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讲究的是课堂效率,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理念和学生主体意识还不够强,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这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阻碍。下面学习啦小编给你分享论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欢迎阅读。
论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篇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幸福,这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而现在我们的课堂广泛地存在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此现象揭示:我们的课堂并不幸福!
课堂不幸福又何尝谈高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竭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课,让每堂课都焕发生命活力。让课堂真正幸福起来,我们教师必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高效课堂”作为重中之重。每一位教师必须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积极执行区教育局的课改政策,努力去实现教师教得幸福,学生学得主动、快乐更幸福!
教育要使人幸福,幸福教育必求高效课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深深地认为:高效的数学课堂永远取决于教师。下面,就自己多年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看法。
创设有效的学习氛围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与动作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与情意,把这种和谐融洽带进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课堂就像温暖的家,轻松自如,自由发挥,师生配合默契、心理呼应,让课堂活而不空,实而不死,生机勃勃、趣意盎然,从而去创造高效的学习氛围。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展示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主要的是胸怀与个性的袒露,思想与情感的交融,文化与智慧的体现。只有当教师博大的胸怀、真诚的情感对学生产生春风化雨的影响时,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想象力,使教学活动充满理性和激情。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断培养良好的心理修养,加强职业道德素养,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件愉快的事情。因此,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进行自觉学习、有效学习!
设计有效的教学语言
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能始终紧扣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感染力、亲和力,确保课堂上的每一句话都有很强的目的性。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随着老师的问题不断地碰撞、深入,在老师恰当的教学语言的引导下,去探索新知,获取新知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课堂也不例外。
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使其具备较强的倾听能力。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做个完美的倾听者。学生发言,教师都要耐心倾听,不断章取义,不中途打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们的见解;其次,把权力充分交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互动对话,当然这需要教师教给学生倾听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如果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提升学生倾听能力,那就可以尝试以下两点:
增强教学魅力,引导学生乐听
教师的语言诙谐、幽默,富有情趣,能令学生如沐春风,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去倾听。增强教学魅力,除了强化教学语言,还需要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的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等等。
精心设计问题,吸引学生倾听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强,很难长时间保持注意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借助提问来提醒他。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我们可以请他回答问题。这时他自然会反应过来,比批评他效果更佳。
当然,问题需要精心设计,不是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的,不然学生就会摸不着头脑。如果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不会回答,就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设计课堂提问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紧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来设计。考虑这样设计,学生能学到什么,能形成何种能力。根据不同的教材,可以采取不同的课堂提问题型,如选择题、判断题、改错题、简答题等,力求把全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认真倾听,同时也培养和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数学课堂能不高效吗?
编制愉悦的巩固练习
由于各个学生在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尤其是练习作业的布置中更应以“以人为本,人人会学”为宗旨,注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我们教师就必须做到精选习题,立足学生实际。现在,当堂作业应已成为每位教师的共识,教师应多留些课堂时间给学生用来完成作业,从而在第一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误差积累。这样,教师在孩子最关心的事情――作业上能做到精而少,让孩子真正“减负”,让孩子幸福地作业,才是“高效的幸福课堂”。
注重教师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内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师个体乃至群体由教学者向研究型教师进化的催化剂。反思能力是一个高素质的教师所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要求教师们对教学设计反思,对教学过程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反思,对课堂教学群体行为反思,对教学评估反思等。通过教师的自我反思,更加快速地提高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会坚持不懈地结合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方式,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堂课达到高效。通过反思,让自己的数学课堂渐渐趋向“幸福”和“高效”。
总之,课堂是老师耕耘的一块乐土,是学生成长的一方沃土。一堂高效的好课,是学生生命力的一次精彩展示,是学生生命品质的一次自由提升。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的教育,这是我们的追求。虽然我们教师在实施“幸福课堂”、“高效课堂”过程中暴露了不少新问题,但有一点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高效的数学课堂永远取决于教师。
高效课堂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我们教师透彻理解教材,深知每一位学生的理解认知水平,需要提升自我驾驭教材、课堂能力;需要加强制作和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力;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教师设计高效而又有价值的习题检测,才能真正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论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篇二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主要渠道;课堂是学生的发动机,只有正常、高速地运转,才能生产大量的精优产品;课堂是学生的生命线,只有健康、有序地运行,才能培育大批的优秀人才。如何达到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其焕发生命活力,这是每位教师一直以来的追求。
