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各学科学习方法>生物学习方法>

河北高三摸底考生物试卷答案(2)

时间: 丽仪1102 分享

  河北高三摸底考生物试卷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根对生长素的作用较敏感,所以根横放,随时间的延长,近地侧的生长素积累较多时,会对其促进作用逐渐减小到0,并进一步产生抑制作用,A错误;B、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代表生物种类的多少,一般来说,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的能力越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却相反,B错误;C、若X表示喷施的农药浓度,则随农药浓度的增大,环境不抗药的害虫中越易被淘汰,这样导致抗药性个体占种群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越来越大,不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小,C正确;D、若X表示时间,适当提高C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叶绿体内C3积累增多,C5积累减少;随时间的延长,光合作用逐渐趋于稳定,则C3的含量会逐渐增加并超过C5的含量,D错误.故选:C.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两重性与生长素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以及细胞的年龄等因素有关,其中根对生长素浓度最敏感,芽其次,茎再次.

  2.C

  【解析】

  试题分析:A、图I显现出该植物细胞正处于光合速率大于细胞呼吸速率的状态,A错误;B、图Ⅱ虚线表示酶促反应中提高酶的数量后的变化曲线,B错误;C、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图Ⅲ表明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增长率无法超出X曲线的增长率,C正确;D、Ⅳ曲线中糖原积累最多的点在曲线与横轴的第二个交点,D错误.故选:C.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酶的特性;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名师点睛】据图分析:Ⅰ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叶绿体除了吸收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外还要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Ⅱ图中达到反应平衡的时间缩短,活性平衡点没有改变;Ⅲ曲线X与Y之间表示环境阻力;Ⅳ曲线中糖原积累最多的点在曲线与横轴的第二个交点.

  3.D

  【解析】

  试题分析:防止杂菌入侵,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要为培养的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另一方面要保证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故选D

  考点:微生物的培养

  4.A

  【解析】

  试题分析:乳酸菌是一种异养厌氧型微生物,能在营养丰富、水分充足、气温适宜、黑暗密闭的环境下生存,A正确;白菜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不能在黑暗密闭的环境中长期生存,B错误;蘑菇、毛霉都属于需氧型生物,不能在密闭的环境中长期生存,C、D错误。

  考点:微生物的代谢类型

  5.C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示可知,该生物基因型为HhAaBb,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可以形成两个染色体组,A叙述正确。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该生物可以产生基因型为HAa、hBb、HAb、hBa的配子,其中HAa、hBb型配子等位基因未分离,为异常配子,B叙述正确。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一对非同源染色体上,说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叙述错误。发生染色体变异的生物体因产生异常配子而导致生物体育性下降,D叙述正确。

  考点: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染色体组等。

  6.B

  【解析】

  试题解析:A.多肽分子式中含有4个N元素,而其原料的氨基酸都只含有1个N元素,所以,可知该多肽的N元素只位于肽键部位和末端的氨基上,一个肽键含有一个N元素,所以该多肽是四肽,含有3个肽键, A正确;B.该多肽链含有4个氨基酸,其中有2个是半胱氨酸(C3H7NO2S),因此最多含有3种氨基酸,B错误;C.该多肽由4个氨基酸合成的,由S2可推知该多肽中应包括2个半胱氨酸(C3H7O2NS),由C21可知另外两个氨基酸是苯丙氨酸(C9H11O2N)和亮氨酸(C6H13O2N),四个氨基酸脱去3分子水,因此含有的O是2×4-3=5,H是7×2+11+13-3×2=32,C正确;D.该肽链是由2个半胱氨酸(C3H7O2NS)、苯丙氨酸(C9H11O2N)和亮氨酸(C6H13O2N)形成的一条肽链,因此只有1个羧基,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

