的相似之处,以感悟母亲对我的启蒙和影响。

  其次,《月光启蒙》的原文中是这样的:“……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赶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课文中慈爱聪颖的母亲与此时痴呆傻笑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我将原文出示,配乐示范朗读,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在情感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出示一段话的填空:看到这一轮明月,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练说,进一步体会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当然如果课上能前后紧凑一些,再加上这一片断的练写,效果会更好,学生对这种情感的体悟会更深刻,而且学生也是在一定的情感积累后,应该说写出来也是水到渠成。

244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