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四年级方法>四年级语文>

四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资料(2)

时间: 嘉馨975 分享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2

  1、《独坐敬亭山》大意: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望洞庭》大意:湖光和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的潭水水面上一点儿风也没有,像是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3、《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句的大意:

  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 “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4、《桂林山水》 开头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此句为全文的总领。下文就围绕这一名句,分别从山和水两个方面作具体描绘。

  第二自然段写漓江的水。运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辞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点:静、清、绿。用“感觉不到流动”突现“静”;用“能看见江底的沙石”体现“清”;用“一块无瑕的翡翠”形容“绿”。而后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觉,再现漓江之水的风姿。

  第三自然段以同样的手法写桂林的山,先以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别具一格。随之写其奇、秀、险的特点。其中运用了十分贴切的比喻和恰当的形容,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觉。

  ①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无瑕的翡翠”是说十分纯洁,没有任何斑点的绿色宝石。为什么把漓江的水比作是“无瑕的翡翠”呢?这是因为漓江的水水深、水清,水深使水面呈现绿色,加上两岸青山的映衬,更是一种深绿的颜色。由于水清、水绿,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的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美与珍爱之情。

  ② ……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句话写出了桂林一带的山别具一格,山与山之间是各不相连,自成一峰,给人的感觉是拔地而起,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笋为喻,好像是从地下突然冒出来的感觉。山的形状各异,像……像……,无法说尽,因而用“奇峰罗列,形态万千”作概括,恰到好处。

  5、《记金华的双龙洞》本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写外洞的宽敞,用“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来说明。

  写内洞的大,用“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来比拟。

  写孔隙则以自己的好奇和“挤压”的感觉,真实写出窄小的特点。

  ①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一个“迎”字,点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②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6、《中彩那天》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崇高的精神世界,它让我们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① 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这句话讲“我”长大后对母亲教诲的深刻体会。父亲打电话通知对方,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7、《尊严》告诉我们:人要有精神,要自爱、自强、自尊。杰克逊有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① 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拥有大批财产和亿万金钱的人,而是指拥有尊贵的人格。

  哈默正是具有这种尊严的人。他不因穷困潦倒而自悲,他不是向他人乞哀告怜,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换取应得的酬劳,只有这样,他才觉得舒心、踏实。

  杰克逊正是看中了这一点,觉得这个年轻人有骨气,目前的穷困是暂时的,凭他的骨气和毅力,能创造出财富。在杰克逊眼里,一个懂得尊严的人就等于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同时也说明了杰克逊是一位懂得什么是尊严的人。

  8、《自然之道》告诉我们如果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①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是一只幼龟探头侦察突然被一只嘲鸫咬啄时,向导对焦急的作者及其同伴说的话,言下之意是说,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是太平洋绿龟防护天敌、自我保护的手段。

  同时也用向导的话点明了课文的主题:自然之道,即自然的规律。

  9、《夜莺的歌声》表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①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这是小夜莺在回答敌人盘问时,说的几句一语双关的话。乍一听,纯属小孩儿天真的话语,把自己当作小动物。小夜莺正是凭借自己天真的话,加之自己一系列貌似顽皮的动作,在敌人不易觉察中戏弄、漫骂敌人,“麻雀、乌鸦、猫头鹰、野兽”都指的是敌人。德国兵虽然也“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但听、看小夜莺的言行,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小夜莺,并且让他带路。这些话语体现了小夜莺的机智和对敌人的憎恨。

  10、《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我们要从小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① 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有局部的战争存在,整个世界就难保太平。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这“和平之花”虽然美丽,却容易被摧残。所以,和平需要全世界人民共同捍卫。

  ② 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这句话饱含着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中国孩子向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的心声。

  11、《触摸春天》作者也触摸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谁都有把握春天的权利,只有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①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悄然”是没有声音或声音很低;“竟然”表示出乎意料;“神奇”是非常奇妙;“灵性”是指智慧、聪明才智。若不是有一种神奇的灵性在牵引着她、指挥着她,睁着眼睛的蝴蝶怎么会被盲女孩抓住呢?这神奇的灵性不正来自小女孩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吗?与其说是蝴蝶被盲女孩拢住,不如说是生命的美好被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所摄取、所捕捉。

  ②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张望”是向四周或远处看。这里用来描写双目失明的安静,不仅表现出安静对蝴蝶的喜爱和留恋,也表现出她对飞翔的向往。“弧线”是指圆周上任意两点之间的线段,这里用来形容安静心中想象的蝴蝶飞走时的画面。尽管安静什么也看不见,但追随着蝴蝶飞舞的轨迹,她丰富的内心世界里,已经感受到飞翔的快乐,人生的美好。

  ③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权利”是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利和享受的利益,这里是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都有享受生活的权利。“缤纷”是形容繁多而凌乱,这里是指多姿多彩的美好世界。

  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句子。从安静的身上,作者默默地感受到了这位盲童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因而情不自禁,有感而发:每一个人都拥有生活的权利,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全的体魄,只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斑斓的世界。

  12、《生命 生命》作者杏林子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13、《乡下人家》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都体现了作者喜爱乡村生活的感情。

  14、《乡村四月》大意:山坡原野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5、《四时田园杂兴》大意: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拿手的本事。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也模仿大人的样子,在靠近桑树的下面学着种瓜。

  16、《渔歌子》大意:西塞山附近,白鹭展翅飞,桃花夹岸的溪水中,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

  17、《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①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句话用假设关系的复句和连续两个反问,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界狂热崇拜二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更表现出了他对真理执著追求的科学态度。

  ②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事实胜于雄辩。伽利略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使人们转变了观念:对权威要尊重,但不应盲从,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8、《鱼游到了纸上》我们要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① 他好像和金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句话充分表达了当时青年人的忘我状态。在围观的人赞叹议论时,他没有任何反应,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更重要的是他专心致志地画,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都是鱼,好像和金鱼融合在了一起,才把鱼画活了。

  ② 鱼游到了纸上。

  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在文中又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描写,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这是对聋哑青年所作的画的最高赞赏,赞其画技高超,画的鱼栩栩如生,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而之所以画得像活的一样,正是他专注认真,坚持不懈的结果。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苟,苟且,马虎。

  要注意结合文中描写青年入画鱼的神态和动作的具体语句,展开联想,想象所画金鱼的细致部位,来体会青年人专注认真的品质。融为一体:融合在一起。文中用这个词突出表现了青年人观鱼、画鱼时的忘我。要反复阅读,感受青年人全身心投入的执著精神。

  赏心悦目: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愉快。文中指品茶赏鱼这种氛围令人心情舒畅。

  19、《纪昌学射》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功夫练眼力,一是“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

  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

  《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① 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这两句话写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态度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这点教学时不能忽略。

  20、《普罗米修斯》本文就是写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不屈不挠,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课文里主要讲宙斯十分恼怒。

23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