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数学学习方法>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论文(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论文篇三

  [摘要]进入高中学生面临着许多变化数学学习方面面对教材梯度提高、教学方式改变、思维层次跃进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适应,导致成绩大幅下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清楚地分析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教学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知、发展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知识衔接 适应

  对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讲,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部分学生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导致成绩大幅度下降。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一新生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全面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呢?为此,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对这个问题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困难、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教材方面原因:知识存在脱节现象

  1.初中一些公式已删去不讲例如:立方和与差公式,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二)课时容量增大原因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上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足够的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并在课堂上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度的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的高一新生一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思维方式转变原因

  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

  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四大能力,即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这些虽然在初中教学中有所体现,但在高中教学中才能充分反映出来。这些能力、思想方法也正是高考命题的要求。而高一集合部分的数学思想,如韦恩图法的借助、数轴的帮助、函数图象的使用等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形结合意识。但对不少学生来说只能是听得懂做不出。

  (四)教师教学方法改变的原因

  针对教材不同、课时密度增大、要求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初中教师教学时一般从直观、形象、具体事例出发,概括出一般结论,然后师讲解典型例题,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生缺乏自主性,缺乏自学能力;学生上课或听、或思、或练,不会边听边做笔记,更不会自我归纳、总结;学生思维单一、解题缺乏严密的逻辑性,推理能力差,尤其对代数中字母的可变性缺乏理解,分类讨论的纯粹性,完备性把握不够。

  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剧增,教学教材内涵丰富,进度自然加快,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反复强调重难点内容,教师在授课时更多的是讲解核心概念、基本原理,注重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培养,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面对以上几大问题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主要措施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知识衔接。

  (一)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规划自己的教学,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深入研究两者之间潜在的联系和区别,正确处理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帮助学生先复习初中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便能分散教学难点,减缓坡度,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1)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2)课前自学。(3)提高课堂效率。(4)及时复习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5)独立作业通过运用使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6)解决疑难使所学到的知识由“熟”到“活”。(7)系统小结使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三)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如果没有学习兴趣,只能被动应付,不可能全身心投入。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煤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如:在高一数学学习集合初步知识,集合是一个学生未接触的抽象概念,若照本宣科,势必枯煤无味,可以这样引入:“上周我带着女儿策策买了香蕉、苹果、草莓、芒果四种水果。这周我带着她买了草莓、菠萝两种水果。那么两周我带着策策共买了几种水果?学生会回答应是5种,然而为什么不是4+2=6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a,b,c}U{c,d}={a,b,c,d},可见,这一问题中所研究的对象已不仅仅是数,而是由一些具有某种特征的事物所组成的集合。

  (四)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组建长效竞争机制。

  在上高中一个月后我根据学生学习程度把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个组学生成绩均分好中差三等,并制作的一张专门表格,由课代表记录下每一次小测成绩、每一次交作业情况、每一次背公式情况,并进行月总结、通报表扬。学生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小组的成功也只有在小组所有成员都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时才能获得。长此一来数学学习形成了比、学、帮、超的氛围,对集体学习的效果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学生数学成绩。

  总之针对数学知识过渡困难的原因,在相应对策下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可以快速的适应高中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向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感兴趣的:

1.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2.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3.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4.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点

5.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探究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论文(2)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论文篇三 [摘要]进入高中学生面临着许多变化数学学习方面面对教材梯度提高、教学方式改变、思维层次跃进的问题学生不能很好适应,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926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