一、实现主权回归,把课堂还给学生――高效课堂的“前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传统课堂是老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听,从而学生失去了“呼吸”的空间。而高效课堂则倡导让学生大胆地讲、大胆地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动”中学。坚持以学生为主,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讨论、质疑等探索活动,并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可能很快就忘记;看过了,可能只是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教学内容设计成物质化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
高效课堂要实现主权回归,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让学生都能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样,课堂才能充满生机,才能从有效提升到高效。
二、关注个体差异,实现全员参与――高效课堂的“关键”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关心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意见,对他们的回答要及时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由于每个学生对学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会因各自的知识基础、能力、个性的不同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而有效的主体参与实质上是一种有层次的差异参与,即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在目标、方法、评价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教师应该在熟练掌握课本、学情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教学“商不变规律”后,可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基本题。(学困生、中等生必做)
8÷4=2 900÷60=15
800÷400= 90÷6=
8000÷4000= 9000÷600=
80÷40= 90000÷6000=
第二层:变式发展题。(学困生选做,中等生、优等生必做)
1000÷250=4
( )÷25=4
10000÷( )=4
第三层:深化提高题。(学困生、中等生选做,优等生必做)
□÷3=□÷15
或350÷70=□÷140=□÷□=□÷□=□÷□……
整个练习体现了一定的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以求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儿童的经验、家庭背景、知识储备等各不相同,思考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肯定学生的不同见解,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注重动手操作,促进学生数学发展――高效课堂的“核心”
“创造”不是教出来的,但操作可以埋下创造的种子。教学中安排合理的操作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大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可能。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些新的理解和看法,不仅能够对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还可以在这种新的发现、新的感悟中碰撞出创新意识的火花。
如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可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求异创新。要画出120°的角,学生一般都会借助量角器和三角板来画。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不用量角器,你们能准确地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板的直角和一个30°的角拼起来得到120°的角;用两个三角板60°的角拼在一起得到120°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创新了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同,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此时,教师再出示问题:“谁还有新的画法或新的发现?”学生积极性更高,争先恐后地展开操作探索,结果又发现并学会了另一种方法:用三角板的一边(或直尺)和另一个三角板60°的角拼在一起可以得到120°的角(即用一个平角减去6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高效课堂大有裨益。
四、创设有效情境,突出数学特质――高效课堂的“根本”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根就是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这才是数学的“迷津”。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如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课前拍摄学校教学楼的照片(从四个不同角度拍摄四张照片),让学生观察发现四张照片所拍摄的其实是同一个物体,从画面上看不同,主要原因是拍摄照片时的角度不一样,也就是观察点不同。这样,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了学校教学楼的不同形状,同时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也不同。这样,将抽象的空间知识具体化,突出了教学重点,落实了教学目标。
相反,无效、负效的情境创设却会扼杀教学的生命力,是数学高效课堂的一大天敌。如,一位教师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首先师生玩“倒着说”的游戏。教师说:“1、2、3”,学生就说:“3、2、1”;教师说:“老师爱学生”,学生就说“学生爱老师。”接着,教师说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比如“八分之三倒过来是三分之八”、“二分之一倒过来就是一分之二”,然后让学生做“分数倒说”的游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几组分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理解倒数的意义,探讨求倒数的方法。粗看之下,这位教师似乎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游戏情境,力求借助情境快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倒数的概念和求法(先化为分数,再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如果仔细推敲的话,就会发现这个情境创设是失败的,无效乃至负效。原因就在于执教者对教材分析把握不够准确,没有抓住倒数概念的本质(乘积为1的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 情境创设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落脚点,要直逼学习内容的数学内核,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点,突出数学特质。
五、捕捉“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创新――高效课堂的“魅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敏锐的目光去发现课堂的“节外生枝”,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用智慧去开发鲜活的生成资源,使教学活动更有效。
如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一学生提问:“一场足球比赛的结果是2∶0,2∶0是不是比?”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你们认为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结果形成了两种意见,一种认为2∶0是比,一种认为2∶0不是比。看到这两种情况,教师因势利导,把认为2∶0是比的为正方,认为不是比的为反方,进行辩论比赛。
正方:我们认为2∶0符合比的读写法,所以它是比。
反方:怎么可能呢?若是比,那比的意义是什么呢?
