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五年级方法 > 五年级语文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教学反思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反思是老师对自身教学方式方法的再认识,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五回,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短文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首先让学生重点是学习诸亲六眷的猜测和严监生的反应,体会严监生的吝啬。重点研读描写严监生反应的句子。引导学生紧扣“摇了两三摇”“睁的滴溜圆,狠狠摇,指得紧”“把眼闭着摇头,指着不动”这些句子,感悟严监生从急切到绝望的心理变化,从而感悟他的吝啬。

  在课堂中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特别是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揣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增加课堂的语文味。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首先是古典白话文和现代白话文在表达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顺,把字音读准确。还让理解古典白话文中和现代白话文不一样的词语。这篇文章中还有许多写法值得关注,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么写严监生病重的,引导学生感悟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眼部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写法。让学生感悟,用平时难以理解的行为来写一个人,就叫讽刺。

  在本堂课中我努力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知道监生就是古代对读书人的称号。引导学生知道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来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整体感知文章时,主要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借助课题抓关键词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进行概括,用这样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在精读课文时要求学生通过做批注方法去读。在学习重点句子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语去感悟人物的精神。

  课后想一想,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老师讲的过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不够;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合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刷子李》教学反思

  《刷子李》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为话题,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本文生动有趣,故事一波三折,人物形象富有传奇色彩,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很容易吸引学生阅读。

  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呢?课中紧紧抓住一个“奇”字,让学生在“读”中晓“奇”,在“议”中悟“奇”,从种种“奇”中感悟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如,在引导学生感悟“刷子李”是一“奇”人时,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品味——“规矩奇”、“ 动作奇”、“效果奇”各体现在哪些方面?

  我把本课教学定为两大板块: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聚焦表达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内心活动中感知“一波三折”。我始终考虑学生的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取舍,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这些收获,使我意识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学生。这样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可行的、有效的。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教学反思

  一:教学行为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本节课我设置了下面两个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顽皮,机敏,富于心计,争强好胜的鲜明个性。

  2、学习作者抓住动作,心理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方法进行现场练笔。

  教学时,我本打算用二十分钟学习课文,用五分钟进行写作点拨,再留十五分中学生进行现场练笔。因为教学密度安排过大,所以在学习时,学生没有探究出小嘎子争强好胜的个性,而我呢,也因为紧张,因为急着赶时间进行写作铺垫,而忘记了这一点的指点,致使目标达成打了小折扣。通过学生当堂写出的片段,孩子们对今天这节课里学到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已经掌握,并能加以运用了,这是值得庆幸的。

  二、本节课师生的“沟通”和“合作”是否有效: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是失败的教学。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师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开课时,老师与学生就影视作品中小嘎子形象的沟通,为文本学习铺垫基础;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就小嘎子形象的交流,是学习人物描写的过度;学生在精读课文时,师生的对话和小组合作中的读演揣摩,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人物个性的感知和写法的感悟。三个层次的沟通呈循序渐进推进式步步深入,我感觉到本节课的沟通比较有效的沟通,没有虚设和浪费时间的低效行为。

  三、本节课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教材,历来被作为课程之本。而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或是重要教学的重要资源。

  因此,为了整合利用本单元教材,使学生能更高效的达成目标,通过读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文本,不仅能感受到作家笔下的鲜活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借助文本这个载体,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为此,我在教学时,花了一定时间去利用典型句子和自己在备课中搜集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内容对学生进行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方法的指导,并让学生现场迁移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去写一写《比武课上的王老师》,把自己当成了一种重要的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处于同一标准下去观察,去写作,为后面的大作文:“写一个熟悉的人”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四、要本节课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

  本节课我为了追求读写结合和四十分钟的高密度高效率,对文本的挖掘还是不够深入的。尤其对文中的动作描写中动词的品悟显得有些仓促了,写法指导的内容似乎摄入多了一点,因而导致后面学生练笔时间紧,没有能够按时展示写好的片段,还拖堂了,这是本节课最大的失败。对这些“内伤”我必须认真回顾、仔细梳理、深刻反思、并对症下药,才能客服自己性格急躁急于求成的毛病,以后才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五、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是否出现新的生成。

  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往往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本节课教学没能出现新的生成和高潮,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上节课学生初读了整篇课文的三个小故事时,已经质疑问难了,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失去了新生成火花的良好时机。二是学生的课堂练笔这一环节本是我特意为孩子们产生新生成和营造课堂高潮而创设的,可是因为教学时间的不够用,孩子们又失去了这一更重要展现自己的机会。不过课后,我及时批改了孩子们的练笔,并利用零星时间让学生体验到了自己创作的快乐,算是一种教学延伸吧。本节课这一失落,使我体会到:以后我得更加深入地钻研教材,特别还要全方位地备学情,还要充分地备各种教学细节,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中新生成的快乐,也才能使课堂闪现出亮点。

  六、本节课教学过程是否适应面向了全体学生。

  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课才是真正成功的课。因此,无论是情境的创设还是内容的呈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释疑解惑,均应“为了一切学生”,多层次、多维度、多渠道地开展教育活动。本节课我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基本保证了学生全体参与,只是在全班交流找到的关键句子和人物个性时,我就只能是点个别代表来展示观点了。今天练笔中,全班学生几乎都能用本节课学到的两种描写方法去描写自己的语文老师,尤其是张美健等几个学困生写出的文章比平时都成功,更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七、本节课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

  为了防止探究性学习虚假场面的出现和小组中的“老面孔”及优等生发言状况的出现。本节课我安排结对子交流和四人小组合作读演感悟人物个性两个环节的合作,从学生后来在全班的展示情况来看,是比较实在的。但是在全班交流时,我还是难免为了赶时间而等不及学困生举手,无奈之下点了更多的优生回答问题,这是我以后教学中值得深入探究和克服的问题。

  总的来说,本节课我上得不算成功,还有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我还得在以后的教学中一边实践,一边反思,以便慢慢改进自己的不足。

2445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