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物理学习方法>

2018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2018年武汉市的初三同学,最重要的是备战中考,物理的备考复习得如何?物理试卷全都做了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提供关于2018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8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一、选择题

  (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居民区旁高架桥上的隔音挡板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分析】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实际做法,分别加以分析判断.

  【解答】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B、街道路旁安装隔声板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C、学校附近安装噪声监测器可以监测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

  D、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是中考的热点.

  2.(3分)(2016•武汉)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熔化吸热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

  C.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考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

  (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

  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B错误;

  C、由于从冰箱取出的一瓶水,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故C正确;

  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液化知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液化的条件有没有发生变化.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m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镜面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开放题;顺推法;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的反射包括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3)光照在不同介质面上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平面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4)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解:A、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正确;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镜面反射,故B错误;

  C、平面镜成像时,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人到平面镜的距离从1m处又后退0.5m时,镜中的像与她相距1.5m+1.5m=3m,故C正确;

  D、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均匀的大气使光发生了折射,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光的直线传播的具体生活实例,需要利用生活和物理之间的联系进行判断;能否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是本题的解题关键.

  4.关于信息的传递与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机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

  B.“北斗”导航系统是利用超声波进行定位和导航

  C.目前核电站是利用核聚变发电

  D.太阳能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所以人类不再有能源危机

  【考点】移动通信;卫星中继通信;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太阳能的利用..

  【专题】应用题;其他综合题.

  【分析】(1)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2)声波和电磁波都可以传递信息,但是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对于没有空气的情况下的信息传递一般都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3)将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的系统和设备,通常称为核电站,核电站是一种高能量、少耗料的电站,

  核燃料裂变过程释放出来的能量,经过反应堆内循环的冷却剂,把能量带出并传输到锅炉产生蒸汽用以驱动涡轮机并带动发电机发电;

  (4)太阳能可以直接被人类获取,属于一次能源,太阳能是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目前人类对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解答】解:

  A、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受台,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A正确;

  B、超声波和次声波都属于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北斗”号导航系统是利用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航,故B错误;

  C、核电站是以铀为燃料,利用核反应堆把铀原子核裂变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水和水蒸气的内能,又把内能转化为发电机的机械能,最终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是一种既无污染又取之不尽的新能源,但目前的充分应用还有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所以人类仍会有能源危机,故D错误.

  故选BCD.

  【点评】本题考查了的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学科综合题,但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5.(如图所示,GMR是巨磁电阻,它的阻值随电磁铁磁性的增强而减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开关S1闭合,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磁铁左端为N极

  B.开关S1闭合,滑片向右移动,电磁铁磁性增强

  C.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右移动,GMR的电阻变小

  D.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指示灯变暗

  【考点】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图析法;欧姆定律;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1)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电磁铁的磁极;

  (2)由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得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

  通过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结合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可以确定滑片移动时,其磁性强弱的变化;

  (3)根据灯泡的亮度变化,能够确定电路中电流的变化,进而知道巨磁电阻的阻值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解答】解:A、由利用安培定则可知,电磁铁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故A正确.

  B、开关S1闭合,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电流变小,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故B错误.

  C、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减弱时,右边电路中的指示灯明显变暗,说明右边电路的电流变小了,巨磁电阻的电阻变大了,即巨磁电阻的阻值随磁场的减弱而增大,故C错误.

  D、开关S1和S2同时闭合,滑片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路中的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指示灯变亮,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在控制电路中,滑片的移动是分析的入手点;在工作电路中,灯泡的亮度是确定电路中电流变化的一个隐含条件.

  6.(3分)(2016•武汉)如图是手摇发电机的构造示意图,摇动手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小灯泡发光,下列实验中和手摇发电机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B. C. D.

  【考点】发电机的构造和原理..

  【专题】应用题;电动机、磁生电.

  【分析】当闭合电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可以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

  【解答】解:手摇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工作的,则

  A、该图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与发电机无关,故A错误;

  B、此图为研究通电螺线管磁场的特点的装置,与发电机无关,故B错误;

  C、此图中有电源,磁场中的导体通电后,会受力运动,即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此图中没有电源,当磁场中的金属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故电磁感应现象,该现象就是发电机的原理,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能准确的判断出电与磁这一章中的实验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7.(3分)(2016•武汉)关于某中学生的估测,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考点】长度的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定量思想;估算法;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dm左右.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不可能是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 m/s≈1m/s左右.此数据合理;

  D、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此数据不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8.(3分)(2016•武汉)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数据正确的是(  )

  A.金属块的质量为39.4g

  B.金属块的体积为5L

  C.金属块的密度为7.8×103kg/m3

  D.金属块的密度为7.88g/cm3

  【考点】质量的测量与天平;密度的计算;量筒的使用..