  7.B

  【解析】

  试题解析:已知该蛋白质分子在形成时脱去水的总量为1548,由此可以计算出脱去的水分子数目为1548÷18=86个。假设组成该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为N,则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总量=N×128-1548=10228,N=92个,所以组成该蛋白质的肽链数=氨基酸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92-86=6条。综上所述,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蛋白质相关计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

  8.D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一个脱氧核苷酸包含有一个磷酸分子、一个碱基分子和一个脱氧核糖,①正确;②因为A和T之间有2个氢键、C和G之间有3个氢键,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n,则C=G=(m-2n)/2,所以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2n+3(m-2n)/2=3m-2n2,②正确;③双链DNA分子中,A=T=n,所以双链中A+T=2n,其中1条链中A=2链中T,1链中T=2链中A,所以一条链中(A+T)=2n/2=n,③正确;④由②中计算可知:G的数量=(m-2n)/2,④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DNA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计算能力。

  9.D

  【解析】

  试题分析:A.甲图中CD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B.甲图AB段表示DNA复制,可以表示有丝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C.乙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DNA数量变化, A点之前细胞核DNA复制,结果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含有2条染色单体,故A时期细胞核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数=1:2:2,但是细胞内除了细胞核含有DNA外,细胞质中也含有DNA,C错误;D.乙图中的CD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其中的后期会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其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D错误。

  考点:本题以曲线图的形式,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读图能力。

  10.C

  【解析】

  试题分析:A.增加作物叶片吸收光能的面积是合理密植,A不符合题意;B.降低作物周围环境的温度才能增加有机物的积累,是考虑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问题,B不符合题意;C.CO2浓度高能促进作物高产,作物光合作用时消耗CO2,不通风CO2浓度下降,抑制农作物光合作用,C符合题意;D.降低作物周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导致作物能量不足,不利于生产,D不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1.B

  【解析】

  试题解析:抗病株与感病株杂交,若子代有两种性状,则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A选项错误;抗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据此可以判断显隐性关系,故B选项正确;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只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时才能判断显隐性,故C选项错误;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后代肯定为抗病(或感病),据此不能判断显隐性关系,故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显隐性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2.D

  【解析】

  试题分析:由F2中又出现了2公斤与8公斤重的西瓜,各占1/64,说明控制瓜重性状有3对等位基因控制,F1代为杂合子,亲本组合TTeehh、ttEEHH,故选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

  【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点是F2中又出现了2公斤与8公斤重的西瓜,各占1/64,可以推测该性状有3对等位基因控制。

  13.D

  【解析】

  试题分析:当H的基因频率大于0、小于1时,亲本都可能只含有纯合子,A正确;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公式是:H=HH+1/ 2 Hh,h=hh+1/2 Hh,如果H和h的基因频率相等,则HH和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分析题图可知,只有H的基因频率为b时符合该条件,B正确;当H的基因频率为a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a(1-a)=(1-a)2,解得a=1/ 3 ,则显性纯合体在F1中所占的比例为1/ 3 ×1/ 3 =1/ 9 ,C正确;由题图可知,当H的基因频率为c时,Hh与HH的基因型频率相等,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得2c(1-c)=(c)2,解得c=2/ 3 ,F1的基因型及比例是:HH=2/ 3 ×2/ 3=4/ 9 ,hh,=1/ 3 ×1/ 3 =1/ 9 ,Hh=2×2/ 3 ×1/ 3 =4/ 9 ,子一代自交,子代中纯合体比例为1-1/ 2 ×4/9 =7 /9 , D错误.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14.D

  【解析】

  试题分析:A.若A代表兔同化的能量,a代表兔摄入的食物,则b、c可分别代表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和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储存在兔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A错误;B.若A代表脊髓,a代表传入神经,则b、c都代表传出神经,B错误;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则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增加和产生渴觉,C错误;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B细胞可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水盐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每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与去路分析

  消费者摄入能量(a)=消费者同化能量(b)+粪便中能量(c),即动物粪便中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个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

