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设计范文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设计范文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设计范文

  有氧呼吸是维持万物生长的生命活动,通过将有机物分解为能量来支撑生命的生长和发育,这也是高中生物必考的知识点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案

  一、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细胞呼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中第三节的内容。在第一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基础上本节主要进行知识性内容的教学,主要包括细胞呼吸的过程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点讲述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三大部分内容,为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酶、ATP等内容紧密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打好基础。

  细胞呼吸是一个微观的化学反应过程,学生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借助于多媒体课件等手段把细胞呼吸的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高中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求知欲和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

  (3)探讨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及过程,培养归纳分析、比较的能力。

  (2)通过学生观看多媒体演示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主动理解新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关系,认识生命活动。

  (2)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培养成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生命科学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

  (2)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和生活实例阐述突破。

  2.教学难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和产物。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并通过比较启发学生思考联系点和区别。

  四 、教学思路

  多媒体演示上一节课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并让学生归纳细胞呼吸两种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师教授细胞呼吸的概念——介绍细胞呼吸的类型———多媒体演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并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多媒体演示无氧呼吸的过程,学生观察讨论,总结并概括无氧呼吸的概念——师生共同归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与联系——多媒体演示细胞呼吸原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师总结应用的例子—小结,巩固练习,为下一节做铺垫

  五、教学资源

  1、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2、多媒体——利用计算机查找细胞呼吸有关的资料如图片等,并自制PPT。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知识1、通过上一节课的探究实验,我们知道了细胞的呼吸在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都能进行,但是产物不一样,有氧和无氧的情况下各有哪些产物呢?

  2、提问:细胞的呼吸作用与我们平常所说的呼吸运动一样吗?

  3、引入课题讨论、回答由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引导学生记忆探究实验的相关结果。

  导入新课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类型

  细胞呼吸分为两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理解概念使学生对细胞呼吸有总体的认识;

  有氧呼吸(一)讲述有氧呼吸

  1.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需要有氧的参与。

  2.作为生物体内代谢反应,需有酶参与。

  3.在前面学习细胞器的时还了解到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提问:线粒体的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线粒体为什么被称为细胞的“动力车间”?

  播放课件,展示线粒体结构示意图,说明线粒体基质与内膜上分布着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思考线粒体的结构,回忆其功能;

  帮助学生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过程

  反应式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注意有氧呼吸过程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能量变化。

  再播放动画展示并分步讲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观察注意反应进行的物质和能量及场所变化。结合动画展示,画面生动活泼,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比较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通过表格比较三个阶段,它们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呢?填表格,分析各阶段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有氧呼吸三个阶段过程的了解,并深入解析物质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能量结合有氧呼吸释放能量的生活实例

  1.汽车的行驶需要燃烧汽油提供能量(图片);

  2.萤火虫的发光需要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提供能量(视频)。

  讲述:在生物体内,lmol葡萄糖在彻底氧化分解后的能量转化。

  以饼状图形式展示能量的转化比例,并配合图片说明其利用途径。了解有氧呼吸过程能量和转化

  理解呼吸作用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

  用饼状图清晰明了的说明能量转化的大约比例及用途。

  有氧呼吸小结通过顺口溜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有氧呼吸的反应过程。

  “第一阶段,糖变酸;第二阶段,水来掺,你搅拌,我搅拌,冒出气泡CO2;第三阶段,氢氧见,化作纯水御春寒。”

  要求掌握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总反应式的书写以及能量去向。领会顺口溜表达的含义,及时总结有氧呼吸的主要内容。以顺口溜的形式,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及养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导入】

  无氧呼吸播放民间酿酒有关无氧呼吸知识的视频问题探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场所

  过程

  反应式通过参照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得出无氧呼吸各阶段的反应方程式和反应场所。

  阅读课文,观察归纳分析让学生注意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反应场所及第二阶段产物的差异。

  概念

  能量引导学生参考有氧呼吸的概念归纳得出无氧呼吸的概念,尝试标出关键词。

  问题探讨:与有氧呼吸相比,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什么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能量对比)学生讨论,归纳阐述无氧呼吸的概念。

  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过程中提问,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无氧呼吸小结总结无氧呼吸的反应场所,特点并举出不同生物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实例。归纳无氧呼吸的特点培养学生归纳,提取知识要点的能力。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出示相应表格,放映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反应场所,反应条件,反应产物,释放能量)与联系。

  揭示细胞呼吸的本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讨论,完成表格培养学运用对比,归纳的能力。

  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得出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理解细胞呼吸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领悟呼吸原理。

  细胞呼吸原理

  的运用运用细胞呼吸原理,分析生产实践中现象。

  1.农业生产:晒田等

  2.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低温储藏结合细胞呼吸的原理,分析生活现象。让学生了解生物异化作用的原理及运用。

  小结小结本节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做练习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为下一节课做铺垫提问:有人说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有道理吗?预习下节课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课后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由于本节课知识点较多,师生交流较多,在教学时间上可能略为紧迫,这就要求教师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有和较高的组织教学能力。

  高中生物有氧呼吸教学反思

  上次听了李老师的课后,深有感触,学习到很多东西,针对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做了反思,并且努力改进,尽可能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不断尝试“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采用的是“目标教学”、“问题导学”及“自主性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问题创新都很深入,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教师之间的互动、评价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本节采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问题、自主探究——点拨引导、创新问题——归纳总结、反馈迁移”四个环节开展“问题导学法”这种模式教学。

  家庭生活中如何蒸馒头?“发酵粉”是什么?蒸熟的馒头为什么松软?家庭中如何制作米酒?等生活的例子引入细胞呼吸的概念。本节重点放在有氧呼吸过程的教学上,除了整合学生预习中填写的“问题生成单”外,自己再设计了一些问题,使问题层层递进,教学逐步展开,最后设计了两个表格比较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之间的异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的思考能力,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下节课的细胞呼吸应用做好铺垫。整节课让学生参与概念和原理的建立过程、生物知识结构的构建过程及生物问题的解决过程,充分体现了过程性、主体性、发展性的教学思想。但也存在如下的不足之处:

  学习活动中的出现了两极现象,有的小组同学的思维都比较活跃,能动性较强。而有些小组的成员好“安静”,喜欢做旁观者,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当老师问及时,也没有给予反馈。我想这种“问题导学法”教学模式,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来说,是还给他们思维飞跃的空间和激发他们思维创造力的很好的模式,而对另一个群体来说,却还需调整。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想两者兼顾,就必须对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充分考虑,尽量照顾各个层面的学生。多给以鼓励和肯定,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学习和讨论。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和教学重难点相离较远,并没能展现在课堂上讨论。但如果忽视这些问题,那势必会减低学生在下次教学活动中创新问题的积极性。但如果专门组织学生课后讨论,那在时间上的安排也有困难。特别是一些有深度和新意的问题,这节课没能采用很好方式处理,也是遗憾的地方。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找到一种更好的处理方法。


猜你感兴趣的:

1.高中生物有氧呼吸知识点

2.高一生物《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3.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案

4.高二生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教学设计

5.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一节教案

2868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