  【专题】计算题;实验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所对的刻度值;金属块的体积应等于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减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得出金属块的密度.

  【解答】解:(1)由图甲知,物体的质量m=20g+10g+5g+4g=39g;故A错误;

  (2)由图乙知,水的体积为25ml,由图丙知,水和金属块的总体积为30ml;

  则金属块的体积为:V=30ml﹣25ml=5ml=5cm3=5ml,故B错误;

  (3)金属块的密度:ρ= = =7.8g/cm3=7.8×103kg/m3.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是测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主要考查了天平读数及量筒的读数和密度的计算,都属于基础性的知识.

  9.(3分)(2016•武汉)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使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的

  B.汽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止,是由于速度大、惯性大

  D.太阳能汽车行使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

  【考点】力作用的相互性;惯性;平衡状态的判断;太阳能的转化..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运动和力.

  【分析】(1)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处于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

  (3)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

  【解答】解:

  A、汽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作用在汽车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条件,故A错误;

  B、汽车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牵引力和阻力两对平衡力,故B正确;

  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只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

  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的辨别、惯性的理解、太阳能汽车能量的转化,是一道综合题.

  10.如图分别是小明家上月初和月末的电能表的表盘,表盘上“16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指示灯闪烁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消耗的电能越多

  B.小明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911kW•h

  C.小明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10A

  D.断开其他用电器,只让电饭锅单独工作2min,指示灯闪烁32次,此时电饭锅的功率为600W

  【考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与电能的求法..

  【专题】应用题;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从电能表表盘可得到的信息:①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反映了电路消耗电能的多少;②电能表读数时,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kW•h;③根据10(20)A的含义判断;

  ④1600imp/kW•h表示每消耗1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1600次,据此求出指示灯闪烁32次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P= 求出电饭锅的功率.

  【解答】解:

  A、因为电能表指示灯闪烁的快慢反映了做功的快慢,因此指示灯闪烁越快,电能表所在电路的总功率越大,故A错误;

  B、小明家上月消耗的电能为:5637.8kW•h﹣5546.7kW•h=91.1kW•h,故B错误;

  C、因为电能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0A,因此小明家干路中的电流不得超过20A,故C错误;

  D、指示灯闪烁32次消耗的电能:W= kW•h=0.02kW•h;

  电饭锅的功率:P= = =0.6kW=600W.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电能表参数的理解,关键是要明白各参数的物理意义,还要能读出电能表的示数和计算出当月消耗的电能以及用电器的功率.

  11.(3分)(2016•武汉)如图所示,学校有前、后两个门和值班室,在前、后门各装有一个按钮开关,学校值班室有电池组、电铃和红、绿两盏点灯,要求: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红灯亮且电铃响;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绿灯亮且电铃响,以下电路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考点】电路图设计..

  【专题】图析法;电流和电路.

  【分析】前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红灯亮且电铃响,说明前门开关与红灯、电铃串联;

  后门来人按下开关时,绿灯亮且电铃响,说明后门开关与绿灯、电铃串联;

  由于只有一个电铃,所以,电铃位于干路、且红灯、绿灯并联、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后门开关串联.

  【解答】解:A、前门开关、后门开关、红灯、绿灯、电铃串联,故A不符合题意;

  B、电铃位于干路、红灯与后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前门开关串联,故B不符合题意;

  C、电铃在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的支路上,故闭合后门开关时绿灯亮,电铃不响,故C不符合题意;

  D、电铃位于干路、红灯与前门开关串联,绿灯与后门开关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要求,然后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灵活的判断开关的连接方式即可得到合适的电路.

  12.(3分)(2016•武汉)如图所示,灯泡上标有“2.5V 0.25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分别为0﹣0.6A和0﹣3V.

  ①断开S1和S3,闭合S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2,R2消耗的功率从0.162W,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1和I1.

  ②断开S2,闭合S1和S3,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U2和I2;

  ③断开S3,闭合S1和S2,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2时,电流表的示数I3=2I1.

