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1课太阳课文(2)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1课太阳课文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第21课《太阳》说课稿
一、教材说明:
《太阳》是小学语文第九册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学生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各段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还应该掌握本课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和关联词语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初步懂得一点辩证关系,并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情趣,开阔视野,丰富自我。
二、教学对象分析:
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于太阳的知识课本、报刊、电影、电视中有很多报道,学生们并不陌生,所以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能通过自读自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会在课堂上结合自己的课外知识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认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班的学生活泼好动,在小班化教学实践过程中,同学们能够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学习掌握课文中的说明事物的多种方法,如列数据、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并且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初步学习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具体、准确。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地感受太阳的特点,了解风、云、雨、雪等气候的成因。
2. 通过朗读感悟,准确体会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3. 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和课文说明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4.在积累课文语句,结合课内外知识的基础上,各层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说话的内容,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学习理解,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知课文内容;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琢磨语言,积累语言;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里运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并体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
朗读感悟,了解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策略:
我这节课始终把“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个自主、开放的课堂。学生们在自问,自学,自读,自说中学习,不仅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还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1.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国古代着名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它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感兴趣的事物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可见,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课始,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太阳的知识或是讲讲还想知道些什么。这样,部分学生就能将自己以往在课本、报刊、电视中留心收集的资料兴致勃勃地讲出来,而另一部分不懂的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由此,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迫切要弄清问题的心理驱使着学生们认真学习课文,从而达到激趣的目的。
2.合作学习,掌握方法。
第斯多惠说:“科学的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而新课标又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此可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应是学生的领航者、组织者。
由于课文内容较为浅显,没有过多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我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交流自己的认识。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上有选择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小组里,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学法进行自学,提出疑问,然后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解决疑问。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学困生,在小组成员的帮助辅导下进行学习,也不会无所适从,从而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通过互帮互助,让学困生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了他们的学习能力。
3.借助媒体,解决难点。
俗话说:“力气要用在刀刃上。”教学也是如此。在教学重点、难点时,如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多媒体以其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无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
说明文的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课件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用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还增强了学习效果,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4.训练说话,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借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现代社会需要每个人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是一种在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语文学科要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要建立语言与思维的联系,使语言的学习与思维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太阳》这篇课文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把事物介绍清楚、具体的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我创设了到科技馆讲解的情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使用各种说明方法,进行“太阳的自述”的说话练习。让学生将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方法自然地迁移到“说”中去,使学生说的训练也得到了提高。
5.立足板书,把握文意。
板书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王松泉先生说:“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镜子,展示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师教学引人入胜的导游图,学生学习中掌握真谛的显微镜;是开启学生思路的钥匙,进入知识宝库的大门;是每堂课的眼睛,读写结合的桥梁……”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它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板书运用得当,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起到引领作用;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还能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根据课文内容,我设计了图示式板书:出示的“太阳”图即是课题,在“太阳”中心是它自身的特点——远、大、热,言简意赅,使人一目了然。 “太阳与人类密切关系”呈环形围绕着“太阳”,代表太阳光。“生物生长”、“气候变化”、“疾病防治”则是其中的几缕“阳光”。最后用一句话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强调突出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总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为宗旨,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去探究,并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延伸相结合,充分发挥文本启迪人、教育人的功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课堂成了学生展示生命活力与灵活性的广阔天地。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