  消费者同化能量(b)=呼吸消耗(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e)。

  生长、发育和繁殖(e)=分解者利用(f)+下一营养级同化(i)+未被利用(j)。

  所以有:(1)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和动植物残体以化石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2)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动物同化的能量与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4)流入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被这个营养级的生物所同化的全部能量。

  15.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1和4之间是双箭头,而且1、2和3都有箭头指向4,1和2都指向3。所以4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1是生产者、2是消费者、3是分解者。A.1是生产者,6可以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5代表呼吸作用,A错误;B.在生态系统中,营自养的细菌是生产者、营腐生的细菌是分解者、营寄生的细菌是消费者,B错误;C.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生产者,即1所在的营养级,C正确;D. 碳元素的循环具有全球性,D错误。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方法

  (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D、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则A、B为消费者和分解者;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D、C中指出箭头多的D为“生产者”,指入箭头多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①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②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③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16.C

  【解析】

  试题分析:A.“S”型曲线的定义是: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由该定义可知,图中种群的增长呈现“S”型增长,A错误;B.图中种群在相对值2-3之间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年龄组成是稳定型,而在相对值2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组成是增长型,B错误;C.控制害虫的数量要在“S”型曲线的K/2之前,即在相对值2之前,C正确;D.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可以显著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而玉米合理密植是提高单位面积的玉米对光能利用率,与玉米种群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有关,与群落的分层现象无关,D错误。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化;群落的结构特征;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名师点睛】“S”型曲线的解读和分析方法

  三图对比分析解读:(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17.C

  【解析】

  试题分析:A项正确:Ⅰ1与Ⅰ2 患甲病,Ⅱ3 正常,根据“亲有子无为显性,显性遗传找男病,男病女儿正常非伴性”,可以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项正确:Ⅱ1和Ⅱ2都不患乙病,Ⅲ2患乙病,根据“亲无子有为隐性”,可以判断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Ⅱ1不携带乙病基因,所以乙病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C项错误:设甲性状由A与a控制,乙性状由B与b控制,则Ⅲ—2与Ⅲ—3的基因型通式分别为A XbY和aaXBX ,因为Ⅱ1不患甲病,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所以可以确定Ⅲ2与Ⅲ3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和aaXBXB,他们结婚生出病孩概率是1/2;D项正确:Ⅲ1与Ⅲ4的基因型分别是1/2aaXBXb和AaXBY, 他们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AaXbY的概率是1/2×1/2×1/4=1/16。

  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遗传图谱的分析方法和步骤:

  (1)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如图所示:

  ;

  ; .

  (2)再判断致病基因的位置:

  ①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②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

  18.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过程A为构建基因表达载体,需要用到限制酶和DNA连接酶,而不需要DNA聚合酶,A错误;CaCl2处理只能提高农杆菌细胞的细胞壁的通透性,B错误;过程C为由一个植物细胞得到一个完整植株的过程,一般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正确;抗植物病毒基因整合到番茄细胞的染色体上,不一定能表达,D错误。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名师点睛】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包括:限制酶、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导人微生物细胞时,Ca2+(即CaCl2)能够使细胞壁的通透性增加;在植物基因工程中,往往需要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植物受体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有可能出现异常表达,也可能不表达。

  19.D

  【解析】

  试题分析:已知Ⅰ-1的基因型为XA1Y,;Ⅰ-2的基因型为XA2XA3,所以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2,A错误;III-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B错误;III—2基因型为XA1X A2的概率是1/2,C错误;IV—1基因型为XA1X A1概率是1/2*1/2*1/2=1/8,D正确。