  已知U1:U2=9:5,I1:I2=3:5,假设灯泡电阻和电源电压不变,则下列数据错误的是(  )

  A.R1=20Ω

  B.在③中,为了保证电路安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4~20Ω

  C.在③中,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0.81W

  D.电源电压为4.5V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应用题;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

  【分析】分别画出三种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①断开S1和S3,闭合S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时;②断开S2,闭合S1和S3;③断开S3,闭合S1和S2,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2时);

  (1)知道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根据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表示出图甲、图乙和图乙、图丙的电流之比,然后联立等式求出R1、R2的阻值;

  (2)图甲中,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P=I2R表示出P2即可求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

  (3)根据I3=2I1求出图丙中电路的电流,根据P=UI求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4)图丙中,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小于电压表的量程,通过灯泡的电流可以达到额定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相比较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然后得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阻值的范围.

  【解答】解:①断开S1和S3,闭合S2,将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

  ②断开S2,闭合S1和S3;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

  ③断开S3,闭合S1和S2,移动滑片,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 R2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

  (1)由I= 可得,灯泡的电阻:

  RL= = =10Ω,

  因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所以,由甲乙两图可得:

  = = = ,

  整理可得:

  20Ω+2R1=3R2﹣﹣﹣﹣﹣﹣﹣﹣﹣﹣﹣①

  由甲丙两图可得:

  = = = = ,

  整理可得:

  R1=10Ω+0.5R2﹣﹣﹣﹣﹣﹣﹣﹣②

  解得:R1=R2=20Ω,故A正确;

  (2)甲图中,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所以,由P=I2R可得,电路中的电流:

  I1= = =0.09A,

  电源的电压:

  U=I1(RL+R1+R2)=0.09A×(10Ω+20Ω+20Ω)=4.5V,故D正确;

  (3)图丙中,电路中的电流:

  I3=2I1=2×0.09A=0.18A,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P丙=UI3=4.5V×0.18A=0.81W,故C正确;

  (4)图丙中,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为2.5V,此时通过灯泡的电流为0.25A,且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I大=0.25A,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2=U﹣UL=4.5V﹣2.5V=2V,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

  R2= = =8Ω,

  所以,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范围为8~20Ω,故B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分析题意画出三种情况下的等效电路图是本题的关键.

  2018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二、综合题

  (本题有7小题,共34分)

  13.(3分)(2016•武汉)搬运砖头的独轮车,车厢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G=1400N.独轮车有关尺寸如图所示.该独轮车是一个 省力 杠杆,动力F= 420N ,为了更省力,工人师傅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手向后移动 .(写出一条即可)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专题】计算题;推理法;简单机械.

  【分析】(1)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以求出作用在车把上竖直向上的力的大小.

  (3)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即可

  【解答】解:

  由图可知,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该独轮车是省力杠杆.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1=GL2,

  即:F×1m=1400N×0.3m

  解得F=420N.

  已知车厢和砖头所受的总重力不变,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增大动力臂(即手向后移动)或减小阻力臂(即重物向前移动),能减小动力,更省力.

  故答案为:省力;420N;手向后移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杠杆的分类,属于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

  14.甲、乙两地之间沿直线架设了两条输电线,输电线的线芯用铜导线,是为了减少因电流的 热 效应而损失的电能,已知每条输电线每千米的电阻为0.2Ω,现输电线在某处发生了短路,为确定短路位置,检修员在甲地将电流表接入如图所示的电路,电压表应接在 AB (选填“AB”或“CD”)两点之间;若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4V和0.5A,则短路位置离甲地 20 km.

  【考点】欧姆定律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欧姆定律.

  【分析】根据焦耳定律可知,当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即电流的热效应;

  知道电表的示数,根据欧姆定律求出导线的总电阻,又知道每千米导线的电阻值,可求导线的长度,然后除以2即可求出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

  【解答】解:因为导线有电阻,因此由焦耳定律可知,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热量,因此输电线的线芯用铜导线,可以减小导线的电阻,进一步减少因电流的热效应而损失的电能;

  为确定短路位置,电压表应接在AB两点之间;

  由I= 可得,导线电阻:R= = =8Ω,

  则导线长度:L= =40km,

  短路位置离甲地的距离:

  s= ×40km=20km.

  故答案为:热;AB;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电流的热效应、欧姆定律的掌握和运用,知道出短路的地点离甲地的距离为导线总长度的一半是本题的关键.

  15.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将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与水和食用油良好接触,将温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计算机上显示的实验图线如图乙所示.

  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吸热,温度 不变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食用油的比热容为 2.1×103 J/(kg•℃).

  【考点】探究比热容的实验;沸腾及沸腾条件..

  【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比热容、热机、热值.

  【分析】(1)根据水沸腾特点分析解答;

  (2)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要控制水与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等;

  相同的加热器对其加热时,即表明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所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所以加热时间的长短,表明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根据图象,水和食用油升高的温度相同,加热时间表示的是吸收热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吸热的关系结合公式Q=cm△t便可求出食用油的比热容.

