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设计(2)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设计2
1、知识能力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写得好的句子。
(2)认识本课生字和多音字(“海参”的“参”),学会其中的9个。
(3)通过使用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培养他们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扩展视野的能力。
(4)能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有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能用流畅、较严密的语言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
3、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作者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事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方式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体会作者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海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世界,蓝蓝的海面一望无际,海鸥在自由地飞翔。起 风 了,海浪跳跃起来,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
2、 你看到了什么?
生畅谈
3、 师导言;这节课 我们继续学习海底世界。
(二)、学习新课
1、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一开始告诉我们什么?
(2)海底真的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吗?有什么声音?你会窃窃私语吗?请和同桌窃窃私语。
(3)既然有声音,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海底依然是宁静的”?
(4)怎样才能听到动物的窃窃私语呢?
2、集体评议
(1) 生自由回答上述问题,师点拨;
( 2 )我们每人都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用心听一听,你们听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
(3)这些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有的像小鸟一样……,有的像小狗一样……,有的像人在打呼噜……,有的像公鸡一样……,有的像……,有的像……,你们怎么知道的?
( 4)而且,即使是同一种动物,它们在不同的时候发出的声音也是不一样的。它们吃东西的时候……行进的时候……遇到危险的时候……所以课文中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海底的这许许多多的声音。(各种各样)
(5)指导朗读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你能把它读好吗?指名读,齐读。
(6)学习了这一段,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动物种类多,声音美妙,景色奇异……)
3、研读课文3自然段
导入:第二自然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声音,第三自然段仍然是介绍的动物,是介绍动物的活动。
(1)、认真默读第3小节,看看课文写了哪些有趣的动物?你喜欢哪一种有趣的动物?它是怎样活动的?
(2)讨论。
能用一个字来说海参活动的特点吗?从哪里看出来的?能用一个字说梭子鱼活动的特点吗?课文是怎么把它的这个特点写具体的?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有趣在哪儿?贝类呢?发光的深水鱼呢?
【播放课件】
(3)小结:海底有这么多有趣的动物,而且——引读第一句。海底真是…
4、刚才我们了解了可爱的海底动物,再来看看植物。
看看课文,能给大家介绍介绍海底的植物吗?
植物色彩多种多样,有…… ,有…… ,有…… ,有……
植物形态各不相同,大的……小的……
(3)你喜欢这些海底植物吗?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让同桌也与你分享。
(4)、海底有动物,有植物,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引读“海底有……稀有金属。”
读了这一段你想说什么?
用你的读来表达你的感情吧。女生读,男生读。
(5)这篇课文主要写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学到这里,你能来说说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5)、《海底世界》这篇课文介绍了海底动物的声音、活动,海底的植物、矿物,把一幅神秘、诱人的海底图展现在我们面前。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海底真是个……
三、 总结升华:
1、总结:
海底是神秘的,海底是诱人的,这节课上我们所了解的只是海的一部分。只有用智慧的钥匙,用渊博的知识,才能真正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同学们,蔚蓝的大海在静静地等待着你们去开发。
四、作业延伸:
阅读有关海洋知识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深入探究,比如阅读科普类作品:《少年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还可以从电影、电视、光碟、网络中搜寻。为开展“我了解的海底世界”读书交流活动做准备。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海底世界》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说明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如何让学生认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呢?我认为可以采用“比较法”进行教学。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海底世界》正是运用比较等方法介绍海底的景和物的。
海底的“宁静”和“黑暗”,学生不易体会到,更不易认识深刻。课文把海面和海底作比较,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由已知到未知,清楚地介绍了海底的“静”和“暗”。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读描绘海面的句子,想自己见过的情景,对比想像大海的深邃,海底的沉积和漆黑。
海底的“各种声音”是一个谜团,学生难以想象、猜解和区分。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列举出来,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声音进行了描摹。这样,海底各种动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就介绍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学时,抓住这四个句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情感体验,让学生模拟一下蜜蜂“嗡嗡”、小鸟“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声音,比较他们的不同,从而想象出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奇异的声音。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使学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写的内容。
课文第四段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其中介绍海底动物的行进时,用速度很慢的“海参”和速度很快的“梭子鱼”作比较。到底梭子鱼的速度快到什么程度?课文又用火车和它作比较。
课文第五段介绍海底植物,用“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最大的海藻长度作比较,具体说明了海底植物大小长短的比较。
由此可见,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海底世界的景物。教师要牢牢把握住每段内容中的可比较之处,启发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想象海底的景色,了解海底的物产,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获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这样一个认识,进而使学生产生开发海底物产、造福人类的理想和志愿。
我运用了“比较”的方法,进行了本课的教学,效果是明显的。我认为这也符合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不但了解了有关海洋的知识,还向学生渗透了读文章可以用“比较”的方法。(要视文章内容而定)当然,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大海还很陌生,教师可以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等。以后,我要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猜你感兴趣: