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物理学习方法 > 2017年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教案(2)

2017年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教案(2)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2017年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教案

  初三中考物理复习资料

  压力——这种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F/S,式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压强的单位是牛/平方米,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由液体的重力引起的对容器底面的压强,跟容器内液体的深度和密度都有关。

  液体的深度越大,压强越大;密度越大,压强也越大。

  液体对容器器壁上任一点的压强同样决定于这一点离液面的深度和液体的密度。

  液体内部,在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静止液体内部某处的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P=F/S=ρShg/S=ρgh。式中ρ为液体的密度,单位是千克/立方米,h为某处的深度,即从液面到该处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g为9.8牛/千克。公式表明,液体某处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强总是跟它的深度和液体密度成正比的。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某一处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这就是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帕斯卡定律。

  液压机、液压传动、打气筒打气都是帕斯卡定律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连通器是由两个或几个底部互相连通的容器组成的。

  把一种液体倒入开口的连通器,尽管各个容器的大小和形状不同,但当液体不流动时,各个容器中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地球周围被一层几千米厚的空气包围着,通常把它叫做大气层。

  大气对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通常规定能支持76厘米高汞柱的大气压叫做1个标准大气压,即ρ0=1.01x10(5次方)帕,可支持10.34米高的水柱。

  测量大气压的仪器,通常有汞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随着离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气压的值明显降低。在离地2000米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米,大气压降低133帕。大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相应降低。

  在物理学中,把这种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叫做浮体。

  浮力——水对木块有一个向上的作用力,人们把它叫做浮力。

  一般说来,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因此,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液面外和浸没在液体里两次弹簧秤读数的差。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只有两个: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物体在同一种液体里的浮沉条件:如果浮力大于重力,物体则上浮;如果浮力小于重力,物体则下沉。

  物体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密度计、轮船的排水量、潜水艇和钻井平台、气球和汽艇、打捞沉船。

  密度计可以用来测定液体的密度。轮船的排水量是指允许它排开水的最大质量。
  在物理学中,把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支点;人作用在棒上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木箱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动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

  古代对杠杆的利用:捣谷的舂、用来在井上取水的桔槔、战国时精确的天平和杆秤。

  现代对杠杆的利用:铁皮剪、大力钳、理发用剪刀、普通剪刀。

  利用斜面可以省力,且斜面越长越省力。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乘积叫做这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公式是W=Fs,其中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W表示功。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就是牛.米。牛.米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机械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等于机械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机械功的原理。

  在物理学中,用功率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公式是P=W/t,其中W表示功,t表示完成这些功所需的时间,P表示功率。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时间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就是焦/秒。焦/秒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瓦特,简称瓦,符号为W。

  定滑轮——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利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动滑轮——使用滑轮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利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装置叫做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在使用滑轮组提起钩码的实验中,目的是提起钩码,提起钩码所做的功是有用的,叫做有用功。由于滑轮与轴之间存在摩擦,克服摩擦做的功和提高动滑轮所做的功,是额外做的功,叫做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机械效率——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热传导——热从物体较高的部分,沿着物体传到温度较低的部分的传递方式叫做热传导。

  对流——靠液体或者气体的流动来传递热的方式叫做(热)对流。

  热辐射——热由物体沿着直线像光一样向外传递的方式,叫做热辐射。

  在需要保温的时候,就要尽可能防止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的发生。选用热的不良导体防止热传导,光亮的表面可以将热反射回去,防止热辐射。

  利用热传递通常采用热的良导体——金属做外壳,金属表面积尽可能做得大些,以增加热辐射的面积。此外还利用气体和液体的对流来加快热传递。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低温物体吸收热,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的多少叫做热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比热——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如果质量的单位用千克,热量的单位用焦,温度的单位用℃,那么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热量计算公式:

  (1)物体吸收热量=比热X质量X(物体后来的温度-物体原来的温度)

  (2)物体放出热量=比热X质量X(物体原来的温度-物体后来的温度)

  电流是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荷的多少叫做电量。

  物理学中把每秒钟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为A。每秒钟通过导体横截面1库电量的电流叫做1安。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要发热,叫做电流的热效应。电烙铁、电熨斗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来工作的。

  使用电流表的正确方法是:选择合适的量程,接线正确,正确读数。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干路上的电流是各支路上的电流的和。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用符号R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阻的单位叫做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材料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长度、截面积相同导体,材料不同,电阻也不同。

  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一定关系,一般说导体的电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

  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电压用符号U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国际符号是V。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约为1.5伏,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伏。

  使用电压表的正确方法是:选择合适的量程,接线正确,正确读数。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的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通过导体的电流,那么欧姆定律可以写成I=U/R。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伏,通过的电流为1安,那么这个导体的电阻就规定为1欧。即1欧=1伏/1安。因此公式中的I、U、R的单位分别为安、伏、欧。

  只要用电压表测出该段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该段导体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I=U/R,就能算出它的电阻。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的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中电阻的倒数的和。

  电功——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叫做电功。

  如果用W表示电功,那么W=UIt,式中U、I、t的单位依次为伏、安、秒,电功的单位与机械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1伏.安.秒。

  电功率——电流在1秒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

  电功率常用P表示,P=W/t=UIt/t=UI,式中U的单位为伏,I的单位为安,P的单位就和机械功率的单位相同,也是瓦。

  百炽灯泡上标有“220V”或“36V”字样,表示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还标有“15W”或“60W”字样,表示灯泡在额定电压时的电功率,叫做额定功率。如果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不等于额定电压,灯泡就不能正常发光,它的实际功率也就不等于额定功率。
  动能——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具有的动能越大。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是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这就是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内能——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电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电磁感应现象——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了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现象。

  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的电流。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发生运动,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能连续不断地转动,电动机就是应用上述原理制成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网的建设发展很快,到1990年为止全国已有五个总功率超过1000万千瓦的大电力网和许多小电力网,其中东北、华东、华北、华中等四个大电力网的总功率都已接近或超过1200万千瓦。

  铀和含铀的矿石能放出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透不透明的物质。物质放出这种射线的现象叫做放射性现象。

  工业上利用放射线的贯穿本领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没有砂眼、裂纹。农业上通过射线照射可以使种子发生变异,培育出优良品种,还可以用来抑制农作物的病虫害、杀菌和食物保鲜。医疗卫生上利用射线抑制肿瘤的增生。

  放射线对人体危害极大,能诱发皮肤癌、白血病等多种病症。当内照射剂量大时,可能出现近期效应,如头痛、头晕、食欲下降、失眠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继而出现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超剂量放射性物质在人体内长期作用可产生远期效应,出现恶性肿瘤、白血病等。

  放射线物质要妥善地安放在铅盒内,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要防止放射线物质对水源、空气以及工作场所的污染。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有质子和中子组成。

  重核的裂变——铀核被中子轰击时,会分裂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个现象叫做重核的裂变。

  核电站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核反应堆将链式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转化成内能,再转化成机械能,最终转化成电能。

  我国已自行设计建造发电功率为30万千瓦的秦山核电站和发电功率为100万千瓦的广东大亚湾大型核电站。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即不能创造,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能的总量是守恒的。

  能源有太阳能、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等一次能源,还有电能、氢气、酒精、火药等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二次能源。


看了2017年初三中考物理复习教案的人还看:

1.2017中考物理注意事项

2.2017中考物理满分五大技巧

3.2017年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汇总

4.2017中考物理解题技巧

5.2017年高三高考物理复习要点

2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