  【解答】解:(1)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为了便于比较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实验除让两个试管内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外,实验前还必须控制水和食用油的质量和初温相同,同时打开红外加热器开关的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相同,故加热2min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由图乙知,水和食用油均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是食用油吸收热量的2倍,则c水m△t=2c食用油m△t,可得:

  c食用油= c水= ×4.2×103J/(kg•℃)=2.1×103J/(kg•℃).

  故答案为:不变;等于;2.1×103.

  【点评】解决此题要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把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通电时间的长短,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蜡烛应 远离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这是 照相机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原理.

  (2)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一步了解近视眼矫正的原理,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这说明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 作用.由此可知,在近视眼得到矫正之前,蜡烛的像成在视网膜的 前方 (选填“前方”、“上方”或“后方”).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实验分析法;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小于像距,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应用于投影仪或幻灯机.

  (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眼镜是凹透镜,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解答】解:(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像到凸透镜的距离是像距.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5cm,从图上看透镜在光具座刻度50cm处,而光屏在光具座72cm处,二者之间距离f2f,所以蜡烛应向右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发散作用是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所以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蜡烛清晰的像.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太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故答案为:(1)远离;照相机;(2)发散;前方.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和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化,像距变化,像变化经常用到,一定要熟练掌握.本题还考查了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17.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电源电压为6V不变.

  (1)按图甲,在图乙中把接错的一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正确连接电路后,再闭合开关,移动滑片,发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均为0;继续移动滑片,当两电表指针刚好偏转且稳定时,基示数见序号3,继续实验,数据见序号4和序号5.

  数据序号 1 2 3 4 5

  电压/V 0 0 1 2 3

  电流/A 0 0 0.1 0.2 0.3

  ①根据第5组数据,在图丙中用“↑”标出电流表指针所在的位置.

  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可判断,该电流故障为 R1接触不良 (选填“R1接触不良”、“R2断路”或“R2短路”).

  ③序号3、4、5三组数据表明:在导体的 电阻 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④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 50 Ω,滑动变阻器消耗的功率变化了 0.5 W.

  【考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电流表的读数方法;欧姆定律的应用;家庭电路的故障分析;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即与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电流与其串联,由图可知,电压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与定值电阻并联了,只改一根导线,应将定值电阻右侧连接电流表的导线接到电压表的左侧接线柱上即可.

  (2)①图丙中电流表接的是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第5组数据中电流为0.3A,电流表指针应指在0.2A与0.4A正中间的位置;

  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中电流表示数为0,可判断电路为断路,电压表也为0,说明不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时电压表示数应该接近电源电压,所以是“R1接触不良”;

  ③序号3、4、5三次实验都是在一个定值电阻下进行的,所以导体电阻没有变化,通过三组数据表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④依据串联分压原理,定值电阻R2电压最小时,滑阻分的电压最大,此时滑阻R1阻值最大,也就是说第三组数据时滑阻R1阻值最大.从电源电压6V里减去定值电阻R2的电压,得到滑阻R1电压,由于R2与R1串联,电流相等为0.1A,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滑阻阻值,利用公式P=I2R可计算滑阻电流在0.1A和0.3A时的功率,然后大功率减去小功率就是功率变化值.

  【解答】解:(1)测电阻的实验中电压表应测定值电阻两端电压,即与定值电阻并联,电流表测定值电阻电流与其串联,由图可知,电压表与定值电阻串联,电流表与定值电阻并联了,只改一根导线,应将定值电阻右侧连接电流表的导线接到电压表的左侧接线柱上即可;

  (2)①图丙中电流表接的是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第5组数据中电流为0.3A,电流表指针应指在0.2A与0.4A正中间的位置;

  ②由序号1、2两组数据中电流表示数为0,可判断电路为断路,电压表也为0,说明不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和电压表并联的电阻断路时电压表示数应该接近电源电压,所以是“R1接触不良”;

  ③序号3、4、5三次实验都是在一个定值电阻下进行的,所以导体电阻没有变化,通过三组数据表明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④U1=U﹣U2=6V﹣1V=5V

  R1= = =50Ω

  P1=I2R1=(0.1A)2×50Ω=0.5W

  当第5次时,滑阻电压为:U′=6V﹣3V=3V

  此时电流为:I=0.3A

  P1′=U′×I=3V×0.3A=0.9W

  P1′﹣P1=0.9W﹣.5W=0.4W

  故答案为:(1)见上图; (2)①见上图; ②R1接触不良; ③电阻;⑤50;0.4.