  考点:伴性遗传

  【名师点睛】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Ⅰ-1的基因型为XA1Y,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两种精子,即XA1和Y;Ⅰ-2的基因型为XA2XA3,其减数分裂后可产生两种卵细胞,即XA2和XA3。父亲的X染色体一定能传递给女儿、Y染色体一定传递给儿子,母亲的两条X染色体传递给后代的几率相等。II—2和II—3基因型分别为1/2XA1XA2、1/2XA1XA3,产生配子为1/2XA1、1/4XA2、1/4XA3,因此III—1基因型为1/2XA1Y、1/4XA2Y、1/4XA3Y,产生含X的配子为1/2XA1、1/4XA2、1/4XA3。III—2基因型为1/2XA1 X A2、1/4XA2 X A2、1/4 X A2XA3,产生配子为1/4XA1、5/8XA2、1/8XA3,故IV—1为XA1 X A1的概率是1/8。

  20.A

  【解析】

  试题分析:O2中的O通过有氧呼吸转移到生成物H2O中,人体内可以发生有氧呼吸,A正确,H2O中的O通过光合作用转移到O2中,人体不会发生光合作用,B错误,CO2中的C通过同化作用转移到C6H12O6中,人体不能同化二氧化碳,C错误,C6H12O6中的H通过呼吸作用转移到C2H5OH中,人体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酒精,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名师点睛】不同生物细胞无氧呼吸的途径:

  1.植物:一般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但部分植物器官内部无氧呼吸可以产生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和玉米的胚。

  2.动物:一定产生乳酸。

  21.B

  【解析】

  试题分析:烧杯内10%蔗糖溶液浓度低于鱼鳔内的20%蔗糖溶液,单位时间内进入鱼鳔内的水分子较多,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升高,但由于受鱼鳔弹性的限制,一段时候后水分子进出达到平衡,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不再继续升高。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水分子的移动方向:从溶质浓度较低的溶液移向溶质浓度较高的溶液。

  2.明确图中纵坐标含义: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

  22.B

  【解析】

  试题分析: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A正确;当①处受刺激时,该处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B错误;兴奋在图中②突触结构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决定了神经传导的方向只能是:从①→②→③,从而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图中的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正确。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2、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23.D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体积增大,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减小,与外界物质交换效率降低,故A选项错误;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能力增强,故B选项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二重性,浓度升高,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减慢,故C选项错误;体内血浆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液增多,故D选项正确。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1、随着细胞体积的不断增大,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逐渐减小,吸收物质的表面积相对减小,不能满足细胞对营养的需要。

  2、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3、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4、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24.B

  【解析】

  试题分析: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处时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电信号,A错误;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促进水的重吸收,且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B正确;呼吸中枢在脑干,C错误;据图分析,A面为细胞膜外侧,B面为内侧.动作电位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D错误。

  考点:突触的结构;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动物激素的调节

  【名师点睛】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25.A

  【解析】

  试题分析: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因此加酶后,曲线由Ⅰ变成Ⅲ,A正确;胚芽鞘向光性两侧都是促进生长,没有体现出两重性,B错误;菠菜属于高等植物,不含有中心体,C错误;二倍体动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该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考点:有丝分裂、酶的作用原理、生长素的作用、细胞结构

  26.B

  【解析】

  试题分析: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无论Ⅰ2和Ⅰ4是否纯合,Ⅱ2、Ⅱ3、Ⅱ4、Ⅱ5均为杂合子,A错误;B、若Ⅱ1、Ⅲ1纯合,则Ⅲ2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Ⅳ1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 = .Ⅲ3为纯合子的概率为 、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若Ⅲ4是纯合子,则Ⅳ2为杂合子的概率为 × = ,所以第Ⅳ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 × × = ,B正确;C、若Ⅲ2和Ⅲ3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Ⅲ4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Ⅳ1和Ⅳ2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 ,C错误;D、若Ⅳ1和Ⅳ2是杂合子,则其后代患病概率是 ,而不是 ,D错误.故选:B.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名师点睛】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 AA、 Aa.据此答题.

  27.B

  【解析】

  试题分析: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为生物大分,其分泌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A错误;B、成熟植物细胞处于不同的外界溶液中会发生吸水、失水或水分进出达到平衡,故可依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可测定成熟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B正确;C、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是依据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C错误;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专一性有关,D错误.故选:B.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名师点睛】1、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有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大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和胞吐.

