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小学学习方法 > 四年级方法 > 四年级语文 > 四年级下册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四年级下册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赞扬了伽利略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学习啦小编为四年级语文老师整理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1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通过写一件事来突出人物的品质的文章,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质。《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准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以人物为主线,理清文章描写顺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阅读中去了解文章内容。为了落实这一点,我对课文进行“重组”,让学生抓住“文章中讲了几个人”(伽利略、亚里多德)作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生活的主线,让学生从书中主要讲谁?是在怎样讲的?这样学生通过读书很快就知道主要是讲伽利略的故事,接着我再让学生读书了解伽利略是怎样思考和做试验的,这样学生就会顺着他的思路去思考。学习起来就很容易了。

  二、让学生通过动手试验再进行自主交流。

  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质。《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自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我自己也对理解这段话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和比画,最后得出两种方法理解起来比较简单:(1)画图法(2)抓住关键词。在学生交流汇报时,我也发现了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告诉我,他们小组采用列算式来理解:(10+1)>10快;(10-1)<10 慢;还一个小组的同学,直接做试验,赞同伽利略的想法。然后,我把学生的2种方法在讲台前进行演示,一个哟拗不过算式一个做试验,这样学生一看就很清楚明了,自然很快就悟出了伽利略为什么要质疑亚里士多德的话。

  另外,本课教学时,渗透给学生善于思考质疑、挑战权威的品质也是本文的一个教学点,这对他们一生都会受益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的明白了:一节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于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使学生自己获得的收获远远比老师讲解的要好得多。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2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是人教版的一篇老课文,要在旧教材中渗透新的理念,是我这节课教学设计的意图。上完课听课老师们的反响挺好,我也深感欣慰,教完这一课,给我也带来一份精心策划的“意外”。

  一、让我有“下岗”的感觉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为了落实这一点,我以课文进行“重组”,即以“喜欢谁”(伽利略、亚里多德)作为学生思维和情感生活的主线,让学生从书中或课外资料中去理解、感悟伽利略的善于思考、敢于质疑、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当我让学生谈谈“你喜欢谁?为什么?”时,我看到学生各抒己见,或从书中或从课外资料中据理力争、旁征博引地侃侃而谈的自信姿态,那不说服对方辩友誓不罢休的决心,让我为之感动,让老师们为之感叹,这才是一节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着着实实让我感受到“下岗”的滋味。当学生从书中充分明白到伽利略从试验中证明亚里多德的话有错时,人们的态度也由责备到怀疑到明白,我就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人们对伽利略的态度改变了,那喜欢亚里多德的同学你们的态度改变了吗?张翔同学这样说道:“我还喜欢亚里多德,他说这句话虽然有错,但他给人类做出很大的贡献,人们还称他为‘学问之神’,但我也喜欢伽利略。”这不证明了课标指出的“课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同时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独特体会是多么的深刻精辟啊!此时老师再多的语言都是多余的。

  二、让我有惊奇的喜悦

  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学习他善于思考的好品质。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难点我抛给学生让小组自由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事先我也以学生的角度,曾绞尽脑汁地想,也曾请教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得出要理解这段话所采用的方法不外乎两种:

  1、画图法。

  2、抓住关键词。

  没想到在交流汇报时,不经意的我看到学生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竟告诉我,他们小组采用列算式来理解:(10+1)>10快;10-1<10慢,这样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学科间的知识是相通的,这是语数学科间多么巧妙的结合啊!他们在讲述过程是那样的有条不紊、句句在理,这真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更惊奇的喜悦还在后头,林菲菲同学告诉我:“我觉得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太复杂了,只要这样理解既简单又明了,同时从高处落下,10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0倍,那么当100磅重铁球落地时,1磅重的铁球还悬在半空中,这显然是不可能。可见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这种理解是那样的通俗易懂,让我难以置信,此时此刻我深深的领悟到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三、让我有深刻的感叹

  不管是“下岗”的感觉,还是惊奇的喜悦,都让我深深的明白了:一节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于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3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伽利略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这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伽利略善于思考、不畏权威、追求真理的优秀品质。

  这节课处理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一、主线清晰,课文走得扎实。

  整节课围绕两个主要问题展开,一是“伽利略的实验为什么能成功?”通过这个问题的解答,感受伽利略的精神品质。二是探讨“第2、5自然段与课文突出伽利略的品质有没有关系?”,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写法。在解决两个主要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再引导启发,通过品析关键词句,拓展想象理解课文内容,达成教学目标。问题安排巧妙而具体,既不割裂整体内容,又不感觉琐碎。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了充分的主体地位。在内容理解上,抓住关键词,并在想象伽利略的实验过程中,体会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及伽利略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通过比较近义词——“反复”和“重复”,来理解作者用词的巧妙。

  二、这个课堂的学习氛围比较好。

  原本以为这篇推理性较强的文章比较枯燥,学生可能不怎么感兴趣,但事实上,合理安排了教学步骤,学生对整个教学的思路也和清晰,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三、写作训练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教师以班上学生“张傲然专注读书”为例,让学生说说怎样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写法练习说话,并让学生用这些方法进行小练笔,有利于学生的作文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

  四、穿越时空,和亚里士多德对话。

  伽利略试验成功后,人们会怎么说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而不仅仅只能说出“伽利略太棒了,太厉害了”之类的语句。比如,伽利略的学生会说什么?那些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会说什么?那些嘲笑过伽利略的人又会说什么?这样学生们富有创造性的回答就产生了。

  当然课堂是没有完美的,我个人认为这节课稍有些不足。

  一是教师有必要拓展资料,延伸知识。在讲到伽利略进行公开试验前的艰难处境时,如果出示与伽利略有着相似经历的布鲁诺的资料,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伽利略那种为了追求真理,敢于献身的精神。

  二是教师没有必要重复学生的表达,这样可以节省时间,把时间留给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

  三是课文读的不够。像这样明理的文章本来就应让学生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品人。但由于教学时的紧张,忽略了充分地读。

  总之,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要多汲取张老师的优点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提升讲课水平。


猜你感兴趣:

1.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2.四年级下册语文2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4.四年级语文下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

5.四年级上册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

2856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