  【点评】本题考查导体上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第一小题的实物图连接是一个常考题型,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滑阻、电表的正确连接方式,第二小题用到串联分压、电功率公式,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计算公式.

  18.(5分)(2016•武汉)为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同一物体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并记下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图乙中物体未放入前溢水杯装满水,物体浸没后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积,如图丁所示.

  (1)为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择 甲、丙 两图;该小组同学通过比较F1和 F2 的大小,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有关”的结论,产生错误的原因是 物体接触了容器底 .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大小为 0.6 N,盐水的密度为 1.17×103 kg/m3.

  【考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

  【专题】实验题;控制变量法;浮力;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的变量应该是排开水的体积和浸没的深度;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控制的变量应该是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改变深度,但不能接触容器底;

  (2)读出排开水的体积,根据F浮=G排=ρ水gV排求出浮力;

  根据F浮=G﹣F拉求出物体重力和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盐水gV排求出盐水的密度.

  【解答】解:(1)探究的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控制排开水的体积和浸没的深度相同,改变液体密度,符合要求的是图甲、丙;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浸没深度的关系,控制的变量应该是排开水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改变深度,选择图甲和乙,比较F1和F2的大小,得出结论,但是图乙中的物体接触了容器底,使得读数变小,产生了错误结论;

  (2)量筒中排开水的体积V排=60cm3=60×10﹣6m3,

  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F浮=G排=ρ水gV排=1×103kg/m3×10N/kg×60×10﹣6m3=0.6N,

  物体重力G=F浮+F拉=0.6N+1.5N=2.1N,

  物体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拉′=2.1N﹣1.4N=0.7N,

  由F浮=ρ盐水gV排得:

  盐水的密度:

  ρ盐水= = ≈1.17×103kg/m3.

  故答案为:(1)甲、丙;F2;物体接触了容器底;(2)0.6;1.17×103.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浮力大小影响因素、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018武汉市中考物理试卷答案解析三、计算题

  19.(10分)(2016•武汉)如图甲是中国自主研制的首列永磁动力单轨列车,其亮点是列车可以小角度转弯,安装有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和制动发电装置.

  (1)当列车转弯时,水平轮胎发生形变,起到导向和稳定作用.如图乙是轮胎与接触面的平面图,请在图乙中画出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

  (2)当高压细水雾系统中水枪工作时,水对喷孔的压强p=10MPa,水雾喷出的速度v≥10m/s,若喷孔的总面积S=5×10﹣5m2,则水枪的功率至少为多少瓦?(不计大气压强)

  (3)列车制动减速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和内能.当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制动减速时,电能W1与内能W2之比为9:16,如图丙是机械能的变化量△W与速度变化量△v的关系图象.若列车从72km/h开始减速,转化的电能可供总功率为1000W的照明灯正当发光1h,则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多少千米/时?

  【考点】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功率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作图题;压轴题;重力、弹力、摩擦力;功、功率、机械效率.

  【分析】(1)根据力的示意图的定义,将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

  (2)利用p= 求出水对喷孔的压力,然后利用P= = =Fv计算水枪的功率;

  (3)根据P= 可求得转化的电能,然后利用电能W1与内能W2之比为9:16求得转化的内能,二者之和即为减小的机械能,再对照图象得出减小的速度,最后求得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多少千米/时.

  【解答】解:(1)压力的作用点在轮胎接触面的中点上,过作用点作垂直于地面,并指向水平面的力;如图所示;

  (2)根据p= 可得,水对喷孔的压力:

  F压=pS=1×107Pa×5×10﹣5m2=500N,

  水枪的功率:

  P= = =Fv=500N×10m/s=5000W;

  (3)由P= 可得,转化的电能W1=Pt=1kW×1h=1kW•h,

  由 = ,可得,转化的内能W2= kW•h,

  则减小的机械能:△W=1kW•h+ kW•h= kW•h= ×3.6×106J=1×107J,

  由图象丙可知,列车减小的速度为10m/s=10×3.6km/h=36km/h,

  则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72km/h﹣36km/h=36km/h.

  答:(1)轮胎对接触面压力的示意图见解答.

  (2)水枪的功率至少为5000W;

  (3)列车的速度将会减小到36km/h.

  【点评】此题考查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压强公式、功率推导公式的应用,电能的计算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关键是求出减小的机械能,对照图象得出减小的速度.


猜你喜欢:

1.湖北省物理中考试卷真题答案

2.中考物理真题解析含答案

3.2017中考物理真题解析含答案

4.中考物理真题及答案

5.2018年语文中考题答案

370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