  2、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可归纳为三种主要方式:

  a.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即细胞←→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b.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体液→体液运输→靶细胞受体信息→靶细胞,即激素→靶细胞.

  28.D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细胞中含有C、H、O、N、S的一般都是蛋白质,又知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更说明X是蛋白质,能被胃里的蛋白质酶水解,故A正确;B、Y含C、H、O、N、P,一般有两种可能,磷脂或核酸,因为细胞膜上有磷脂,所以Y是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可能是核苷酸,故B正确;C、蛋白质可以作为细胞膜上的载体,参与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故C正确;

  D、核酸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故D错误.故选:D.

  考点: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膜的成分

  【名师点睛】根据题干信息,“用胃液处理,x被分解而y不变”,胃液中含有蛋白酶,则X表示蛋白质;“y含有化学元素N和P”,而细胞膜上没有Y,说明不是磷脂,属于核酸.

  29.B

  【解析】

  试题分析:分裂期的细胞也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A错误;病毒癌基因会整合到癌变细胞的基因组中,使得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B正确;出现细胞凋亡的细胞,并不所有酶的活性都下降,C错误;由成人皮肤细胞培育成微型人脑,但没有形成完整个体,因此不能体现动物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考点: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30.C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种情况下,等位基因分离但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都移向一极,所以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或aa;第二种情况下,等位基因没有分离,同源染色体都移向一极,所以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都为Aa。因此ABD错误,C正确。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1.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減少

  3、能,有机物积累量大于零

  4、16.4mg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5、左

  6、温度

  【解析】

  试题分析:(1)光照强度为B点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产生ATP的根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2)光照强度由B变为C过程中,光反应增强,产生的ATP和还原氢增多,二氧化碳的固定速率不变,C3还原的速率增强,导致C3的含量减少。

  (3)P点光照强度下,净光合速度大于0,有机物有积累,植物能生长。

  (4)在光照的12h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是5×12=60mg,12h的黑暗只有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是3×12=36mg,最终被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为60-36=24mg.根据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的化学反应式,可计算出24h积累的葡萄糖的量是16.4mg。

  (5)升高二氧化碳浓度,B点的光合作用增强,但呼吸作用不变,该点表示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因此B点向左移动。

  (6)在C光照强度时升高二氧化碳浓度,发现光合作用速率不变,说明该光照强度下,光合速度达到饱和,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考点:影响光合速度的因素

  32.(1)①AAbb或Aabb ②13/16 ③AABb×aaBb AaBb×aabb

  (2)不能

  【解析】

  试题分析:(1)①由题意可知,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因此判断出结黄色茧蚕的基因型只能为AAbb或Aabb。

  ②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aaB_:A_bb:aabb=9:3:3:1,由题意可知,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所以子代除了Aabb(

  2/16)和AAbb(1/16)是结黄色茧的蚕外,其他全部结白色茧,所占比例为13/16。

  ③后代出现结白色茧蚕:结黄色茧蚕=3:1的亲本杂交组合有三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2)由于d是隐性致死基因,ZdW的受精卵致死,雌性中没有基因型ZdW的个体;ZdZd的受精卵致死,雄性中没有基因型ZdZd的个体,因此只有ZDW×ZDZD、ZDW×ZDZd两种杂交组合,后代都会出现基因型为ZDW的雌性个体。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伴性遗传


猜你喜欢:

1.2016生物会考试卷及答案

2.高中生物联赛试卷试卷及答案

3.2016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全国卷及答案

4.2018生物结业考试试题答案

5.2016年高考理综生物真题江苏卷及答案

河北高三摸底考生物试卷答案(2)

河北高三摸底考生物试卷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根对生长素的作用较敏感,所以根横放,随时间的延长,近地侧的生长素积累较多时,会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73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