正方: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反方:足球比赛2∶0这两个数是不是相除关系。
正方:不是相除关系。
反方:那是两队的比分,是两个队的进球数。
正方:(点点头)对。
反方:再说两个数相除,除数不能为0,也就是比的后项不能为0,所以,一场足球比赛的结果2∶0不是比。
正方心服口服,全班同学报以热烈掌声。
要允许学生犯错,引导学生从犯错的经历中获得一种成长的体验。课堂教学只有在“预设”和“生成”中绽放智慧互动的火花,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教学,也才是高效课堂的真谛。
六、坚持学以致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高效课堂的“灵魂”
高效课堂不仅要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更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生活原型,经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上升到数学知识,也就是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先让学生用滚动法及绕绳法量出圆形实物的周长,把圆周长的测量还原到学生的生活背景中,唤起学生的经验。接着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问“怎么量出它的周长?”一个巧妙的“陷阱”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一番争论与探索后,概括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在学生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让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学校会议室的大圆桌要一块桌布,并缝上花边,大概需要多少布?多长的花边?如果用50元的班费买,怎样用比较好?这样,学生在知识的使用过程中就会发现买这样的一块布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认识到知识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服务,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效的课堂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这是课堂的理想,也是理想的课堂。
论文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篇三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为一线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高效课堂,始于教师,源于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怎样做才能发挥教师作用,打造高效数学课堂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谈具体做法。有效预习,以自学探索新知;新颖导入,以兴趣引发思维 ;重视实践,以操作培养创新意识;精心设计习题,以练来发展思维;重视总结,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创新意识 初探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教学中应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使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如何构建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自己的工作实践来谈谈具体做法:
1.有效预习,以自学探索新知
古人语:“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学习,数学预习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预习是学生先自学将要讲授的知识,是帮助学生探索新知的拐杖。预习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预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效率的高低,要提高课堂效率,课前预习必须到位。因此,在课前我都会把预习问题布置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便为高校课堂作好铺垫。
2.新颖导入,以兴趣引发思维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因此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在导入新课时,我多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方法,使学生情趣盎然,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课件出示)今年暑假小明要到美丽的苏州去。因为这样既可以领略苏州的旖旎风光,又可以顺便看望住在那儿的姑姑。于是他打电话与姑姑联系:姑姑说:“我连续上班3天要休息一天。”姑夫说:“我连续上班5天要休息一天。”小明一家人决定想趁姑姑和姑夫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接待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姑姑和姑夫他们俩,我想我班同学个个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谁愿意帮他们选一选呢?(同时屏幕上打出姑姑和姑夫的对话和一张八月份的日历) 这样创境入课,使课的第一锤就敲在了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3.重视实践,以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某些创造来自直觉思维,有时心血来潮,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更多的想法是在热烈地互动氛围中和相互议论的启迪下迸发出来的,。我在教学中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合作的精神。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新知识在学生操作中产生,让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首先让学生回忆探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根据知识迁移来探索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转化成学过图形来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在操作、观察、讨论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操作可加深理解公式中为什么“除以2”的道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去思考,动口说过程,使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获得圆满的成功。这样的操作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愿望和表现欲望,有利于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潜能,同时也加快了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进程,既使高效课堂落到了实处,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4.精心设计习题,以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我认为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精典练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 ,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5.重视总结,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我在教学中注意把数学知识的探索兴趣延伸到对数学文化的感受,让他们体会数学的奥妙、历代数学家的伟大。如:在教学完时分秒的认识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外阅读任务“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发明钟表时,人们是用什么方法表示时间的?”从而把学生引向更为广泛的数学阅读。
总之,构建高效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创设生动的情境,重视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表现,课堂上应该是让每个学生自主地成长,人人参与,人人有进步,这样课堂上才会闪现着最真实的人生活力,洋溢着师生之间和谐与温馨,使和谐高效课堂成为教育教学一个全新的亮点。
猜你感兴趣的:
1.小学数学论文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