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和基础,而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当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出和筛选问题
当需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的问题放在每个学生面前时,老师应引导学生对发现的信息进行分析,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发现的信息,并随时进行评价。通过大家的交流和评价,学生自己就能筛选出有用的信息。然后再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于新的数学问题学生第一次接触,有的学生可能提出原来学习过的数学问题,教师不要轻易给予否定,可以让学生马上解决,对提出的正确问题,以板书的形式出现,以突出重点,最后选择例题进行研究。例如三年级下的“求平均数”,教师先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提出数学问题(谁收集的最多?谁收集的最少?他们一共收集多少个?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等等)再让学生分析讨论哪个问题提得最好,最终确定“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作为要研究的问题。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精心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成功的“问题解决”教学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教师、学生、教学方法等。而其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数问题情境的创设了。因为适宜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探索,学生在学习情境尤其是在问题情境中具有强烈的解题心向,而这恰恰为学生的问题解决提供了动力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依托情境,对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至关重要。
例如我教了“两步计算应用题”后,在教室里面布置了一个简易超市,标上“牙膏2支8元,圆珠笔3支15元,铅笔盒4个32元,”问:老师想买7支圆珠笔可只带了48元,你们说老师带的钱够吗?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合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时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按国家课程标准编订的新教材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发挥学生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对新知识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旧问题产生的思维定势有助新问题的解决。正如长方形的面积的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许多教师都会创设这样的情境:
当掌握了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就会引导学生用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然后对两种图形进行比较,得到它们的共同特征: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是:面积=长×宽,前后者面积相同,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面积=底×高。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对面积的求法有了定势的想法:面积可以用割补的方法来求出,这样对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他们也会想到,会不会又象平行四边形那样,可以对图形进行变换,把它变换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把已学图形面积与新的面积联系起来,找出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已有的长方形面积的思考,到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再到三角形面积的推导,定势思维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当面临相关的问题时,联想起已经解决的类似的问题,将新问题的特征与旧问题的特征进行比较,抓住新旧问题的共同特征,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问题情境建立联系,利用处理过类似的旧问题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问题,或把新问题转化成一个已解决的熟悉的问题,从而为新问题的解决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
当然,定势思维不光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小学生受年龄和认知心理的局限,对数学的本质属性理解不深,容易被非本质属性所述惑,产生错觉定势思维。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实际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小明比小英高13厘米,则小英比小明矮13厘米,到高年级学习分率比较时受前面知识的干扰,看到甲数比乙数多25%,则错误地推导出乙数比甲数少25%。所以,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定势思维,防止学生形成错觉定势思维。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每个学生都可以解决一定的实际问题,不同的学生可以解决不同水平的问题,应该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去学习应用题。只有个性化的学习,才能使学生学到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数学,得到不同发展,这是现代的数学教育观。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用统一的模式要求所有学生。
比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甲队要8天完成,乙队10天完成,丙队12天完成,根据以上信息,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我们有意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结果我们看到了学生思维差异的光彩:
1.甲、乙、丙三队合做一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
2.乙、丙两队合做一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合做
几天全部完成任务?
3.甲、乙、丙三队合做几天完成全部任务?
……
不同的思维过程,正是每个学生学习数学的生长点,是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最自然、最真实的感受。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为每个学生都能提供发展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潜力将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猜你感兴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